第二章 家庭改革時,你要突破的瓶頸:(3 / 3)

*父母在家庭教育上的自身矛盾。

我想,親子矛盾的根源或許還在父母自身。是父母的愛與期望之間矛盾。

父母無疑是愛孩子的,他們希望孩子健康,快樂,前途光明,出人頭地。但就因為太愛了,所以擔心起來。就好比一個有一顆珍珠的窮人,總擔心珍珠會丟失一樣。他們為你的一切擔心:擔心你的健康,擔心你的成績,擔心的品行,擔心你的前途,擔心你的理想,擔心……凡是他們希望的他們都喜歡擔心。他們理想中的你應該是一路成功,一路傲人的。但他們又擔心你出什麼叉子不能滿足他們的希望。他們就這樣在理想和擔心間搖擺,想想好的,想想壞的,一顆心總是放不下。結果,想著想著,壞事就真的出現了,於是他們就生氣,就訓斥你,企圖強製你轉回他們的理想軌道上去。可是你呢?當然不喜歡被人呼來喝去的,就無意中和他們頂起牛來,偏不合作。這使他們更加著急上火。 ( 插圖6 )

同時,父母的擔心本身就會造成孩子的煩惱和負擔。他們期望越大,孩子的負擔越重;他們的擔心會影響孩子的信心,可能引起消極,自卑情緒;父母的嘮叨也會幹擾孩子心智的發展。在壓力和負麵情緒的共同作用下,孩子的情緒會越來越壞,這樣,一旦遇到父母的指責,就如同火上澆油,“騰”地一下就會發作起來。

這樣,由於愛而引起的擔心反而常常導致激烈親子矛盾。

*解決辦法:扭轉他們的觀念

找到了親子矛盾的根源,解決親子矛盾就容易了。我想,關鍵應該扭轉父母的觀念。孩子們可以從這幾個方麵試試看。

1高分低能不成材。搜集各種例證,利用各種途徑幫助父母放下對分數的執著,把他們的注意力引向對切實有用的學問的把握。這個“切實有用的學問”包括,生活技能,處世技能,應變技能,健康技能等。說服父母放開你的學習,讓你有更多時間接觸實實在在的生活,把學到的東西用出來,在實踐中學習更多的知識。

2未來需要特長人才。幫助他們認識到未來需要什麼樣的人才。父母可能隻想到讓你考高分,入高校,搞疲勞戰術,把人完全累垮才善罷甘休。對於念了大學出來做什麼,怎樣才能終生適應社會發展,不被淘汰,他們的觀念也許還很傳統。他們或許更多的站在社會角度,考慮怎樣的工作賺錢多,體麵,清閑,而沒有站在你的角度考慮你喜歡什麼,擅長什麼。這時,你就要澄清你的需要了,告訴他們未來社會需要有一技之長的,綜合能力強的複合型人才,不是隻會讀書的書呆子。未來的人才要靈活機動,不斷充電,不是拿到一張文憑就一勞永逸了。

3成功成材開心快樂是前提。一切建樹的前提都是積極、快樂,一切建樹的目的也是積極、快樂。沒有積極快樂的心態,所有的成績都是空架子。想想看,一個喪失了味覺的人,你給他山珍海味又怎樣呢?人不但要擅長創造幸福,更要擅長享受幸福,擅長從平凡中挖掘幸福。這才是最大的成功。

*世界因愛而存在

美國前總統布什的夫人芭芭拉曾在衛斯裏女子學院的畢業典禮上說:“你做為醫生、律師或企業領袖的職責雖然重要,但你首先仍是一個人。人與人的關係──配偶、子女和朋友,是你最重要的投資。在你生命盡頭,你不會後悔你沒有通過某次考試,沒有贏得某個生意,你會遺憾沒有花時間陪伴配偶、孩子、朋友或父母……美好的社會不是靠白宮,而是家庭。”

許多醫生都發現,那些生命垂危的人,談的全都是與親人和愛有關的內容,而不是他們的成就,地位,金錢。但活著的人呢?他們知道珍惜了嗎?在有大把的時間的時候,他們在幹什麼?為什麼許多事都要等到末了才知道遺憾?

趁著時間還多,多愛你的父母吧。因為他們是那麼的愛你,你是他們的寶貝,是他們的希望,是他們生命的動力,是一切。為了愛你他們可以付出一切,包括生命。 ( 插圖8、9 )

我們經常可以在媒體報端看到有關產婦因產後大出血死亡的報道。跳過懷孕的不便和撫養的艱難不說,僅僅在生育這件事上,母親就為子女付出了沉重代價。重到失去生命,輕的身體走形,青春不再,以及一係列婦科疾病。想想這些,你就會發現平時母親的嘮叨,責罰變得多麼微不足道。

歌頌父母的文章很多,下麵這幾篇看到的人很少有不為之動容的。

————

忍著不死的母親

一位從越南歸來的美國戰地記者給MBA學員放影一卷他在戰場上實拍的影片:畫麵上有一群人奔逃,遠處突然傳來機槍掃射的聲音,小小的人影,就一一倒下了。放完了,他問同學們看見了什麼。“是血腥的殺人畫麵!”他沒有說話,把片子搖回去,又放了一遍,並指著其中的一個人影:

“你看!大家都是同時倒下去的,隻有這一個,倒得特別慢,而且不是向前仆倒,她慢慢地蹲下去……。”看到同學們還是看不懂的神色。他居然抽搐了起來:“當槍戰結束之後,我走近看,發現那是一個抱著孩子的年輕媽媽,她在中槍要死之前,居然還怕摔傷了幼子,而慢慢地蹲下去。她是忍著不死啊。

“忍著不死!”何等偉大的母親!其實世界上遠不止人類有母愛。每一種生物,都有偉大的母愛!到南美洲考察的科學家在風雪中經常看到成千上萬的企鵝,麵朝著同一個方向立著。是什麼原因使它們能如此整齊地朝同一個方向呢?細細觀察後,考察隊員們終於發現,每一隻大企鵝的前麵,都有著一團毛絨絨的小東西。原來它們是一群偉大的母親,守著麵前的孩子,因為自己的腹部太圓,無法俯身在小企鵝之上,便隻好以自己的身體,遮擋刺骨的寒風。

劉墉《忍著不死》節選

蘇俄亞美尼亞大地震,在首府葉裏溫,一對埋在屋瓦堆下,長達八天之久的母女,奇跡般地被救出了。那年僅三歲的幼子,所以能熬過既無食物、又無飲水,而且陰濕寒冷的八天,他是因為躲在母親的懷抱中,而且——他的母親刺破手指,讓孩子吸吮自己的血液,吸取養分,以維持不死。

————

父親的愛並不亞於母親,隻是由於他們的愛總表達得那麼含蓄,羞澀,使得我們一時之間難以領會。但父親的愛一旦領會,就讓人永難忘懷。

————

父愛如山 宋慧

男人,之所以不同於女人,是因為他們表達愛的方式不同。對於一個父親,那紮人的胡子,甚至拍兒子屁股時那重重的一巴掌,都傾注著無限深情,一種如山般雄渾的愛。

在這裏,我決定不談我的父親。要知道,這需要很大決心的。因為在往常隻要是談及親人的作文,我的主角從來就是他,也曾讓父親看過我筆下的他,他紅著眼睛一言不發,事後居然在奶奶麵前哭得一塌糊塗。我明白,他的眼淚意味著什麼。我隻是堅定的握著我的筆。

有孩子的男人都是父親。所以我外公也是,外婆過世得早,媽媽小姨也先後離開了家。隻剩外公和小舅舅了。小舅舅今年二十歲,在廠裏跑運輸,是屬於那種晝伏夜出的人,所以白天睡上一天成了他每日內容。正值青春,可真夠他受的。偏偏外公也會在白天睡上兩覺,而且還有鼾聲伴奏,那聲音真不敢恭維,簡直就像住在鐵軌下麵,可以想象,小舅舅紅著一雙眼睛和無可奈何的神情。

到了真受不了的時候,舅開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勸外公出去打麻將了,甚而硬塞了二百塊錢作外公的友情讚助,好說歹說,把外公支出去了,剛進入夢鄉就又被如雷的鼾聲吵得眼冒金花了。忍無可忍,終於鋪天蓋地的大發了一通牢騷,外公的臉頓時像霜打的茄子,蔫了。之後的幾日,白天很少見到外公的影子。沒了鼾聲,舅又可以美美地睡了。剛開始,舅真覺得內疚,死活讓媽把外公拉去檢查檢查,大白天的犯困,沒準是老年癡呆症的前兆,平時裏也沒幹 什麼重活,這幾天大概想開了,真是明擺著的清福不去享……

精神養足了,活也幹得漂亮。舅的客戶直誇舅能幹,要舅去澡堂子泡澡,淩晨三點,澡堂仍舊燈光通明,生意興隆,澡堂池中的水冒著熱氣,幾個替人搓背的夾在如山的客人間顯得那麼瘦弱單薄。舅也沒讓人搓,三下兩下搓完了收拾走人,舒服中總覺得欠點什麼。在洗手間看到一位掃地工,背影和外公真像。也沒看個究竟,心想老爺子這會兒不知睡多香呢。

這幾日舅又去了澡堂,一回頭兩人都愣了,真是外公,外公見是小舅裝作不認識地扭回頭,繼續幫別人搓。舅大聲叫“爸”,他同事說:“你認錯人了吧?”舅斬釘戴鐵氣宇軒昂絲毫不覺掉麵子的說:“不,自己爸怎會認錯?那個幫人搓背的是我爸。”淚眼尋去卻不見蹤影。

回到家,外公像做了錯事的孩子,紅著臉對舅說:“那澡堂生意好,整夜有事做,我看你做工挺累的,想幫你多存點老婆本,我已經存了一千多塊錢了呢……”舅隻覺鼻子發酸,開口眼淚就滑下來了。“爸,您白天在哪睡呢?”“澡堂旁邊有靠椅,那地方暖和,不蓋被子都不用擔心著涼。”舅啞著嗓子說:“爸你回來屋裏睡,您不知道,聽不見您打呼嚕,還真睡不著。”

這是後來,媽含著淚講給我聽的!爸也在場,他什麼也沒說,隻是用他寬大的手掌撫摸我的頭……

——————

在父母心裏,孩子永遠是第一位的。前些時候在蘇丹遭到反政府武裝劫持的兩名中國工人之一李愛軍,在安全返回祖國後,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在生命受到最嚴重威脅的時候,他最牽掛的就是自己的女兒。央視名嘴崔永元也曾說過,寧可辭了《實話實說》也要把女兒的哮喘治好。許多男人在提到自己的孩子時都很自豪。還有那些懷抱小娃娃的媽媽,她們之間最津津樂道的不是美容時尚,而是如何帶好小寶寶。

許多時候,我們浸在愛裏,卻意識不到它的存在。我們被平靜的生活麻痹了,認為一切都理所當然,我們甚至把父母的平凡瑣碎當成累贅。但那些孤兒以及生長在貧苦人家的孩子,卻有另一種感觸。

不知你是否看過《乞丐囝仔》賴東進的故事。出生在乞丐家庭的賴東進從小受盡艱辛。盡管他的父親是個盲人乞丐,母親是重度智障礙,他卻給了他們更深的愛。

——————

“生活的壓力讓我比一般的小孩早熟,四歲開始,我已經懂得靠自己的勞力去賺錢養 家了。由於四處行乞的原因,我們很容易知道村子裏哪一家有死人、哪一家在辦喪事,隻要一打聽到,我們就要趕快前去,問問喪家有沒有欠人手?需不需要人來抬「連竹」、「連鍾」?所謂的 「連竹」、「連鍾」,就是喪家出殯時,走在喪禮行列前方的兩 個「大旗」,一個在長竹竿上綁著紅布條、一個則吊著一張白巾,也 就是國語說的「白幡」。通常在喪禮前抬舉連竹連鍾的都是喪家的兒 子,如果沒有兒子,才會請人來幫忙拿大鍾。

有人也許會忌諱去幫這個忙,可是對我這個從小在墳墓地裏長大 的小孩來說,去抬連竹連鍾可是不可多得的好差事。”

“目睹了一場又一場的生離死別,想想我的父母雖然是重殘障,但畢竟都還在自己的身邊,比起他們失去親人的痛苦,我實在是幸福多了。我告訴自己:孝順父母就要及時,更要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一直到今天,我從未嫌棄過他們、也從不埋怨他們,或許這都是我從四歲開始,參加這些喪禮所帶給我的啟示。 ”

——————

你的父母給你的是什麼感受?那是怎樣的愛?你還有多少時間享受這些愛?你是否該做些什麼呢?

下麵是一個小測試,看看父母對你有多重要?

如果你的命運受到上帝的操縱,他不肯把父母 愛情 事業這三樣幸福都給你,現在,他要你做出選擇,隻能保留兩樣,那麼,你準備保留哪兩樣?

如果上帝又變卦了,他決定隻給你留一樣幸福,你會保留哪一樣?

答案隻有你自己知道。

( 插圖1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