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摸透人生處世的學問——社交關係學(1 / 3)

第二章:摸透人生處世的學問——社交關係學

大凡在事業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是極其自信而又善於把信心灌輸給他人的人。這種人,實際上就是一個會社交的人,社交擅長與否,存乎智愚之別。會社交是智;不會社交是愚。社交中的學問,是一種隨機應變,善於表達,善於處世,且能顧及他人所思所想的學問。注重人際關係中的連鎖反映

有句諺語說得好,每個人距總統隻有六個人的距離。人際關係會產生連鎖反應一直延續到總統的橢圓型辦公室。而且,如果你僅僅距總統六個人的距離,那麼你距你想會見的任何人也就隻有六個人的距離。可見,人際關係網是多麼的重要。

抓住機遇就等於成功。交往越廣泛,遇到機遇的概率就越高,有許多機遇就是在與朋友的交往中出現的。世界上最會做人的人,既能喜歡別人,又能讓別人喜歡,他也是最成功的人。成功的人們大多交際廣泛,形成自己的一張“友誼網”。

比如,你要某人推薦幾個供你拜訪的朋友,如果這個人是個失敗的人,他隻能為你推薦一兩個人,而且好不容易才找到這一兩個人的地址和電話。成功的人就不同了,他們會推薦出一大堆朋友,而且是在長長的名單上尋找,因為名單上包括各式各樣的朋友。由此顯示出成功者與失敗者在交友方麵的差別。

關係網的稠密程度往往是一個人交際能力的最好體現。凡是成功者大多是有關係網的人。這種網絡由各種不同的朋友組成,有過去的知己,有近交的新朋,有男的,有女的,有前輩,有同輩或晚輩,有地位高的,有地位低的,有不同行業的,有不同特長的,也有不同地方的。這樣的關係網,才是一個比較全麵的網絡。也就是說,在你的關係網中,應該有各式各樣的朋友,他們能夠從不同的角度為你提供不同的幫助。

關係網就是指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形成的各種各樣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集合。關係網既然稱作是“網”,就應當具有網的特點。也就是說,在這麵網上,朋友的構成有點有麵,分布均勻。不懂交際之道的人交友卻不是這樣,他們結交的範圍十分狹窄,分布十分不均。隻在自己熟悉的範圍內認識一些人,而這些人的行業和特長比較單一。這樣就構不成一麵標準的關係網了。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國由於傳統上知識分子受“清高”的影響,往往喜歡閉門謝客,喜歡孤軍奮戰,特別是對官場喜歡“兩耳不聞窗外事”,對政界的人物更是不願去與之進行交際。這樣的傳統和習慣是十分不利的。從成功學的角度來分析,它對聰明人的成功更為不利。如前所述,要成功,離不開上級領導的信任和支持,而上級領導大多是官場的人,你不主動與他們交往,他們對你不了解,你對他們也很陌生,你怎麼能獲得他們的信任和支持呢?

廣泛與人交往是機遇的源泉。有許多機遇就是在與朋友的交往中出現的,有時甚至是在漫不經心的時候,朋友的一句話、朋友的幫助、朋友的關心等都可能化作難得的機遇。在很多情況下,就是靠朋友的推薦、朋友提供的信息和其他多方麵的幫助,人們才獲得了難得的機遇。下麵的例子就是最好的體現。

某單位新來一位主要領導,需要配備秘書,在多人躍躍欲試、趨之若鶩的情況下,小雨被選中了。原因就在於這位領導委托自己的一個下級孔利為自己物色秘書,而孔利和小雨是同學和好朋友。孔利自然清楚,小雨肯定勝任秘書職位,於是就把這個同學推薦出來了。結果,領導本人滿意,組織考察合格,正在為前程茫然奔波的小雨更是欣喜若狂,因為他找到了自己適合的位置,在當時情況下當上領導的秘書,是他的心願,也是他成功的一個裏程碑。這個裏程碑的獲得,關鍵因素是他有那麼一個得到領導信任的同學。也許他想不到這個朋友會對他的成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也許他們之間彼此進行交往的時候,沒想到這種交往決定了日後一個人的巨大成功,沒想到這種交往就是一個人成功的機遇。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交往廣泛,機遇就多。

聰明人不應當過於急功近利,有許多機遇是在交往中實現的,而在初步交往中,人們很可能沒有看到這種機遇,在這個時候,不要因為沒有看到交往的價值,就忽視這種交往。

每一個偉大的成功者背後都有另外一個暗中支持他的成功者,而其他各方麵有所建樹的人就是你所有資源中最大的資源。你要做的就是找到他們,構建有助於你的事業的“關係網”。實際上,你的“關係網”遠比你意識到的要廣大得多。你實際擁有的網絡延伸到了你每天都有聯係的人之外,更多的聯係包括你與之共同工作和曾經一同工作過的人們,以前的同學和校友、朋友,你整個大家庭的成員,你遇到過的孩子的父母,你參加研討會或其他會議時遇到的人,這些人都會是你的網絡成員。而他們都將有可能成為你事業成功的助推器,善於擴充自己的網絡資源的人,也就是即將麵對成功的人。

放棄固執,適時變通

人的思維是跳躍的,不是一成不變的。因此辦事時適時的變通是一種很明智的做法,放棄毫無意義的固執,這樣才能更好地辦成事情。雖然堅持是一種良好的品性是值得稱讚的事情,但在有些事情上,過度的堅持,就會變成一種盲目,那將會導致最大的浪費。

考慮事情要全麵,不要抓住一點不放,除非你想和自己“較勁”。一朝君主一朝臣,做人要學會變通,不能把事做得太絕。你不隻要迎合今日的權勢者,還要留意明日的權勢者,就像一個善於棋道的棋手一樣,當你走出第一步棋之後,還要想到第二步、第三步如何走。

商鞅在秦國實行變法之初,為了能取得百姓的信任與支持,便在國都鹹陽的南門立了一根三丈長的木杆,聲明說,誰能將這根木頭搬到北門去,便賞他十金,事小而賞重,老百姓都覺得很奇怪,誰也沒有幹。商鞅又宣布:“能搬到北門去的,賞五十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有一中年漢子抱著試試看的心情給搬了過去,商鞅立即給了他五十金,以此表明他說話是算數的。接著便頒布了他變法的命令。

變法頒布了一年多,反對者數以千計,連太子也不以為然,一再犯法。商鞅說:“變法的法令之所以不能貫徹執行,是由於上層有人故意反抗。”於是他便想拿太子開刀,刑之以法。可是太子是國君的接班人,是不能施刑的,結果便拿太子的老師公子度和公孫賈當替罪羊,一個被割掉了鼻子,一個在臉上刺了字。當時商鞅深得秦孝公的寵信,權勢極盛,太子拿他也無可奈何。

商鞅的變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經過十幾年的時間,秦國的國力得到極大的充實,武力得到極大的增強,由一個西部的邊鄙小國一躍而成為七雄之首,秦國最後之所以能夠統一中國,便是得益於商鞅奠定的基礎。

然而,正當商鞅的權勢如日中天之時,秦孝公死了,太子繼位,為秦惠文王,他一上台,他的老師——那個被割掉了鼻子的公子虛便出麵告發,說商鞅想要謀反,惠文王下了逮捕令,商鞅匆匆忙忙逃離鹹陽,當他來到潼關附近想要投宿,旅店的主人也不知道他就是商鞅,拒絕收留他,說道:“根據商君的法令,留宿沒有證件的客人是要進監獄的!”

商鞅這才是真正的作法自斃,他走投無路,被收捕,車裂 (即五馬分屍)於鹹陽街頭,家人也被滅族。

常言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考慮事情要周全、有遠見。秦國的商鞅,作為一個改革家,在政治上是極具遠見的,他的變法政策,為秦孝公以後幾代秦國的國君所信守,秦國因之而強大。但他善於謀國卻拙於做人,他卻沒有想到,寵信他的秦孝公不可能陪他一輩子,未來的天下畢竟還是太子的,這樣的人是不可以得罪的。

凡是懂為官之道的人都明白,你不隻要迎合今日的權勢者,還要留意明日的權勢者,就像一個老於棋道的棋手一樣,當你走出第一步棋之後,還要想到第二步、第三步如何走,走一看二眼觀三,這樣你才能在瞬息萬變的政治舞台上,始終立於不敗之地。而商鞅卻一步把棋走絕,沒有給自己留下抽身退步之地。在改革大業上他是一個英雄,在如何做人上,他卻是個失敗者。

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他人的協助,欲在社會上立於不敗之地,就要廣交朋友,引以為援,但若隻顧眼前利益,不及其餘,他日靠山一倒,所謂牆倒眾人推,必遭眾人攻擊,使自己身陷險境。

做人其實是一個平衡的藝術,不可恃才傲物,目中無人。既要左顧右盼,照顧到方方麵麵的利益,又要瞻前顧後,考慮到事情的前因後果。不要隻是直線思考,更不能一條道走到黑。

揣摩人的秉性,靈活的與人相處

每個人的脾氣性格各有不同,有些人雖然表麵看起來死板傲慢,但隻要你摸透了他們的秉性區別對待,以後的交往便會順利得多。

俗話說:“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在人際交往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怪脾氣的人,如何摸透每個人的秉性,采取恰當的方式與其相交相處,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因此了解與掌握不同習性的人交際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1與死板的人相處之道

死板的人往往是我行我素,對人冷若冰霜。盡管你客客氣氣地與他寒暄、打招呼,他也總是愛理不理,不會做出你所期待的反應。其實,盡管死板的人一般說來興趣和愛好比較少,也不太愛和別人溝通,但他們還是有自己追求和關心的事。所以,你在與這類人打交道時,不僅不能冷淡,反而應該花些功夫仔細觀察,注意他們的一舉一動,從他們的言行中尋找出他們真正感興趣的事來。一旦觸及到他們所熱心的話題,對方很可能馬上會一掃往常那種死板的表情,而換之表現出相當大的熱情。

2與傲慢無禮的人相處之道

傲慢無禮的人往往自視清高、目中無人,表現出一副“唯我獨尊”的樣子。與他們打交道,實在是一件令人無法忍受的事情。可是,為了你自身利益的需要又不得不與這種人接觸,又該怎麼對付呢?

最適合的方法有三種:

首先,盡可能地減少與其交往的時間。在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態度,或某些要求的情況下,盡量減少他能夠表現自己傲慢無禮的機會。這樣,對方往往也會由於缺乏這樣的機會而不得不認真思考你所提出的問題。

其次,說話要語言簡潔明了。盡可能用最少的話清楚地表達你的要求與問題。這樣,讓對方感到你是一個很幹脆的人,是一個很少有討價還價餘地的人,因而約束自己的架子。

最後,你還可以邀請這種人去跳舞,聊聊家常,去KTV唱歌,等等。而當對方一旦在你麵前表現出其生活的本色之後,在以後的交往中,他往往不會再對你傲慢無禮了。

3與少言寡語的人相處之道

通常會把少言寡語的人稱為“悶葫蘆”,和這種人在一起,總會感到沉悶和壓力。特別是對於一些性格比較外向、活躍的人,更是覺得難受。因而在這種情況下,有些人為了活躍氣氛,便故意找些話題來說。其實這是沒有必要的。因為,對於沉默寡言的人來說,之所以這樣,可能是他們有某種心事而不願多言。在這種情況下,你應該尊重對方,不要去破壞對方的心境,讓其保持一種內心選擇的生存方式;相反,你如果故意地沒話找話,並拚命地想方設法與對方交談,隻會適得其反,引起對方的反感。

4與自私自利的人相處之道

自私自利的人盡管心目中隻有自己,特別注重個人利益的得失,但是,他們也往往會因利而忘我地工作。你對他們不必有太高的期望,也沒有必要期望他們能夠像朋友那樣以情為重。與這類人的交往關係可以僅僅是一種交換關係,按付出給回報,幹得好壞不同,獲得的利益也會不一樣。

5與爭強好勝的人相處之道

爭強好勝的人往往狂妄自大,自我炫耀,自我表現的欲望非常強烈。他們總是力求證明自己比別人強,比別人正確。當遇到競爭對手時,他們總是想方設法地擠對人,不擇手段地打擊人,力求在各方麵占上風。對這樣的人,你不能一味地遷就,而有必要在適當的時候,以適當的方式打擊一下他的傲氣,使他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6與狂妄自大的人相處之道

狂妄的人實際上並沒有多少學問,往往是自吹自擂,誇誇其談,他們所表現的高傲、不屑一顧等神態,實際上是一種心靈空虛的補充劑,以維持其虛榮心。與這些人相處的方式實際上很簡單。剛開始與他們交往似乎覺得他們視野開闊,天南地北,無所不曉,好一副居高臨下的樣子,但隻要就某一問題深入地與之探討,他便會露出馬腳。一旦露了馬腳,他的威風也就自然掃地。另外,與這類人初次相處,可以用你的常識將之“震”住,如果做到了這一點,往後的交往便會順利了。

我們所處的社會是個大舞台,每個人所扮演的角色都各不相同,複雜而又多變。你隻有善於與不同性格的人交往,才能在人際關係中如魚得水,在社會中占有一席之地。

示弱也是一種智慧

示弱是一種高超的智慧,可以減少乃至消除不滿或嫉妒。事業的成功者,生活中的幸運兒,被人嫉妒是難免的,在一時還無法消除這種社會心理之前,用適當的示弱方式可以將其消極作用減少到最低程度。

鋒芒畢露必遭人忌,最高明的方法就是把自己裝扮起來,使世人一想到你就與某種特定的形象聯係在一起,而忘記了你的真實形象。因為人們習慣於同情弱者,對過於完美的人和事總是心懷警戒,暴露些小缺點,出點洋相,反而可以增強你的親和力。

人都有一種嫉妒的心理。示弱能使處境不如自己的人保持心態平衡,有利於人際交往。社交中,善於選擇示弱的內容是非常重要的。地位高的人在地位低的人的麵前不妨展示自己的奮鬥過程,表明自己其實是個平凡的人。成功者在別人麵前多說自己失敗的經曆,現實的煩惱,給人一種“成功不易”、“成功者並非一舉成名”的感覺。對眼下經濟狀況不如自己的人,可以適當訴說自己的苦衷:例如健康欠佳、子女學業不妙以及工作中諸多困難,讓對方感到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某些專業上有一技之長的人,最好宣布自己對其他領域一竅不通,袒露自己日常生活中如何鬧過笑話、受過窘等,至於那些完全因客觀條件或偶然機遇僥幸獲得名利的人,更應該直言不諱地承認自己是天上掉餡餅,偶爾的運氣好。

示弱不應該隻表現在嘴上,有時還要表現在行動上。自己在事業上已處於有利地位,獲得了一定的成功,在麵對某些小利益的時候,即使完全有條件和別人競爭,也要盡量回避、退讓。也就是說,平時小名小利應淡薄些,謙讓些,因為你的成功已經成了某些人嫉妒的目標,不可以再為一點微名小利而惹火燒身,應當分出一部分名利給那些暫時處於弱勢中的人。

曾有一位記者去拜訪一位企業家,目的是獲得有關他的一些醜聞資料。然而,還來不及寒暄,這位企業家就對想質問他的記者說:“時間還早得很,我們可以慢慢談。”記者對企業家這種從容不迫的態度大感意外。

不多時,保姆將咖啡端上桌來,這位企業家端起咖啡喝了一口,立即大嚷道:“哦!好燙!”咖啡杯隨之滾落在地。等保姆收拾好後,企業家又把香煙倒著插入嘴中,從過濾嘴處點火。這時記者趕忙提醒:“先生,你將香煙拿倒了。”企業家聽到這話之後,慌忙將香煙拿正,不料卻將煙灰缸碰翻在地。

在商場中趾高氣揚的企業家出了一連串的洋相,使記者大感意外,不知不覺中,原來的那種挑戰情緒完全消失了,甚至對對方產生一種同情。這就是企業家想要得到的效果。這整個的過程,其實是企業家一手安排的。當人們發現傑出的權威人物也有許多弱點時,過去對他抱有的恐懼感就會消失,而且由於受同情心的驅使,還會對對方發生某種程度的親切感。

在與人的交往中,要使別人對你放鬆警惕,造成親近之感,隻要你很巧妙地、不露痕跡地在他人麵前暴露某些無關痛癢的缺點,出點小洋相,表明自己並不是一個高高在上、十全十美的人,這樣就會使人在與你交往時鬆一口氣,不以你為敵。

近朱者赤,遇強則強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是一生中影響你最深的人。多與有益的人相結交。會見成功立業的前輩,能轉換一個人的機運。

薩加烈說過這樣的話:“如果要求我說一些對青年有益的話,那麼,我就要求你時常與比你優秀的人一起行動;就學問而言或就人生而言,這是最有益的;學習正當地尊敬他人,這是人生最大的樂趣。”結交一流人物能讓自己更強,經常與有價值的人保持來往,回避沒有價值的人際關係,這不是庸俗,這是你向上的力量。多與有益的人相結交。結交成功立業的前輩,往往能夠轉換一個人的機運。

裏昂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小鎮上的鐵道電信事務所的新雇員。在16歲時,他便決心要獨樹一幟,17歲他當了管理所所長。後來,先是在西部合同電信公司,接著成為俄亥俄州鐵路局局長。

當他的兒子上學就讀時,他給兒子的忠告是:“在學校要和一流人物結交,有能力的人不管做什麼都會成功……”

你也許會覺得這句話太庸俗,但請別誤會,事實證明把有能力的人作為自己的榜樣並不可恥。朋友與書一樣,好的朋友不僅是良伴,也是我們的老師。

要與偉大的朋友締結友情,跟第一次就想賺百萬美元一樣,是相當困難的事。這原因並非在於偉人們的出類拔萃,而是你自己容易忐忑不安。年輕人之所以容易失敗,是因為不善於和前輩交際,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法蘭西的陸軍元帥福煦曾說過:“青年人至少要認識一位善通世故的老年人,請他做顧問。”

不少人總是樂於與比自己差的人交際,因為藉此,能產生優越感。可是從不如自己的人當中,顯然是學不到什麼的。你所交往的人會改變你的生活。與憤世嫉俗的人為伍,他們就會拉你沉淪。結交那些希望你快樂和成功的人,你就在追求快樂和成功的路上邁出最重要的一步。對生活的熱情具有感染力。因此同樂觀的人為伴能讓我們看到更多的人生希望。而結交比自己優秀的朋友,則能促使我們更加成熟。

我們可以從劣於我們的朋友中得到慰藉,但也必須獲得優秀的朋友給我們的刺激,以助長勇氣。大部分的朋友都是偶然得來的。我們或者和他們住得很近,因而相識,或者是以未曾預料的方式和他們相識。結交朋友雖因為偶然,但朋友對於個人進步的影響卻很大。交朋友宜經過鄭重地考慮之後再決定。

多結交成功的朋友,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比自己先成功一步的朋友身上。這樣,你既有結交的機會,也容易領略到對方的內涵。阻礙我們成功的最大障礙,其中就存在於我們自己心中,自己戰勝自己往往是人生中最持久最難決出勝負的艱苦戰役。但如果你擁有許多成功的朋友,在這場看不見摸不著的戰役中,很可能輕易取勝,因為成功者已經告訴我們取勝的訣竅和方式方法。既是成功者的方式方法,我們無需過多的懷疑憂慮。在人的一生中,該模仿抄襲的時候就應該模仿抄襲,什麼都靠我們自己去研究領悟發現,我們一定落伍且因此變得呆板。

事業成功的人,是你成就事業的最好的參照物,會使你不斷地力爭上遊。你應當牢記與有益的人交往並不是太難的事情。首先將你所在城市的著名人士列出一張表,再把將會對你的事業有所幫助的人,也列出一張表,之後就是每星期去試著結交一位這樣的人。這樣不久後你就會驚奇的發現,你的人生會有所改變。

慧眼識英雄,看清你的真“貴人”

“七分努力,三分機運”。我們一直相信“愛拚才會贏”,但往往有些人即使拚了也不見得贏,關鍵就在於缺少貴人相助。在攀向事業高峰的過程中,貴人相助往往是不可缺少的一環。有了貴人,不僅能替你加分,還增加你的籌碼。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人和的內涵就是“貴人相助”。有貴人相助,成功就會變得簡單得多。所以,找到自己的貴人,並博得他們的信任和賞識,是成功的重要步驟。“貴人”可能是指某位居高位的人,也可能是指令你心儀急欲模仿的對象,無論在經驗、專長、知識、技能等各方麵都比你略勝一籌。因此,他們也許是師傅,也許是教練,或者是引薦人。因此,出門遇“貴人”,就可吉星高照,前途一帆風順,甚至將來會飛黃騰達。

據調查表明,凡是做到中、高級以上的主管,有百分之九十都受過栽培,至於做到總經理的,有80%遇過貴人,自己創業當老板的,竟然百分之百全部都曾被人提拔過。不論在何種行業,“老馬帶路”向來是傳統。作用不外乎是栽培後進,儲備接力人才。

清政府的官場中曆來靠後台,求人寫推薦信。軍機大臣左宗棠從來不給人寫推薦信,他說:“一個人隻要有本事,自會有人用他。”左宗棠有個知己好友的兒子,名叫黃蘭階,在福建候補知縣多年也沒候到實缺。他見別人都有大官寫推薦信,想到父親生前與左宗棠很要好,就跑到北京來找左宗棠。左宗棠見了故人之子,十分客氣,但當黃蘭階一提出想讓他寫推薦信給福建總督時,頓時就變了臉,幾句話就將黃蘭階打發走了。

黃蘭階又氣又恨,離開左相府,就閑踱到琉璃廠看書畫散心。忽然,他見到一個小店老板學寫左宗棠字體,十分逼真,心中一動,想出一條妙計。他讓店主寫柄扇子,落了款,得意洋洋地回到了福州。

這天,是參見總督的日子,黃蘭階手搖紙扇,徑直走到總督堂上,總督見了很奇怪,問:“外麵很熱嗎?都立秋了,老兄還拿扇子搖個不停。”

黃蘭階把扇子一晃:“不瞞大帥說,外邊天氣並不太熱,隻是我這柄扇是我此次進京,左宗棠大人親送的,所以舍不得放手。”總督吃了一驚,心想:我以為這姓黃的沒有後台,所以候補幾年也沒任命他實缺,不想他卻有這麼個大後台。左宗棠天天跟皇上見麵,他若恨我,隻消在皇上麵前說個一句半句,我可就吃不住了。總督要過黃蘭階扇子仔細察看,確係左宗棠筆跡,一點不差。第二天就給黃蘭階掛牌任了知縣。黃蘭階不幾年就升到四品道台。

可見,為自己尋求一些貴人作為背景可以借力使力,從而使自己盡快得到提拔,英雄有用武之地,也是很值得研究的。因為這對於我們修正自己的做人方法,是很有幫助的。

貴人不會主動來到你的麵前,需要你自身的努力才能遇到。貴人是指在層級組織中職位比你高且對你的晉升有所幫助的人。首先你得費心地去分辨誰是貴人。你或許以為,你的晉升幾率取決於頂頭上司對你的評語好壞,這觀念或許是正確的。但是更高的管理階層可能覺得你的頂頭上司並不勝任,因而可能不在乎他的推薦和好惡。所以,仔細深入觀察,你才能找到能幫助你晉升的貴人。

尋求貴人不可急功近利。在工作上的層級組織中,如果你的上一層職位被某一個不勝任者占住,那麼不管你花再多力氣或你的貴人再有心提拔你,也都將徒勞無功。為了到達跳水板頂端,你必須爬下那座被堵塞了的階梯,橫越到另一側沒有障礙的階梯,然後再順利地爬上頂端。同樣地,在層級組織中,你必須離開擋路人那條升遷道路,然後從另一個沒有阻礙的道路往上晉升。如果那人仍有資格獲得晉升,他便不算是擋路人,而你也不必躲開他。隻要稍加忍耐多等一些時日,等他獲得晉升後出現空缺時,你的貴人便能立即提拔你。

不能一條道跑到黑。爭取多位貴人的提拔。多位貴人的共同提拔,可產生乘數的提拔效果。乘數效果的產生,是由於這些貴人在他們的談話裏,不斷地互相強化你的優點,因而使他們決心提拔你。假使你隻有一個貴人,你便得不到這種強化的效果。

孤掌難鳴,沒有貴人比較難成氣候,但若要被貴人“相中”,首要條件還是在於自己是不是這塊料。俗話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如果你一無所長,卻僥幸得到一個不錯的位置,保證後麵一堆人等著想看你的笑話。畢竟,千裏馬的表現好壞與否,代表伯樂的識人之力。假如提拔了一個扶不起的阿鬥,對貴人的薦人能力,也是一大諷刺。

與貴人之間的關係應當有所明確,最好是建立在雙方各取所需、各得其利的基礎上。這絕不是鼓勵唯利是圖,而是強調雙方以誠相待的態度,既然你有恩於我,滴水之恩必將湧泉相報。這才是正確的做人之道。

懂得細節才能獲得尊重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裏”。細節決定成敗關鍵是要細微之處見真情。細微之處見真情體現在生活中的各個環節上。懂得了細節就會讓你在人際交往中獲得更多的尊重,處於不敗之地。

社交場合中那些廣受歡迎的人往往都是注意細節的人。細節中往往滲透了人心的微妙之處,留意了一些不被人注意的小事,常常會給你帶來很多的益處。生活從細節開始,它影響著你的一生幸福、一生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