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遊刃職場的人際原則——
與上司相處關係學
在職場上的每個員工都希望加薪升職,但現實中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此機會。卓越的員工之所以能脫穎而出,是因為知道與老板的相處中能恰當好處的把握分寸。他們尊重自己的老板,服從老板的決定,懂得如何讚美老板又不陷於阿諛奉承之中,既懂得時常與老板溝通又知道和老板保持適當的距離。這樣的員工就是老板眼中的好員工。做一隻喜傳捷報的喜鵲
在民間,人們都是歡迎喜鵲討厭烏鴉的。其實大家也都明白或喜或憂是客觀存在,與報告者並無直接關係,但依然不由自主地喜吉言,惡凶訊。
當你年複一年,日複一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時,你會突然發現,盡管自己累得半死,別人好像熟視無睹,尤其是上司,似乎從未當麵誇獎過你。這時,你可能會怨天尤人,牢騷滿腹。但你一定要懂得,這不完全是上司的過錯,試想想,公司上上下下,裏裏外外,有多少人要上司操心過問,你的“被忽略”也情有可原。因此默默無聞固然好,但是也要讓上司知道你的存在,這樣他才能夠發現和認識到你的價值,才能對你委以重任。
李永在一家公司已經工作很多年了,他為人比較內向,不善於和領導溝通,是一個隻會做不會說的人。工作時勤勤懇懇,埋頭苦幹,沒有怨言。但是不久後他發現,上司不但沒有發現他工作的能力,反而對一些工作能力不如他的人委以重用。因此他感到很苦惱。
若要想上司注意你,就應該與上司保持溝通,做一隻喜傳捷報的喜鵲。當你完成了一件很棘手的任務後,首先必須得先向你的上司彙報,讓他知道你有一個好腦袋和快刀斬亂麻的能力,不光隻會吃幹飯。但是應當注意,不要等出了紕漏才想到去找上司,做上司的都喜歡能幹的下屬,如果你一貫精明幹練,即使萬一惹了麻煩,上司也能夠寬大為懷,予以諒解。最怕的是,你每次報告上司的都是工作沒做好的壞消息,這樣,你在上司心目中的印象一定很糟糕。
向老板“喜傳捷報”應當掌握一些靈活的技巧:
第一,開門見山,先說結論。不要把時間和精力用來描述你做的事,而首先直接把結果告訴他,上司都很忙,用有限的時間,報告上司最關心的事,這是攻心的良策。
第二,如果時間允許,再進一步詳細說明過程。報告內容盡可能簡明扼要,並且記住先感謝別人,再提自己的功勞。
第三,如果是書麵報告,內容要詳盡。一定要署上自己的名字,不要洋洋灑灑,下筆千言,如果忘了加上自己的名字,或者把直屬主管、上司的名字統統寫了上去,卻唯獨漏了自己的,那豈不是“功虧一簣”。
第四,不要急功近利。報告完了,切勿立刻求賞,隻要給上司留下好印象即可。否則,上司可能會覺得你太急功近利。隻要你一次次贏得上司的肯定,天長日久,功到自然成,升遷晉級總會有你的份兒。
第五,榮耀不可獨享。一定不要忘了,除了報告你的上司,最好同時把好消息告訴你的同事、部屬,讓他們分享,既好了人緣,又造了“輿論”,讓別人覺察到你的“閃光點”。
在工作中,有了成績就要讓人知道。就像做蛋糕一樣,做完蛋糕要想到擠花,有了美麗的奶油花朵,蛋糕就自然贏得了人們的青睞。隨時不忘報告上司,就是在自己做的蛋糕上擠花、讓他人感受到你的光彩。
“思前想後”的讚美學問
“前”與“後”的關係構成一個整體。所謂“思前想後”講的就是這個道理。人生也有“前台”與“後台”,即如何處理好人前與人後的關係,往往影響很大。
人們都討厭背後說別人壞話的小人,一方麵是背後說壞話,會有中傷別人的感覺,另一方麵,人們會覺得背後的評價更能體現那個人內心的真實想法。因此,當他知道一個人在背後讚美自己的時候,他也會感覺你真的是這樣想的,會更加的高興。不要擔心你在別人麵前說另一個人好話,那些好話當事者不會聽見,這世界沒有不透風的牆,就算讚美傳不到他本人耳朵裏,別人也會因為你在背後誇獎人而更加敬重你。
讚美也是一門學問,它講究一定的時機。當麵說和背後說是不同的,效果也不會一樣。在背後說別人的好話,能極大地表現你的“胸懷”和“誠實”,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在第三人麵前讚美他人,被讚美的人必然認為那是認真的讚美,毫不虛偽,於是真誠地接受,對你感激不盡。對領導當麵說好話,容易有歌功頌德之嫌,而如果你背後的讚美傳到他耳朵裏,他對你的好感定會直線上升。
當著上司的麵直接給予誇讚,雖然也是一種“奉承”上司的方法,卻很容易招致周圍同事的輕蔑。而且,這種正麵式的歌功頌德,所產生的效力反而很小,甚至有反效果的危險。與其如此,倒不如在公司其他部門、上司不在場時,對其適度稱讚一番。這些讚美終有一天還是會傳到上司耳中的。同樣地,如果你說的是一些批評中傷的話,遲早也都會被泄露出去的。一個精明能幹的上司,即使在他管不到的部門內,必定也會安置一、兩名心腹的。下班後相邀去喝酒應酬的,不見得全是同一部門的同事,這種情況下,即使是一個不經心的批評,也很容易被擴大渲染而傳到上司的情報網。因此我們無妨也利用這些“網”,讓讚美的言詞流傳出去。一個人若連這點“智慧”都沒有,那他可就很難“高升”了!
人各有所長,投其所好。針對上司的長處、優點給予稱讚。若有人表示不讚同甚至發出批評上司的言論時,我們毋須為此爭辯,隻要說,對上司的讚美是個人的主觀意見吧!
對其他部門的人,不管是誰,也請不要忘記讚美他們。一件西裝、一條領帶,甚至看到人家心情好的情形等等,都可以作為讚美的內容。不過,這些讚美應該在私底下用親切而穩重的語氣表達,如果你是在大庭廣眾麵前大聲叫喊,可能會得到相當惡劣的反效果。
自己的下屬在其他部門是否受歡迎,這也是上司很在意的事情。自己的部下很得人緣,上司也會覺得自己很有光彩。如果又知道,那位部下在其他部門中不遺餘力地稱讚他,不用說,上司對這種部下的好感會與日俱增的。
而且和不同部門的人在一起,彼此比較沒有警戒心,較容易得到一些“幕後消息”。這種情報,往往對上司是非常有價值的。經常收集這種情報給上司,也是一種獲得上司好感的好方法。
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一個下屬和其他部門的人,尤其是其他部門的上司走得太近,這時,直屬上司可能就會不高興。人總是有猜疑心的。萬一實在無法拒絕其他部門上司的邀約時,隔天最好向自己的上司說明。這也是做下屬應有的態度。
與上司之間的距離要適當
人之所以能夠從世間的萬事萬物中感受到和諧之美,全在於他與別人之間保持適當的距離。而與上司交往更應注意保持心理上的安全距離。
有句話說得好,距離產生美。不要認為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近,關係就越深。有的人認為自己跟上司是多年的老關係,而且整天形影不離,前途已大有保障。其實,眼下的得意是微不足道的,一點也靠不住。不久之後你可能突然發現,這種表麵很近的距離而且很牢靠的關係其實是很危險的,就像走鋼絲一樣,不跌便罷,一跌下去,那將會是粉身碎骨!
和上司走得太近會帶來兩方麵的消極後果。一方麵,會招來同事的嫉妒。另一方麵,其他上司也會認定你是某一上司的親信。也就是說,人人都在用有色眼光看你。
同時,矛盾是在交往中形成的。隻有互不往來的人才有可能沒有矛盾。事實上,如果你與上司相處太密切,可能越容易出現意見不合的情況,那麼就越有可能產生矛盾。與上司過度親近會碰到很多繁瑣的生活小節,而自己總會有做得不夠圓滿的地方,要知道對於一個人的優點別人也許不會太過留意,但是對於別人的缺點卻印象深刻。因而你一旦有做得不夠完美的地方,隻會容易讓你的上司厭倦。另外,每一個人都不是聖人,都有弱點、有能力不足的時候,在你與上司頻繁的接觸中,你性格上的弱點和能力的不足也被上司早就摸透了。對上司來說,你就像一張透明的底片,一覽無餘地暴露在他的眼皮之下。這樣一來,偷雞不成蝕把米,本想在你上司麵前展現自己的才華,反倒弄巧成拙,成了一個不被信任的人。
上司看穿你能力不足而瞧不起你固然不好。但是就算你的能力得到了上司的賞識,那麼帶來更多的是上司把什麼事情都推給你做。所以,上司的欣賞可能會讓你困在永遠都忙不完的事務之中,沒有空餘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
因此,隻有與上司保持恰當的距離,一段若有若無的距離,你們之間的關係才能永葆和諧,周圍的人也不會把你當成某一個特定人物。所以就算一時得到恩寵,你也得步步謹慎,保持距離。因為從長遠的眼光看來,這是一條處處充滿危險的羊腸小道,上司是一個利益和危險並存的漩渦中心,這就決定了你不能離這個中心太遠,也不能靠得太近。
踏實做事,不要越位行事
在實際生活中,有作為的人應該找準自己的位置,知道哪些事該做,哪些事不該做,把握好適度的原則,而不要越位。這樣,才能夠與別人和諧相處,並得到他人的信任和賞識,在個人事業的發展上,也會少一些不必要的阻礙。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扮演著屬於自己的角色,在一個團體之中,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位子。即便得意時也不可忘形,不小心把手伸到人家的地盤上,難免會受到上司的戒備,同僚的排擠。知道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氣度。找準位置,把本職工作做好。對於超出自己工作範圍的工作,即使能力足夠,也不要插手,如此才能不越位、不越權,才能走出一條平穩的發展之路。
李小姐是一家跨國集團所轄分公司的員工,經過幾年的奮鬥,她現在已成為這家公司的公關部經理。一次,總公司的幾位高層領導在香港舉行宴會,李小姐因為自恃業績卓越,在一些宴會中,風頭常常淩駕於香港分公司總經理之上。總經理是一位性格寬容的好好先生,一般也不會讓她難堪。宴會當晚,李小姐周旋於賓客間,確實令宴會氣氛甚為活躍。到總公司的高層和主管分公司的總經理致辭時,李小姐在旁一一介紹他們出場。輪到她的上司,即分公司的總經理時,她竟先說了一番感謝詞,雖然隻是三言兩語,但已讓總公司的主管皺眉,因為她當時隻負責介紹上司出場,而無獨立發言權力。
在宴會的過程中,總公司主管主動與她交談了一番。發現她在提及公司的事務時,常以個人主見發表意見,全不提經理的旨意,給人的印象是,她才是這個子公司的總經理。宴會後,子公司經理被上級邀請開會,研究他是否堅守自己的職位,是否懶至由公關經理代為處理日常業務。後來,李小姐因越位,被他的上司找個借口炒了魷魚。
在一個團體之中,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位子。我們應該根據現實情況找準自己的位置,不要讓自己越位,也不要讓別人占據了自己的位子,這樣,才能夠保證團體成員間的協調合作,推動共同的事業向前發展。如果大家都找不準自己的位置,團體工作便無法協作進行。
當然,從為人處事的角度而言,一個人要想達到升遷的目的,就必須腳踏實地地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若非自己權限範圍的事務,最好不要隨便摻和插手。這樣,才不會給人一種不尊重上司,或者想要霸占上司位置的感覺。否則,鋒芒畢露,顯現自己的野心,將會受到同僚的攻擊、上司的防備和打擊,會嚴重影響個人工作的順利開展和事業的發展。
在有的企業中,職員可以參與公司和本部門的一些決策。這時就應該注意,誰做什麼樣的決策,是有限製的。有些決策,你作為下屬或一般的普通職員可以參與;而有些決策,下屬還是不插手為妙。人們往往喜歡對某件事表明自己的態度,但是有時卻超越了自己的身份,胡亂的表態,不僅是不負責任的表現,而且也是無效的。對帶有實質性問題的表態,應該是上司或上司授權才行。“沉默是金”需要你視具體情況見機把握。
靈活的職場之道
要會做,還要會說,不要讓專業術語掩蓋了你的通達,也別讓幾句不經意的牢騷毀了你的功勞。
與上司相處是一種學問。話說得好聽,說得到位,上司就易於接受你,喜歡你,你的職場道路就會很順通。否則,不分場合、不知深淺、不懂分寸,就會適得其反。工作做得再好也不一定得到領導的喜歡。
君子藏器於身,相時而動,不可鋒芒畢露。你的聰明才智不要在上司麵前故意顯示出來,否則上司會因此而認為你是一個自大狂,恃才傲慢,盛氣淩人,而在心理上覺得難以相處,彼此間缺乏一種默契。與上司交談,須遵循兩個原則:一是尋找自然、活潑的話題,讓他充分地發表意見,你適當地作些補充,提一些問題。這樣,他便自然而然地認識了你的能力和價值。二是不要用上司不懂的技術性較強的術語與之交談。這樣,他會覺得你是故意難為他,也可能覺得你的才幹對他的職務將構成威脅,產生戒備,而有意壓製你,還可能把你看成隻會玩弄專業術語的書呆子,不信任你的實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