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蝸牛傳奇(2 / 3)

敖德鵬就像一個受到幹擾的雷達,半天才接收到李老師的信號。他慢騰騰地站起來,怔怔地盯著李老師:“我……我……我來什麼?”

“來對詩呀。”李老師瞪了一眼沒睡醒似的“熬得慢”,“你知道‘但願人長久’的下半句是什麼嗎?”

“哦……”“熬得慢”慢性病又發作了,“呃……這……”

李老師以為“熬得慢”緊張,便微笑著叮囑“別急,很簡單的,稍微思索一下就知道了哦。”

嗬嗬,“熬得慢”哪裏是會著急的人呀,這一思索不要緊,竟然“熬”去了3分鍾的寶貴時光。李老師有些耐不住了,走下講台,來到“熬得慢”身邊:“敖德鵬,你還沒想起來嗎?”

“想……想想起來了。”

“想起來就說嘛。”

“熬德鵬”又憋了大半天,突然把頭抬得高高的:“但……但……但願人長久,一顆永流傳。”

啊?嘎嘎嘎!同學們頓時笑了個人仰馬翻。

好嘛,千古傳誦的名句“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到了“熬得慢”這裏,就變成結婚鑽戒的免費廣告了,估計賣鑽戒的老板要是聽說了,不高興地偷著樂上三天三夜才怪,說不定還會重金禮聘“熬得慢”去當形象代言人呢。

李老師被也被“熬得慢”的另類回答逗得哭笑不得,但她怎麼也不會相信,“熬得慢”竟然連這麼簡單的詩都不會背,要麼就是他故意出風頭搗亂。“敖得鵬,你認真一點兒,我再問你,杜甫在《望嶽》中有這寫到: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我剛才背的是前三句,你把最後一句給我接著背出來吧。”

這又把“熬得慢”給難住了,在課堂上熬時間是他的長項,吟詩誦典哪裏是他的擅長。幾分鍾過去了,“熬得慢”的一雙小手把桌子麵都抓出雕刻般花紋了,才冒出一句足以讓人昏厥的話:“還有最後一句嗎?”

“當然有啦。”李老師鼻子快要給氣歪掉,“多新鮮呀,唐詩講究的就是對仗,哪有寫三句就結束的,即使最蹩腳的詩人也知道這一基本原理啊,更別說有詩聖之稱的杜甫了。”

“那你能給我一點點提示嗎?”“熬得慢”吐了吐舌頭,試探性地說。

“可以,自古以來,泰山都是文人騷客向往和遊曆的勝地,杜甫的《望嶽》這首詩描寫了五嶽之首泰山的奇偉景色,表達了詩人……”

“李老師,我不是讓你提示這個哦。”

“那提示什麼呀?”

“嘿嘿,是這首詩最後一句的上半句。”

“啊?有沒有搞錯,我幹脆全部背出來得了,還讓你回答什麼呀?”李老師萬般無奈,隻好恨鐵不成鋼地說,“會當淩絕頂——這下就會了吧?”

“熬得慢”緊張的臉上露出了笑容:“會了會了哦——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淩絕頂,門票少不了。”

哈!整個教室爆笑一片。

天呀,有誰可以拯救蝸牛“熬得慢”呢,好端端的一節課讓他給毀了不說,還整出一句比杜甫還要酷的“會當淩絕頂,門票少不了。”實在讓人抓狂啊。

蝸牛“熬得慢”不但在李老師的課堂上耽誤時間,類似情況在其他老師上課的時候也同樣經常上演。不少老師“熬”不過“熬得慢”,紛紛把滿腹的牢騷發給班主任李老師。李老師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便一紙傳票把“熬得慢”傳到了自己辦公室談話。

嘿嘿,你還別說,“熬得慢”除了反應慢,在其他方麵還算比較優秀的,所以,第一次到老師辦公室接受訓話的他顯得異常局促,身體僵直著,像個僵屍一般直挺挺地豎立在門口。李老師把“熬得慢”拉到身邊,撫摩著“熬得慢”的腦袋,意味深長地說:“德鵬,別緊張,你又沒做什麼出格的事情,老師讓你來不是批評你的,而是和你談談心,就像你在家跟媽媽談心一樣,懂嗎?”

“熬得慢”似懂非懂,大約過了N秒種,才開始緩慢地啟動他的語言表達功能:“李老師……我不懂,你和我談話怎麼會和媽媽跟我談話一樣呢,一點也不一樣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