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九、塵世快樂心
放慢腳步欣賞一下美麗
看到這樣一個故事:上帝交給麥克一個任務,叫他牽一隻蝸牛去散步。可是蝸牛爬得實在太慢了。麥克又是催促又是嚇唬又是責備,可蝸牛隻是用抱歉的目光看著他,仿佛在說:“我已經盡力了!”
麥克又氣又急,對蝸牛又拉又扯又踢,蝸牛受了傷,爬得越發慢了,麥克真想丟下蝸牛不管,但又擔心無法向上帝交代。他隻好耐著性子,讓蝸牛慢慢爬,自己則以一種近似靜止的速度跟在後麵。就在這個時候,麥克突然聞到了花香,原來這裏是個公園,接著他聽到了鳥叫蟲鳴,感到微風拂麵的舒適。後來,麥克還看到了美麗的夕陽.燦爛的晚霞以及漫天的星鬥。
麥克這才體會到上帝的良苦用心:“他不是叫我牽蝸牛去散步,而是叫蝸牛牽我去散步呀!”
放下報紙,我不禁想到了我的哥哥和我的一個朋友,想到他們對生活的不同態度。
我哥幾年前辦了一個裝潢公司。現在有房,有車,存款在七位數以上,應該說生活相當不錯。那天他的坐騎需要保養,間隙來我這裏看看。我也挺高興的,便與哥哥聊起來,可是還沒聊兩句,他手機就響起來了。哥哥“嗯”.“啊”的,站起來就往外走,說要去會一個重要的客戶,下次再聚吧。聲音尚在耳邊回響,車子已絕塵而去!哥哥就是這樣,一天到晚很難見到他的人影,即使難得聚在一起,也很難得吃一頓完整的飯。
其實,在我的周圍不乏像哥哥那樣跟日子賽跑的人:說話做事風風火火,甚至坐下來喝一杯茶的功夫都沒有。他們總是說,沒辦法,忙啊。
而我的那個朋友是公務員。每到周末都會到我這裏坐一會兒,然後哥幾個一起去咖啡廳打牌,消遣。有時我忍不住問他:“別人為了仕途都在拚命,你怎麼有這麼多閑工夫找我們玩?”他說:“八小時內,我兢兢業業,從不偷懶!下班後,對不起,那是我個人空間。人生在世,總不能一味的匆匆忙忙,那會使你錯過很多東西的!”
《涅槃經》說:“人命之不息,過於山水。今日雖存而明日難知。”是啊!生命如草芥,滄海一粟。我們何不放慢腳步,用一顆寧靜的心,去發現,去欣賞一下許多平時沒有注意到的美麗的風景呢!
讓心靈飛得更高
?
經常去樓下的時代超市購物,久而久之,其中一位女收銀員引起了我的興趣。小姑娘二十歲上下,一頭烏黑的秀發胡亂地紮在腦後,露出一張十分耐看的瓜子臉。她偶爾也會給顧客一個笑臉,但那也隻是偶爾,因為她和另一位經常變換著打扮的同事每天要在她們的崗位上應付數百位顧客。
每到購物高峰期,八個收銀台前都會排起長隊,而她無論眼前的隊伍有多長,她總是能最快消化。如果沒有什麼事,我喜歡站在一邊聽她右手上掃描器發出的“吱吱”聲,喜歡看她飛快地在鍵盤上盲打的纖纖細手……她把計過價的商品順手遞到顧客的環保袋邊的同時,報出一個總價,然後在顧客拿錢算錢的當口,她已在為下一位顧客分類,為結賬做準備了。她從不催促刷卡時輸密碼和找零錢慢的老年顧客,而是幫他們盡快把商品歸類放齊。大部分情況下,是顧客在浪費時間,當然,她也永不開口抱怨顧客。
鄰家有一小孩,大學畢業後,找了好幾份工作,竟沒有一家能讓他幹上兩個月的。他不是抱怨這個單位工資不高,福利不好,就是抱怨同事不好相處,或直接將自己的“無奈”歸罪於社會的殘酷。數年間,他一直在炒老板,或被老板炒之間遊離,直到現在,他都沒有一份穩定的工作,而他那年過半百的父母心急如焚,卻無計可施!看著眼前這位從容淡定的小姑娘,再想想鄰居家的那個小孩,我不禁感慨萬千:是啊,這個小女孩在超市工作之前未必受過如鄰家孩子一樣的高等教育,也未必受過比鄰家孩子更好的技術培訓,但她卻能在這個普通的崗位上一幹就是數年,而且還得到領導和顧客們的肯定。
袁嶽說,職業大典裏有7000多種職業,而現在,每年卻有數千萬的農民工和大學畢業生要找工作。是的,大家都在為生存就業,可已就業的幾億中國人,不是為鐵飯碗而考試,為加薪和升職而跳槽,就是為房子車子和出人頭地而焦慮,三者都勝過了對專業的要求。
有人說,北大畢業也等於零。誠然,無論我們是哪所大學畢業的,也無論我們從事何種職業,如果我們不在提高自身專業素質上下功夫,那麼,我們也就永遠無法體現自己人生意義和社會價值。
記得在某雜誌上讀過這樣一段話:“永遠要記住,在某個高度,就沒有風雨雲層。如果你生命中的雲層遮蔽了陽光,那是因為你的心靈飛得還不夠高。大多數人所犯的錯誤是抗拒問題,他們試圖消滅雲層。而正確的做法是找到使你上升到雲層之上的途徑,那裏的天空永遠是蔚藍的。”正如鄰家那個小孩,他一直在埋怨社會的不公,一直在試圖找一份“合適”的工作,卻忽略了去尋找解決這一無奈的途徑——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
90年代初,他連續三年參加高考,而每次均以微弱的分差敗北。後來,他經人介紹去一所學校做代課老師,結果也隻是做了一學期,就因所帶班級成績沒有達到領導要求而遭辭退,隨後,他又與幾個鐵哥們結伴南下闖蕩,令人沮喪的是,與他一起去的哥們都混出了模樣,而自己幾年下來,不但沒有闖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來,反而被折騰的負債累累,身心具疲。
那段時間,他心情灰暗到了極點。他開始懷疑自己的生存能力,甚至覺得自己來到這個世界簡直就是一個錯誤!
一天,他去超市買方便麵,途經新華保險公司時,他被大門口的那個招聘啟事吸引住了,啟事中說新業務員的前三個月待遇是500元保底工資+提成,就是說前三個月內即使一筆業務也做不到,至少還有500元的底薪。他想,再過幾天,自己飯都吃不上了,不如先去混口飯再說。
開始,他確實是抱著混的態度去的,不曾想第一堂培訓課上老師講的一個故事竟深深地打動了他。
那是某高校的一堂德育課,老教授從口袋裏掏出一張20美元紙幣,然後問下麵的同學:你們誰想要這20美元?幾乎所有同學都舉起了手。教授接著說,如果我這樣呢?說著,教授將手裏的紙幣揉成一團。盡管大家對教授的舉動很意外,但還是有不少同學舉手。如果我再這樣呢?老教授又說。這回,教授竟將紙幣扔到地上,然後狠狠地踩了一腳。台下一片噓聲,但依舊有人舉手表示想要那張紙幣。於是,教授笑了:其實不管紙幣變成什麼樣子,它始終是20美元,它的價值一點都沒有減少,就是說在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挫折,但我們自身的價值沒有變,所以煩請各位同學記住,當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上遭遇不如意的時候,我們並非如自己想象的那樣一無是處……
第一個月,他很努力,但沒有拉到一張保單;第二個月,他依舊很努力,結果也隻是拉到兩張,而其中一張還是親戚友情讚助的;第三個月,他改變了思路——不再總是漫無目的地跑散戶,而是有計劃地跑企事業單位。結果,他第三個月的業績明顯比前兩個月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隨著經驗的積累,他又漸漸地學會了從客戶那裏捕獲信息。一天,他與一客戶談業務,不知怎麼的就說到在銀行辦貸款的事。那位客戶說,他在某銀行辦貸款,銀行要求他去辦一份保險,辦保險自己沒意見,可銀行沒有這項業務,真是很煩心。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告別客戶後,他立即趕回公司,他向領導建議,如果無門在銀行設一個點,或者直接委托銀行為借貸者辦理保險,豈不是雙贏?領導很讚同他的觀點並表示一定大力支持他的工作。第二天,他去找那家銀行的大堂經理,竭力推銷公司的產品。沒想到,該經理對他的想法並不感興趣,於是他就一級一級往上跑,直至找到負責放貸業務的副行長。他在向行長介紹自己想法的同時,又不失時機地婉轉借貸人的苦衷,最後,他說,如果銀行與他們公司合作,銀行不僅會在無形中提高自己的信譽度和服務質量,還可以從保險公司得到一定的酬勞……最終,不知道是他的誠心打動了銀行,還是銀行意識到自己服務上的欠缺,銀行爽快地與他簽訂了一份為期一年的合約。
銀行的第一桶金讓他找到了自身的價值,同時也極大地鼓舞了他的士氣。隨後,他又大刀闊斧將業務範圍拓展到周邊地區……短短六年時間,他不僅為公司拓寬了市場,還為公司帶出了大批優秀業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