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成功者隱形的翅膀
有一次,作戰部長愛德華·史丹頓稱林肯是“一個笨蛋”。史丹頓之所以生氣是因為林肯幹涉了他的業務,武斷地簽發了一項命令,調動了某些軍隊。史丹頓不僅拒絕執行林肯的命令,而且大罵林肯的笨蛋行為。結果怎麼樣呢?林肯聽到史丹頓的話後,他很平靜地說“如果史丹頓說我是笨蛋,我就一定是一個笨蛋,因為他幾乎從來就沒有出過錯,我得親自去看看。”
林肯匆忙趕去了史丹頓那裏。與其進行了一番交流之後,林肯知道自己簽發了一項錯誤的命令,於是趕緊收回了該命令。
麵對史丹頓的批評,林肯沒有拒絕,而是反求諸己,虛心接受。
想起另外一個故事:周末,廚師喬治正忙碌不堪時,服務生端進來一隻盤子對他說,有位客人點了這道“油炸馬鈴薯”,他抱怨太厚了。喬治看了一下盤子說,這跟以往也沒什麼兩樣啊。但他還是重新做了一份。幾分鍾後,服務生又端著盤子回來說,那人還是嫌太厚。這客人是怎麼啦?喬治有點生氣,但他還是耐著性子將馬鈴薯切成更薄的片狀,之後放入油鍋裏炸成誘人的金黃色,撈起放入盤子後,又撒了一些鹽。沒過多久,服務生再次端著盤子回來了,隻不過這次盤子是空的。服務生說,那客人滿意極了,與他同桌的人也都說好吃,他還要一份。
就這樣,薄薄的油炸馬鈴薯片成了喬治的招牌菜,後來更是吸引了許多人慕名前來品嚐。今天的油炸馬鈴薯片已經被發展成多種口味,它成了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十分喜歡的休閑食品。
麵對顧客的一再批評,喬治不但具有超常的耐心,而且能夠從諫如流馬上改正。
梭羅說,別人的批評,不管是否過分,隻要你保持著一份耐心,而且能夠合理地去對待,你就會有收獲。能夠反求諸己的林肯為推動美國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受到美國人民的崇敬,在美國人的心目中,他的威望甚至超過了華盛頓,而能夠從諫如流的喬治也發明了薯片而被人們所銘記。善於接受別人的批評是成功者隱形的翅膀,林肯、喬治……許許多多的有大成者都是因為這副隱形的翅膀而成功的。
這個道理我們似乎都懂,可每當麵對批評時,隻要稍不注意,我們又會本能地為自己辯護。我們不喜歡接受批評,而希望聽到讚美,有時也不管這些批評和讚美是否公正。
歐文是一個推銷肥皂的業務員。他剛開始為柯蓋公司推銷肥皂的時候,訂單很少,他很擔心會失去這份工作。他認為問題一定出在自己身上,是自己的話太含糊,還是態度不夠熱忱?生意沒有做成的時候,他就回到客戶那裏:“我回來,不是再向您推銷肥皂,而是希望得到您的批評和建議,可不可以麻煩您告訴我,我向您推銷產品的時候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嗎?請您給我批評,請您坦率地告訴我。”這種習慣使歐文贏得了很多朋友和很多真誠的忠告,也因為這種習慣,歐文的生意越做越大……
培根說:一個人從另一個人的諍言中得來的光明,要比他從自己的理解力、判斷中得來的更為幹淨和純粹。是的,當我們能夠輕鬆地麵對看似無力的責難時,我們已經具備了成功者隱形的翅膀,當我們能主動尋求別人批評的時候,就已經具備了真翅高飛的能力。
成為最貴編劇的秘笈
張辛在安大附小上學的時候,就喜歡作文。那時,她的作文並不突出,所以她也從未想過自己將來在文字上能有多大的發展。而她一直堅持寫,完全是因為對作文有興趣。然而,就是這個興趣,卻讓張辛在30年後成了繼張愛玲、虹影之後第三代海外華裔女作家的代表,直至今天成為中國最貴的編劇。
1995年,從安徽大學國貿專業畢業後,張辛先是在國內做了幾年外貿,然後於1999年秋天,赴新加坡定居,陪伴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先生。在新期間,因為學曆低,申請不到就業準證,張辛隻好去美國人開的一家幼兒園教中文。這是一份很輕鬆的工作,但這樣一來,業餘時間就多了。於是,張辛就給自己取了一個六六(溜溜)的網名,開始在網上撰寫網文。
“其實,能做出這樣的決定,完全是出於自己的興趣。事實上也是如此,我每天就是在網上寫些隨性的東西。也許你們不信,我寫每一部作品都沒有一個計劃,完全是想到哪,寫到哪。不曾想,這一寫,竟收不住了。2003年,我隻用15天時間就寫出了《王貴與安娜》,2005年2月,又用30天時間完成了《雙麵膠》……別人覺得不可思議,而我卻覺得一切都是那樣的水到渠成。”張辛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如是說。
隨著一部部作品在網絡走紅,尤其是反映婆媳關係的《雙麵膠》問世,有製片商找上門來了——他們希望張辛能將《雙麵膠》改編成電視劇。本來,人們都以為張辛在《雙麵膠》上會大賺一筆,沒想到,張辛改寫劇本的時候竟然沒有收製片商一份錢,甚至對後來的編劇名單裏沒有自己的名字都覺得無所謂。有人說張辛很“二”,就連她的母親也埋怨她“傻得令人傷心”。每當此時,張辛總是一笑了之,並不做正麵回答。直到今年的8月,當張辛又一部小說《心術》被改變成電視劇後,人們才發現,此時的張辛,她的酬勞已經比當初《雙麵膠》改編成電視劇的時候漲30倍了。
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有記者問及張辛當年《蝸居》的收入情況。張辛說:“我可以告訴你,我很滿意。我當教師的時候,我對收入也很滿意。衡量收入的標準,不是與他人比較,而是看你內心的感受。所以,我從25歲(去新加坡)後,沒有一天不是在幹自己喜歡的事,直到今天,我最大的快樂,其實不是你們關注的收入。”
又有記者問她對自己成為中國最貴編劇的看法。率真的張辛笑了笑,說:“有人說我是運氣。也許是吧。但我覺得我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成績,與我從小就有的對文字的興趣有一定的關係。很多人對我將《雙麵膠》改寫成劇本,事後卻不收一分錢表示不理解。其實,當時我的想法是,我的小說能拍成電視劇,那就是對我作品的認可。至於錢,我花得不多。認識我的朋友也知道,我依舊背著環保袋滿大街溜達,我依舊網購。有一天我沒這麼高的收入,對我而言,生活都不會難受,因為我的內心很滿足,很開心。”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讓自己內心滿足,然後水到渠成。這,也許就是張辛成功的秘訣吧。
垃圾,放錯地方的好東西
羅伯特原本是世貿大廈內一家大型投資公司的員工,9·11那天,因為出差,他幸免於難。但他也因此失去了工作。失業後的羅伯特很是懷念在世貿工作的那段美好時光。為了忘卻的紀念,羅伯特通過多種渠道收集了大量的世貿大廈的殘片,然後一個一個陳列在儲藏室裏。
9·11事件給美國在經濟上產生了重大實時的影響,其最直接也最顯而易見的就是失業的人越來越多,找一份工作卻是難上加難。為了安身立命,羅伯特不得不每天排在長長的隊伍裏。這樣的日子過去好多天,依舊一無所獲。
那天,羅伯特繼續出去找工作,路上,他遇到一件更令他心堵的事,一座高架橋沒用多久竟然坍塌了,而且在這場事故中,有三輛小車被砸毀,三個人死亡,十多個人受重傷。看著一片狼藉的街道,羅伯特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不久前的9·11。那天,也不知道為什麼,他在那一堆堆建築殘塊麵前蹲了很久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