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

2011年5月1日,美國海軍“海豹突擊隊”突襲了恐怖大亨本·拉登在巴基斯坦的藏身住所,並將本·拉登擊斃,除掉了追剿多年的心腹大患。同一時刻,美國總統奧巴馬率領文武大臣在逼仄的戰情室觀看了突襲的全過程。

但讓人看不懂的是,在那個狹窄的戰情室裏,奧巴馬沒有坐在顯要的位置上,而是坐在一個角落裏。而且,他坐的是沒有扶手的小板凳,不像其他人,坐的是高靠背的皮椅,所以,他向前探著頭,弓著腰,像是孤孤單單地蜷縮在角落裏。

作為一國總統,在一個小小的戰情室裏居然沒有主位,甚至還被下屬“擠”到了角落裏,這有點令人匪夷所思。而奧巴馬的解釋是,盡管(我)貴為一國總統,但在他們(專家)麵前,我永遠不是那麼一回事。

永遠不是那麼一回事。奧巴馬說得多好!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一些人,哪怕是部門的一個小領導,也總喜歡擺譜,似乎不擺譜,他們就會失去尊嚴、失去威信似的,而事實上,就像奧巴馬,他把小板凳留給自己,民眾卻將信任交給了他。於是,他的民意支持率瞬間上升了10個百分點。

無獨有偶,魏敏芝憑借本色的表演,在電影《一個都不能少》中,成功塑造了一個倔強、質樸卻熱心教育的鄉村代課教師形象,彰顯了自己出色的表演天賦,後來更是隨著電影屢獲國際大獎,人氣高漲,後來,有不少公司找她,承諾讓她拍戲,或者直接進藝術院校深造。就在人們以為她會成為一顆冉冉升起的“童星”時,魏敏芝卻選擇了讀高中上大學,即使後來在美國留學,她拍攝、編導過一些電視短片和一部電影,在學校能說好幾種語言主持活動,她成為學校的名人和精英,但魏敏芝始終在提醒自己,不要把自己當做“明星”,要謙卑要努力學習,早日回到祖國實現自己的夢想。

2010年6月,不把自己當回事的魏敏芝學成歸國,利用自己掌握的精湛的拍攝技藝,成功地拍攝了《奇跡的女兒》、《警區101》……

身為“謀女郎”,在成就麵前,魏敏芝沒有迷失自己,更沒有將自己太當回事,而是走了一條不能少的道路,用知識不斷充實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強大、更自信。

張藝謀說,一個人隻懂得如何做事是不夠的,還要學會如何做人。是的,一個懂得謙遜的人是一個真正懂得積蓄力量的人,低調能夠避免給別人造成太張揚的印象,這樣的印象恰好能夠使我們在生活、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與能力,最後達到成功。

沒有什麼可以攔住你的夢想

貝基拉出生在埃塞俄比亞的一個貧窮家庭,很小的時候,他就渴望成為一名馳騁疆場的長跑健將。但極度貧寒的家境,讓他每次站在訓練場邊都會自卑得有些慚愧——他不僅拿不出訓練費,甚至連一雙普通跑鞋都買不起。

一天,一位跨欄教練聽了貝基拉的苦惱,將他帶到一組很矮的欄杆前,讓他一路跑過去,他輕鬆地跨過了一個個欄杆。教練又指了指那組已經升高到足有一米五的欄杆前讓他再試,他努力了好幾次,也沒能跨過去。

這時,教練平靜地告訴他:“孩子,你剛才所說的那些困難,就像眼前的這一道道欄杆,它們會橫在人們的麵前,那些你現在跨不過的欄杆,可以在一次次的失敗後,最終跨越它們,當然,你可以踢翻它們,也可以繞過它們,你隻需盯準你向往的地方,努力地向前跑,相信沒有什麼可以攔住你的夢想。”

後來,買不起跑鞋的貝基拉開始了他堅定的而執著的赤腳奔跑訓練,廣袤的原野、泥濘的山路、堅硬的戈壁灘……隨處可見他奔跑的身影。最終,貝基拉蟬聯了1960和1964年兩屆奧運會馬拉鬆金牌。

這是一個感人的故事,貝基拉的故事告訴我們,即使你遭遇再大的困難,隻要你站在跑道上,就沒有什麼障礙可以阻攔你的雄心,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向前,再向前,一路奔赴夢想的終點。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每個人麵前,都可能會遇到一些諸如貧困、疾病,或者磨難之類的障礙,而此時,隻要不失去信心,踢翻它們,繞過它們,我們就會抵達夢想的彼岸。

某晚報曾報道過這樣一件事:一個叫佳穎的女孩自小就喜歡古箏,可她上五六年級的時候,因一個醫療事故,她的左耳聽力中度損傷,右耳重度損傷。一個聽力受損的人還可以繼續熱愛音樂嗎?小佳穎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陣痛後,迅速調整好了心態:別人一天練一小時,她一天練兩個小時,尤其是配好助聽器後的那個暑假,她一天練七小時,甚至更久。兩年後,小佳穎通過了古箏十級考試,隨後又相繼在多個國家大賽中摘得大獎,當然,她的文化成績還一直保持在年級前十。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小佳穎又被國內一家名校提前錄取了。

麵對蜂擁而至的記者,小佳穎說:“一切都很簡單,就像那隻爬上金字塔的蝸牛,隻要一直在路上,一直在努力,夢想的終點就會離我越來越近。”

這位可愛且可敬的小姑娘在遭遇不幸後,沒有頹廢,而是勇敢地、智慧地跨越聽力上的障礙,努力地向前,再向前,一路向前地奔向夢想的終點。所以,最終她成功了,並且得到了社會的尊重和認可。

著名旅日作家沙蘇說,沒有一條通往成功的道路是平坦的,荊棘或類似於荊棘的障礙總是在你不經意的時候橫亙在你麵前……成功者的過人之處就在於他們善於或踢翻,或跨過,或智慧地繞過那些所謂的障礙。西漢禦史大夫著名學者兒寬幼年家貧,小小年紀就不得不給人打工,但他酷愛學習,希望成為一名學者,到田裏幹活總將經書帶在身邊,“休息則誦讀”,日積月累,讀了大量的書。後來好不容易進了廷尉府做事,本以為這下可以好好做點學問了,不曾想,他又被分配去艱苦的北地養馬。然而,數年間,兒寬還是在“不可能”的情況下做出了學術界無人企及的高度。

沒錯,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成功,而在通往成功路上又可能有意想不到的障礙,此時,隻要不失去向前奔跑的雄心,就沒有什麼可以攔住我們的夢想!

給生活留點空白

同學聚會,唯有小A缺席。小A的解釋是,他正在外地出差,趕不回來。後來聽與我同房間的小B說,小A不是趕不過來,而是這幾年手頭一直不寬裕。我很驚訝。怎麼會呢?小A一個月也有數千元的收入,再怎麼著,幾百元的AA製費用總消費得起吧。小B笑了,說,你不知道,這幾年,小A隻要有錢就買房,能貸款就貸款,能借錢就借錢,我和他在一個城市,沒見他請過一次客,也沒見他買過一件貴重的衣服,更別提旅遊,參加聚會什麼的了。說了你也許不信,就連同城的朋友聚會他都很少參加,怕花錢。

數年間,小A有了幾套房產,每套房子最少也值個百八十萬。可他還不滿足,依然在拚命賺錢買房。有一次,小B碰到小A,就勸他好好善待一下自己,別再咬牙過那些苦日子了。不曾想,小A竟反問小B,表麵上你活得很滋潤,可你到現在還租房,連一套自己的房子都沒有,你覺得你過得有意義嗎?其實就算你學位讀下來,年薪幾十萬,我這幾年的房租就夠這個數了。小B聽了,笑笑,說,如果每年給你幾十萬,讓你連坐十年大牢,你會願意嗎?

人這一輩子到底怎麼過才有意義,沒有標準答案。也許對小B來說,要他像小A那樣,他會覺得是浪費生命,但對於小A來說,他也許會覺得小B道現在連套房子都買不起,這幾年純粹是瞎折騰。

想起舛田光洋的《掃除力》一書。書中說,你生活的環境就是你的人生,堆滿雜物的屋子就像塞滿障礙物的人生,愛與幸福沒有應有的位置。舛田光洋的這個觀點不管有沒有道理,但我始終覺得他的觀點還是挺有操作性的,畢竟隻要搞大掃除,就能迎來幸福,比其他人生大事簡便易行多了。

同樣是日本人寫的另一本書——《不持有的生活》,作者金田由紀子認為,現代人持有的太多,物質過於豐盛,反而會使得生活變得不再利索,如果能夠減少持有,人生將以更好的質感出現。

想想也是,人生苦短,何必刻薄自己?當物質太多,給你造成困擾的時候,少擁有、勤掃除,隻留下值得擁有的東西,生活就多了一點空白。而一旦給生活留下一點空白,那麼也就意味著你給自己留下了無限的遐想,給你的人生留下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時也會使你的生活變得更輕靈、更優雅。

四、別讓你的金條貶值

永爭第一

曾聽一位教授說過這樣一句話:“屈居第二與默默無聞毫無區別!”當時感覺教授的話很奇怪,第一和第二怎麼會沒有區別呢?直到有一天,我在媒體上看到有關雷士總裁吳長江的報道,方才有所領悟。

雷士公司在成立之初,條件是十分艱苦的:廠房是租的,人員是新招的,甚至賬上的錢連開條生產線都不夠。然而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吳長江還是以百倍的信心向員工們宣布:“爭創世界品牌,做行業第一!”

許多人都表示不解,就憑公司目前的狀況,你也敢爭做第一?然而,吳長江的心裏自有一把尺子:商業照明的核心是技術,隻要抓住核心技術的研發,全力打造高端照明,理想並非沒有實現的可能。

說到做到。接下來的日子裏,吳長江遍請國內照明行業專家,同時又與複旦大學光能研究所和哈工大光學研究所等頂尖研究機構合作。在這些搞定後,剩下的就是生產。自己的廠子沒有能力做,他就獨辟蹊徑,借雞生蛋——委托企業搞貼牌生產。

就這樣,第一年,他不可思議地將雷士的銷售額做到了3000萬,第二年做到了7000萬,第三年,也就是2001年底,雷士的產值竟突破了億元大關。而這時候,產值能達到億元的照明企業,全國也找不出幾家。

然而世事難料,就在他準備為自己的“做全國第一,做世界品牌”的目標再衝刺一下的時候,國內的照明市場已經基本成型了,全國各地到處都是成堆的照明批發大市場。在這種情況下,要想把企業做強做大,依照慣有的銷售模式是肯定不行的。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和深思,一個大膽的計劃,又在他的腦海裏產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