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露露今年24歲,正是充滿青春活力的年紀,在外人看來,她有著滿意的工作、不錯的收入、漂亮的容貌。但自從她和相戀三年的男友分手後,她就沒有一天是快樂的。她經常麵無表情,雙目凝視,對外界無動於衷,每天感到昏昏沉沉的,吃飯沒有胃口,做事也提不起精神。朋友見她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每天下班後,就和一群姐妹拖著露露到KTV裏去縱情高歌,漸漸地,露露心情開始好轉了,睡得好,吃得香,臉色也變得紅潤起來,不到半年時間,露露徹底從失戀的陰影裏走了出來,重新回到了以前活潑可愛的樣子。
心靈解析
唱歌對人的心理健康有益,這是人們用直覺就能感受到的:它能釋放悲傷,讓人情緒變好。正如四川巫山縣一首山歌所唱:“想唱歌來想唱歌,人人說我是窮快樂。早上唱歌當不到飯,夜晚唱歌當不到油,唱個山歌解憂愁。”
不過,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表明,唱歌不僅對人的精神健康有益,對身體健康同樣是有好處的:
1.唱歌可以提高呼吸功能
據科學家統計,一般成年人的肺活量是3500毫升左右,而歌唱家的肺活量常在4000毫升左右。肺活量大了,呼吸的功能就提高了。所以唱歌是一種提高呼吸功能的好辦法。一位聲樂專家說過:“由呼吸控製的歌聲才是音樂。”呼吸是歌唱的原動力,因此聲樂界有“誰懂得呼吸,誰就會唱歌的說法。”學習用正確的方法唱歌會使你受益匪淺。
2.唱歌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心境和精神麵貌
唱歌是特殊的心理療法,縱情歌唱,蕩氣回腸;高歌一曲,煩惱皆忘。唱歌的時候,人會變得緊張,但當唱完一首歌後,唱歌的人會隨即放鬆下來,這一鬆一緊可以刺激因壓力而變得混亂的自律神經,舒解身心。
3.唱歌能夠釋放有助靜心的荷爾蒙
研究證明,人們在唱歌時,大腦中會釋放出一種名為催產素的荷爾蒙。這種荷爾蒙能使人們之間增進感情。
4.唱歌可以增強免疫功能
唱歌除了讓人精神愉快之外,還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唱詩班的成員在每次排練後,他們體內一種名為IgA的免疫球蛋白含量增加了150%,而在一次公開演出後,這種免疫球蛋白更是增加了240%。這項研究的負責人貝克表示:“雖然我們不能說唱歌能抵禦感冒,但在適當的情況下,唱歌確實能夠增強一個人的免疫係統。”
另外,也有研究證明,堅持唱歌的老人去醫院看病和吃藥的次數更少,也更不容易摔倒。
5.唱歌可以保健養生
投入地演唱可以活動到許多平時很難活動到的臉部組織,可以抗衰老,維護皮膚彈性,防止皮膚老化及改善更年期,使人身心愉悅,煥發青春。
6.唱歌可以陶冶情操
唱歌可以提高人的文化藝術素質和修養,使人感情豐富,心緒平和。感受歌曲,理解歌曲,學唱歌曲對於我們的思想道德的修養,性格情操的熏陶,都有積極的作用。
7.唱歌可以減肥
歌唱時的呼吸與日常生活中說話的呼吸不大一樣。平時,人們交談時所需音量較小,氣息淺,不需要很大的力度。而唱歌是為了抒發情感,是要唱給別人聽的。因而要求聲音既要有一定的音量,又要有一定的力度變化,並要求根據歌曲的需要,或長、或短、或強、或弱、或高、或低地有控製地輸送氣息。因此,唱歌時的呼吸需要消耗一定的熱量。有減肥專家作過研究,一個人唱完一首歌後的氧氣消耗量相當於跑完一百米後的氧氣消耗量。
專家建議
不少人喜歡放開嗓門唱歌,由於盲目大聲唱歌,引起口幹、喉嚨沙啞等,還會導致頭暈。所以,歌唱時要輕聲唱,最好能在專業人士的指點下練習。正確發聲要做到以下三點:
1.打開喉嚨
當人們打哈欠的時候,口腔會自然、放鬆地打開,口腔內空間會增大。打開喉嚨就像是在打哈欠,使咽喉張開,把氣息自如地送出來。
2.穩住呼吸
聲音的形成是由氣息運動和聲帶振動組成的,唱歌時要以氣息作支持點,把呼吸穩住。
3.用好共鳴腔
樂器要發出優美的聲音就要有共鳴器,唱歌也是如此。人體的共鳴器官主要有胸腔、口腔和頭腔。胸腔包括喉頭以下的氣管、支氣管和整個肺部,唱低音時作用最大。口腔包括喉、咽腔,唱中音運用比較多。頭腔包括鼻腔、上頜竇(口腔的上部)、額竇(位於篩竇前上方,額骨內外板之間)、蝶竇(位於腦顱底部、枕骨之前的蝶骨體內)等,主要運用在高音。
唱歌是一種真正快樂的健身操,唱偏低音的歌曲可以使血壓安定;唱快節奏的歌曲可以使你身心愉悅;唱拉長音的歌曲可以消除壓力,對身心健康有利。因此,當你感覺煩惱時,盡情地高歌一曲吧,讓所有煩惱都在歌聲中化解掉。
健康提示
唱歌雖是一項能有效緩解壓力的娛樂活動,但是從生理健康的角度來講,在有些情況下也是不宜縱情高歌的,如女性月經期及前後數日,手術治療後3個月以內,發生大範圍灼傷及牙痛、肌肉痛等炎症以及感冒時。
◎自言自語也減壓
說到自言自語,很多人就會想起魯迅先生筆下的“祥林嫂”,所以,倘若我們發現某人坐在那裏旁若無人地自言自語,就會覺得非常可笑,甚至會認為他是在發“神經”。但是,現在我們應該改變一下這種觀念,因為自言自語的行為不但不可笑,而且還有利於身心健康。
典型案例
丹妮剛剛大學畢業,經過自己的努力終於擁有了一份不錯的工作。但對於她這個初入職場的小姑娘來說,工作中總會遇到一些困難,不善交際的她與人溝通也不是挺好。為了應對來自各方麵的壓力,她經常會采用自言自語的方式為自己加油鼓勁,或是督促自己努力工作,或是提醒自己注意與人相處的方式。有了這樣一個減壓的方式,丹妮感覺工作起來也不是那麼累,做事情漸漸得心應手,不到半年的時間,她就變成了一個職場高手,麵對任何事情都從容不迫,一點也看不出是個剛參加工作的人,同事和領導也對她評價非常好。
心靈解析
在很多人眼裏,自言自語是一種不正常的表現,認為愛自言自語的人不是有“神經病”,也可能是個有點神經質的人。《重慶森林》裏梁朝偉自始至終地自言自語,就給人們留下了獨特而深刻的印象。其實,細察生活,你會發現很多人都有自言自語的“毛病”。麵試時,你也許會聽到“一定行”之類的喃喃自語;臨考前,也有考生會自我對話:“放鬆,別緊張。”其實,適度的自言自語是種放鬆,並不是一種病態的表現。
德國的心理學家研究認為,“自言自語”是消除緊張的有效方法,是一種利於身心健康的自我保健方法。這樣可以有效地發泄心中的不滿、鬱悶、憤怒及悲傷等不良情緒,有助於消除緊張,恢複心理平衡。當你憂慮重重時,若是有機會聽聽自己的談話,並對自己提出一些問題,那麼你鑽牛角尖的可能性就減少了。
心理學家認為,自言自語的好處是非常多的:
1.調節情緒
自言自語也是一種傾倒心理垃圾的好方法。失意、鬱悶、憤怒等負麵情緒,積壓於心頭,會侵蝕我們的熱情和快樂,而自言自語地發牢騷,相當於把這些壞情緒傾倒出來,有助於心理彈性的恢複。
2.理清頭緒
當我們內心存在困惑,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說出來,哪怕是沒有聽眾,也有助於讓自己理清思路,找到答案。因為語言反饋給大腦之後,能刺激腦神經,促進思考。
3.自我安慰
自言自語還可以起到自我安慰的作用。熟悉的聲音對我們的心靈有著很強的慰藉作用,讓人感覺很放鬆很有安全感。
4.改善睡眠
因為冥思苦想屬於混亂的內心對話,而“自言自語”擺明真理就可終止思慮,從而會使睡眠安定少做惡夢。
5.自我暗示
自言自語還相當於一種自我承諾,其原理有些類似自我暗示。當我們對著鏡子微笑一下的時候,你或許會感覺,嘴角翹起的一瞬間你的心情會豁然開朗起來。因此,當我們失意時,不妨多自己對自己說些鼓勵、讚揚的話,時間長了,你的大腦會接受這一承諾,從而有利於心理健康。
此外,比起向別人傾訴,自言自語不會耽誤別人的時間,不會引起別人對自己“嘮叨”的指責,更不會泄露自己的隱私。
專家建議
自言自語是一種最健康的解決精神壓力的方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精神放鬆術。因此,我們要鼓勵有需要的人經常有意識地自言自語。
缺乏社會交際的人由於長時期不過集體生活,他們就好比被蒙上了眼睛、堵住了耳朵,易造成精神的焦慮以及抑鬱,通過自言自語可以彌補交往缺失在心理上造成的孤獨感,使落寞的心靈得到緩解。
競爭激烈的上班族和學生大多是壓力大和易緊張的人群,在筋疲力盡之時,對自己說一句“別緊張,別著急,慢慢來”,就好比一劑清涼的薄荷,使人重新調整情緒,給急速膨脹的緊張和壓力“泄泄氣”、“鬆鬆土”。
“一吐為快”能夠調節緊張和疲憊的身心。然而,凡事需有度,物極必反。短時期的自言自語是正常現象,如果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長期缺乏社會交往,便會演變成精神焦慮和抑鬱,更有甚者會患上精神分裂症。所以,還是要建立積極的社會交往態度。隻有生活在開放的社會群體中,才能保持和社會一致的正常心態。
健康提示
如果你的嘮叨讓朋友或家人覺得不耐煩,或者找不到合適的傾聽者,心理學家建議人們可以經常有意識地自言自語,與自己說說你的煩惱與不滿。當然,對於屬於病態的整日不停地自言自語的人則應去看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