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延巳(903~960),字正中,廣陵(今江蘇揚州)人。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馮正中詞雖不失五代風格而堂廡特大,開北宋一代風氣,與中、後二主詞皆在《花間》範圍之外,宜《花間集》不登其隻字也。”。
溫庭筠,生卒年不詳,本名岐,字飛卿,太原人。《舊唐書》說他“士行塵雜,不修邊幅;能逐弦吹之音,為側豔之詞”。溫庭筠的詩與李商隱齊名,並稱“溫李”。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說他的詞“工於造語,極為綺靡”。黃升《花庵詞評》說他的詞“詞極流麗,宜為《花間集》之冠”。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自號香山居士,唐代人。所作詩多詞少,但他的詞對後世詞壇影響卻很大。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唐代人,曾為太子賓客,世稱“劉賓客”。
孫光憲(?~968),字孟文。入宋後為黃州刺史,孫光憲博通經史,好學,多藏書。他著書甚多,今存有《北夢瑣言》。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北宋人。他的詞清麗別致。
林逋(967~1028),字君複,卒諡和靖先生。林逋工書畫,善為詩。林逋終生未娶,最愛梅花,以梅為妻,以鶴為子,於其中可見其情懷之高潔,而他的詞亦如此。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人,官至宰相。雖居高位,但卻以詞名聞於世。有《珠玉集》存於世。薛礪若《宋詞通論》說他的詞“最特異之處,即在能於一切平易之境,含有一種極舒緩閑適的情緒。如微風之拂輕塵,如曉荷之扇幽香,令人暴戾之氣為之頓消。”
晏幾道, 生卒年不詳,字叔原,號小山,北宋詞人,晏殊第七子。他雖有顯赫的門第,自己於仕途上卻隻做了一個很小的官——潁昌府許田鎮監管,晚年家境中落。其詞多感傷情調,有《小山詞》。黃庭堅說晏幾道“人百負之而不恨,已信之終不疑其欺己”,又說他的詞“精壯頓挫,能動搖人心。”馮夢華《宋六十一家詞選·序例》說“淮海(秦觀)、小山(晏幾道),古之傷心人也。其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
歐陽修 (1007~1072年)字永叔,自號醉翁,晚年號六一居士,諡號文忠,北宋人。歐陽修博覽群書,以文章為天下冠。當時有很多人,包括三蘇(蘇詢、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等人都由於他的推薦而或走上仕途,或成就文名。著有著名的《醉翁亭記》。歐陽修的詞流利柔媚而雋永,偏於女性色彩。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裏這樣說歐陽修:永叔“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於豪放之中有沈著之致,所以尤高。
張先(990~1078),字子野,北宋人,有《張子野詞》。張先與晏殊交情深,兩人詞作的題材也相近,多寫男女之情,《古今詞話》說他“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亦指此。張先是個活得長久而又風流的詞人,據《石林詩話》載,東坡在杭時,“先年已八十餘,視聽尚精強,猶有聲妓 。東坡嚐贈詩雲:‘詩人老去鶯鶯在,公子歸來燕燕忙。’蓋全用張氏故事戲之。”張先詞中有著名的“雲破月來花弄影”、“嬌柔懶起,簾壓卷花影”、“柳徑無人,墮飛絮無影”句子而被譽為“張三影”。
範仲淹(989~1054),字希文,北宋人,有《丹陽集》。曾有名句:“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範仲淹的詞作很少,以《漁家傲》《蘇幕遮》最為後人所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