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7
消費經濟——你的消費合理嗎
隻要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世上,就離不開消費。不要覺得這句話說得太絕對,事實確實如此。在大千世界中,人們的消費觀念也是千差萬別,各有不同。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鄭也夫曾根據人們的消費需求,將消費群體分成三大類:舒適、“牛”和刺激。他闡述道:“舒適是指吃飽穿暖,達到小康;‘牛’則直指人們的炫耀性消費;刺激對應的是空虛、無聊和沒勁。”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消費也不再以滿足一般性的生活需求為主了。
現如今,千奇百怪的消費觀念正充斥著人們的思想。超前消費、炫耀性消費、情緒性消費等等消費行為已經廣泛存在,它們一方麵能夠反映出特定人群的性格、心理特征,另一方麵也為廣大廠商提供了創新的依據,對經濟發展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對這些消費心理的研究,一方麵可以了解不同人群的消費習慣、消費心理,並從中了解某個時期內經濟發展的趨勢,另一方麵有利於針對性地調整商品經濟的發展結構。
女性消費心理知多少
購物時會更多考慮自己的消費能力,東西的質量以及用途。
——楊心恬(北大法學院畢業生)
北京大學曾經在網上發布一則“關於北京大學女生網購衣服”的調查問卷,其意在了解女大學生的網購心理。現如今,對於女性消費心理的調查和研究已經成為經濟學的一個重要課題,因為女性的消費市場相對於男性市場而言無疑是非常巨大的。事實上,不管是單身女性,還是已婚女性,她們對逛街購物總是有一種獨特的“情緣”。在她們看來,逛街購物似乎與吃飯睡覺一樣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相關的數據表明,女性消費對經濟的影響甚至比新技術對經濟的影響還要大。這話並沒有誇大其詞,女性在消費市場上,扮演著不可取代的角色,她們甚至有改變消費結構的能力。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誰掌握了女人的心理,誰就掌握了女性消費群體這個主力軍,掙大錢自然不在話下。
據統計,女性消費水平幾乎是男性消費水平的七倍之多,並有逐年上漲的趨勢。女性在日益成熟的消費市場上占據絕對統治地位,已經有很多商家開始致力於研究女性的消費心理,準備搶占市場上的“大蛋糕”。
關於女性消費心理,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麵來探討一下:
1.單身女子經濟。
以女性為主題的相親節目和以“剩女”為題材的影視作品越來越多,這反映了女性的結婚年齡較之於前兩年呈逐漸偏大的趨勢。對女性而言,在結婚之前,她們一般都願意將錢花在化妝品、服裝等方麵來裝扮自己,畢竟好的“包裝”有利於更好地把自己“嫁出去”。
這類消費群體的年齡大多在二十四到三十五歲之間,她們大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靠自己的收入“養活”自己,當然,每個月的工資也足以支撐她們偶爾奢侈一下。由於她們有一定的經濟實力,空暇時間也比較多,導致她們的消費欲望也在不斷攀升。隻要商品合自己眼緣,哪怕暫時不需要,她們也會毫不猶豫地買回家,而時尚、新奇的商品更是她們的“菜”,很能觸動她們的消費欲望。
不管是在消費觀念,還是在現實中的消費額度上,女性消費甚至遠遠超過了事業有成的男性。由此,女性消費人群自然讓商家青睞有加,他們也喜歡利用各種媒體來影響女性消費者的喜好,用新潮的廣告詞、唯美的畫麵來吸引她們的眼球。
現如今,鑒於女性消費者強大的消費能力,不止一般的商品,就連房子的設計風格也因為這一消費人群而變化著。更多的房產商開始推出小戶型的房子,而單身女子也已經成為購房的主力軍之一。
下麵,我們重點分析一下這類單身女子購物消費時的幾個特點:
(1)情感強烈。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薪酬的提高,女性消費者越來越注重情感上的滿足感。很多女性消費者對商品的要求不再局限於商品的實用性,而更在乎某種商品理念與自己情感的契合度。所以,商家也需要更深入地對女性消費群體進行分析、研究,進而讓自己的商品更加貼近女性的心理需求。
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商家也開始從粗放式的營銷向細膩的營銷方向轉變,力爭提供更加個性化和人性化的服務,使商品的外形、名字、理念等都向女性的感性思維靠攏。
(2)選擇性增強。
隨著女性的社會地位不斷發生變化,大部分女性都希望嚐試不同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對新奇刺激生活體驗的追求。因此,在購買商品上,她們已經不再滿足於單一的商品和一成不變的事物,豐富多變的商品模式更能激發她們的購買欲。
(3)追求個性化商品。
女性人群一般都不喜歡其他女人和自己有相同的商品,她們往往追求“獨特性”和“唯一感”。因此,設計獨特的限量版產品更能吸引很她們的眼球。
(4)鍾愛休閑經濟。
單身女性還為“休閑經濟”做出了突出“貢獻”,她們在工作之餘喜歡用零食填充自己的休閑時光,會“拉幫結派”地去唱歌,會參加相親晚會。當然,購物仍然是她們閑暇時間的首選“工作”。
由於單身女性很注重自己的“魅力”,而且她們具有超強的“學習消費”的能力,所以她們花費在化妝品和健身類商品上的時間和金錢數額都很大。
除了這些,由於單身,她們難免會寂寞、無聊,因此在交友、養寵物等方麵的花費也會占有不少比例。
正是由於單身女性的這幾點消費特性,也導致了她們即便薪水比較高,但是大多數依然是當之無愧的“月光族”。她們信奉“工作是為了更好地享受”這一理念,所以除了家裏那些在不斷增加的形形色色的商品之外,她們基本上很少有餘錢。
2.已婚女性的消費特點。
有一段話足以證明已婚女性的購買力:“女性決定著91%的家居購買力、87%的度假決策、79%的家庭開支、72%醫療保險決策……”由此可以知道,大多數的已婚女性都掌握著家裏的“經濟命脈”。
不過,跟單身女性不同,已婚女性的錢有一半或者更多都花費在丈夫和孩子身上。已婚女性的“男主外,女主內”觀念非常明顯,在消費觀念上總是很顧家,一些實惠好用的物品是她們購物的首選。作為“妻子”和“母親”,為丈夫和孩子購買商品也是她們照顧老公和孩子的一種方式,同時也是表達愛意的一種形式。
3.女性消費的總體特點。
(1)柔美型。
不管是單身女性還是已婚女性,她們都喜歡購買能夠體現女性特質的商品,這也是商家總是喜歡把女性專用商品向“柔美”方向發展的原因。
例如,她們會選擇帶有白色蕾絲的衣服,還會購買粉紅色的手提袋。隻要有女性群體存在,這些柔美型商品永遠都不用擔心賣不出去。
(2)溫馨型。
大部分女性都喜歡嬌豔的花朵,而調查結果顯示,“男性消費者主動為伴侶、子女和好友買花的比例隻占到5%,而女性消費者則占到50%以上”。因為女性與生俱來的情感比較強烈,所以在很多時候,她們更傾向於選擇具有溫馨舒適感的商品。
(3)消費的“裙帶效應”。
女性一旦喜歡上一個品牌,就會在無形中為這個品牌做免費的“廣告代言人”。不僅自己會成為該品牌的“老顧客”,她們還會口口相傳,帶動身邊所有的“姐妹”、朋友成為該品牌的忠實消費者。
(4)“牽一發而動全身”。
女性市場在廣義上並不僅僅指女性商品,在很大程度上還包括隱藏在女性背後的關聯消費市場。這就是為什麼在“三八節”的時候,一些商家除了對女性專櫃實行打折促銷外,還會在男性和兒童專櫃開展優惠活動的原因。因為她們在為自己購物的同時,往往還喜歡為丈夫、子女或者親朋好友買禮物,“牽一發而動全身”。
正因為女性消費市場的這些特性,很多人都認為“女人的錢是最好賺的”,而這句話也確實是非常有道理的。不過,商家想要在女性消費市場占據一席之地,也必須先了解清楚女性消費者的購買心理,為自己的商品加足“情感”猛料,隻有這樣,才能真正贏得女性消費者的青睞。
如何看待信用卡超前消費
要提前消費,其實你要從美國看它是一個製度,現在你說美國的文化提前消費,但其實在這個以前他們做了製度安排……
——傅軍(北大政府管理學院教授)
“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所代表的是一種超前的消費觀,隨著這種消費觀念的普及,人們出門時必不可少的東西中有一個就是信用卡。鑒於信用卡還款方便和利於應急的優點,人們已經從花錢時的“束手束腳”向“大手大腳”轉變。那麼,超前消費的具體表現都是什麼呢?
1.信用卡消費現狀。
銀行卡研究專家聶俊峰曾在微博上寫道:“日本女作家寫過一本《殺人信用卡》,信用卡是一列誘人的列車,旅客陸續上車,卻不知何時能夠下車,直至駛向地獄。”
實際上“卡奴”也有主動和被動之分,主動型的“卡奴”會用錢買房子,把資金用於投資等,信用卡在他們眼裏就是一種融資工具;而被動型的人群一般不能較好地控製自己的消費行為,讓提前預支漸漸成為他們的消費習慣。“月光族”在現在社會中已經不算什麼新鮮名詞了,取而代之的是出現了很多“負翁”。這裏的“負翁”是經常過著負債生活的人的別稱。
當然,超前消費並不單指不理性消費,有時也能起到積極的作用。比方說,你剛參加工作,需要用到電腦,但是現金又不夠。這樣的話,就可以考慮分六個月分期付完。畢竟六個月後你不但還清了餘款,而且已經用電腦工作了半年,比花六個月攢夠錢再買電腦要劃算的多。當然,在每個月的固定日期可不能忘了還款。
不管是什麼卡種的信用卡,消費者一般都可以為大額款項選擇不同次數的分期還款。很多人都很喜愛這種分期還款的方式,不僅可以減少每個月的經濟壓力,還能提前購買自己喜歡的商品。
“雖然信用卡在連續使用幾個月後會出現數額不斷增大的趨勢,但是,我們也可以把這當作激勵自己努力工作的動力。”有人在使用信用卡的時候說。很多人在使用信用卡後,都會在無意識的情況下開始規劃自己的收入和支出,從某個層麵上來講,也代表著邁出了個人理財的第一步。
盡管也有無視信用卡信譽、用錢後不還的案例出現,但大多數人還是樂意遵守信用卡使用規則的。
李麗今年25歲,她周圍的很多朋友都有信用卡,有的還不止一張。“實際上,在辦卡的時候,並沒有規劃過明確的信用卡消費領域,隻是希望在急用錢的時候,信用卡可以幫上忙。”
現在的持卡人中也有很多理性消費者,他們認為大額的現金帶在身上不安全,而普通的銀行卡又無法支付大額現金,這時候信用卡無疑成了最好的選擇。
理性消費者一般都很在乎自己的信用問題,因為一旦在規定時間無法償還相應的數額,那麼對私人信貸或其它有關個人信譽的商業行為來說,都是一顆定時炸彈。
2.使用信用卡存在的問題。
來自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的統計顯示,在檢察機關所辦理的經濟類犯罪中,信用卡犯罪案件占80%左右,其中絕大部分都是信用卡詐騙案件。通過信用卡進行犯罪行為的社會問題不斷凸顯,2012年北京市西城區的信用卡犯罪案件數量竟然是上一年度的9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