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意料的是,這部大製作並未給他帶來半點機會,此後兩年內,他沒有接到任何片約,主要工作依然是遛狗。滿懷期待,結果空歡喜一場,命運跟他開了個不大不小的玩笑。漫長的等待之後,終於又有人找米勒拍電影了,不過這次是小製作,名副其實的小製作,隻有10分鍾長的小電影。小就小點吧,好歹也是電影,可是看完劇本之後,米勒不禁大失所望。導演想讓他演囚犯,然後因為感情問題,他還要從監獄中逃出來。米勒覺得這個角色不適合自己,而且他也不願意演囚犯,怕自毀形象,但是思前想後,他還是勉強答應了。因為他隻有兩個選擇,要麼演囚犯,要麼繼續遛狗。

就像米勒事先預料的那樣,這部隻有10分鍾的小電影,根本不會產生任何影響。不料一個月之後,福克斯公司忽然通知米勒去試鏡,這是一部即將開拍的電視劇,劇中的男主角也是一名囚犯,講的也是如何逃出監獄的故事。因為米勒剛剛演過囚犯,演得還不錯,所以劇組想到了他。既然是試鏡,肯定會有許多候選人參加,米勒隻不過是其中之一。經曆了上次的失落,他的心態已經平穩了許多,並未抱太大希望。

在攝影棚試鏡時,屋子裏滿滿地坐了好幾十個人,黑壓壓一大片,個個表情嚴肅,男主角的人選將由這些人決定。米勒作為新人去試鏡,麵對那麼多挑剔的目光,心裏卻一點兒也不緊張,發揮自如。雖然他們都是公司高層或者明星大腕,但是在米勒眼裏,既不神秘也不陌生,就像老朋友見麵那麼自然。因為在這些人當中,有叫他接過傳真的,有經常叫他幫忙買零食的,當然還有不少人的愛犬早就跟米勒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實力、運氣、人緣,在這一刻,米勒統統具備了,結果可想而知。

這部美國電視劇叫《越獄》,他就是風靡全球的“米帥”,溫特沃什米勒,在劇中飾演男主角邁克。人生總是充滿了意外,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鍾將會發生什麼。沒有一項工作是卑微的,眼下極不起眼的一小步,興許就是通往巔峰的起點。

品嚐下一塊巧克力

文/崔修建

湯姆·漢克斯曾是一名默默無聞的喜劇演員,但他不甘心總是在舞台和生活中扮演一個無名的小角色,他一麵刻苦地向那些優秀的演藝人員學習演技,一邊不斷地嚐試著各種被別人視為不可能演好的角色,一次次的失敗,並沒有挫傷他進取的勇氣。終於,在1988年,他憑借在影片《飛越未來》中的出色表演,贏得了很大的聲譽。

1993年,漢克斯在影片《費城》中飾演了一個患了艾滋病的男同性戀者。以他當時的名氣,出演這樣一個邊緣人物是具有很大風險的,因為1993年正值同性戀話題初入好來塢時期,牽動了艾滋病毒危機意識,主流片場對此的態度是極為謹慎的。但漢克斯為拓寬戲路,拋卻了許多世俗的顧慮,大膽地進行了藝術嚐試,並以其優秀的表演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一年後,憑著在影片《阿甘正傳》中傑出的表現,他第二次榮膺奧斯卡影帝。

在巨大的成功麵前,漢克斯沒有讓響亮的名聲絆住自己繼續探索新角色的腳步,此後幾乎每年他都有新片問世,且每個角色都給人全新的感覺。從1995年《阿波羅13號》中的宇航英雄,1998年《拯救大兵瑞恩》中的上尉,到1999年《綠色奇跡》中的監獄長,漢克斯以其對角色深刻的藝術把握、爐火純青的細膩演技,塑造了一大串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一次次贏得無數的掌聲和鮮花,被影評家們譽為“戲路之廣、對角色塑造力之強無人能出其右”的傑出表演大師。

像一位不知疲倦的跋涉者,漢克斯一次次攀上藝術巔峰,又一次次向新的高峰挺進。2000年,他接演了後來頗為轟動的影片《漂流者》,因為片中角色的需要,他飽嚐了極大的辛苦,在一個月內減肥55磅,而且在環境極為惡劣的外景地摸翻滾打了好幾個月。這部影片講述了一個不幸流落到孤島上的聯邦快運公司的小職員和一隻排球的故事,其中一個多小時沒有一句台詞。這對演員的演技提出了空前的挑戰,但漢克斯以其臻於完美的表演,非常成功地塑造了一個“現代羅賓遜”形象。

當有記者追問漢克斯是否曾害怕過失敗,是否畏懼過因新角色的不成功而有損其國際影星的聲譽?漢克斯果決地回答道:“沒有,我從來沒有畏懼過失敗,因為我把每一個將要接手塑造的角色都看作是一塊巧克力,需要細心地品嚐,而我要知道下一塊巧克力的滋味,隻有一個最簡單的好辦法——親自去品嚐。”

就這樣,漢克斯以不斷地“品嚐下一塊巧克力”的人生態度和敬業精神,一次次贏得了藝術上巨大成功,為世界億萬觀眾奉獻了一塊塊“別具風味、甜美無比的巧克力”。在1996年,他還自編、自導、自演了一部以60年代搖滾樂為背景的影片《擋不住的奇跡》,向世人展示了他的多才多藝,推出了又一塊“頗具魅力的巧克力”。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像是在咀嚼一塊塊巧克力,決大多數人一生隻咀嚼過一種或幾種巧克力,便因畏懼困難或因一時心滿意足而放棄了繼續品嚐其他的巧克力,但有人卻始終不滿足地不斷去品嚐“下一塊巧克力”的滋味。於是,我們看到了生活中擁有太多的平凡之輩,而隻有為數不多的一次次創造生命輝煌的傑出英雄,就誕生於那執著地品嚐人生中“下一塊巧克力”的人群中。

當然,“下一塊巧克力”的滋味未必都很好,但不陶醉於已有的收獲中,依然滿懷熱情地去體味人生中的“下一塊巧克力”,其過程本身就是對生命潛能的最大的開掘,縱然遭遇了所謂的失敗,那樣孜孜進取求索的人生,也是足以令人羨慕和敬仰的。

人善天不欺

感動

十三歲時,謝霆鋒到日本東京音樂學院學習。這個生於明星家庭的孩子,生活得並不優裕,而是令人難以想象。

學校在市區,而謝霆鋒住在遠離市區的郊區,所以他每天要很早起床,背著沉重的吉他和書本,慢慢走到火車站,乘兩個鍾頭車才能到學校。有時候,晚上下課回到宿舍,宿舍的門都關了,他就隻好和衣睡在地鐵裏。因為窮酸,他穿的是舊的T恤,舊皮鞋。背包裏放著一個舊吉他。他在食堂裏吃最便宜的飯菜,有時幹脆到超市買一百日元一個的三角形飯團,整晚便是靠這五六個飯團來支撐。

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生活,謝霆鋒覺得自己最大的得益不是音樂上的進步,而是訓練了意誌力:一個人隻有經曆過這種孤立無援的生活,才會知道自己今後應該怎樣去做。

十六歲時,謝霆鋒初次登台演出。這時的他,還是一個沒有名的小角色,每一次出場,有時甚至是剛報出自己的名字,台上的他就被噓聲和倒彩聲淹沒,以至於連他自己都聽不到自己的歌聲。作為一名歌手,沒有掌聲並不可怕,怕的就是噓聲一片,但他沒有選擇逃走或退讓,而是依然倔強地立在台上,完整的演繹完自己的歌。他從隻能唱幾個字,幾句話,到能夠演唱完一首完整的歌曲而沒有人喝彩,到終於聽到掌聲、歡呼,有了自己的支持者,這一路走來,他花了三年的時間。

這種精神上的打擊,如果沒有頑強的毅力和對信念的堅持,是很難承受的,但謝霆鋒咬牙堅持了下來,也終於走出了他人生的低穀。

十九歲時,謝霆鋒拍攝首部電影《少年古惑仔》,拍攝地點在一個建築工地。當時,他正和三百多個臨時演員,演打鬥戲,當他偶然低頭時,看到自己白色的鞋子有些異樣:左邊是白色的,右邊是紅色的,他覺得很疼,把那個鞋子脫下來之後,鞋裏都是血。他這才注意到自己的腳在打鬥過程中被砍傷了,傷口很深,露出了骨頭,血流不止。導演要送謝霆鋒去醫院,可他不想為了自己而耽誤拍攝的進程,在現場用純酒精倒在傷口上消毒了事。因為傷口太大,流血不止,他就用塑料袋把腳包上,用布條把腿係上,每隔一段時間就倒出半袋血,如是有三四次之多。終於拍完了片子,進了醫院,謝霆鋒才知道自己這樣做的可怕後果。醫生說,如果真的感染上破傷風的話,就要截肢甚至搭上性命。但當時的謝霆鋒沒有想到這些,他唯一想到的就是要努力拍好戲。

香港娛樂界的常青樹劉德華題贈給他的條幅這樣寫著:人善天不欺。每一次磨難與打擊之後,他都會在心中自問,真的是人善天不欺嗎?每一次自問之後,都讓這個桀驁不馴的少年更增強一份信念。

我們常常感覺到,一個偶像的力量不可思議,因為他們可以輕易征服無數觀眾的心,但是,隻有我們了解偶像的成長過程時,我們才會明白,偶像是血與淚煉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