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2〗四、溝通中的讚美
1.讚美必須是真誠的
有一次一群朋友在一起聚會,吃飯的時候,大家交換名片,其中有一位來自報社,另一位試圖對其進行稱讚,一看是報社的,便稀裏糊塗地說:“哇,您是有名的大作家!”人家問:“我怎麼有名?”他說:“我每次都看見你寫的文章。”人家說:“我的文章都在哪裏?”他說:“每次都是頭版頭條啊!”然後人家告訴他“真的嗎?我是專門寫訃告的。”訃告能總在頭版頭條嗎?顯然是虛假的讚揚,引起了別人的反感。但是這位先生仍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看到旁邊有一位小姐,聊了沒幾句,本來這位小姐長得很胖,他說:“小姐,您真苗條!”小姐說:“什麼,說我苗條,我知道你是在罵我。”
不真誠的讚揚,給人一種虛情假意的印象,或者會被認為懷有某種不良目的,被讚揚者不但不感謝,反而會討厭。言過其實的讚揚,不能實事求是,會使受讚揚者感到窘迫,也會降低讚揚者的水準。虛情假意的奉承對人對己都是有害而無利的。
讚揚他人是一種能力,是根據心理學和組織行為學研究出來的,這是職場上的一種能力,不等於溜須拍馬,溜須拍馬可以說是虛假的,但讚揚必須是真誠的發自於內心的實話。有一句話大家記下來:真實的讚揚是拂麵清風,涼爽怡人;虛假的讚揚像給人吃大塊的肥豬肉,讓人煩膩不堪。
真誠的讚美和“拍馬屁”最大的區別在於是否發自內心。真誠的讚美起源於內心深處的一種“美感”、一種衝動,它反映了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認可:外表漂亮,言談合自己的口味,行動敏捷,品格高尚……即在兩個人之中,其中一個人在另一個人身上發現了符合自己理想和價值標準的可貴之處。我們認識這個人、了解這個人的時候,已經有一種無形的力量促使自己要去讚美他的一些優點。
但是“拍馬屁”卻不同,它不是發自內心地對另一個人的認可和欽佩,而是基於內心世界早已存在的一種目的,一種對眼前或日後能夠收到“回報”的投資。“拍馬屁”者在“讚美”他人的時候,臉上雖眉飛色舞,但卻有幾分不自在他的詞語是火辣辣的,但他的內心卻是一片冰冷。他在讚美一個人的時候,心裏想著的隻是如何順利辦完對自己利益攸關的事,如何獲得自我滿足。
因此,真誠成為讚美與拍馬屁的分界線,它是讚美的必要組成元素。
真誠的讚美應該是合乎時宜的,在合適的氛圍裏發出的讚美會讓人內心明亮,燦爛無比。當別人感覺到你的讚美是由衷的,那讚美的話就很容易被接受。
大音樂家勃拉姆斯是個農民的兒子,生於漢堡的貧民窟,沒有受教育的機會,更無從係統地學習音樂,所以,對自己未來能否在音樂事業上取得成功缺乏信心。然而,在他第一次敲開舒曼家大門的時候,他一生的命運就在這一刻決定了。當他取出他最早創作的一首《C大調鋼琴奏鳴曲》草稿,手指無比靈巧地在琴鍵上滑動,彈完一曲站起來時,舒曼熱情地張開雙臂抱了他,興奮地喊道:“天才啊!年輕人,天才……”正是這出自內心的由衷讚美,使勃拉姆斯的自卑消失得無影無蹤,也賦予了他從事音樂藝術生涯的堅定信心。在那以後,他便如同換了一個人,不斷地把心底裏的才智和激情流瀉到五線譜上,成為音樂史上一位卓越的藝術家。
正是這一句由衷的讚美,創造了一位音樂大師。在合適的氛圍裏,發出由衷的讚美,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由衷的讚美是源於心靈深處的,它是深刻而強烈的要入木三分地表達出來,將是絕佳之語。對於發自內心的由衷之感,盡量用準確、貼切、深刻、生動、完整的讚語去說出來。
2.讚美還應該有創意
人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也都有短處。人們一般都希望別人多談自己的長處,不希望多談自己的短處,這是人之常情。跟初識者交談時,如果直接或間接讚揚對方的長處作為開場白,就能使對方感到高興,對你產生好感,交談的積極性也就得到了激發。
有一個周遊世界的婦女,她走到哪個國家,都會立刻結識一大群的朋友,一個青年問其中的秘密,她說:“我每到一個國家,就立刻著手學習這個國家的語言,並且隻學一句,那就是‘美極了’或者‘漂亮’這句話,就因為我會用各種不同的語言表達這個意思,所以我的朋友遍天下。”
說一句簡單的讚美話,實在不是一件難事,隻要你願意並留心觀察,處處都有值得你讚美的地方,適時說出來,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法國總統戴高樂1960年訪問美國時,在一次尼克鬆為他舉行的宴會上,尼克鬆夫人費了很大的勁布置了一個美觀的鮮花展台——在一張馬蹄形的桌子中央,鮮豔奪目的熱帶鮮花襯托著一個精致的噴泉。精明的戴高樂將軍一眼就看出這是女主人為了歡迎他而精心設計製作的,不禁脫口稱讚道“女主人為舉行一次正式宴會要花很多時間來進行這麼漂亮、雅致的計劃和布置啊。”尼克鬆夫人聽了,十分高興。事後,她說:“大多數來訪的大人物要麼不加注意,要麼不屑為此向女主人道謝,而他總是想到和講到別人。”並且,在以後的歲月中,不論兩國之間發生什麼事,尼克鬆夫人始終對戴高樂將軍保持著非常好的印象。可見,一句簡單的讚美他人的話,會帶來多麼好的反響。
別人都沒注意到的地方,戴高樂卻注意到了,並毫不含蓄地將他的欣賞表露出來,這能叫尼克鬆夫人不感激在心嗎?因此,我們對陌生人加以讚美時,如果能悉心挖掘那種鮮為人讚的地方,對方會非常開心,陌生人很快就變成摯友。這一點,你完全可以向一位聰明的女人討教,她就是因為拍了《真善美》而紅遍天下的影星茱莉·安德魯絲,她除了演技好、容貌美、歌聲令人陶醉之外,還有一張聰明伶俐的嘴。
有一天,她去聆聽鼎鼎大名的指揮家的音樂會,就在音樂會結束之後,她和一些政要名流一起來到後台,向大指揮家恭賀演出的成功。
大家都誇獎指揮家“指揮得實在是棒極?:”“抓住了名曲的神韻!”“超水準的演出!”
大指揮家一一答謝,由於疲累,而且這種話實在是聽得太多了,所以臉上顯出有些敷衍的表情。忽然,他聽到一個高雅溫柔的聲音對他說:“你很帥!”抬頭一看,是茱莉·安德魯絲。大指揮家眼睛亮了起來,精神抖擻地向這位美麗的女士道謝。
事後,指揮家高興地到處對人說:“她沒說我指揮得好,她說我很帥哩!”恐怕大指揮家還是頭一回聽到有人讚美他帥呢!
就這樣,大指揮家把茱莉當成了摯友,時時去為她捧場。雖然隻是一次見麵,大指揮家就時常抱怨與她“相見太晚”。
3.間接讚美的三種形式
真誠坦白地直接讚美別人固然也能取得良好效果,但假若用詞不當,就有可能變成阿諛奉承,給對方留下不好的印象,或讓眾人覺得你太露骨、太肉麻。如果你對直接讚美信心不足,那麼采用間接讚美的方式,著重表達自己對某一類人或物的讚美,也會收到不同凡響的效果。這樣無論是怎樣使用溢美之詞都不顯得露骨和肉麻,而對方又能夠同樣領會到你的讚賞之情。
間接讚美有三種形式:
〖BT4〗(1)以麵帶點式讚美。
即不直接讚美對方,而是針對對方的優點,大加讚美其優點所在的層麵,這樣以麵帶點,言在彼而意在此,不著痕跡,卻使對方如沐春風。
《圍城》中的方鴻漸就是這樣一位巧施讚美的能手。他經蘇小姐介紹認識了蘇的表妹唐曉芙,唐曉芙說自己是學政治的,給方鴻漸提供了一個自己還算內行的信息。一般說來,女孩學政治是比較有野心且缺乏靈氣的,因此蘇小姐誇她道:“這才厲害呢,將來是我們的統治者、女官。”方鴻漸從她的話裏發掘出了閃光點,大加渲染了一番,說:“女人原是天生的政治動物,虛虛實實,以退為進,這些政治手腕,女人生來就全有。女人學政治,那正是以後天發展先天,錦上添花了。曾有一種說法,說男人有思想創造力,女人有社會活動力。所以男人在社會上做的事該讓給女人去做,男人好躲在家裏從容思想,發明新科學,產生新藝術。我看此話甚有道理,女人不必學政治,而現在的政治家要想成功,都得學女人。政治舞台上的戲劇全是反串。老話說,要齊家而後能治國平天下,請問有多少男人會管理家務的?管家要仰仗女人,而自己吹牛說大丈夫要治國平天下。把國家社會全部交給女人有多少好處。”方鴻漸一席話說得唐曉芙心花怒放、喜不自禁。自然,這一番頗費心思的間接式讚美達到了他預期的目的。
〖BT4〗(2)借用第三者的口吻讚美對方。
在一般人的觀念中,“第三者”所說的話往往比較公正、實在。因此,以“第三者”的口吻來讚美,更能贏得對方的好感和信任。
1997年,金庸與日本文化名人池田大作展開一次對談,對談的內容後來輯錄成書出版。在對談剛開始時,金庸表示了謙虛的態度,說:“我雖然過去與會長(指池田)談過世界知名人士不是同一個水平,但我很高興盡我所能與會長對話。”池田大作聽罷趕緊說:“你太謙虛了。您的謙虛讓我深感先生的‘大人之風’。在您的72年的人生中,這種‘大人之風’是一以貫之的,您的每一個腳印都值得我們銘記和追念。”池田說著請金庸用茶,然後又接著說:“正如大家所說“有中國人之處,必有金庸之作。先生享有如此盛名,足見您當之無愧是中國文學的巨匠,是處於亞洲巔峰的文豪,而且您又是世界‘繁榮與和平’的香港輿論界的旗手,正是名副其實的‘筆的戰士’。《春秋·左傳》有雲:‘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是之謂三不朽。’在我看來,隻有先生您所構建過的眾多精神之價值才是真正屬於‘不朽’的。”
在這裏池田大作主要采用了“借用他人之口予以評價”的讚美方式,無論是“有中國人之處,必有金庸之作”,還是“筆的戰士”、“太上……三不朽”等,都是輿論界或經典著作中的言論,借助這些言論來讚美金庸,顯然既不失公允,又能恰當好處地給對方以滿足。
〖BT4〗(3)背後讚美人。
《紅樓夢》中有這麼一幕:史湘雲和薛寶釵都勸賈寶玉入仕為官,賈寶玉對此十分厭煩,對著史湘雲和襲人讚美林黛玉說:“林姑娘從來沒有說過這些混賬話!要是她說這些混賬話,我早和她生分了。”湊巧這時黛玉正來到窗外,無意中聽見賈寶玉說自己的好話,“不覺又驚又喜,又悲又歎。”結果寶、黛兩人互訴肺腑,感情大增。
林黛玉認為,寶玉在湘雲、寶釵、自己三人中隻讚美自己,而且不知道自己會聽到,這種好話就不但是難得的,還是無意的。倘若寶玉當著自己的麵說這番話,那麼他極有可能是在打趣或想討好自己。
由此可見,背後說別人的好話,遠比當麵恭維別人要明顯好得多。如果我們當麵說人家的好話,不免有點恭維、奉承之嫌,而且這種正麵的讚美所產生的效果是很小的,甚至還會有起到反效果的危險。當我們的好話是在背後說時,人家會認為我們是出於真誠的,是發自內心說他的好話,人家才會領情,並感激我們。此外,若直接讚美的度不足會使對方感到不滿足、不過癮,甚至不服氣,過了頭又會變成恭維,而用背後讚美的方法則可以緩和這些矛盾。而一般情況下,我們在背後說他人的好話,是很容易就會傳到對方耳朵裏去的。
4.掌握好讚美的火候
人際交往中,許多人常常愛用恭維的言語,這就是所謂的“敬語”。的確,恭維適當,不致過度,是很能取悅人心的。
推銷員比恩·崔西路過一家店鋪時,看見一個年輕人正坐在裏麵的一張老板椅上,看著一本叫《窮爸爸,富爸爸》的書。比恩·崔西走進去說:“喔噢!你也在看這本當今市麵上最暢銷的熱門書呀!我也很愛看這本書。”
“這本書寫得太棒了,簡直就是一本大學教材,社會大學的大學教材。我沒有上過大學,但我個人認為,社會大學通常要比課本上學到的東西多得多。”
“對,你說得很對,這本書裏麵的富爸爸提倡的就是這種觀念。一個人具備什麼樣的心態和智慧,決定了他有什麼水平的認識。從剛才你說出來的話,我可以判斷得出來,你對這本書不光是讀一讀那麼簡單,應該研究得很徹底了吧?”
“哈哈,我這個人天生不愛上學,就愛看看課外書。”
“但是,你具備讀書的天賦呀,隻是可能你身邊有一些長輩,如你的老師或者父母,觀念可能一時跟不上,沒有讚同你。我感覺你很會運用知識。你看,你這麼年輕就開了一家如此精致的店子,以後你的店麵一定還會不斷擴大的,而且,如果你能結合你所在的領域,融入這本書的觀念去做事,你一定會很了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