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2〗六、優美的聲音讓溝通增色
1.聲音圓潤、字句清晰
我們所說出的每一個詞、每一句話都是由一個個最基本的語音單位組成,然後加以適當的重音和語調。正確而恰當的發音,將有助於你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使你心想事成,這也是提高你的言辭效果的一個重要方麵。隻有清晰地發出每一個音節,才能清晰明白地表達出自己的思想,才能自信地麵對你的聽眾。
相反,不良的發音將有損你的形象,有礙你展示自己的思路和才能。如果你說話發音錯誤,並且含糊不清,這會讓聽眾認為你思路紊亂、觀點不清,或對某一話題態度冷淡。當一個人沒有很清晰的思路而又想向他人傳遞自己的信息時通常如此。令人遺憾的是,許多人經常出現發音錯誤,並養成一種發音含糊的習慣。
口語主要是依靠聲音傳播信息,進行交流的。口語的聲音是以每個轉瞬即逝的音節組成的,某些音節又相似易混,如果發音不準,很難聽清。所以,在口語表達上一定要注意發音準確,吐字清晰。
念準字音是有效交流的第一要素,要念準字音就要盡可能使用普通話,避免方言發音帶來的誤讀誤聽。漢語的語言非常複雜,尤其是一字多音的異讀變化和某些疑難讀音,確實難以完全讀準。這就需要下工夫苦練。
幾年前,曾有一位女播音員把“水獺”(音ta)讀成“水賴”,有人戲稱她為“水賴小姐”。還有一位當時已經小有名氣的男播音員,把“鬼鬼祟祟”讀成了“鬼鬼祟祟”,被人戲稱為“鬼祟先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識某字、不辨某詞的情形,每個人都會遇到,但在語音辨析方麵,要注意避免“想當然”、“讀半邊”的錯誤。平時要多掌握一些一字多音的異讀,還要特別注意曆史上某些詞語的音節不能弄錯。例如“禪”這個字,凡表示帝王祭地活動或將帝位讓給他人時,一律讀“shan”音,如“禪讓”;而用於佛教中,讀“chan”音,如“坐禪”、“參禪”。
口語表達要做到語音準確,還有一個問題需要注意,就是盡量避免音同而意不同的詞語。例如“譯員”與“議員”,“缺點”與“缺碘”,“全不”與“全部”等許多含義不同的詞,在口語中由於語音相同而容易混淆,造成表意錯亂。因此,對於音同而義不同的詞,要盡量選用語音不同的同義詞。如把“譯員”說成“翻譯”,就不會與“議員”混淆了。
要想發音圓潤,還要通過刻苦的訓練和發音運氣訓練來加強。
一個是口部訓練。口部的開合練習。張嘴像打哈欠(打牙槽),閉嘴如啃蘋果(鬆下巴)。開口的動作要柔和,兩嘴角向斜上方抬起,上下唇稍放鬆,舌自然平放。經常做這個練習,可以克服口腔開度小的問題。
咀嚼練習。張口咀嚼與閉口咀嚼結合進行,舌自然平放,反複練習即可。
雙唇練習。一個方法是雙唇閉攏向前、向後、向左、向右、向上、向下及左右轉圈。另一個方法是雙唇打響。
舌部練習。舌部練習方法較多,分列如下:舌尖頂下齒,舌麵逐漸上翹舌尖在口內左右頂口腔壁,在門牙上下轉圈;舌尖伸出口外向前伸、向左右伸、向上下伸;舌尖彈硬齶,彈上唇,練習其彈性;舌尖與下齒齦接觸打響。
再就是呼吸發聲練習。慢吸慢呼。立定站穩或一隻腳稍向前,雙目平視前方,頭正,雙肩放鬆,用鼻子吸上一口新鮮空氣。保持幾秒鍾,然後再輕緩地呼出。
快吸慢呼。當你看到一封意想不到的來信時,你會迅速而短促地吸一口氣,並保持氣息,喊一聲“啊”,然後保持著吸氣狀態。你可以經常假想這種狀態,反複練習,可以延長呼氣時間,對吐字清晰、掌握運氣有幫助。
上述方法,隻要堅持練習,就可以使你的發音準確,使你的音色圓潤。
2.充滿活力的聲音給人以美的享受
有活力的聲音能給別人帶來更多的感動和認同,比如,響亮而生機勃勃的聲音給人以充滿活力與生命力之感。當你向某人傳遞信息、勸說他人時,這一點有著重大的影響力。當你說話時,你的情緒、表情同你說話的內容一樣,會帶動和感染你的聽眾。
要使自己的聲音充滿活力,則要注意重音,即根據表情達意的需要,把重要的音、句或語意強調說出,使說話者的思想感情表現得清楚明晰,以引起聽話者留意並加深他們的印象。說話的聲音不可千篇一律,而要通過輕重抑揚來恰到好處地進行表達。說話的內容不同,形式也隨之有別,有辯論說理的,有敘述說解的,有控訴聲討的,有宣傳鼓動的,還有傾訴感情的。
說話中帶有技巧性的重音,主要有強調重音和感情重音。
強調重音表示特殊意義,用來強調和突出說話中的某一方麵。它一般用在一句話上。如何用法?重音的位置在哪裏?原則上以說話者的意圖為依據。
感情重音,它的作用在於幫助說話者突出某種情緒,增強說話的感染力,其運用應根據說話內容而定。
當然,聲音的輕重是相對而言的,運用重音時要考慮整個說話內容,輕重抑揚,緊密結合,使整個說話充滿活力與激情。
聲音可以使人對你產生極美好的幻覺,也可以使人產生最惡劣的錯覺,它能在你疲倦時讓別人感到你仍“精力旺盛”,能在你70多歲時還使人覺得你仍“年輕”。但千萬小心,別在你精力充沛之際讓人感到你很“疲乏”,在你成功時讓人感到你剛剛“受挫”,當你依然年輕,竟有人感到你“老了”!
別讓聲音泄露年齡,除非你還很小。富蘭克林·羅斯福即使在最後幾次演講中——那時他早已病入膏肓——仍然竭力設法使自己聽起來年輕富有活力。溫斯敦·丘吉爾一直到他肩膀渾圓、步履維艱時,聲音依然保持舊況。
別使人感到你的疲乏,要是你在聲音中注入活力,他很可能會受到你的影響振奮起來,聲音是會傳染的。
你一定明白鬆垮的褲子對女人的影響有多大,鬆垮的聲音更糟。這兒有些秘訣能使你的聲音像時裝模特兒的絲褲一樣服帖。要求聲音活潑生動,首先得遵照呼吸原則。其次,再認真地依照下列方法實行。
將要說的話各說兩遍。先輕輕地念前一個,然後用強調的語氣念下一個。假想你正站在陽台上向下麵房間的另一個人說話,如此可以幫助你抑製音調的提高。還可以做一些其他方麵的練習。比如,吹蠟燭的方法可以鍛煉說話的氣息。具體方法是吹蠟燭時盡量使其火焰保持最小狀態,但又不使其熄滅。經常做這樣的練習,有利於平時說話時對氣息的調節,使氣息均勻有度。
再比如,為防止說話含混不清,可以做閉合鼻腔發音的練習。即在練習時,閉合鼻腔,不使氣息從鼻腔泄露,這樣的練習可防止鼻音過重導致聲音過於低沉模糊。
這樣的練習還有很多,但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震撼有力的話語永遠是從一顆不知疲憊與失敗的心中發出的。因此,我們要時刻調整自己的精神狀態,不管心中如何沮喪,苦惱,隻要在有人的地方,就必須以最飽滿的精神麵對世人。這樣說出的話才會感人,同時也使自己在他人的心目中留下好印象。
萎靡不振的聲音,不僅會使自己情緒低落,也會使與之對話的人陷入傷感的氛圍中。樂觀的語言,不僅可以緩解自己的壓力,也可以讓周圍的人看到美好與希望。這會讓你時刻處在快樂與幸福的中心,而不至於把自己變成低落情緒的傳播者。即使是去醫院探望垂危的病人,也要用充滿希望與關懷的語調與之談話,這樣,他也許會把你當做天使的。所以,-如果不想讓自己成為人們唯恐避之不及的人物,就從改變自己的語調開始,用充滿生命活力的語言與人交談吧。
3.排除障礙、訓練流暢
每個人都渴望行雲流水般的語言,可怎樣才能做到呢?這個問題不是簡單的三言兩語就能說完的。因為造成語言不流暢的原因很多,比如口訥、口吃、思維邏輯混亂,等等,但是這些障礙都是可以解決的,隻要我們了解清楚其現狀以及根本原因,就可以消除語言流暢的阻力。
〖BT4〗(1)改變口訥。
人人都希望自己語言流暢,出口成章。但不少人在人前講話卻十分費力,說出話來結結巴巴,意思支離破碎。正如俗話所說:“茶壺煮餃子,肚裏有貨,嘴裏倒不出來。”這種現象叫做“口訥”。從心理學角度看,口訥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口語的自動化程度較差:二是意識對語言活動的監控失當。言語包含著無意動作,也叫自動動作。
平常說話並不需要去思考口唇、舌頭、喉部如何活動,呼吸怎樣調節,口腔怎樣共鳴,隻要想好了要說的內容,發音器官就會自動發出適宜而連貫的有聲語言來。人的很多行為都是這樣,琴師隻看樂譜,手下便飛揚出悠揚婉轉的曲調:打字員眼看文稿,手指自能按到正確的字鍵:乒乓球選手隻需準確判斷對方的球路,手臂就能自動做出相應的擊球動作。習慣成自然,動作經多次重複達到熟練之後,不用很多的意識監督和控製,便能自發地進行,這就是高度的自動化。如果缺少正確而充分的訓練,沒有養成言語自動化的技能,口語表達就難以流暢。
言語活動又是一種高度自主性的思想和情感活動,選擇哪些詞語和句式來表達,聲音高低和語速快慢的調節等,都需要高度靈活的自覺意識和監控。高度的自動化和高度靈活的意識監控是相輔相成的,是言語活動順利進行的兩個必要條件。高度的自動化使意識得到解放。
口訥的人多屬於羞怯型。他們過分注意別人的評價,過分注意自己言語活動的細節,對自己說話過程中的失誤尤其敏感。這種太強的患失意識,往往幹擾語言自動化的實行,造成表達的困難。你越是集中精力注意自己說話的動作,嘴就越發緊張得不聽使喚。
口訥的毛病是能夠矯正的。矯正的途徑是進行科學的訓練,提高口語的自動化程度和意識監控的靈活性。按下述幾點建議做,會對你語言流暢有幫助,使你消除說話緊張、語無倫次的習慣。平日說話時盡量保持冷靜,放慢速度,等一句完整的話想妥了再張口;堅持練習朗誦,最好找一些上口、易記、接近日常用語的優秀散文作品,經仔細玩味後反複朗讀,直到背誦如流為止。長期堅持下去,不僅可以豐富口語詞彙和表現力,而且能養成言語流暢、出口成章的習慣;多參加歌唱、演講等活動,多出頭露麵,以克服羞怯心理,增強自我意識的耐受性。這裏有兩種循環過程:失誤——自卑,成功——自信,你願意選擇哪一種呢?
〖BT4〗(2)矯正口吃。
“結巴”,是口吃的通稱,就是說話時字音重複或詞句中斷的現象。有些人在運用語言進行交際時會出現“結巴”的情形。其實,“結巴”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麵的。
“結巴”對於極個別的人來說是一種習慣性的語言缺陷,是一種病態反應,他們也被稱為口吃患者。但也是可以治愈的。要想治愈他們的“結巴”,除藥物治療外,更重要的是去除他們的心理障礙。對待他們,首先不可取笑,更不能以此逗樂。其次要努力創造條件,不斷變換方式,消除其自卑心理,培養其說話的興趣。例如,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和他們交談,態度要和藹,放慢速度,耐心傾聽,不時加以讚賞。可以請他們說一些親身經曆或耳聞目睹的事,他們對日常生活大都感受真切,這樣會增強他們說話的信心。另外,有口吃的人不能消極地一味依靠外部力量,還要不斷地訓練自己。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少年時代就是口吃患者,為了克服這個缺陷,他常常朗誦,慢讀課文。為了發音準確,就對著鏡子糾正嘴形和舌根部位,最後他終於成了一個著名的政治家、演說家。有口吃的人不妨試一試田中的方法,隻要堅持不懈並保持良好的心態,相信一定會產生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