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2〗八、溫和的批評才能感覺舒爽?(1 / 3)

〖BT2〗八、溫和的批評才能感覺舒爽

1.公平、中肯的批評原則

批評宜以理服人,擺事實,講道理。如果你一味地挖苦侮蔑,或者以對方的缺陷為笑柄,過分地傷害他的自尊,往往會適得其反。即使他原來有自知之明,也難免會敝帚自珍。

我們都應該認識到批評具有責任與藝術兩種性質。隻有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我們提出的批評才可能公平、有力、正確、中肯而不招人怨。

〖BT4〗(1)用恰當的連接詞。

許多人喜歡用先褒後貶的批評方法,其實這樣未必有效。

例如一個老師對一個學生說:“你這學期的成績有所提高,我真為你高興。但如果你對英語不偏科,在上麵多下點兒工夫,那會更好的!”

這時,那學生在“但是”之前是接受的,但在“但是”之後他就會開始對老師表揚的誠意產生懷疑了。他甚至認為,表揚隻是一個鋪墊,目的卻是批評他偏科的,從而引起反感。這樣就達不到我們批評的目的,並且讓他人產生曲解。

這位老師也可以這樣說:“你這學期的成績有所提高,我真為你高興。如果你下學期繼續認真努力,那你英語成績會像其他科目一樣好的。”

這樣,學生會欣然接受他的表揚與批評的。

所以,建議你在批評他人時,盡可能把語句中的轉折關係改成遞進關係,這樣效果會更好。

〖BT4〗(2)多做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是指批評者與被批評者交換角度,讓被批評者站在批評者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讓他想一想:“如果你是我,你想想我出現了這樣的錯,你批不批評?”同時也讓批評者站在被批評者的角度想一想:“假如我是他,我是否能認識到自己的過錯?能否主動檢討?”

這樣,雙方都站到對方的立場上設身處地地想問題,在批評和被批評時就容易協調了,批評者也能根據對方認識錯誤的態度而把握批評的分寸了。

〖BT4〗(3)諧音相關法。

諧音相關法就是運用同音異義現象,一語雙關,從側麵點出錯誤之處。

如:八裏鄉的路全是坑坑窪窪的泥路,可是鄉領導卻遲遲未能解決修路問題。一遇雨天,群眾出行很不方便。

一天,縣領導來視察,見到路麵情況對鄉領導說:”你們這裏的路啊,下雨是‘水泥路”晴天是‘揚灰路’。”

在談笑中,領導巧用諧音,從側麵指出當地的路需要加大力度治理。這樣間接批評要比直接批評效果好。

〖BT4〗(4)巧妙截取法。

巧妙截取法就是利用截取意思相對或相反的成語、俗話和歇後語的方法,隻說其中的一部分,而故意留下一部分讓對方去想,去體會。

例如:一職員對領導不實而片麵的批評不滿,便說:“兼聽則明啊……”盡管後半句的“偏聽則暗”未說出口,但領導卻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

〖BT4〗(5)以身作則暗示。

敏感的人對直截了當的批評是深惡痛絕的,那麼我們可以間接地提醒他們注意錯誤,這樣做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剛上小學一年級時,班上同學都不知道做值日生的責任,所以有一個星期無人履行值日職責。但是班主任崔老師隻是向大家說:“今後一周我做值日生。”

於是,每天放學時,我們看到老師打掃教室,擺正桌椅,關好門窗等。以後再讓我們值日時,我們都按照老師的做法來做,大家都做得很好。就這樣,我們在沒有受到批評的情況下學會了做值日生。

老師的這種做法非常明智,雖然他沒有批評我們,但是通過老師的以身作則,我們卻知道了如何做是對的。我們也不妨用以身作則的方法,暗示他人改變行為。

2.不要當眾指出對方的過錯

如果你率直地指出某一個人不對,不但得不到好的效果,而且還會造成很大的傷害。你指責他人不僅剝奪了他人的自尊,並且使自己也成為不受歡迎的人。

當我們犯錯誤時,我們會對自己承認,如果他人以溫和的方法來處理,我們亦會對他們認錯,甚至覺得爽直坦白是很光榮的;但如果他當眾指責他人的過錯,就會把事情擴大,而且有傷彼此的感情。還不如像王阿姨這樣處理事情呢!這樣對方會因為你維護了他的自尊而對你心存感激,同時你也是在鼓勵他改正錯誤。這也是一種間接處理問題的方式,給對方一個緩衝餘地。

波士頓是一家工程公司的安全協調員,他的職責之一是監督在工地工作的員工戴上安全帽。他一碰到沒有戴安全帽的人,就官腔官調地批評他們沒有遵守公司的規定。員工雖然接受了他的訓導,卻滿肚子的不高興,常常在他離開以後,又把安全帽拿了下來。

於是他決定停止批評。當他發現有人不戴安全帽的時候,就問他們是不是戴起來不舒服,或者有什麼不適合的地方,然後他以令人愉快的聲調提醒他們,戴安全帽的目的是為了保護自己不受傷害,建議他們工作的時候一定要戴安全帽。結果遵守規定戴安全帽的人愈來愈多,而且沒有造成怨恨或情緒上的不滿。

被批評的人永遠隻會怪罪於他人,而絕不可能反躬自省、承認錯誤,其實每個人都有這種毛病。所以,當你想批評他人時,不妨想想這些活生生的案例,你將會發現一點:我們所要批評、責備的人,不論其是否有錯,都將會執意強辯,為自己的行徑尋找借口,甚至惡言反撲。

無論你采取什麼方式指出他人的錯誤:一個蔑視的眼神,一種不滿的腔調,一個不耐煩的手勢,都有可能帶來難堪的後果。你以為他會同意你所指出的嗎?絕對不會!因為你否定了他的智慧和判斷力,傷害了他的自尊心和感情。他非但不會改變自己的看法,反而還會進行反擊。

永遠不要說這樣的話:看著吧!你會知道誰是誰非的。這等於說:我會使你改變看法,我比你更聰明。這實際上是一種挑戰,在你還沒有開始證明對方的錯誤之前,他已經準備迎戰了。由於你的“不給麵子”,他的反擊也會毫不留情。

所以,要試著去多諒解他人,隻有如此,才能不受其弊,反受其利;隻有如此,我們才能提高員工的士氣,增進和家人、朋友的感情,使你所不願看到的狀況得到改善。

3.批評前要緩解緊張情緒

批評的言語不同於讚美容易被人接受,因為它涉及一個人的心理、情緒、自尊心、思想狀態等諸多因素。所以,由於批評不當而招致對方怨恨的事例是很多的。

所以,在批評的過程中,使用富有哲理的故事、雙關語、形象的比喻等,以此緩解批評時的緊張情緒,啟發批評者思考,從而增進相互間的感情交流,使批評不但達到教育對方的目的,同時也營造出輕鬆愉快的氣氛。

〖BT4〗(1)限定條件。

有位名作家應邀到某學校演講,時間安排在下午第一節課,這段時間是學生最愛打瞌睡的時候。他一上台,就聲明說:“在這悶熱的午後,要各位聽我這老頭兒說話,一定會想打瞌睡,我想沒關係,各位可以安心地睡。但是有兩個原則要遵守,一是姿勢要優雅,不可趴在桌上;二是不準打呼嚕,以免幹擾別人聽講。”語畢,全堂轟然大笑,瞌睡蟲一掃而空。

〖BT4〗(2)請教式批評。

有個人在一處禁捕的水庫內網魚。遠處走來一位警察,捕魚者心想這下糟了。警察走近後,出乎意料,不僅沒有大聲訓斥,反而和氣地說:“先生,您在此洗網,下遊的河水豈不被汙染?”這情景令捕魚者十分感動,連忙誠懇地道歉。若是警察當初責罵他,那效果就不一樣了。

〖BT4〗(3)啟發式批評。

啟發式批評是針對對方的錯誤而言。錯誤的改正還是要靠對方“良知”的覺醒和對錯誤的充分認識。所以,高明的批評者總是逐漸地“敲醒”對方,啟發對方做自我批評。

據某單位幾位老同誌反映,晚上住在機關宿舍樓上的青年同誌不注意保持安靜,老同誌在樓下睡不好。黨委書記和這些年輕人閑談時,講了一則笑話進行暗示:

有個老頭神經衰弱,稍有響動,就很難入睡。恰好樓上住了一個經常上晚班的小夥子。小夥子每天下班回家,雙腳一甩,將鞋子“噔噔”拋了出去,重重地落在地板上,每次都將好不容易才入睡的老頭驚醒。老頭提了意見。當晚小青年下班回來,又習慣地把腳一甩,將一隻鞋拋了出去,當他用腳要拋第二隻鞋時,突然記起老頭的話,於是輕輕地脫下第二隻鞋。第二天一早,老頭埋怨小夥子說:“你一次將兩隻鞋甩下,我還可以重新入睡,你留下一隻不甩,害得我等你甩第二隻鞋等了一夜。”〖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