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2〗十、溝通化解社交中的矛盾
1.力避語言衝突
人際交往中,總是會有一些意見不合的情況發生,這種時候經常會出現語言上的衝突。這種衝突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比如說反問、責問、嘲罵、謾罵等,有時候還會表現在一些體態語中,比如說皺眉頭、不屑一顧等。
但是人際交往中的語言衝突是十分有害的。它很容易造成一些尷尬的局麵,甚至產生不可預想的結果,這對交往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在與人交談的過程中,應極力避免衝突。要避免衝突首先就要提升自身的修養,避免與他人起衝突。再者,對於別人無意間的語言衝撞也要表現出應有的大度,讓自己占據主動優勢。即使是別人有意衝撞,你對之進行反駁時,也要嚴守一個“度”,把握住應有的分寸,否則就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如果雙方衝突的局麵已經形成,你不妨采用下列的辦法一試。
〖BT4〗(1)暫時回避。
有這樣一件事情有一日,亨利先生出外散步,偶然聽見他的下屬傑克正在對人埋怨他們公司的待遇太苛刻,而他的工作時間是那樣的長,上司又不肯提拔他,言辭激烈。亨利先生聽得怒火上升,幾乎想立刻走過去叫他滾蛋。但是刹那間他打消了自己的念頭,他轉身回到辦公室冷靜地進行了一番思考。第二天,他問傑克:“傑克,近來你可是受了什麼委屈嗎?”
傑克看見上司突然問自己這句話,一時驚惶失措,忙說:“沒有什麼,先生,我覺得很好!”
“昨天你不是在說你的工作太多,公司待你不好嗎?”亨利先生仍很和悅地說。
聽完亨利先生的話,傑克承認了自己的失言,並且說他感覺不快的最大問題,是由於昨天黃昏時,在泥地中換了一個汽車輪胎的緣故。
當你在日常生活中,或與人接觸時受了一些氣時,最好是先讓自己冷靜,用一切方法來解除你的煩惱,直到平複你的心情為止。
〖BT4〗(2)—笑了之。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妻子是個有名的悍婦,經常對蘇格拉底破口大罵,有時甚至做出一些常人無法接受的事情。有一次妻子大發雷霆,當頭潑了蘇格拉底一盆髒水。蘇格拉底沒有生氣,還詼諧地說:“雷鳴之後免不了一場大雨。”別人嘲笑他說:“你不是最有智慧的哲學家麼?怎麼連老婆都挑不好?”他回答:“善於馴馬的人寧肯挑選悍馬、烈馬作為自己的訓練對象,若能控製悍馬、烈馬,其他的馬也就不在話下了。你們想,如果我能忍受她,還有什麼人不能忍受呢?”
對待那些生活中無傷大雅、爭論起來也無甚意義的衝撞,不妨像蘇格拉底這樣詼諧對待,一笑了之。
〖BT4〗(3)先聲奪人。
在你洞明對方故意耍弄手腕,欲尋釁衝撞時,就可抓住其要害,先發製人,開門見山,旗幟鮮明地亮出自己的觀點。這不啻於給對方以“當頭棒喝”,給他一個下馬威,製服對方,從而避免衝撞。
時任中紀委常委的劉麗英同誌到某縣查處一起案件,驅車返回時,突然被300多名鬧事的群眾攔住了汽車。在一些人的煽動下,不明真相的群眾要求公布調查結果,有的甚至謾罵動手。
在這種群情激奮的情況下,靠一般講理是無濟於事的。於是她來了個下馬威,麵對亂哄哄的人群,用十分威嚴的口氣棒喝道:“我是奉命來執行任務的,不是來發動群眾的,村有村規,國有國法。法律不允許把調查的情況公開,你們的要求是無理的。你們辱罵國家的辦案人員,攔截車輛,妨礙公務,也是法律不允許的。”
接著劉麗英義正詞嚴地介紹了《民法》、《刑法》,說明了妨礙公務罪等法律內容。劉麗英以法律為武器,一個棒喝,把鬧事群眾震懾住了。
特別值得注意是,避免言語衝撞不能靠謾罵、翻白眼、鬥毆等消極的方式,否則不但不能避免衝撞,反而會使衝撞加劇,使勢態更趨惡化。
謹慎用語,力避衝撞,這是人際交往中不能不加注意的重點,特別是那些涉世未深、年輕氣盛的年輕人更要注意。
當然,如果你麵前的是一位野蠻、粗俗、無理的人,你還可以采取據理力爭的方法,堅持原則,絕不遷就軟弱,爭端自然會解決。
雙方相爭,必有一傷,也可能兩敗俱傷,所以在與別人交往的過程中,必須要注意避免語言衝突的分寸與藝術,以免讓情形不可收拾。
〖BT4〗(4)蒙受羞辱會應對。
社會是紛繁複雜的,所以在人際交往中,不是所有的語言都如朋友歡聚時那樣融洽和富有情調。所以在許多場合下,人與人之間不可避免會產生紛爭與矛盾,比如說有的人會被別人羞辱。
被別人羞辱著實是一件令人惱火的事情。它意味著尊嚴受到侵犯,感情受到損傷。雖然羞辱你的人來勢洶洶,張牙舞爪,咄咄逼人,但在這場羞辱與反羞辱的爭鬥中,何方取勝卻還是一個未知數。這關鍵要看被羞辱的一方如何把握應付的分寸,如何化被動為主動。
盡管羞辱人的言語是卑鄙的、惡毒的、殘酷的、無聊的,但你不可以被他的一句羞辱而氣憤得像他一樣失去理智。應付他的基本對策是保持冷靜鎮定,這樣你才能穩操勝券。
在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逸事中,曾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天,一位不適之客突然闖入洛克菲勒的辦公室,直奔他的寫字台,並以拳頭猛擊台麵。大發雷霆:“洛克菲勒,我恨你!我有絕對的理由恨你!”接著那位客人恣意謾罵他達幾分鍾之久。辦公室所有的職員都感到無比氣憤,以為洛克菲勒一定會拾起墨水瓶向他擲去,或是吩咐保安員將他趕出去。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洛克菲勒並沒有這樣做。他停下手中的活,和善地注視著這位攻擊者,那人愈暴躁,他就顯得越和善。
終於,那位無理之徒被弄得莫名其妙,漸漸平息下來。因為一個人發怒時,遭不到反擊,是堅持不了多久的,於是,他咽了一口氣。他是準備好了來此與洛克菲勒決鬥的,並想好了洛克菲勒要怎樣回擊他,他再用想好的話去反駁。但是,洛克菲勒就是不開口,所以他也不知該如何是好了。
末了,他又在洛克菲勒的桌子上敲了幾下,仍然得不到回應,隻好索然無味地離去。洛克菲勒呢?就像根本沒發生任何事一樣,重新拿起筆,繼續他的工作。
2.麵對窘境、如何擺脫
在與人交往中,常常會遇到一些別有用心的人,他們的話語會使我們陷入窘迫的境地。這種時候,我們應該如何說話呢?
總的原則是首先要保持情緒上的冷靜、鎮定,明辨事理,說話得依該直言不諱的,不能含糊其辭;該巧妙回答的,就要語出驚人,語意深長;該含糊的也不能直言不諱該沉默的就沉默……總之,從實際出發,看情況而定,對症下藥。
但有一點要特別注意:當有人存心刁難或羞辱你,並使你的感情受到傷害的時候,你千萬不要隻顧氣憤、動怒發火,不要硬著頭皮去硬頂。那樣就會落入他的圈套,擴大事態,於己更為不利;你也不能張口結舌,或滿臉羞紅,那樣會使對方覺得你軟弱可欺,他很可能會變本加厲地嘲弄你。唯一的辦法是:頭腦冷靜,控製情緒,迅速開動腦筋,調整思維,運用語言的藝術特別是以急中生智的幽默的方式去對付。
你可以運用下列方法幫助你擺脫窘境:
〖BT4〗(1)巧妙避開話題。
有些問題很難說準確和做結論,直言相告可能會令人難以接受。碰到這類問題時,不要拘泥於正麵解答,而要說一些與此相關的事物來引導對方深思,或是借取比喻、假設、移花接木等方式,含蓄作答,略加暗示。這樣,既不脫離所提出的問題,使對方滿意,又可巧妙地避開疑難之處;超脫自如。
一位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與一些青年對話時,青年問:“有人說留長發、蓄胡子是精神汙染。你也這樣看嗎?”他答道:“馬克思、恩格斯不僅頭發長,胡子也長,可他們是共產黨的老祖宗。毛主席和周總理頭發不長,胡子也沒留,他們同樣是我們尊敬和熱愛的導師。”這樣講,既避開了以偏概全的簡單結論,顯得全麵而得體,同時,也使自己得以解脫,對方也不會失望。〖HT〗〖HK〗
〖BT4〗(2)含糊其辭。
在某些場合,尤其是社交和外交場合,對於某些難以回答而又不好回避的問題,你可以含糊其辭,模棱兩可,做隱晦籠統的回答,如“可能是這樣”,“我也不太了解”等等。有時候也可用體態語言略有表示,以便有所回應而又避免明確表態,既擺脫了對方的糾纏,又給自己留下了回旋的餘地。
〖BT4〗(3)裝聾作啞。
在某種勾心鬥角的場合,如果處境不利而又無計可施,什麼也不能表示,那就索性裝聾作啞,避免落入對方設計的圈套,導致更加被動。
1945年了月,蘇、美、英三大首腦在波茨坦會談。一次休息時,美國總統杜魯門有意對斯大林透露:美國已研製出一種威力極大的炸彈,即暗示美國已擁有原子彈。這時,丘吉爾也兩眼死盯著斯大林的麵孔,觀察反應。而斯大林好像什麼都沒聽見,未顯露出絲毫異常的表情。其實,他聽得很清楚,當然也聽出了杜魯門的弦外之音,內心焦灼。會後,他告訴莫洛托夫:“加快我們的研製進度。”一個人麵臨這種窘境,拿腔作調反而會暴露缺點,還不如裝聾作啞,暗中使勁。
〖BT4〗(4)直言不諱。
假如朋友或同事在公開場合責備你,而情況又不屬實,一定使人難堪。你可以心平氣和地直言“我們是否私下談談這個問題?我要求你把情況搞清楚了再說話。如果你不注意尊重事實,那我以後很難再信賴你。”倘若是你的親友無故責怪你,你就明確地說:“你已經讓我難堪了,但你總該告訴我這都是為了什麼緣故吧?我什麼地方把你得罪了?”當然,假若做錯了什麼事,哪怕不是有意的,也要誠懇道歉。
所以,每當你麵臨窘境時,一定要保持頭腦冷靜,控製好自己的情緒,,運用恰當的語言藝術迅速來擺脫。
3.如何打破溝通僵局
由於人們的年齡及所受的教育或所處的環境不同,所以打破人際關係僵局的交談就要善於抓住對方的特點,把握好說話的分寸。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