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交口才基本的原則(1 / 3)

一、社交口才基本的原則

1.說心理話〖HT〗〖KH1*3〗

大凡曆史上的領袖人物都非常自信,所以在表述時,他們神態自若、思維敏捷、記憶精確,興奮與抑製過程始終處於最佳狀態,應對自如、毫無做作、真切動人,從而產生極強的感染力和說服力,使表述目的得到最佳實現。然而,生活中大多數人缺乏這種自信。

在美國,有人曾以“你最怕什麼”的問題調查了3咖人,結論顯示人們最怕在眾人麵前講話。“我總是不敢在人麵前講話、發言,那會使我心跳加快,腦中一片空白……”有人坦然承認自己的膽怯,而且對此頗為苦惱。不過,往往每一個說話膽怯的人都以為怯場的隻有自己,以為別人並不怯場,總是在想:“為什麼隻有我會這樣呢?”

其實,怯場並非某個人的特有現象,而是許多人都如此,隻不過我們沒有注意到別人怯場的狀態而已。

每當打開電視機時,我們往往會為那些瀟灑大方、表達自如的節目主持人所折服;每當擰開收音機時,也往往會為那些口若懸河、音色優美的播音員所傾倒。其實,他們並非我們想象的那樣說話時毫無顧慮、應付自如,他們也常常怯場。據聞,日本某演員臨近自己拍片的時候就想上廁所,甚至一去就是半小時。美國某播音員,最初每臨到播音,都要先到浴池去洗一次澡,如果不這樣,播音時就不能鎮定自若。如果碰到外出進行現場直播,他便不得不提前到達目的地,並在直播室旁尋找浴室。

由此可見,說話膽怯是一種非常正常、極其普遍的情況。它有可能發生在一個人的任何一次與他人的交談中,

而絕非個別人在語言方麵

的缺陷。如果有誰不論在

何種場合都毫無氣色變

化,心髒的跳動也完全沒

有變化,那才是異常。

要在大庭廣眾麵前自然、流暢地說話的確很不容易,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種挑戰。做演員的尤其能體會到這點,對於那些生性羞怯、不善言辭的人來說更是困難。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像那些口若懸河的人一樣,把自己的思想、意見、看法等等向別人娓娓而談、令人折服。其實,想做到這樣並不是不可能的,隻要你相信自己,丟掉羞怯的包袱,消除心中的緊張不安,努力鍛煉就一定能實現,因此自信是通向成功的第一步。

〖BT4〗丟掉羞怯的包袱

羞怯的心理是成功表現自己的強敵,隻要你克服了這種心理,勇敢地向眾人展示你自己,你就已經抬起了邁向成功的腳。

經常會有人自我解嘲地說:“我口才不好,不會說話。”這是因為羞怯與恐懼的緣故。其實,隻要能克服障礙,每個人都能打開話匣子,侃侃而談。

要使自己從膽怯緊張中站出來,必須先遺忘恐懼,勇敢地麵對問題。社會瞬息萬變,生活的步調如此快速,隨時隨地都可能出現新的狀況,難道要一輩子像隻鴕鳥般地逃避現實嗎?多給自己一些信心和勇氣,你就會發現自己其實是很出色的。你要鼓勵自己麵對問題,克服膽怯。每個人幾乎都曾經有在眾人麵前發表意見的經驗,也可能怯場過。即使是那些在台上說得眉飛色舞、慷慨激昂的演說家,或者是知名的表演者,他們在麵對大眾的前一刻也會膽怯、緊張;但是當他們站在眾人麵前時,一切的恐懼就會全部拋諸腦後,一心一意隻想把事情做好。因此,克服恐懼最好的方法就是——接受你必須麵對的情況。

另外,如果你隨時隨地都因為擔心說錯話而壓抑自己,不敢與他人交談,你將會無法享受談話的樂趣。有一位朋友常常告誡自己要“謹言慎行”,避免和他人任意交談,所以在朋友群中,他是最沉默的一個人。當別人指責他、要求他時,他從不辯解也不開口拒絕,於是朋友們都笑稱他為“好好先生”。他的個性使他無法輕鬆與人交談,即使覺得委屈、憤怒也不明確表示出來,漸漸地,他和朋友之間有了一層隔閡,不但阻礙了人際關係的拓展,也造成了他和朋友之間的誤解。

總之,請不要把說話看成一種負擔,丟掉羞怯和恐懼的包袱,你也可以談笑自如,娓娓道來。

〖BT4〗消除心中的緊張不安

很多人在別人麵前說話會緊張,在會議或公開場合需要發言時,勇氣就不知跑到哪兒去了,總是畏畏縮縮的。說話的時候,你可能會手心冒汗雙手發抖,連聲音都顫抖起來,然後整個腦袋一片空白,連自己在說什麼都搞不清楚,中斷好幾次自然是少不了的狀況。這是為什麼呢?其原因在心理學上是這樣解釋的:“說話者由聽者的表情、動作及眼神中,自認為聽者對自己的說話方式及內容感到不耐煩。”所以說,會緊張的原因,就是因為你的意識與注意力,轉移到了令你不安的對象身上。

的確,當聽者的表情及態度,和說者的預期有所差距,甚至是超出其想象之外時,說者的意識就已經離開了話題本身,注意力就會轉移到聽者的身上。

比如說,說者本來預期這一席話可以惹得大家哄堂大笑,可是放眼望去,聽眾卻絲毫不為所動,而且還以冷漠的眼神望著他;或者是他期望大家能輕鬆點來聽他說話,沒想到大家的表情都很嚴肅,並且以銳利的眼光望著他。這些未能被預期到的狀況,讓說者的注意力無法集中在說話本身,因此產生緊張。

不過,不是隻有你會緊張!如果市場上有賣“防止緊張”的藥,那它的銷售量一定不會差的,就連那些演說家也可能會爭相購買。這說明了什麼?不管是誰,大家多多少少都會緊張,如果你知道這個事實,就會認為“會緊張是當然的”,“大家都會緊張,沒什麼好怕的”。不信的話,你去問身邊的朋友,看他們在人麵前說話時會不會緊張。那些你以為很大方的人,給你的答案一定是肯定的。如此一來,你緊張的心情自然能舒緩不少。

不過這樣還不夠,為了讓自己在人前能自然地說話,還是得靠多練習,先一個人多做發聲練習,接著多在人前練習說話,這樣才能消除緊張,自然地說話。

2.你想說什麼

我們在乎常的生活和人際交往中,失言是不可避免的。失言的原因是多方麵的,但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往往是因為缺乏清醒的目的。

談話的目的,不隻是一種社交上的需要,也不隻是互相認識和了解一下。

例如,你找一位朋友請他參加一個團體,或者請一位

醫生解決一個醫療問題,或是買

賣雙方談論生意上的事情,這一

類談話究竟和一般社交性質的

談話有什麼不同呢?在有些方麵,兩者是一樣的:例如,你要具

有一般的談話能力,你要能夠適應對方,盡可能了解對方的特點,你要有興趣,態度要友好而又真誠等等。但有些地方卻是不同的,這類談話,每次都有一個特殊的目的。

一般來說,人們說話的目的,不外乎以下五種:

〖BT4〗——傳遞信息或知識。

如課堂教學、學術報告、現場報道、產品介紹、展覽解說等一類的說話。〖BT4〗——引起注意或興趣。 多是出於社交目的,或為了與人接觸;或為了與人溝通;或為了表明自身的存在;或為了取悅於人,如打招呼、應酬、寒喧、提問、拜訪、導遊、介紹、主持人講話等。〖BT4〗——爭取了解和信任。 如人們交談、敘舊、拉家常、談戀愛等,往往旨在交流感情,增進友誼,密切關係。〖BT4〗——激勵或鼓動。 旨在加強人們現有的觀念.堅定信心,振奮精神,有時也要求得到行動上的反應,如讚美、廣告宣傳、洽談、請求、就職演說、鼓動性演講,以及聚會、畢業典禮和各種紀念活動、慶祝活動中的講話等。〖BT4〗——說服或勸告。 諸如淡判、論辯、批評、法庭辯護、競選演說、改革性建議等此類說話,大多力圖改變對方的某種觀念或信念,阻止對方采取某種行動。

堅持話由旨遣的原則,明確說話目的,是說話取得成功的首要條件:目的明確,談話、社交往往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有時甚至能夠使說話人急中生智,化險為夷。

隻有明確了目的,才知道應準備什麼話題和資料,采取何種語體風格,運用哪些技巧,從而能夠有的放矢,臨場應變。若目的不明,不頤場合地信口開河、東拉西址,對方就會不知所雲,無所適從。

因此,每次說話之前,不妨捫心自說?”或者“人家為什麼要我說?”預先想—果.並把預期的效果當作目標並為之努力。

3.想好了再說孔子在《論語·季氏篇》中說:“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不見顏色而言,謂之瞽。”這段話的意思是:“不該說話的時候說,叫做急躁;應該說話的時候不說,叫做隱瞞;不看對方的臉色變化,便信口開河,叫做閉著眼睛瞎說。”

以上三種毛病都是沒有把握好說話的時機,或者是沒有注意到說話的策略和技巧。由於說話是雙方的交流,而不是一個人的單方行為,所以它會受到談話對象、時間設定、周邊環境等種種限製。也就是說,我們說話時,務必要把握時機,如果該說的時候不說,時境轉瞬即逝,便失去表達的機會。同樣,如果不顧及說話對象的心態、不注意周邊的環境氣氛,或者是不該說話時卻急於搶說,都極有可能引起對方的誤解,甚至反感。要是信口開河地亂說一通,後果自然更加嚴重!所以,說話要選對時機,該出口時才出口。〖KH1〗〖HTK〗〖HK28〗

戰國時期,楚王的寵臣安陵君能說善辯,很受楚王的器

重。他並不是遇事便立即脫口而出,而是十分講究說話的時機。

安陵君有一位朋友,叫江乙。一天,他突然問道:“安陵君,您沒有一寸土地,也沒有至親骨肉,卻身居高位、享受優厚的奉祿,國人見到您,也無不整衣跪拜,等著接受您的號令,為您效勞,這是為什麼呢?”

安陵君答道:“這是大王大

過抬舉我了,不然我哪能這

樣!”

江乙聞言,不無憂慮地說:

“用錢財相交的人,一旦錢財用

盡,交情也就斷了,如同靠美色

相交的人,美色衰老則會情移。因此美麗女子還沒等到臥席被磨破,就已遭人遺棄;得寵的臣子也等不到車子被坐壞,便被驅逐。如今您掌握楚國大權,卻沒有辦法和大王深交,我暗自替您擔心,覺得您的處境實在是太過危險了。”

安陵君一聽,恍然大悟,立刻恭敬地拜問江乙:“既然如此,還望先生指點迷津。”

江乙說:“希望您一定要找個機會對大王說‘願隨大王一起死,以身為大王殉葬’。如果您這樣說了,必能長久地保住權位。”

安陵君聽後,立刻說:“謹依先生之言。”

但是,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安陵君依然沒有對楚王說這番話。

江乙急忙去見安陵君,說道:“我對您說的那些話,您

為何至今不對楚王說呢?既然您不用我的計謀,我就再也不管了。”

安陵君急忙回答:“我怎敢忘卻先生的教誨,隻是一時間沒有合適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