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慷慨陳辭和詳盡分析,打動了有關當局,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在陳立夫、朱家驊的支持下,決定從“中英庚款”中撥出巨款,請他們在滬秘密搶救珍本圖書,書歸國立中央圖書館所有。就這樣,在他的努力下,終於爭取到幾十年前帝國主義搶劫而去又部分“歸還”的“庚子賠款”,用在搶救再次遭到帝國主義搶劫的善本圖書上。這是多麼悲壯而又具有曆史意義的事啊!於是,鄭振鐸與這幾位老先生秘密組織了一個“文獻保存同誌會”。這個會名也是他取的,他還親自起草了該會的“辦事細則”十條。從此,艱苦卓絕、可歌可泣的民國史上最大的一次購書活動,就在他主持下開始秘密進行(表麵上打的是為暨南大學、商務印書館函芬樓等買書的幌子)。
在鄭振鐸的努力下,一舉扭轉了珍本外流的嚴重局麵。整個購書活動,因太平洋戰爭爆發,上海“孤島”淪陷,而被迫停止。共進行了約兩年。但這是極關鍵的兩年!他們為國家、為子孫後代做了一件永垂史冊的好事。
1958年,鄭振鐸因公殉職。他逝世後,家人便遵照他生前遺囑,將他一生收集的近十萬冊圖書全部捐獻給國家,由北京圖書館(今國家圖書館)接受。這批書中,可列入國家一級文物的古書就有好幾十種,如果放到今天,其價值又是無法計算的!
評點:鄭振鐸是我國著名學者、作家、文學史家、藝術史家、出版家、收藏家。他一生熱愛讀書,不忍心讓祖先留給後人的珍貴寶籍流落海外,於是不僅自己傾囊購買,還動員朋友和當局出資購買。這體現了他對祖國典籍的熱愛和強烈的責任心。這種愛書、護書的行為理應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知識鏈接】
愛書的名言(二)
☆書籍是前人的經驗——拉布雷
☆書籍是青年人不可分離的生活伴侶和導師——高爾基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莎士比亞
☆書籍是最好的朋友。當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難的時候,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永遠不會背棄你——都德
☆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運送給一代又一代——培根
☆書——這是這一代對另一代精神上的遺訓,這是行將就木的老人對剛剛開始生活的年輕人的忠告,這是行將去休息的站崗人對走來接替他的崗位的站崗人的命令——赫爾岑
☆書籍——通過心靈觀察世界的窗口。住宅裏沒有書,猶如房間沒有窗戶——威爾遜
☆書籍是任何一種知識的基礎,是任何一門學科的基礎的基礎——茨威格
☆書籍並不是沒有生命的東西,它包藏著一種生命的潛力,與作者同樣地活躍。不僅如此,它還像一個寶瓶,把作者生機勃勃的智慧中最純淨的精華保存起來——彌爾頓
☆書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誇美紐斯
非聖書 屏勿視
蔽聰明 壞心誌
【識詞解字】
聖書:本指儒家經典,這裏泛指一切好的書籍。屏:摒棄。蔽:蒙蔽。壞:破壞,使……壞。
【文話白說】
不是好書、益書,應該避而不看,因為書裏麵不正當的事理會蒙蔽人們的智慧、敗壞人們的思想和誌向。應該多讀聖賢的著作。
【微言大義】
這一段講的是對讀書內容的要求。有道是:好書是催人向上的力量;壞書是引人墮落的教唆犯。對於我們青少年來說,由於好奇心強,而識別能力又弱,很容易受不良書籍的引誘,更應該遠離不好的書籍,積極閱讀那些有益於我們身心健康的好書。
【延伸故事】
我與好書的故事
以下是一個叫李祺賢的小學生的作文——
高爾基曾說過:讀一本好書,等於和一位品格高尚的人談話。我在讀書的過程中受益匪淺大長見識。讀書,開闊了我的眼界;讀書,陶冶了我的情操……書是我的朋友,永遠的朋友。
當我第一次看《賣火柴的小女孩》時,一個孤苦伶仃、命運多舛的小姑娘,過年時,家家都應該在自己家裏過年夜,吃團圓飯,可小女孩隻能冒著寒冷與饑餓去賣火柴,不能呆在家裏,不能享受到與同齡人一樣的幸福,不能得到應得的溫暖!她在那麼寒冷的下雪天,竟赤著腳走在大街上,上天對她實在是太不公平了,他多麼可憐啊!我默默祈求代表命運的火柴啊,點燃起你的希望與溫暖,給予那個可憐、無助、饑寒交迫的小女孩一絲幸福吧!
當我第一次讀《西遊記》時,唐僧和他的三個徒弟一路上經曆各種各樣的艱難,降妖除魔,終於經曆九九八十一難取得了真經,文中曲折的情節和唐僧師徒四人的離奇經曆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最喜歡的還是孫悟空,因為他神通廣大,技藝高超,一路上保護唐僧成功取經,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有強大的武功和強大勢力做鬥爭的勇敢精神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
當我第一次接觸《紅岩》時,江姐—一個英勇的革命戰士,麵對老虎凳、竹簽,不但沒有被嚇倒,而是大聲嗬斥了敵人的卑鄙行徑,深深激勵了監獄中的革命誌士;還有那個可憐的“小蘿卜頭”,他長著大而有神的眼睛,因為營養不良而顯得又瘦又高。被獄友們憐愛地叫做“小蘿卜頭”,然而,“小蘿卜頭”,並不懼怕敵人,他擔負著為獄友們送信的任務,同誌們在獄中相互鼓勵,互相支持,堅信勝利一定會屬於人民,屬於中國共產黨。他們的革命精神深深地感動著我,激勵我們沿著先輩的足跡奮勇前進,去建設我們美麗的祖國。
……
評點:書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使我們的生活充滿了歡樂,充滿了色彩,樂趣無窮,我們應該多讀書,讀好書,讓書成為我們的好朋友吧。
【知識鏈接】
怎樣選擇一本好書(小學版)
1.幼兒園向小學過渡
剛入學的孩子一般弄不清楚拚音、數字等符號的意義,因此對學習不感興趣,為了讓孩子養成讀書並提問的習慣,家長可以陪孩子到書店購買內容有趣、顏色鮮豔、字體大的書籍。家長還可以帶孩子到圖書館閱讀和借書。在家裏給孩子設立小書架,最好每天20分鍾有父母陪讀。
2.低年級向中年級過渡
隨著課程負擔的加重,將要進入中年級的孩子有的會感到難以消化課程。家長要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學習方法。如:做作業要專心,作業做完後,主動認真檢查。要給孩子提供合適的學習環境,給孩子提供一個房間或一張書桌讀書學習。另外,要利用假期培養孩子良好的讀書習慣,教孩子學會熟練地查字典和詞典,對不懂的內容要學會提問,學會摘錄和寫讀書筆記等。從每天半小時父母陪讀,過渡到孩子每天自己專心閱讀半小時。
3.中年級向高年級過渡
中年級以後,孩子的識字量已經可以足夠讀課外讀物了。家長可利用假期培養孩子堅持每天自己專心閱讀一個小時。推薦書目:《安徒生童話集》(葉君建譯本或任溶溶譯本)、《愛的教育》、《格林童話》、《一千零一夜》、《窗邊的小豆豆》(黑柳徹子)、《根鳥》(曹文軒)、《竇桂梅教你閱讀》、《海蒂》(瑞士作家 斯比麗)、《綠山牆的安妮》、《斑羚飛渡》(沈石溪)。
勿自暴 勿自棄
聖與賢 可馴致
【識詞解字】
馴:循序漸進。致:達到。
【文話白說】
不要自暴自棄,也不能甘於墮落。聖人和賢人境界雖高,都是可以通過循序漸進的努力修學而達到的。
【微言大義】
這段話要求我們在讀書時,要勝不驕、敗不餒,要平心靜氣,循序漸進地學習和掌握聖賢書中的內容和精華,以致達到成功的目的。這裏也講了學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習是手段,最終目標就是達到一個道德美好的境界。其實,學習任何學科都是一樣的,就是要態度端正、循序漸進,從低級向高級邁進,直到成功。
【延伸故事】
童第周爭氣
童第周是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他出生在浙江勤縣一個偏僻的山村裏。因為家裏窮,他一麵幫家裏做農活,一麵跟父親念點書。他17歲才進中學,文化基礎差,學習很吃力,第一學期期末考試,平均成績為45分。校長要他退學或降級,經他再三請求,才勉強同意他跟班讀一個學期。
第二學期,童第周發憤學習。每天天沒亮,他就悄悄起床,在校園的路燈下讀外語。夜裏同學們都睡了,他又到路燈下麵去學習。值班教師發現了,關上路燈,叫他進屋睡覺,他趁教師不注意,又溜到廁所外邊的路燈下麵去看書。經過半年的努力,他的功課終於趕上來了,各科成績都不錯,數學還考了100分。童第周看著成績單,心想:“一定要爭氣。我並不比別人笨,別人能辦的事,我經過努力,一定也能辦到。”
童第周28歲時,得到親友的資助,到比利時去留學,跟一位在歐洲很有名氣的生物學教授學習。一起學習的還有別的國家的學生。舊中國貧窮落後,在世界上沒有地位,外國學生瞧不起中國學生。童第周暗暗下了決心:一定要為中國人爭氣。
幾年來,那位教授一直在做把青蛙卵的外膜剝掉的實驗。這是一項難度很大的手術,需要熟練的技術,還需要耐心和細心。同學們都不敢嚐試,那位教授自己做了幾年也沒有成功。童第周不聲不響地刻苦鑽研,反複實踐,終於成功了。那位教授興奮地說:“童第周真行!”這件事震動了歐洲的生物學界,也為中國人爭了氣。
評點:童第周刻苦讀書,勇攀科學高峰,在身上體現了對祖國的忠誠和對事業的熱愛。正是因為他的發憤圖強,才使他成為一個傑出的科學家。
【知識鏈接】
自暴自棄
這個成語出自《孟子·離婁上》:“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暴:糟蹋、損害;棄:鄙棄。意思是:自己瞧不起自己,甘於落後或墮落。
例如:讀書人悲觀失望,自暴自棄;可是那些工人卻多麼堅強嗬,多麼勇敢嗬!(歐陽山《苦鬥》)
近義詞:妄自菲薄、自慚形穢。
反義詞:妄自尊大、自高自大、自命不凡。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附:《弟子規》原文
一、總 敘
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弟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二、入 則 孝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麵 居有常 業無變
事雖小 勿擅為 苟擅為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苟私藏 親心傷
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複諫 號泣隨 撻無怨
親有疾 藥先嚐 晝夜侍 不離床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
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三、出 則 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
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後
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見能
路遇長 疾趨揖 長無言 退恭立
騎下馬 乘下車 過猶待 百步餘
長者立 幼勿坐 長者坐 命乃坐
尊長前 聲要低 低不聞 卻非宜
進必趨 退必遲 問起對 視勿移
事諸父 如事父 事諸兄 如事兄
四、謹
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輒淨手
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亂頓 致汙穢
衣貴潔 不貴華 上循分 下稱家
對飲食 勿揀擇 食適可 勿過則
年方少 勿飲酒 飲酒醉 最為醜
步從容 立端正 揖深圓 拜恭敬
勿踐閾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搖髀
緩揭簾 勿有聲 寬轉彎 勿觸棱
執虛器 如執盈 入虛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錯 勿畏難 勿輕略
鬥鬧場 絕勿近 邪僻事 絕勿問
將入門 問孰存 將上堂 聲必揚
人問誰 對以名 吾與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須明求 倘不問 即為偷
借人物 及時還 後有急 借不難
五、信
凡出言 信為先 詐與妄 奚可焉
話說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語 穢汙詞 市井氣 切戒之
見未真 勿輕言 知未的 勿輕傳
事非宜 勿輕諾 苟輕諾 進退錯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說長 此說短 不關己 莫閑管
見人善 即思齊 縱去遠 以漸躋
見人惡 即內省 有則改 無加警
唯德學 唯才藝 不如人 當自礪
若衣服 若飲食 不如人 勿生戚
聞過怒 聞譽樂 損友來 益友卻
聞譽恐 聞過欣 直諒士 漸相親
無心非 名為錯 有心非 名為惡
過能改 歸於無 倘掩飾 增一辜
六、泛 愛 眾
凡是人 皆須愛 天同覆 地同載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輕訾
勿諂富 勿驕貧 勿厭故 勿喜新
人不閑 勿事攪 人不安 勿話擾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說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揚人惡 即是惡 疾之甚 禍且作
善相勸 德皆建 過不規 道兩虧
凡取與 貴分曉 與宜多 取宜少
將加人 先問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報 怨欲忘 報怨短 報恩長
待婢仆 身貴端 雖貴端 慈而寬
勢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無言
七、親 仁
同是人 類不齊 流俗眾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諱 色不媚
能親仁 無限好 德日進 過日少
不親仁 無限害 小人進 百事壞
八、餘 力 學 文
不力行 但學文 長浮華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學文 任己見 昧理真
讀書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讀此 勿慕彼 此未終 彼勿起
寬為限 緊用功 工夫到 滯塞通
心有疑 隨劄記 就人問 求確義
房室清 牆壁淨 幾案潔 筆硯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處 讀看畢 還原處
雖有急 卷束齊 有缺壞 就補之
非聖書 屏勿視 蔽聰明 壞心誌
勿自暴 勿自棄 聖與賢 可馴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