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他們所得到的蓄電池是重新組裝的舊貨,所以完全沒有電力,充電過程要持續很久。這樣工作了很多天,才測到蓄電池已有儲存電力。雖然明知電力不是很充足,但大家都急於嚐試與印度總部用無線電報建立聯係。梁元明也希望先試試看,因為到現在為止他還沒使用過B—2型的無線收發報機,能否順利工作,心中還是沒有把握。
1944年11月5日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他們在屋頂上首次豎起了高高的無線電台的天線。屋內,那一台包裝著B—2電台主機的大木箱已經從叢林裏隱藏的地方運回來。外部的木箱已被叢林裏的螞蟻吃掉了一部分,但是打開之後,裏麵還有一個鋁皮盒子,盒子裏麵還有防潮柏油紙包裹著。整個機器完好無損,看起來棒極了!梁元明以前沒有操作過這一檔的機器,但龍朝英當時已轉達了潛艇上的英國軍官教他的操作要點,所以早在心裏默默記熟。當他打開了開關,聽到各種繼電器的鳴響,各種指示燈閃來閃去,心中感到興奮不已。他轉動接收轉盤,很快就接收到了新德裏的印度電台的消息。這天他們聽到了很多的消息:盟軍轟炸德國柏林;蘇聯紅軍收複了布達佩斯;美國人在菲律賓和日本人激戰,日軍損失2000架飛機美國人隻損失400架;三十架英國空軍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轟炸新加坡日本海軍基地並安全返回印度。這些新聞讓大家大受鼓舞,立即記錄下來翻成華語轉給了抗日遊擊隊。
然而第一天他們隻能收聽一些廣播,因為蓄電池裏的電力還很微弱,不足以發出強大的信號到達幾千公裏外的印度。但是電台收到的消息大大鼓舞了所有人的士氣,接下來的幾天他們輪流上崗,集中精力給蓄電池充電。
幾天後,蓄電池終於充足了電力,現在是梁元明施展本領的時候了。他確信收發報機可以運作了,即按規定順序,將第一支固定波長的晶體插入發報機,然後開機微調機器,使它達到發射信號的狀態。為了給邊上的人增加信心,他用小燈泡接一金屬線圈放在機器旁邊,有收發信號時,小燈泡會一閃一閃地發光,讓旁邊的人也能感到機器的動作。他使用第一支晶體,呼叫五分鍾,收聽五分鍾,但沒收聽到印度總部的回音。10分鍾後,換上第二支晶體,同樣的呼叫和收聽,仍未聽到印度總部的呼叫或回音。此時梁元明難免有些心慌,不知印度總部是不是已經放棄了困在馬來亞敵後的136部隊人員?梁元明按照操作規程,使用順序中第三支晶體(隻有三支晶體可用,這是最後一支)的波長來呼叫和收聽,這次在呼叫後收聽到印度總部的回答信號。梁元明興奮得全身發抖,想要再交換信息時,蓄電池的電力供應漸漸減弱,以致收報機中印度總部的電波信號好像一位電影中美麗的女主角,慢慢遠去而消失了。
這次雖然失敗,但證明印度總部還在關心中,因此大家熱情高漲,都搶著要來出力踩腳踏車,即使那些生病的人,亦要用上一點力氣踩上幾腳踏板聊表心意。在一陣熱情激發下,蓄電池被充進去的電能量自然比較多。大家輪流排隊爭著幹踏腳踏車的工作,也就不會覺得是件苦差使了。
第二天到了規定的聯係時間,剛一開機呼叫,就聽到印度總部回應呼叫的信號,雙方很快就聯係上。梁元明立刻將戴維斯準備好的密碼電報稿,拍發給對方抄收。印度總部收到電報後回複十分鍾後再次聯係。十分鍾之後,印度總部果然發來一件密碼電報。戴維斯翻譯之後,高興得跳起來高呼“我們獲救了!”眾人高興的情形難以形容。自從1943年5月第一批突擊隊員登陸至今,已過去了一年半多的時間,期間他們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吃盡了苦頭,為的就是和印度總部取得空中聯係。現在,這一時刻終於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