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軍人篇(5)(3 / 3)

如果話盡於此,對蔣百裏先生談不上佩服,他不過是敢說實話罷了。我們很多人也就話盡於此,也許這就是我們和蔣先生的差距所在。

蔣先生隨後指出,雖然我們尚武不及敵手,但是我們也有優勢。我們不是工業國而是農業國。工業國好打,占領它的關鍵地區他就要投降了,紐約就是半個美國,大阪就是半個日本,打不下去了,而農業國你占領了我最重要的沿海沿江地區也不要緊,我這樣一個鬆散的國家你沒有要害可抓。所以,我們的抗戰可以以國民為本,打持久戰,這是我們打持久戰的條件。

所以,蔣百裏先生說,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話:中國是有辦法的。

單單最後這句話,也不足以使我佩服蔣百裏先生,而加上再上麵的一段,要我不佩服蔣先生,也難。

友人

蔣百裏是大兵學家。又是大國學家。其府本是海寧藏書名家,一生風流倜儻,身邊名士雲集,他好交朋友,羅素,鄭振鐸,沈雁冰等都受其幫助,蔣緯國,唐生智雖為其部下卻感情深厚,蔣百裏的朋友,也都是大有性格之人物。

寫下《再別康橋》的徐誌摩與蔣為親族(金庸講徐誌摩是他的表哥,蔣百裏是他的表舅)。蔣對徐的才華極為欣賞,曾共同組織新月社。在徐誌摩娶了陸小曼,經濟最為拮據的時候,蔣百裏將自己在北京的寓所交徐誌摩出售,幫其渡過難關。1930年唐生智反蔣,蔣百裏受牽連入獄,徐誌摩書呆子氣大發,竟然扛上行李到南京陪蔣百裏坐牢,一時天下轟動,新月社的名流紛紛效仿南下,一時“隨百裏先生坐牢”成了時髦的事情。

梁啟超與蔣百裏也關係非常,蔣百裏於東京拜在梁的門下。有趣的是兩人盡管有師生名分,政治觀點上卻相左,經常激烈爭論,有人對此不解,問於蔣百裏,蔣引用亞裏士多德的話曰:“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兩人的爭論絲毫不影響感情,梁啟超也是出名的豁達人。這種性格的人有時不免出圈。蔣百裏曾作《歐洲文藝複興史》,至今為中央美院參考教材。於是請梁啟超作序,梁看了非常讚賞,下筆就沒了定數,寫完一看,居然比原作還長——天下沒有這樣的序,梁隻好另作一序,原來那篇長序呢?幹脆充實為另一本書出版,這序呢,就請蔣百裏來寫。遂成佳話。

很少有人知道,蔣百裏還有一個知音,就是蔡鍔。兩人是同年秀才,又是日本士官學校同學(畢業時蔣百裏第一名,蔡鍔第二名,幾百名日本學生都在其後),相交莫逆。蔣百裏從日本士官學校以第一名畢業回國後,袁世凱對他極為器重,徹夜談兵,孜孜不倦,隨後根據他的建議組建“模範團”,作為中國新式陸軍的樣板部隊,逐漸推廣至全國。後因袁稱帝倒台,這個設想才沒有實現,不過模範團的後身第九旅曾在第一次大戰後出兵海參崴,以紀律嚴明為中國爭得一份光榮。袁曾任命蔣百裏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

然而,當袁世凱醞釀稱帝的時候,蔣百裏卻沒有顧及個人的恩情,他和蔡鍔、張宗祥、陳儀等十一名將領結成秘密同盟,先後南下組織反袁護國。這中間,蔡鍔因為已經受到監視,乃采取蔣百裏的妙計深居簡出,吃花酒,作出一副醉生夢死之態,乃至家人反目而走(實際逃離袁的控製)減輕了袁的疑慮,然後突然逃走,到雲南組織討袁戰爭,這就是電影《知音》中小鳳仙掩護蔡鍔出逃的真相。蔡脫險時,同盟中人曾擔心袁派人追殺,蔣卻胸有成竹,道老袁用錯了人——原來他已經知曉袁世凱派出追殺的竟然是陳儀,也是同盟中的一員。

不久,蔣亦南下加入討袁司令部,參加北伐。袁驚悚而死後,蔡鍔因喉病逝世於日本福岡,蔣百裏時在其側,代擬遺電,並護送靈柩回湖南安葬。時人論曰:蔣之反袁,取大義而舍私恩,萬裏扶棺,是豪傑顯真性情。

妻女

蔣百裏的婚姻很是有名,因為他是一個以研究對日戰略著名的中國將領,卻娶了一個日本妻子。其過程也早有披露,蓋將軍為保定軍校事心灰意冷而自殺未遂,日本護士佐藤屋子照顧他時兩人產生感情而成眷侶,過程則一波三折,不及詳敘。

兩人成親後,佐藤屋子改名佐梅,蓋將軍酷愛梅花。兩人曾在海寧植梅林數百株,意將來歸老此地,惜後皆毀於抗戰之中。

將軍去世時,馮玉祥還從中添過一次亂,差點兒使佐梅夫人蒙受不白之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