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伶人篇(3)(1 / 3)

即使在這種“出格”的待遇之下,胡蝶在明星同人中聲譽卻保持得相當不錯。其原因首先當然是胡蝶“電影皇後”地位和出色的演技,另外,胡蝶的做人,也確有不可多得的好處。她性格溫柔,待人和藹,沒有明星架子,而且在排戲的時候特別聽話。胡蝶並非沒有自己對角色的追求,但她總能把這種追求建立在同時滿足導演要求的基礎上,所以雙方往往能夠都感到滿意。對於酬勞,胡取之有道,為公司創造的價值更高,而且兩千月薪隻取一半,上下都對此頗為讚許。

胡蝶在拍片時的聽話有時候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其中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中國第一部有聲片《歌女紅牡丹》的拍攝。

美國出品的有聲片1926年在中國就有播映,1929年開始確立主導地位,對中國默片造成巨大打擊。為了應對危機,各大公司紛紛開始對有聲片的研究。《歌女紅牡丹》就是明星公司的第一部有聲片,由洪深編劇,胡蝶主演。

其實,在《歌女紅牡丹》之前,中國電影界已經有一部《雨過天清》是有聲片,但這部片子從前期製作到錄音都是在日本完成,利用的是全套日本技術,所以不能稱為第一部“國產”的有聲片,並且由於當時國人的仇日情緒而票房不佳。

當時,中國電影界對於如何完成有聲片漫無頭緒,《歌女紅牡丹》的錄音純粹是董克毅先生一個人琢磨出來的,他想出的方法是利用蠟盤錄音和畫麵同步完成製作。蠟盤在今天早已經被淘汰,它是通過聲振動放大後驅動一把刻刀,在旋轉的蠟盤上刻出彎彎曲曲的溝槽來,來記錄聲音。這種做法孫中山在北伐誓師時候曾經用過,隻錄製了相當短的內容,用它拍故事片還是第一次。

這種技術的優點是簡單易行,缺點是蠟盤十分容易損壞,錄製不易。於是,《歌女紅牡丹》的拍攝中,就出現了一個鏡頭反複多次,甚至十多次的事情,可說是曆盡“千辛萬苦”,才完成了製作。其中,胡蝶在片場上表現極好,反複拍攝就反複配合,從無怨言。她在影片中的表演自然到位,影片中還插了幾部京劇,如《穆柯寨》、《鎖麟囊》的片段,為了把這些唱段做好,身為上海人的胡蝶下了很大功夫學說北方話,通過如此努力,把一部嚐試性的影片變成了自己的代表作之一。既然“電影皇後”作出了表率,拍攝中其他人也隻好老實配合了,沒有人敢去抱怨。

影片終於完成,然而,發行卻很成問題。

因為蠟盤錄音的缺點太明顯。它聲音小,而且與畫麵同步不好,與外國的磁錄音技術相比存在差距,很多電影院看過《歌女紅牡丹》樣片後都擔心不好賺錢。

明星的老板之一鄭正秋決心通過廣告打開市場。然而,他給《歌女紅牡丹》寫的廣告詞,自己卻不能滿意,總是覺得抓不住觀眾,便去找包天笑等一幹“鴛鴦蝴蝶”來寫。

無奈鄭正秋自己已經是才子,他寫不好的東西,包天笑如何能寫好?於是一連幾日沒有滿意的結果。

編劇洪深等不及了,去找鄭正秋,才知道是卡在廣告詞上麵。洪深不愧為“洋才子”,略一沉吟,計上心來,寫了兩句廣告詞,鄭正秋一看,拍案叫絕。

於是,《歌女紅牡丹》的大海報下麵,就出現了兩個市民模樣的人,其中一個在對另一個介紹——“胡蝶開口講話了,還唱京戲給大家聽……”

這兩句話市井流傳,《歌女紅牡丹》一時觀者雲集,市場被迅速地打開了。

現在看來,這兩句話一方麵抓住了市民階層的好奇心理,一方麵抓住了這部影片最主要的賣點——胡蝶和有聲。洪深的兩句話,比寫一個小冊子來介紹劇情,要強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