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2〗〖ML〗九、偷龍轉鳳〓懲治惡人
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在使壞,所以說生活中每個人都必須具備一定的計謀才行。
唐朝時,寧王有次到〖XC造字3.TIF,JZ〗縣邊界打獵,在林中搜索時,忽然發現草叢中有一個櫃子,被鎖得很緊密,叫人打開來看,竟然是一個少女。問她是從哪兒來的,少女自稱姓莫,父親也曾當過官,昨晚遭到盜賊洗劫,其中有兩個是和尚,他們把她劫持到這兒。
這名少女幽怨地說著,姿態嬌媚動人,寧王又驚又喜,就用座車後的那輛車載她回去。當時正好活捉一隻熊,就將熊放入櫃子,鎖上。回去後,正好皇帝在尋求美女,寧王認為莫氏是官宦人家的子女,就寫奏表給皇帝,且說明詳細的經過。皇帝也讓莫氏在宮中當“才人”。
過了三天,京兆府上奏說一飯店有兩個和尚,以一萬錢獨自租下一個房間一天一夜,事先說是要作法事,卻隻有抬進一個櫃子。到了半夜,房中鬧出很大的聲音,店主覺得奇怪,日出以後,兩個和尚也未開門,店主隻好進房去看,發現一隻熊衝向人群,而兩個和尚已經死了,骨肉都暴露在外。
皇帝知道以後,大笑,寫信告訴寧王說:“大哥真會處置這兩個和尚。”莫氏擅長唱創作歌曲,當時的人稱為“莫才人囀”。
城西驛站往上遊走,至建溪,陸路是一百二十裏,通常雇轎子的價錢僅需一錢六分銀子。如果是行人稀少,還可減少至一錢四分或一錢二分,亦有人抬的,隻是這些轎夫要先付轎錢,轎錢一到手,便五裏一放,三裏一停,稍稍有點小坡,就要放下不抬。客人大抵是三分之二的路程坐轎,三分之一的路程自己走。凡是往來的客人,沒有不吃這些轎夫的虧的。
要是到了科舉考試的時候,應考的讀書人回家,轎子的價錢便會一下漲到二錢四分,至少也得要二錢。並且不先給銀子不抬。而隻要銀子一攬到手,抬不到二十裏,就會轉手雇給別人,自己得了高價,給別人卻拚命往下壓,至多隻按一分銀子一站路程給別人。這些人自然也不會好好抬轎,仍舊是五裏一放,三裏一停,動不動就說:“我又沒按時價拿高價。”那些念書人沒有辦法,隻好又重新掏出錢來。這些讀書人從這條路走的機會畢竟不多,大多不與這些無賴計較。
有個任提控的小官吏,經常從這條路上走,常被這些轎夫刁難。窩了一肚子火,總想報複一下。一天,他又要到縣上去,上路前先在兩張紙上,寫了四句嘲諷詩,用方形的紙包好,再找來兩個破掃帚把,把邊截齊,用綿紙包上、封好,像是兩匹錦緞的樣子。第二天一早,他就自己背著這些東西上路了。轎夫們爭著來抬他。提控說:“我有緊急事要回家,身上沒帶現錢。誰願送我送到家門口,給轎錢二錢銀子,並賞給你們今天晚上和明天早上的酒飯。如果是要現錢或是轉雇他人,就請免談。”眾人中有兩個轎夫同意了,於是,提控先把那兩封“錦緞”捆在轎子上,並千叮萬囑地說:“仔細放好,別弄壞了。”叮囑完了,這才起轎,上轎後對轎夫說:“我在回窯街要給人寄個急信,到了那兒,你們等一等,千萬別忘了。”不到午後時分,已到了回窯街。提控說:“你們在這稍等一等,我去寄了信就來。”說著下轎走了,其實是悄悄走小路溜回家去了。
過了一頓飯的功夫,那提控還未回來。那兩個轎夫互相說:“他坐著說話不覺得長,這不有兩匹綢緞在此,咱們跑吧,幹嗎要等他?”於是兩人快步如飛,到了傍晚時回到了自己家裏。一個轎夫說:“咱倆各拿一匹緞子走。”另一個轎夫說:“如果這兩匹緞子不一樣,那還得調劑調劑。”兩人撕開綿紙,一層又一層的,撕到最後,卻是兩截破掃帚把,又各有一個方包,像是書信,拆開一看,隻見紙上用大字寫著一首詩:“轎夫常騙人,今也被我騙;若非兩帚柄,險失兩匹緞。”
兩人氣得在家大罵道:“騙子真是個騙子!”住在附近的轎夫聽見了來問是怎麼回事,什麼騙子?這兩個轎夫一五一十地敘說了一遍,那些轎夫都大笑著出了門。有人把那兩截破掃帚把一半用紙包著一半露著掛在院子裏柵杆上,又把那兩張嘲諷詩貼在旁邊。看見的人念了嘲諷詩,又看看破掃帚把。都大笑著說:“這個提控當然是善於行騙,隻是你們這兩個抬轎子的也不該起歹心。知道這是節破掃帚把,才敢這麼張揚罵人;如果真是綢緞,你們恐怕是惟恐別人知道,那位相公還能找你們要不成?這是你們的不是了,怎麼能罵人家呢?”
過了三天,提控返回時,看見那嘲諷詩還貼在柵杆上,就問住在邊上的人說:“前天人托給我兩匹綢緞,被兩位轎夫抬走了,你們也聽了這事了?”別人一聽,便知道他就是那位愚弄轎夫的提控,便說:“你也別找你的‘綢緞’了,那轎夫也不敢出麵來找你討轎錢了。”提控聽了,大笑著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