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夏令營,對孩子有諸多好處,家長沒有必要產生不必要的擔心。如果有條件,讓自己的孩子參加這樣的活動,對孩子來說將是一個十分有意義的鍛煉機會。
為你支支招兒
▲半學半遊式出境夏令營很鍛煉孩子
一個組織者在出國夏令營活動中,給每個孩子買一個公交卡,每人身上裝一張卡片,上麵寫著他的詳細居住地址、電話等資料。然後就會放任孩子們自己出行,有些孩子因為早下公交車,不得已隻能自己問路再找到學校。這樣鍛煉了幾次,孩子們都像變了個人似的。其中一個孩子平時在家就是個小少爺,什麼都不幹,直到初中二年級了,連襪子都是媽媽洗。臨出國時,媽媽給他裝了一大包衣服,怕他出去不會洗,多帶了幾件。沒想到,在國外每人每天都要換衣服,洗衣服,他住的那家外國主人看到孩子幾天不用洗衣機,就好心問他:“孩子,你是不是不會用洗衣機啊,我們來幫你洗吧?”結果這個孩子不好意思地趕忙說:“會用。”從那天起,這個孩子跟著別人學會了洗衣服。三個星期回來後,連他爸媽都吃驚了,沒想到孩子居然會洗衣服了。
有的孩子去了國外的肯德基才發現,那裏是沒有服務員的,吃過的東西都是自己收拾。剛開始這些孩子不懂,當他們看到別人都會吃驚地看著他們時,孩子們也意識到應該自己動手去收拾。
一般來說,這樣的夏令營大概為期兩三周,一半遊學一半旅遊,去的都是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等發達國家。正規夏令營都是經過涉外政府機構安排的,營員們會到當地學校學習,在當地居民家中住宿,孩子們可以真正地融入到當地的文化生活中。如果你的孩子有這樣的機會,不妨讓他去體驗一下。
▲正確為孩子選擇夏令營
首先,要看夏令營的主辦單位。最好是參加由專業的教育機構和一些自己信得過的單位組織的夏令營,不過最好問清楚輔導員的構成。輔導員是夏令營的靈魂,一個好的輔導員會讓孩子真正感受到夏令營的樂趣。其次,要選擇適合孩子興趣特點的夏令營,尤其是參加專業夏令營或特色夏令營時,要讓孩子說了算。如果硬叫孩子參加一個他不喜歡的夏令營,會適得其反。最後,要了解一下營員的主要成分。交朋友是孩子參加夏令營應該得到的收獲之一。所以,夏令營的大多數成員應該是您孩子的同齡人。如果營員中有一批優秀的孩子,那就更理想了。要注意不要把孩子送進與成人混合組團的夏令營中,那樣的夏令營缺乏純真的色彩。
此外,家長在為孩子選夏令營時,最好選主題鮮明的,這樣對孩子有一定的針對性。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應該選擇戶外活動較多、室內空氣較好的夏令營。另外還要看場地是否安全,是否有完善的健康措施,要看是否有醫護人員、營區內有無急救醫護室;活動內容是否多元、豐富,能激發孩子們的潛能;要注意活動費用是否合理,問清費用中包含的各款項,還需特別關注有無相關醫療保險;生活供應,營隊的水源、食物是否幹淨衛生,營養是否均衡。
▲小心甄別,別讓夏令營變味兒
近年來,夏令營有些變味兒了,那就是“貴族”夏令營多了起來。“貴族”夏令營非常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孩子們住的是星級賓館,享受著最好的服務,24小時有專人陪同……這種夏令營極易讓孩子滋生互相攀比和貪圖享樂的心理。這也是不少家長反對孩子參加夏令營的一個重要原因。
還有一些以夏令營的名義開辦的“藝術夏令營”、“英語夏令營”、“數學夏令營”、“素質夏令營”等,名為夏令營,實則輔導班,把暑假變成了孩子的“第三學期”。這是家長應該反對的。夏令營應該給孩子一種體驗式的教育,而不是成為變相的課堂。有不少家長認為現在競爭很厲害,讓孩子放著大好的時間不學習很是浪費,但是家長們更應該清楚,夏令營也是一種教育,能夠鍛煉孩子的社會實踐能力和獨立能力,是學校教育無法涉及的。
夏令營不能當成托兒所或旅遊團,應該讓孩子在夏令營中體驗自然、體驗友情、體驗生存。作為家長,應該根據孩子的情況,選擇一個既可鍛煉孩子的能力,又可學知識、長見識的快樂夏令營。
孩子參加軍訓,你是放心還是擔心
楊立剛上初中時,在軍營度過了8天軍訓生活,使他嚐到了不一樣的滋味。每天早晨6點之前,他和其他同齡孩子就會被從雙層床上喚起,然後在早餐之前跑1500米。他們身著綠色迷彩服,不是訓練就是上課。最讓楊立高興的,是拉歌、學習自衛本領,以及了解戰機和航空母艦等等先進武器。而他因正步走姿勢不佳,被迫在酷熱的太陽底下立正20分鍾的時候,則是他情緒最低落的時候。但楊立說:“軍訓鍛煉了我的意誌,剛開始的時候我很害怕,晚上想父母時,我們當中的許多人都哭了。
軍訓結束後,楊立的媽媽發現,兒子就像變了一個人。兒子比以前聽話多了,對吃的也不那麼挑剔了。他現在整理的床鋪比以前好多了,因為軍訓時,教官教他們要把被子疊得像豆腐塊一樣整齊。
給你提提醒兒
軍訓與其說是為了武裝中國青少年,不如說是為了加強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給他們提供平時少有的集體生活經驗,這有助於防止孩子變得太自私。而在嬌慣溺愛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別說將來走入社會能否承受生活和工作帶來的壓力,就是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恐怕也會無力承受。為什麼經常聽到家長說孩子最近不想上學了?因為學習壓力太大、因為跟同學關係不好、因為跟老師鬧矛盾……為什麼孩子每次一遇到問題首先想到的是退學,而不是麵對問題、解決問題?這些跟平時家長的“嬌慣”不無關係。
軍訓是培養孩子組織紀律觀念和群體意識的有效手段。現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不少自律性不強,生活習慣比較散漫,個性突出,我行我素,逆反心理較強,不願接受管理。而軍訓就是一味治散的良藥。軍訓期間結合部隊條令條例和各項規章製度,教育他們一切行動聽指揮,講究嚴明的組織紀律性,從點滴做起,抓日常養成,改掉他們怕苦怕累的不良習慣,使他們懂得什麼是紀律,為什麼要遵守紀律,怎樣做才符合一個文明大孩子的標準,從而養成時時事事講文明、守紀律的好作風。
軍訓是提高孩子心理素質、磨煉意誌、提高抗挫能力的有效途徑。青年孩子沒有經過生活的磨礪,對困難和挫折的承受能力較低,心理上比較脆弱,意誌相對薄弱。軍訓是一粒治嬌的丹丸,嚴格訓練、嚴格要求、嚴格管理恰恰從客觀上創造了一個特殊鍛練的環境。一方麵,軍訓中風吹日曬,摸抓滾打,是對孩子意誌毅力的考驗和磨煉。利用站軍姿、練隊列、小拉練,抵抗炎炎烈日和長途跋涉的疲憊,鼓勵流汗不流淚,掉淚不掉隊,堅持就是勝利,強化鍛煉和培養孩子頑強的毅力與堅定的信心,增強他們戰勝困難的勇氣,培養他們吃苦耐勞的品質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另一方麵,利用軍事技能訓練中的“野外生存、自救互救”訓練是培養孩子防護意識,提高生存本領的最好辦法。
軍訓是幫助孩子開闊視野、充實知識的有效方法。有利於提高孩子的思想政治素質,有利於提高孩子的道德素質,有利於孩子打破專業學習的思維定式,從而進一步培養了孩子的創新意識,提高了孩子的創造能力,促進了孩子綜合素質的全麵發展。
為你支支招兒
▲不要過度關注孩子
某學校學生開始軍訓的日子,在龐大的“親友團”隊伍中,一位提著四個大塑料袋、滿臉是汗的中年人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原來,他是來送兒子的,因兒子平時少鍛煉,身體也不是太好,他和妻子擔心兒子經受不了軍訓,所以特地帶來了事先準備好的各種保健營養品,以防“不測”。這些食品足有30斤重,有兩袋清補涼、夏桑菊、菊花茶等各式涼茶,有感冒衝劑、藿香正氣水、整腸丸、紅花油、創可貼等藥物,還裝滿了牛奶、蛋白粉、B族維生素等營養品。
軍訓是對新生的考驗,家長們的關心可以理解,但是在一些細節上表現出的“特別關心”,就有些不對味兒。作為家長,應該給孩子做好表率,而不應該在這樣的場合因為關心自己的孩子,在細節上“失分”。
家長應該明白,孩子吃點苦算不了什麼,他們收獲的東西,則是無價之寶。有的孩子交到了不少好朋友。軍訓期間,同學們將自己最真實的一麵體現出來,麵對困難,大家鉚足了勁一起克服,空前團結。有的孩子以前在家裏,疊被子基本都由父母包辦,初到軍營,被子疊得不倫不類;軍訓後,在教官手把手的指導下,也學會了疊“豆腐塊”。來有其他許多許多進步。看到這些進步,做家長的還有什麼放不了手的呢?
▲不要中途打擾孩子
由於軍訓期間,孩子離開父母,去獨立生活,這讓不少家長對孩子充滿了牽掛。
一位女生在出發前,媽媽就在為女兒操心軍訓裝備。聽說洗澡隻有2分鍾,女兒又不會洗衣服,內衣內褲是不是要多帶幾套?為此,媽媽一口氣給女兒買了10條紙內褲。後來,這位媽媽又聽說一次性紙內褲不適宜孩子在大運動量的情況下長時間穿著,既不舒服也很容易造成皮膚敏感,為了應付,媽媽準備10條內褲和10雙襪子,讓女兒帶了一卷垃圾袋,把穿過的都包好帶回來。結果,大多數內衣並未派上用場。
在軍訓期間,不放心的媽媽趕到營地,隔著鐵門癡癡望著訓練場,久久不願離去。由於軍訓期間禁止家長探視,家長們寧願頂著高溫在門外守候大半天。為的是中午或下午訓練結束後,女兒趕來和自己說上幾句話。由於害怕女兒在外地吃不香,媽媽特地打包一大袋漢堡包和鴨脖子趕到營地送給孩子,並交代孩子別省著,吃完媽媽再給你送來。
一般學校的軍訓都是封閉式的訓練,之所以封閉就是為了讓同學們專心地把這一件事情做好。在這種情況下,家長的過度“關注”勢必會“擾亂軍心”。如果家長為了讓孩子少吃苦而提前或中途為他們做足了本該孩子自己做的工作,那就恰恰讓孩子錯失了一次難得的鍛煉機會。本來軍訓的目的就是強身健體、磨煉意誌,讓那些平時在家嬌生慣養的孩子學會適應惡劣的環境,增強他們克服困難的意誌力。所以家長一旦把孩子送去軍訓,就要按要求去做。要完全相信孩子,相信軍訓的組織者,不要過分關心。如果中途去幹擾孩子,勢必達不到應有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