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艾柯卡的領導下,克萊斯勒公司在最黑暗的日子裏推出了K型車的計劃,此計劃的成功令克萊斯勒起死回生,成為美國僅次於通用汽車公司、福特汽車公司的第三大汽車公司。
1983年7月13日,艾柯卡把生平僅有的麵額高達8.13億美元的支票交到銀行代表手裏。至此,克萊斯勒還清了所有債務,而恰恰是5年前的這一天,亨利·福特開除了他。
事後,艾柯卡深有感觸地說:“奮力向前,哪怕時運不濟;永不絕望,哪怕天崩地裂。”
精神是生命的支柱,一旦它垮下生命就會變形。許多人停下前進的步伐,喪失了生存的勇氣,追根究底是因為心理上的恐慌和絕望。你若以失敗者自居,便會真的成為失敗者。隻要有一息尚存,就不該絕望。
一位農民的兒子,初中沒畢業家裏就沒錢繼續供他上學了,他隻得輟學回家幫父親耕地。他19歲時,父親去世了,家庭的重擔全部壓在他的肩上。他要照顧身體不好的母親,還有一位癱瘓在床的祖母。
他聽說養雞賺錢,就向親戚借了一筆錢養雞。一場洪水後,雞得了雞瘟,幾天內全部死光。他背上巨額債務,母親受不了這個刺激憂鬱而死。後來他釀過酒、捕過魚,甚至還在石礦的懸崖上幫人打過炮眼,但都沒有賺到錢。35歲的時候他還沒有結婚,因為他太窮了。
他還想搏一搏,就四處借錢買了一輛拖拉機。不料,上路不到半個月,這輛拖拉機就載著他發生了一場事故。他斷了一條腿,成了瘸子。那輛拖拉機也支離破碎,他隻能拆開它當作廢鐵賣。幾乎所有認識他的人都說他這輩子完了。
後來,他卻成了一家公司的老總,手中資產有兩億元。現在,許多人都知道他苦難的過去和富有傳奇色彩的創業經曆。許多媒體采訪過他,其中一位記者問他:“在苦難的日子裏,你憑什麼一次又一次毫不退縮?”
他坐在寬大豪華的老板台後麵,喝完了手裏的一杯水,然後把玻璃杯子握在手裏反問記者:“如果我鬆手,這隻杯子會怎樣?”記者說:“摔在地上,碎了。”他說:“那我們試試看。”
他手一鬆,杯子掉到地上發出清脆的聲音,但並沒有破碎,完好無損。他說:“即使有10個人在場,他們都會認為這隻杯子必碎無疑。但是,這隻杯子不是普通的玻璃杯,而是用玻璃鋼製作的。”
成功屬於永不絕望的人。希望像一盞小小的燈火,讓我們在苦難中看到光明和美好的一麵。隻有人,才由其自身產生出麵向未來的希望之光,才能創造自己的人生。
踢好臨門一腳
在最困難的時候不要有向後轉的念頭,
成功就隻差臨門一腳,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有人講述過他看到的一個場麵:在一片水窪地裏,一隻水鳥正在吞噬一隻青蛙。青蛙的頭部和大半個身體都被水鳥吞進嘴裏,隻剩下一雙無力亂瞪的腿。突然,青蛙將前爪從水鳥的嘴裏掙脫出來,猛然攥住水鳥細長的脖子……
在生活中,當失敗、危機向你湧來,你隻會沮喪、失望嗎?你有沒有想過失敗的對麵是成功,危機的對麵是轉機呢?
一個陰涼的深秋之夜,45歲的斯科特·麥格裏戈在加州的家裏對著電腦工作,他抬起疲倦的眼睛向廚房望去,看見太太和10歲的小兒子特拉維斯正在數零錢準備去買牛奶,家裏已好幾天都在靠零錢支付牛奶錢了。 麥格裏戈走進廚房,“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明天我出去找工作。”他內疚地說道,那雙布滿血絲的眼睛裏有著男人不能賺錢養家的悲哀。小兒子特拉維斯轉過臉來說:“爸爸,你都堅持到今天了,你不能放棄。”接著又補充了一句:“你就隻差臨門一腳了。”麥格裏戈無言地站著。
兩年前,他為了實現自己的一個設想而放棄了安穩的工作。他原在一家出租手提電話公司上班,在機場與旅館向商務旅客出租折疊式手提電話。但是那種電話機不能逐條開列賬單,有些顧客因此無法向公司報銷。如果在話機裝塊電腦晶片記錄每一次的電話,這個問題就解決了。麥格裏戈這樣想,他知道這個主意一定能賺錢。 在家人的支持下,麥格裏戈辭去了工作,開始尋找投資者。但反應冷淡,他隻好自己先幹起來。第二年3月,麥格裏戈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房東來敲他的門。說星期一再不繳房租,就要把他們攆出去了,而這一天已是星期五了。
隨後的兩天裏,麥格裏戈一直在打電話找投資者。終於在星期天晚上11點鍾,有個人答應給他寄張支票。麥格裏戈靠那筆錢補交了房租,還了欠賬,請了一位顧問工程師。但過了不久,那位工程師說麥格衛戈心目中的係統是造不出來的,麥格裏戈隻回答了五個字:繼續努力吧。 到了5月份後,麥格裏戈一家又陷入困境,麥格裏戈打電話給電信巨頭貝爾南方公司。一個經理問他:“你能在6月24日交出原型嗎?”麥格裏戈看著那位說辦不到的工程師與堆滿工作台的不合用的零件,咬咬牙說:“沒問題。”他盡可能使自己的語氣聽上去堅定一點。放下電話,麥格裏戈叫回正在大學主修電腦學的大兒子吉瑞格,把那艱巨的挑戰講給兒子聽。吉瑞格立刻投入了每天長達18個小時的工作,想造出連專家也束手無策的自動線路。這的確是個難題,他必須發明一個記錄係統,把信用卡記賬軟件、計時軟件和一個能記錄電話從哪裏打到哪裏的係統結合起來,裝進一塊僅有指甲大小的晶片裏。
6月23日,父子二人帶著甚至未來得及試驗的產品飛往亞特蘭大。吉瑞格把原型電話機遞給貝爾南方公司的一位經理,告訴他:“試試看吧。”那位經理把信用卡插進電話機,打了個電話,電話通了。隨後吉瑞格給南方電話公司遞上了一張清清楚楚的打印賬單。 今天,麥格裏戈的“泰裏馬克手提電話機公司”資產超過千萬美元,在同行業內名列榜首。回憶那些似乎一直注定要失敗的、數著零用錢買牛奶的日子,麥格裏戈得意地說:“我們這個家庭受過錘煉,沒有什麼會輕易擊倒我們。”在所有的財富中,這似乎是比百萬美元更為珍貴的一筆。
“你就隻差臨門一腳了。”“沒有什麼會輕易擊倒我們。”父子兩人的話價值千金,尤其是在你想放棄的時候更為珍貴。
放棄了就意味著失敗,一切永不再來。堅持住就還有希望,哪怕希望很渺茫很渺茫,說不定還有轉機。在最困難的時候不要有向後轉的念頭,成功就隻差臨門一腳。
我們時時要踢好自己的臨門一腳,最困難的時候,要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多管齊下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和途徑。
成功需要全力以赴
要想獲得成功,僅僅盡力
而為還不夠,必須全力以赴。
每一個成功者,在生活中都經過一番奮鬥。要想獲得成功,僅僅盡力而為還不夠,必須全力以赴。人生是不斷奮鬥的過程,勇於麵對困難、克服困難,繼續迎接下一個挑戰的人,就是最後的贏家。
1832年,林肯失業了,這顯然使他很傷心,但他下定決心要當政治家,當州議員。不幸的是,他競選失敗了。在一年裏遭受兩次打擊,這對他來說無疑是痛苦的。
接著,林肯著手自己開辦企業。可一年不到,這家企業又倒閉了。在以後的17年間,他不得不為償還企業倒閉時所欠的債務而到處奔波,曆經磨難。
隨後,林肯再一次決定參加競選州議員,這次他成功了。他內心萌發了一絲希望。認為自己的生活有了轉機:“可能我可以成功了!”
1835年,他訂婚了。但離結婚的日子還差幾個月的時候,未婚妻不幸去世。這對他精神上的打擊實在太大了,他心力交瘁,數月臥床不起。1836年,他得了精神衰弱症。
1838年,林肯覺得身體良好,決定競選州議會議長,但他失敗了。1843年,他又參加競選美國國會議員,這次仍然沒有成功。
一次次地嚐試,一次次地失敗,但林肯沒有放棄。1846年,他又一次參加競選國會議員,他又一次參加競選國會議員,終於當選了。兩年任期很快過去了,他決定要爭取連任。他認為自己作為國會議員表現是出色的,相信選民會繼續選舉他。結果很遺憾,他落選了。
這次競選他賠了一大筆錢,林肯申請當本州的土地官員。但州政府把他的申請退了回來,上麵指出:“做本州的土地官員要求有卓越的才能和超常的智力,你的申請未能滿足這些要求。”
接連又是兩次失敗。林肯依然沒有服輸。1854年,他競選參議員失敗了;兩年後他競選美國副總統提名被對手擊敗;又過了兩年他再一次競選參議員還是失敗了。林肯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追求。1860年,他當選為美國總統。
人生過程中,重要的不是成功,而是奮鬥。成功者的一生一直在奮鬥,我們為了成功不斷在努力著,成功是奮鬥的結果,奮鬥是成功的必經之路。我們付出努力就是為了有一天能獲得成功。
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說過:天才是靠99%的勤奮和1%的靈感。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須百倍努力,努力不夠是不可能獲得成功的。在愛迪生發明耐用電燈泡之前,他曾做過幾千次實驗,但仍沒有辦法使燈絲能耐住高溫。愛迪生說:“我一定要找到一種能耐住高溫的材料,一定要把它找出來。”後來他終於發明了耐用電燈泡,使全世界人民得到幸福,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如果愛迪生不是堅持不懈地努力,是不可能發明耐用電燈泡的,可見成功是需要條件的,隻要達到了成功所要求的條件,成功就不遠了。
勵誌大師戴爾·卡耐基說:“要想獲得成功,僅僅盡力而為還不夠,還必須全力以赴。”成功偏愛那些全力以赴的人,你的努力將會成為未來的成功。
每個人都有機會創造奇跡,問題是你到底付出了多大的努力來做好你的工作。如果你現在還沒達到你的人生目標,不要埋怨別人,先誠心地問自己,你的努力是一般人的幾倍?
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全力以赴,不要辜負你的才能。在人生的戰場上,獲勝的人個個都是勤奮工作,而且通常費時甚久才達到目標。隻要努力,每一次努力都會縮短走向成功的距離。
突破自己的極限
人生將有無數次的自我突破,在突破中
蛻皮,在蛻皮中痛苦,在痛苦中獲得新生的體驗。
每個人心裏都有對成功的向往,但更多的人是沒有獲得成功,還有一些人總是羨慕別人成功。其實,你自己也可以做到成功,隻要你能突破你自己的極限。
成長的過程是痛苦的,因為那需要不斷地突破原來的自己,確確實實就像小雞突破蛋殼,蝴蝶擠出繭殼一樣。人生將有無數次的自我突破,在突破中蛻皮,在蛻皮中痛苦,在痛苦中獲得新生的體驗。
有一則科學家研究一群跳蚤的故事:有一個玻璃盒,盒是蓋住的,裏麵放了很多跳蚤。跳蚤開始時天天跳,想往外跳出來,可是無論它們怎麼努力它就是跳不出來。突破不了玻璃蓋,後來它們累了,也就不去跳了。
科學家把蓋子拿掉,跳蚤們還是不跳了。後來科學家們就在玻璃盒下麵不斷加火,經過火的熱度,有一批跳蚤就不停地往外跳,然後跳出來了。第一批跳出後,第二批也跟著跳,也出來了。再後來火加到越熱了,第三批跳蚤也被迫跳出來了。最後火就更熱了,可是還有一些跳蚤,就是不敢跳出來,寧願死在那。
從跳蚤聯係到人類,第一批行動的人成為領導者,最終獲得大的成功。第二批是跟隨者,也會獲得一定的成功。第三批被某些環境所迫,走出來了也能得到少許的成就。最後不敢跳出來的,是死得無怨的那種個性,不敢突破極限,不敢突破自己,所以在那等死。如果我們也能第一個跳出來,第一個突破自己,不是很好嗎,我們不是也可以成功嗎?
人隻有突破自己,才能取得成功。在人生的旅程裏,每個看來並不重要的動作都可能帶來突破。重要的是,你要有敢於突破自己的勇氣。
老拳王阿裏已經4年沒有登台,33歲的他體重超過正常體重二十多磅,速度和耐力也大不如前,醫生已給他的拳擊生涯判了死刑。但是,阿裏堅信精神才是拳擊比賽的支柱,於是重返拳台。 1975年9月30日,阿裏第三次挑戰拳壇猛將弗雷澤,前兩次一勝一負,勝敗在此一舉。進行到第14回合時,阿裏精疲力竭,已再無力氣迎戰第15回合。然而他拚著性命堅持著,不肯放棄。他心裏清楚,對方和自己一樣,隻要在精神上壓倒對方,就有勝出的可能。於是盡力保持自己堅毅的表情和誓不低頭的氣勢,雙目如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