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拿得起放得下
拿得起放得下,是一種豁達的做人理念。拿得起是一種勇氣,放得下是一種肚量。抓住最重要的東西,人生才會有更好的結局。
勇於任事方能成事
思想上有敢為人先、富於開拓的創新精神,
行動上具有腳踏實地、勇於任事的實幹精神,
這樣才能成為一個能拿得起、放得下的人物。
林則徐有句名言:“苟利國家生死已,豈因福禍避趨之。”這是一種勇於任事的精神,也是一種拿得起的勇氣。很多人一生能夠取得巨大成就,與他們堅定不移的信念及勇於任事的精神是密不可分的。
好習慣是成功的要件,它建立在勇於任事上。勇於任事的人,經驗豐富,責任心強,做事有效率。他們都是從實際經驗中體驗出做事的方法與秘訣。仔細分析成功者的傳記,勇於任事確實是他們成功的關鍵。
英國首相丘吉爾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帶領英國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戰爭偉大勝利的民族英雄,是與斯大林、羅斯福並立的“三巨頭”之一,是矗立於世界史冊上的一代偉人。
在丘吉爾擔任英國極為重要的海軍大臣伊始,他就開始進行了大膽的改革,他極力造成一種臨戰氣氛,促使部內各級人員相信來自德國的進攻已迫在眉睫,並以工作狂的麵目出現。但他勇於任事、雷厲風行的果斷作風與海軍部的傳統行政模式從一開始就產生了較嚴重的矛盾。
海軍部不同於丘吉爾以前的任職,它的行政事務按慣例是由四位海務大臣協同海軍大臣共同處理的,海務大臣們握有較大的實際行政權力。丘吉爾認為,這種局麵對於即將來臨的戰爭而言是很糟糕的。他開始改變海務大臣們的職能,向他們發出強製性指令,要求他們服從海軍大臣的權威。他的改革初見成效,使以後抗擊德軍有了很好的組織體係的保證。
雖然丘吉爾的做法也引起許多對他的批評,但他們的結局是不一樣的。丘吉爾的做法在低級軍官和士兵中卻大受歡迎。他提高了已有半個世紀沒變動過的士兵薪餉標準,修改了軍紀條例中的某些處罰士兵的荒唐規定,並為士兵升遷為軍官打開了一條盡管還十分狹窄的通道,規定優秀的士兵可以被任命為軍官。這種基層大眾的支持是使他領導策略與意圖順利實施的重要基礎。
勇於任事的人,很清楚自己的目標和責任。他們有實際的行動,懂得學習,安排並維持正確的方向和目標。這些好習慣,值得我們學習和效法。
弗蘭克·波拿比是意大利的一名學者,後被派往意大利最大的國有企業伊尼公司作總裁助理,再後來擔任計劃部門的負責人。在此近10年時間內,波拿比在伊尼總是默默無聞,甘當配角,他從沒有主管過公司的實際運作,而是忙於支持性的邊緣工作。
他不是去做,而是在傾聽意見,仔細觀察和認真學習。他也試圖有所實際作為,不斷地呼籲變革,並製定了詳細的戰略發展計劃。這種努力的結果使他獲得了一次降職和兩次外調的處罰,並且被董事會兩次鄭重地討論解雇他的問題。
1992年,波拿比令人震驚地被意大利政府任命為伊尼公司的首席執行官。上任之後,他大刀闊斧地采取了一係列地震式的措施,包括前總裁在內的20多名高級管理人員因貪汙受賄等罪行被捕,350名高級經理在不到兩個月內被撤換,還有200多家經營非核心業務的公司被剝離……人們都以為他瘋了。
幾年過去了,人們發現,這家1992年公布虧損5億多美元的公司到1997年獲利30億美元。因此,人們說他雖然有時像個“冷血動物”,但又像“外科醫生精確而老到”。
人們還評價說:“他是一個善於等待的人,當機會敲門時,他勇於任事,把握權力的決心和魄力超過了任何人的想象,作為一名殫精竭慮的高手,他在必要的時候表現得既靈活又堅定,即便是麵對無盡的風險。”
勇於任事,就是要敢於承擔責任、承擔風險,必要時敢於割舍。思想上有敢為人先、富於開拓的創新精神,行動上具有腳踏實地、勇於任事的實幹精神。這樣,才能成為一個能拿得起、放得下的人物。
我們應該有信心
除了人格以外,人生最大的損失,莫過於失掉信心了。
法國文學家羅拉什福科說:“除了人格以外,人生最大的損失,莫過於失掉信心了。”一個人的自信心消失,等於丟失了自我,形同軀殼,沒有靈魂,沒有動力,也就沒有了生命存在的意義。
肯定自己,你就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恰如其分地處理一切事務,並在做事的過程中發揮出潛力。自信常被看成是成功的第一秘訣。誰能相信,兩度“埃美金像獎”的得主拉菲爾女士,在其30年的播音生涯中竟會有18次被炒魷魚的曆史紀錄!
1981年,拉菲爾女士在曆經磨難後,又一次被紐約電台解雇了,原因很簡單:“不合時尚”。拉菲爾女士毫不氣餒,她認為自己有播音的天賦,她相信自己在這一領域會取得成功,因此,她一麵謹慎地尋求就業機會,一麵不倦地學習完美的播音技巧。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她帶著電台問答節目的新構想走入了“全國廣播公司”的大門,獲得了一個主持有關美國獨立紀念日的政治節目的機會。在經過充分的準備後,拉菲爾以獨特的爽朗、坦誠的談吐風格吸引了愛挑剔的美國聽眾。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留下了拉菲爾女士。
此後,拉菲爾女士主持的節目擁有越來越多的聽眾,人們都把聽拉菲爾女士主持的節目當成一種藝術享受。隨著時間的增長,人們還送給拉菲爾女士一個美稱:可愛的女士。
如今,榮獲兩屆“埃美金像獎”的拉菲爾女士兼任電視專題節目主持人,在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有千萬名“拉菲爾迷”。拉菲爾用自信贏得了“可愛的女士”這一美稱。
信心的力量確實驚人。在體育比賽中,經常出現弱隊戰勝強隊,大爆冷門;在商戰中,實力弱的公司戰勝實力強的公司屢見不鮮……人擁有信心就能產生奇跡。
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小時候學習成績經常在全班倒數第一。愛迪生總是愛問一些“不可能的問題”,老師們無法回答,就認為他是“一個愚笨的、昏庸的蠢貨”。同學們也因此經常指著他的鼻子取笑他,愛迪生為此很消極。
後來,老師跑到校長那裏合計了一下後,一致同意開除愛迪生。愛迪生自卑地哭了,他跑回家告訴了媽媽。媽媽二話沒說,拉起愛迪生向學校走去。來到學校後,她當著全體同學的麵,對老師和校長大聲宣布:“你們應該被解雇了,因為你們教不了天才。總有一天,我將向你們證實,你們倆才是真正的大笨蛋!”說完,她帶著愛迪生,雄赳赳地離開了學校。這樣,愛迪生僅上了三個月的小學,就被迫退學了。
就從這一天起,愛迪生不再自卑了,他完全變成了另外一個孩子。母親的做法給了他最大的自信。他當場下定決心,決不辜負母親的期望。按照母親精心製定的計劃,愛迪生從基本的小學課程按部就班學起來,無論是嚴冬還是酷暑,他都天天堅持學習,從不貪玩。
在母親的悉心指導下一代偉人就這樣誕生了。愛迪生一生共有專利2500多項,他先後發明了電報機、留聲機、電燈、電影攝像機、放映機等。如果愛迪生不是在母親的鼓舞下恢複自信,也就不可能開啟人類現代發明的新紀元。
超凡的自信心是隱藏在所有偉大發明、發現、創造和成功事業背後的巨大動力。正是在這種動力的驅動下,他們才敢於對自己提出高標準、高要求,麵對挫折失敗能看到成功的希望,激勵自己積極進取,堅持不懈,終於獲得成功。
你的成就大小,往往不會超出你自信心的大小。假若你對自己的能力存在重大懷疑的話,絕不能成就偉大的事業。隻要你總想著好的一麵,自信心便會逐漸在你的心中複蘇、生根,並逐漸主導你的潛意識。即使是“不可能”的事,也能變成可以實現的夢想。
世界上唯一獲得兩次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居裏夫人有句名言:“我們應該有恒心,尤其要有信心!”信心可以激發你的智慧和潛能,增加你的策略和技巧,成功也就可以應運而生了。
林肯在初次登上政治舞台時,非常不自信,他甚至不敢在大庭廣眾之下開口。他第一次麵對公眾演講的時候,臉色發白,膝蓋顫抖,仿佛隨時都有昏倒的可能。但他並沒有被這種恐懼壓倒,他似乎對自己的尷尬經曆看得很淡,因為他知道自己不能僅僅靠緊咬牙關就能講完一個長篇演講。聰明的林肯決定從逐步培養自信心入手。
林肯決定做第一次政治巡回演講的時候,一開始隻做一些簡短的演說。這樣,他就不至於太緊張,就能夠盡量輕鬆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一方法的確很管用。這些小小的成功積累起來便增強了他的自信心,到這次巡回講演將近結束時,他已經可以連續講半小時也不覺得很吃力了。後來,公共演講成了林肯非常擅長的一種工作。
林肯的經驗告訴我們,先從容易的事情做起,讓一次次的小成功增強自己的自信,由此,我們就會把自信養成一種成功的習慣。最能使人前進的一種刺激是成功後的成就感,隻要把事情做成功,無論這件事情是大是小,使你能從中嚐到一點成功的滋味,你便會繼續去渴求更大、更輝煌的成功。自信是一種需要積澱和培養的品質,它有自己的成長過程。也就是說,每當你成功地做完一件事情時,你對自己的信心就會增強一點,所以,對自己強大的信心是建立在無數的“小”成功的基礎上的。
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它要有一個積累的過程,信心也更是如此,我們不要眼高手低,而要紮紮實實地去做好每一件事,逐漸積累自己的信心,積累成功的資本!
學會欣賞自己
欣賞別人是一種尊重,被別人欣賞是一種
承認,欣賞自己則是一種自信,也是一種本領。
在社會生活中,人們常常會欣賞他人的外貌、成就、事跡等,在感慨之餘,有些人消極地自慚形穢,有些人盲目地東施效顰,而又有多少人究竟欣賞過自己呢?
很多人總是欣賞別人,挑剔自己,總是在種種誘惑、種種挫傷之後,把自己修剪成別人喜愛的模樣,而從不給自己一點安慰,一點鼓勵,沒有心思去欣賞自己。
生活中我們要有一顆欣賞之心,學會欣賞別人,更要會欣賞自己。欣賞別人是一種尊重,被別人欣賞是一種承認,欣賞自己則是一種自信,也是一種本領。不論自己長得美還是醜,也不論自己活得偉大還是渺小,都要欣賞自己!
一個人前往韓國慶州的石窟寺觀佛。他站在佛像前看了許久,既沒有感到佛的慈悲之像,也沒有莊嚴肅穆之感。
正在他冥思原因之時,寺中的住持走近對他說:“施主,你應當跪在佛像正前方的位置,才能得到他的精神。這不是讓你膜拜,而是佛像的雕塑者是站在求神者的位置設想之後才建的。當你跪著看的時候,佛的下垂的眼瞼會讓你覺得是俯視的慈暉。”那個人照此做了,果然如住持所說。 藝術品的欣賞要站在某個特定的角度或距離才可以獲得十足的神韻,那我們對待人生的態度不更應如此嗎?欣賞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感受也迥然有異,或晴空萬裏或烏雲密布,全在於你個人的選擇!隻有站好位置,選取最佳的角度,你才會發現美麗的所在! 這個世界上最喜歡你的人,不是父母、戀人、兒女,而是你自己。每一個人都是別人無法取代的絕對存在,有自己的特殊價值。每個人都應該喜歡自己,善待自己,這樣才會快樂,才會有成績。
有一個人從小雙目失明,懂事後他深深煩惱,認定這是老天在責罰他,感到一輩子完了。親友、社會都來關懷他、照顧他,但他不願在憐憫中度過一生。後來一位老師對他說:“世上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都是有缺陷的。有的人缺陷比較大,因為上帝特別喜愛他的芬芳。”他聽了很受鼓舞,從此把失明看做是上帝的特殊鍾愛,開始振作起來。若幹年後,當地傳誦著一位德藝雙馨的盲人推拿師的故事。 當我們還在為先天的生理缺陷自怨自艾、自暴自棄時,想想這個比喻吧,因為上帝太喜歡你了,所以咬得大了些。不能改變的事情就不必自尋煩惱了,坦然地接受上帝的安排,發揮自己的長處,做生活的強者。 莎士比亞曾說:“假使我們自己將自己比做泥土,那就真要成為別人踐踏的東西了。”其實,別人認為你是哪一種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欣賞自己,肯定自己。
生命的精彩是需要得到別人的讚許,但精彩的生命不是僅僅為了刻意的讓別人讚許,別忘了,欣賞自己生命的還有我們自己。隻有會欣賞自己的人,才是心靈舒展的人,才是社會認可的人,才是可以承載生命重擔的人。隻有這樣的人,才是快樂的人!
學會欣賞自己,才會發現屬於自己的美:性格內向的人,擁有的是凝重和深刻;寧折不彎的人,擁有的是豪邁和堅強;飽經風霜的人,擁有的是忍耐和坦然;曆盡失敗的人,擁有的是柔韌和毅力。
欣賞自己,你會發現生活是如此的美好;欣賞自己,你會感受到命運的公正無私;欣賞自己,你會體味前進中的幸福快樂;欣賞自己,你會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欣賞自己,你定會抵達成功的彼岸!
達人達觀,從容一生
生命的意義在於從容,在於從容
之中眺望未來,從容之中成就意義。
“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這是《論語》裏的一段話,出自孔子。這個道理像是一束陽光,幾千年來一直照耀著後人前行的道路。
人生有很多時候是迷茫的,四周一片黑暗,充滿了恐懼,不知何去何從,當心裏有了指路明燈之後我們就不會迷失方向,我們就不會害怕,生命就充滿希望。
一隻捕蟹船上住著老艄公和他的兒子,平時,爺倆高掛桅燈,搖著一葉扁舟到海裏捕蟹。那滿艙的星光,滿懷的明月,是老艄公歲月裏恒開不敗的花朵。可惜,老艄公害上了眼疾,幾乎致盲,但仍陪伴兒子下海捕蟹。 一夜,艄公父子正捕蟹,突然陰雲翻滾,惡浪洶湧,狂烈的風嘩啦一聲就拍碎了桅燈,頓時他們卷入了黑色的旋渦,覆舟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