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拿得起放得下(2 / 3)

“爸爸,我辨不出方向啦。”兒子絕望地喊。 老艄公踉踉蹌蹌從船艙裏摸出來,推開兒子,自己掌起舵。 終於,蟹船劈開風浪,靠向燈火閃爍的碼頭。 “你視力不好,怎麼還能辨出方向?”兒子不解地問。 “我的心裏裝盞燈呢。”老艄公悠悠地答。 人可能平淡,可能暗淡,甚至可能遁入黑夜,但是唯獨不能心中缺少一盞燈。一盞燈會發出智慧、勇氣、鎮定,隻要心中裝盞燈,踩到哪裏不是光明?

心有明燈,便不會迷路,便可拒絕黑暗、膽怯,擁有一份明朗的心情,一份必勝的信念,一份坦蕩的胸懷……

人生其實就像浩瀚無垠的大海,不會永遠風平浪靜,時常會有驚濤駭浪驟起挑釁。在人生的大海上駕馭著人生小舟時,就要有勇於迎戰風浪的從容和鎮定。

臨危不懼、泰然處之,這是一種偉大的心態,更是一種自信而又成熟的心理,它還是一種冷靜和理智的完美結合,它使一個人能在人世塵浮的突變中沉著應對,處事不驚。

宋代文學家蘇東坡具有“萬象皆空幻,達人須達觀”的曠達胸懷,以他心直口快的個性,能屢遭坎坷而保持快樂,是與他身體力行“無故加之而不怒,猝然臨之而不驚”的生存哲學分不開的,沒有“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放達,又怎能有“也無風雨也無情”的境界?

人生是一段艱辛的跋涉。人生紛紜複雜,坎坷曲折,決不隻是綠葉簇擁的紅花,更多的是荊棘雜草中遠征的苦澀;也不隻是對春華秋實的滿足,更多的是經受酷暑寒冬的洗禮。人生在積演了大量的風風雨雨、坎坎坷坷之後,隻有從容地迎接命運的挑戰,諸多人生難題才能圓滿解答。從容是人生的一種坦然,是對生命的一種珍惜。

從容,世間達者皆有之。豪士之於滔滔逝水: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隱士之於失意世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義士之於冰冷屠刀: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智者之於聲色利誘: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至遠;仁者之於浩浩天下: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從容,才能通達古今,淡看得失,超然於世。

從容是人生的一種品味,也是人生的一種境界。從容麵對生活的變奏曲,享受生活的點點滴滴,才是人生最美麗的事情。

生命的意義在於從容,在於從容之中眺望未來,從容之中成就意義。一個人能夠閑庭信步般走完一生,雲舒雲卷般進退自如,能夠在這種心態中取得成就,才是真正值得大家追求的境界。

人生要經得起磨煉

香草要被搗碎才能散發出醉人的芳香,人隻能通過苦難的磨煉才能塑造優秀的品格。

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天賦和獨特的使命,人生的意義就是發揮自己的天賦以完成自己的使命。天降大任與人,必先苦其心誌。人生要經得起磨煉,才能成就美好的人生。

美國總統羅斯福是一個有缺陷的人,小時候是一個脆弱膽小的學生,在學校課堂裏總顯露一種驚懼的表情。他呼吸就好像喘大氣一樣,如果被喊起來背誦,立即會雙腿發抖,嘴唇也顫動不已,回答起來,含含糊糊,吞吞吐吐,然後頹然地坐下來。由於牙齒的暴露,難堪的境地使他更沒有一個好的麵孔。

羅斯福雖然有一些缺陷,但缺陷促使他更加努力奮鬥。他沒有因為同伴對他的嘲笑而失去勇氣。他喘氣的習慣變成了一種堅定的嘶聲,他用堅強的意誌咬緊自己的牙床使嘴唇不顫動而克服他的恐懼。

羅斯福非常清楚自己身體上的種種缺陷,他從來不欺騙自己,他用行動來證明自己可以克服先天的障礙而得到成功。凡是他能克服的缺點他便克服,不能克服的他便加以利用。

通過演講,他學會了利用一種假聲掩飾他那無人不知的暴牙,以及他的打樁工人的姿態。他的演講中並不具有任何驚人之處,但他不因自己的聲音和姿態而遭失敗。他沒有洪亮的聲音或是威重的姿態,他也不像有些人那樣具有驚人的辭令,然而在當時,他卻是最有力量的演說家之一。

羅斯福沒有在缺陷麵前退縮和消沉,而是充分、全麵地認識自己,在意識到自我缺陷的同時,能正確地評價自己,在頑強之中抗爭。他不因缺憾而氣餒,甚至將它加以利用,變為資本、變為扶梯而登上名譽巔峰。在晚年,已經很少人知道他曾有嚴重的缺憾。

香草要被搗碎才能散發出醉人的芳香,人隻能通過苦難的磨煉才能塑造優秀的品格。真正使人受益的是磨難和困境,而不是舒適和安逸。逆境是對人們原則的考驗,沒有哪一種教育能及得上逆境。

想起霍金,眼前就浮現出這位科學大師那永遠深邃的目光和寧靜的笑容。霍金不僅是科學界的英雄,更是一位人生的鬥士。

1963年的一天,醫生對霍金說,他的身體會越來越不聽使喚,隻有心髒、肺和大腦還能運轉,他隻剩下兩年的生命,到最後,心和肺也會停止工作。霍金患上的是“盧伽雷氏症”,即運動神經細胞萎縮症,這種病惡化得相當迅速。這對正值風華正茂的霍金的打擊是可想而知的。

1970年,在學術上聲譽日隆的霍金已無法自己走動,他開始使用輪椅。直到今天,他都再也沒離開它。永遠坐在輪椅上的霍金,仍極其頑強地工作和生活著。

1985年,霍金動了一次穿氣管手術,從此完全失去了說話的能力。他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極其艱難地寫出了著名的《時間簡史》,探索著宇宙的起源。

1991年3月,霍金在一次坐輪椅回柏林公寓過馬路時被小汽車撞倒,左臂骨折,頭被劃破,縫了13針,但48小時後,他又回到辦公室投入工作。又有一次,他和朋友去鄉間別墅,上坡時拐彎過急,輪椅向後傾倒,這位引力大師當即被地球引力掀倒在了灌木叢中。

雖然身體的殘疾日益嚴重,霍金卻一直力圖像普通人一樣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在莫斯科的飯店裏,他建議大家來跳舞,他在大廳裏轉動輪椅的身影真是一大奇景。當他與查爾斯王子會晤時,旋轉自己的輪椅來炫耀,結果軋到查爾斯王子的腳趾頭。

這位量子引力的大師級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左右下,跌下輪椅,可幸運的是,每一次他都頑強地重新“站”了起來。

生命的漫漫長河,夢想成功的人不計其數,可真正成功的人寥寥無幾,原因是沒有經曆磨難。承受不了悲傷,也享受不了歡樂;承受不了磨難,也享受不了成功。命運是一場折磨,隻有經曆人生的種種磨難,才能實現人生的價值。

自己拯救自己

與其求天不要下雨,

不如自己常備一把傘。

人類自古以來就敬天,遇事常祈求上天保佑。很多人經曆的事情多了,就會得到一個結論:與其求天不要下雨,不如自己常備一把傘。

求天求地,不如求自己。天助自助者,完全依賴別人的恩賜是不可能的,我們解決問題首先想到的應該是自助。

1967年夏天,美國跳水運動員喬尼在一次跳水事故中身負重傷,除脖子之外全身癱瘓。喬尼哭了,她躺在病床上輾轉反側。她怎麼也擺脫不了那場噩夢,為什麼跳板會滑?為什麼她會恰好在那時跳下?從此,她被迫結束了自己的跳水生涯,離開了那條通向世界冠軍領獎台之路。

喬尼曾經絕望過,但很快就拒絕了悲觀的召喚,開始冷靜思索人生意義和生命的價值。她借來許多介紹前人如何成才的書籍,一本一本認真地讀了起來。她雖然雙目健全,但讀書很艱難,隻能靠嘴銜根小竹片去翻書,勞累、傷痛常常迫使她停下來。休息片刻後,她又堅持讀下去。

通過大量的閱讀,喬尼領悟到:我是殘了,但許多人殘了後卻在另外一條道路上獲得了成功,他們有的成了作家,有的創造了盲文,有的創造出美妙的音樂,我為什麼不能?於是,她想到了自己中學時代曾喜歡繪畫。我為什麼不能在繪畫上有所成就呢?這位纖弱的姑娘變得堅強起來,變得自信起來。她撿起了中學時代曾經用過的畫筆,用嘴咬著練習起來。

這是一個艱辛的過程。用嘴繪畫,她的家人連聽也未曾聽說過。他們怕她不成功而傷心,紛紛勸阻她:“喬尼,別那麼固執了,哪有用嘴繪畫的,我們會養活你的。”可是,他們的話反而激起了她學畫的決心,“我怎麼能讓家人一輩子養活我呢?”喬尼更加刻苦了,常常累得頭暈目眩,汗水把雙眼浸得鹹鹹的而且辣痛,有時委屈的淚水把畫紙也淋濕了。

為了積累素材,她還常常乘車外出,拜訪藝術大師。幾年以後,她的辛勤勞動終獲回報,她的一幅風景油畫在一次畫展上展出後得到了美術界的好評。

這時,喬尼又想到要學文學了。她的家人及朋友們又勸她了:“喬尼,你繪畫已經很不錯了,還學什麼文學,那會更苦了你自己。”喬尼是那麼倔強、自信,她沒有說話,想起一家刊物曾向她約稿,要她談談自己學繪畫的經過和感受,她用了很大力氣,可稿子還是沒有寫成。這件事對她刺激太大了,喬尼深感自己寫作水平差,必須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學習。

這是一條滿是荊棘的路,可是她仿佛看到藝術的桂冠在前麵熠熠生輝,等待她去摘取。這也是一個很美的夢,喬尼要圓這個夢。終於,又經過許多艱辛的歲月,這個美麗的夢終於成了現實。

1976年,她的自傳《喬尼》出版了,轟動了文壇,她收到了數以萬計的熱情洋溢的信。又兩年過去了,她的《再前進一步》一書又問世了,該書以她的親身經曆告訴殘疾人,應該怎樣戰勝病痛,立誌成才。後來,這本書被搬上了銀幕,影片的主角由她自己扮演,她成了青年們的偶像,成了千千萬萬個青年自強不息,奮進不止的榜樣。

人最終隻能靠自己改變人生,改變命運。希望,不在別人身上,不在冥冥之中的相助,也不在意外奇跡的垂青。自己鐵一樣的意誌是走出大漠的良方,自己山一般的信心是衝出風雨的法寶,步入坦途的奧秘在於自己的冷靜和堅毅。

這個世界上,曾經有很多人在生命的絕境中掙紮,最終走出了絕境。絕境中真正幫助你的是你自己,如果神存在,那一定是你自己,你就是你自己的神。

凡事要想開點

不管遇到什麼變故,隻要想開點,就能做到快樂不忘形,痛苦不失態。

生活中不愉快的事情太多了,人一定要學會適者生存。越是痛苦的時候,越是要想開點。苦惱也無濟於事,反倒增加自己的痛苦,倒不如把握自己的情緒,讓自己的每一天都充滿陽光和激情。

話劇演員波爾赫德的戲劇舞台生涯長達50多年,風靡全球。當她71歲時,突然破產了。更糟糕的是,她在乘船橫渡大西洋時,不小心摔了一跤,腿部傷勢嚴重,引起了靜脈炎。 醫生認為必須把腿部切除,他不敢把這個決定告訴波爾赫德,怕她忍受不了這個打擊。可是他錯了。波爾赫德注視著這位醫生,平靜地說:“既然沒有別的辦法,就這麼辦吧。”

手術那天,她在輪椅上高聲朗誦戲裏的一段台詞。有人問她是否在安慰自己。她回答:“不,我是在安慰醫生和護士。他們太辛苦了。” 後來,波爾赫德就是這樣繼續在世界各地演出,又重新在舞台上工作了七年。當人們驚詫地問她其中的秘訣時,她便笑著說:“我養成了一種習慣,凡事想開點就行了。”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應該習慣因勢利導,因為你的生活並不一定是一帆風順的,在麵對挫折時,你要是能這麼想,就不會被它嚇倒。我們並不主張逆來順受,隻要有一線希望就應奮鬥不止。凡事要想開點,不管遇到什麼苦難,都要積極麵對,養成這樣的習慣對你極有好處。

有位老太太請了一個油漆匠到家裏粉刷牆壁。油漆匠一走進門,看到她的丈夫雙目失明,頓時流露出憐憫的眼光。男主人開朗樂觀,油漆匠在那裏工作的幾天,他們談得很投機。

工作完畢,油漆匠取出賬單,老太太發現比原來談妥的價錢打了一個很大的折扣。她問油漆匠:“怎麼少算這麼多呢?”油漆匠回答說:“我跟你先生在一起覺得很快樂,他對人生的態度使得我覺得自己的境況還不算最壞。所以減去的那一部分,算是我對他表示的一點謝意,因為他使我不再把工作看得太苦!”

油漆匠對老太太丈夫的推崇,使她淌下了眼淚,因為這位慷慨的油漆匠也隻有一隻手。

態度就像磁鐵,不論我們的思想是正麵還是負麵的,我們都受它的牽引。樂觀者和悲觀者各自尋求的東西不同,因而對同樣的事物就采取了兩種不同的態度。如果你無法改變人生,你可以去改變人生觀;如果你無法改變環境,你可以去改變心境。 生活本身確實有許多精華存在於許多蕪雜之中。我們不妨將人生喻為淘金、開礦、挖掘寶藏,可以把自己看作一個開礦人。生活這座富礦,可能給你很多美好而寶貴的東西,頗具誘惑力,但也可能給你許多你不想要的東西,而且險象環生,頗具挑戰性。因而人生的真諦恰恰在於穿過荊棘去尋找花朵,在於搬石挖土而開掘寶藏。這樣來看,任何一個已經到手的有價值的東西,不會比人們尋找它的過程更有意思。所以,你對生活的感覺主要取決於你的心態,你的選擇與追求。

一個人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選擇痛苦,也可以選擇快樂。如果你哭,你真的會傷心起來,好像你的一切都是一場悲劇。我們為什麼不對自己微笑呢?

丟掉人生旅途上不必要攜帶的行李,輕鬆一些,對自己微笑,也對別人微笑,不管有沒有理由,隻要發自內心,經常試一試,你會慢慢地高興起來。你甩掉了包袱,就會奮然前行!

人生需要不斷地突破

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夠使你

倒下,隻要你自己的信念還站立著的話。

“站住了,別倒下!”很多人喜歡用這句話鼓勵自己和他人。越是苦難的時候,越是不能灰心泄氣,要有所希望,一切都會過去的,終將會過去的。哪怕全世界都拋棄了你,你也不要放棄你自己,放棄希望。

“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夠使你倒下,如果你自己的信念還站立著的話。”這是著名的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的名言。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不要熄滅心中信念的火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