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丨大牛市前夜的中H)股市<
19
長期看好,將使得大量國際資本源源不斷地流入中國。這些資本除了投入實 體產業外,更多的是看到了中國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存在著的價值低估, 尤其是前者。如前所述,對人民幣長期升值、美元長期貶值的強烈預期,強 化了這種國際資本流入中國的趨勢。
在歐美,金融危機行將過去,歐美金融機構也將重新活躍起來。貨幣創 造機製和信用有關,一旦信心好轉,國際流動性就會逐步寬鬆。這說明,新 一輪貨幣供給浪潮將在不久的將來出現。
世界金融危機後,經濟增長放緩,為了恢複經濟增長,歐美各國一直保 持了低利率的寬鬆貨幣政策,這使美元的流動性大大增加,加上全球的資本 流動,歐洲美元、亞洲美元甚至石油美元越來越多。日本經濟也是采取低利 率政策甚至零利率政策10多年不變的國家,使得日元的流動性空前增加。 未來,全球三大經濟體可能長時間采取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這樣的貨幣政 策在加大全球經濟失衡的同時,也會造成全球流動性過剩,通貨膨脹、貨幣 貶值的預期越來越強烈。
由於存在剛性需求,中國房地產的價格還將在原來暴漲的基礎上持續上 漲。中國股指自2008年暴跌73%,雖然2009年已有部分價值回歸,但從 2009年8月起至今,一直處在大調整中,從而使中國股市成為全球表現最 差的股市。但世上沒有隻跌不漲的股市,如我分析的那樣,中國股市正在醞 釀一波大牛市。
一旦出現大牛市,全球充足的流動性無疑會源源不斷地湧入中國這塊資 產“窪地”,屆時,國際投資者將以直接投資、間接投資和戰略投資的方式, 以各種角色(房地產投資基金、股權投資基金、風險投資基金,還有改頭掙 麵的對衝基金)湧進中國,進入房地產市場、企業和股市。這些全球流動性 資本一旦進入中國,在使外彙儲備不斷增加的同時,也通過外彙結算把全球 過剩的流動性輸入中國,廣義貨幣供應量或者狹義貨幣供應量增長,甚至兩 者同時增長,完成了國際流動性與中國流動性的對接。
20
流動性泛濫也將來自中國國內。2010年以來,中國政府對房地產調控 重拳出擊,“新國八條”和房產稅組合拳之凶猛,讓房地產商和投機者措手 不及。通過行政限製和利率上調、稅收等措施基本封殺了樓市的投資(投機) 需求,雖然這種封殺要持續多長時間我們不得而知。與此同時,“加大保障 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則是試圖通過增加廉租房的供給,對樓市進一步調 控。隨著一係列嚴厲的組合拳出擊,樓市成交量將大幅下降,並且消費者物 價指數可能繼續上漲推動進一步加息,房產持有成本將不斷增大,那些擁有 多套投資房的人可能會承受不住壓力,要拋售減壓,一旦出現恐慌性拋售, 保守估計,房價將出現30%左右的回調也未可知。
未來房價究竟會跌多少,不是人為可以控製的,關鍵看消費者物價指數 (決定加息的重要因素)。消費者物價指數主要由農產品價格決定,農產品價 格主要由美國或者說由美國農產品期貨市場和華爾街的金融寡頭決定。盡管 農產品在2011年已經漲勢瘋狂,但是國際投資銀行仍然唱髙農產品,同時 大力推高石油價格——化肥等主要農資品都是從石油中生產的。也就是說, 未來我們很可能發現農產品價格會繼續上漲。其邏輯就變成了 :異常氣候和 自然災害(比如現在中國北方大旱)—國際投資機構推高石油價格一化肥等 農資品價格上漲—中國農產品出現剛性缺口 —國際遊資瘋狂炒作一農產品價 格繼續飆升一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到10%以上,房貸利率提高到12% 以上一更多中國炒樓者支付不起利息一不得不拋售少量房產,房價下跌,但 很難賣掉一出現大量恐慌性拋售,房價大跌。由此得出結論,中國房價下跌 的幅度,是由石油和農產品價格上漲的幅度所決定的。
新一輪調控對房地產及相關領域形成衝擊,大大地擠壓了房地產市場的 投資空間,並迫使大批資金流入股市。曆史經驗表明,資金麵狀況是主導A 股市場走勢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樓市交易不像股市那樣可以隨時兌現,房地 產交易需要過程,因此熱錢並不會很快流入股市。這和我以下作出的下一波 股市投資榮景將在2012年出現的判斷基本吻合。
21
國內龐大的居民儲蓄規模對未來流動性泛濫的影響也不可小視。近些年 來,龐大的人民幣儲蓄規模一直被人們形象地比喻為“籠中老虎”。通常在 股市不漲或處在熊市的時候,這些儲蓄不會進入股市,但一且股市行情持續 高漲,並出現暴漲行情,就將引虎出籠,對推髙股市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對中國崛起的價值重估的預期。在未來20年內,正像美國在20世紀初 崛起為世界強國一樣,中國正在或將要發生的巨變會持續影響中國的每一個 層麵,中國將成為世界上一個全新形態的政治與經濟實體,在政治領域及市 場上極具競爭力,善於創新,能夠承受動蕩,將成為僅次於美國並最終超越 美國的經濟總量最大的國際經濟體。關於這一點,我們將在第四章詳盡分析。
大國崛起的重要內涵之一是中國確立世界製造中心的地位,產業的縱深 延伸不僅能培育出具有比較優勢的行業,也將使得中端製造業、上中遊資源 資本品行業麵臨巨大的內外需求拉動力。伴隨著城市化和重工業化,髙級服 務業在信息技術的武裝下將獲得長期發展。隨著中國的崛起,中國經濟作為 世界經濟引擎的力量將逐步顯現。
近幾年進口結構的變化趨勢表明,中國產業邁向了垂直一體化;製成 品、機械與交通運輸設備等出口規模加速擴大表明,包括中端和終端在內的 產業鏈群在中國已經形成。由此我們看好未來國內經濟的邏輯在於,內外因 素驅動下的技術進步和勞動生產率提髙不僅增強了中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 也使得企業投資回報率增加,企業實力增強,估值水平得以提升。
中國在產業鏈延伸、產業升級和確立世界製造中心地位的過程中,經濟 增長獲得內需和外需的雙拉動,增長速度和潛力必然提髙,同時包括中國在 內的“金磚四國”的崛起本身帶有城市化、重工業化的特征,所以一定是“資 源消耗型”的,並且在很大程度上減弱了上遊資源和原材料以及資本品行業 的周期性特征,也提高了這些行業的估值水平。
國際投資機構看好中國市場,證實了我提出的“大國崛起的價值重估” 的觀點。2009年8月4?5日在北京舉行的“第二屆中國金融市場投資分析
年會”上,多家國際知名金融機構的專家稱,國際投資者現在對亞洲和中國 市場仍然非常看好,他們正準備增加對亞洲和中國的投資。
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王慶表示,在與國際投資者進行廣泛 接觸後發現,國際投資者對亞洲和中國市場非常看好,尤其是一些規模較大、 以美國市場為中心的投資機構,正準備增加對亞洲和中國的投資。
高盛集團執行董事、中國區首席策略分析師鄧體順也表示,就債券與股 票而言,髙盛更看好股票。現在國際投資者最喜歡的兩個市場,第一個是巴 西,第二個是中國,而最謹慎投資的則是美國市場。髙盛對中國股票市場長 期走勢的看法非常樂觀,認為未來20年中國股票市場占全球股市的比重有 可能由2%提髙到20%左右,其中蘊涵著巨大的投資機會。
近些年來,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速度驚人。我預計中國資本市場的總市 值有望在未來10年或者再長一點的時間裏超越美國。
美國東部時間2020年4月1日下午3點30分。美國紐約證券交易 所。一個消息在悄悄傳開,根據最新收盤數據,加上納斯達克的股票總 市值,美國上市公司的股票總市值為33.8萬億美元,這與已經收盤的 中國的上市公司總市值相比已經少了 2 000萬美元。這樣的消息讓場內 的“紅馬甲”頗為震驚,第二天《華爾街日報》刊出頭版頭條——《中 國雄獅挑戰美國牛》。
目前,這隻是一個美夢,一個中國人向往已久的夢!中國證監會研究中 心主任祁斌大膽預測,到2020年,中國的資本市場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資 本市場之一。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表示,如果能夠滿足我們 設定的條件,2020年,中國內地資本市場的總市值可能達到我們預測的上 限——80萬億元人民幣。這也就意味著股票總市值首超國內生產總值。
23
吳曉求預計,2020年以滬深市場為軸心形成的中國資本市場將是全球 最重要、規模最大、流動性最好的資產交易所之一,其市值將達到60萬 億?80萬億元人民幣。
“這個預測是有依據的,也是比較保守的。”吳曉求認為。以我們目前的 經濟發展速度來看,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在2020年將達到80萬億元人民幣, 按照中等發達國家100%的證券化率標準計算,我們股市的總市值也正好是
這些。
不管是多少,都表明了中國資本市場正在追擊全球資本市場老大——美 國。據計算,2010年8月3日,中國股市總市值已達5.3萬億美元,超越倫 敦股市的3.74萬億美元,也超越了市值4.8萬億美元的日本股市。
中國是新興國家,股市表現出了蓬勃生機。過去的15年,美國股市總 市值沒有太大的變化,前10年基本維持在13萬億~15萬億美元之間,隻是 在最近5年的牛市中出現了接近5%的増長速度。如果按照最近5年平均5% 的增長速度推算,2020年美國的總市值大約是33萬億~34萬億美元。
一旦2020年瀘深股市總市值達到80萬億元人民幣,加上中國香港和 中國台灣股市,同時考慮人民幣升值因素,中國股市的總市值就有可能超過 34萬億美元,中國雄獅挑戰美國牛也不再是夢!
就在吳曉求預測中國雄卿挑戰美國牛的同時,中國證監會研究中心也開 始製定“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白皮書”,不少專家建議在白皮書中明確預估到 2020年滬深兩市的總市值,而讚助這項研究的世界銀行專家更是相信2020 年中國股市的市值將超過美國。
也幾乎在同一時間,國際投資大師羅傑斯說,從1999年他首次買入中 國股票起,從來沒有賣出過,隻有買進。羅傑斯解釋道:“中國將是下一個 強國,對此我毫無疑問,在今後的幾十年內投資中國將獲得巨大財富,即使 中國股市再下跌50%,我也不願意賣出中國股票。”
除了羅傑斯,購買中國石油股和比亞迪汽車股的巴菲特,購買中國工商
銀行股的沙特王子,以及購買中國股票的國外投資者和中國的億萬股民,在 中國邁向全球最大資本市場的過程中,都成為“大國崛起的價值重估”的看 好者。
在2009年初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股東大會上,當投資大師巴菲特 被問及如何看待未來的中國經濟和股市時,巴菲特給出了“看好”的回答。
每一年巴菲特在致股東的信的結尾都會寫道:們實在是萬分幸運, 我們出生在美國。”很多人喜歡神化巴菲特,但巴菲特卻非常冷靜地認識到, 他之所以如此成功,其實就像中了六合彩——生在美國這樣一個強大的國 家,趕上美國迅速發展的偉大時代。如果是其他時間出生在其他國家,他再 聰明,再努力,也不會取得這樣巨大的成功。
而到了現在,他認為,中國投資者同樣非常幸運,生在一個日益強大的 國家,趕上一個日益發展的時代。巴菲特說:“中國有一個很棒的未來V中 國的發展,就像一個人的成長,釋放出巨大的潛能,中國還會不斷成長,這 才剛剛開始。我會告訴所有中國人,你們都很幸運,活在現在這個時代,比 1〇〇年前或者200年前好多了,有很多很好的機會,經濟會持續發展,中國 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會不斷提升,會越來越重要。2008年北京奧運會,好 得令人難以置信。世界正在發現中國,中國也在發現世界。”
股東大會上,當有人問巴菲特對投資中國企業的看法時,巴菲特說,他 在前幾年還不會想到投資中國的比亞迪汽車公司,也不會關注中國石油,但 現在一切都在改變。雖有一些政策上的限製,但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將 加大在中國的投資力度,因為中國正逐步成為世界上的一個巨大市場,這一 點,沒有人可以忽略。
其實,除了投資比亞迪和中石油,巴菲特還有一個投資中國的舉動被大 家忽略了,那就是可口可樂收購彙源。如果說投資中石油是巴菲特控股的伯 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直接出手,投資比亞迪是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控股 的中美能源出手,那麼投資彙源則是巴菲特作為第一大股東的可口可樂公司
25
出手。盡管全麵收購最終被中國商務部否決,但據報道,雙方就其他合作仍 在緊鑼密鼓地商談中,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巴菲特對投資中國的濃厚興趣。
巴菲特對中國的信心來自曆史,也來自未來。過去20年,中國的國內 」生產總值從1990年的1.87萬億元增長到了 2009年的33萬億元,增長了 15倍,上證指數從1990年的99點上漲到了現在的2 800點,最高時達到 6 421 點。
一個有趣的問題是,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中國股市有一天也 會上漲百倍嗎? 2008年12月,有位中國記者問到巴菲特對中國股市的巨大 跌幅與對中國市場的未來怎麼看,巴菲恃說:“我看好中國市場,不要計較 短期利益,未來10年中國股市必將是世界之最。中國很有潛力,我希望把 潛力變成事實。在下一個100年裏,中國將成為一個更加繁榮昌盛的國家, 我希望中國經濟前景光明,發展得越來越快。”
巴菲特看好中國,我們國人能不看好嗎?
市場的恐慌與價值投資的契機
對利好的漠視.與對利空的過度反應,似乎成了 2009~2010年中國股市的 常態。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後,中國經濟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上市公司 業績增幅也領先全球,但股市市值卻跌落得最慘,中國股市已經成為名副其 實的反向指標或“反向晴雨表”。宏觀經濟基本麵的積極表現為何沒有體現 在股市運行上,市場又在擔憂什麼?我認為有五點。
第一,中國股市的下跌,最先源於近年來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密集出台。 2010年4月17日,國務院發出《關於堅決遏製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 知》,出台10條舉措,被房地產業內稱為措施最嚴、力度最大、針對性最強 的“新國十條”。4月19日,A股出現了“黑色星期一”,短短一天內,瀘指 連續跌破3 100點、3 000點兩大關口,下跌150點,跌幅高達4.79%,創下
26
自2009年9月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
接二連三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出台,讓地產股成為持續下跌的“重災區”。 有分析認為,這些政策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將是中長期的,與以往“頭痛醫 頭,腳痛醫腳”的政策有較大區別。更重要的是,現在多數投資者不清楚未 來是否會有更嚴厲的政策出台,使得對地產股的短期恐慌進一步加劇。
樓市的下跌也影響到銀行股的走勢,因為銀行是地產的主要貸款方。流 動性收緊已不再是新聞了,2010年初至2011年2月,收回流動性的預期 不斷增強。2010年5月2日央行宣布,從5月10日起上調存款準備金率 0.5個百分點。自此,存款準備金率上調已經不下3次,收緊流動性貸款約 3 000億~4 000億元。如此大力度的調控使得A股短期難以走出跌勢。
第二,股市下跌是市場投資者對源於2010年宏觀經濟發展放緩的一種 擔憂,尤其是對加息的擔憂。鑒於2010年下半年開始國內通貨膨脹率較高, 中國推出密集加息政策,甚至貨幣政策的收緊還很可能貫穿2011年。至此, 已經實行了多年的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讓位於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財政政 策由積極轉為適度,貨幣政策由適度寬鬆轉為適度從緊,這成為眾多投資者 觀察央行貨幣政策變化的一個重要風向標。正是這些擔憂,對市場造成了重 大衝擊。
第三,中國股市從誕生至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觀念還是企業本位, 認為股市的主要功能是融資。中國股市過度擴容,使股市資金大量分流,大 規模“內出血”、場內資金不足以及上市公司重融資輕分紅的現象,致使中 國股市成為經濟“反向晴雨表”。
第四,中國投資者投資心理素質較差。中國投資者投資產品類別較單一, 局限於股票、基金、房地產,其他領域也有,但不夠發達或成熟,參與者少, 期限較短,短線投資較多,投資心態是急功近利的。另外,我們不難發現, 中國人除了高儲蓄還有髙投機,兩極分化。從大部分基金的表現來看,基金 公司的投機心態非常明顯,總希望可以在暴漲暴跌的中國股市裏撈一把,追
27
漲殺跌也是中國基金目前的病態,比散戶更具投機性。
而這種現象在國外,尤其是在西方發達國家,卻很少見,在那裏,很少 有人直接炒股。國外投資者主要投資於全球基金、共同基金,投資範圍廣, 成熟度髙,參與者多,長期投資者居多,看重長期收益,是真正的投資。
第五,中國股市的問題需要在中國經濟上找原因。我認為,2008年全 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不會這麼快過去,歐洲債務危機也一直處在不斷的餘震 中。對未來全球經濟的憂慮,一定會反映到中國股市上來。為了應對2008 年世界金融危機,全球各國猛藥救市,這些措施導致了世界性的通貨膨脹, 加息等調控政策先後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