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估一家公司時,我們的要求可以很嚴格,也可以很寬鬆。據說,巴菲 特能在20分鍾內就判斷出他研究的公司是否值得投資。他使用的投資方法 相當嚴格,平均每1〇〇家公司中有99家會在短時間內就被淘汰出局。但一 旦瞄準了幾個潛在的投資機會,巴菲特可能會花上幾天甚至幾個星期的時間 進行詳細調研,以佐證自己先前的直覺。
現在,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法則已逐漸為世界上大多數成功的投資者所采 用。他們會全麵評估一家公司,並在買入前就評估好股票價值。這些偉大的 投資者不會盲目投資,也不用心理臆測來貿然處理投資問題。買入前先評估 公司,至少有以下三個優點:
能使交易保持連貫性、一致性。很少有投資者會在買入股票前就設下嚴 格的門檻,因而他們的交易常常會遭受損失。如果不考慮股票的內在價值而 貿然買進,投資者很可能遭遇許多風險,其中之一就是以過高的價格買進股 〇
有助於保護自己的投資策略。對投資者而言,清楚買進股票的原因是十 分重要的。那些無法向自己證明有正當買入理由的人,一定是不理性的進場 者。他們習慣於提前拋出所持股票,或忽略公司的潛在問題而長期抱著一隻 股票不放。更糟糕的是,他們不會從失敗中吸取教訓,以至於在交易時總是 重蹈覆轍。
能讓投資者事先確定投資回報率的標準。如果事先不能確定預期的獲利 標準,就不要買進股票。不要因為股票未來幾年可能會上漲一點點就買進, 而要為未來兩年可能上漲50%,5年上漲100%,或15年能漲1 000%,再 果斷作出投資決定。一旦目標設定,就要盡可能堅持到底。如果你確信某隻 股票的價格被髙估了 50%,你就不應該期望未來幾年能有跑贏大盤的獲利, 你可能還會出現虧損。
價值投資法則並非在任何時候都是萬無一失的,但有一點是完全可以肯 定的,那就是可以防止買進價值被高估但潛在投資回報率不高的股票。美國 前財政部長魯賓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牛市的時候,人們在評估證券價值時 並不會太嚴苛……不論最後的結果是什麼,投資股票嚴格一點總是有益的。”
原則三:利用"安全邊際”避免損失。任何一個投資者都無法避免股市 處於低穀時帶來的虧損,但是價值投資卻可以讓投資者將虧損降到最低點。 隻要能使虧損最小化,投資者就能獲得跑贏大盤的回報率。事實上,各種研 究都證明,在相對於市場水平較低的價位買進股票,假以時日都能有較髙的 回報率。
但是多低的價位才算便宜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如果你對自己的評估 方法有絕對的信心,隻要股價低於你所認定的公平價值時就可買進。但為了 安全起見,可以給自己設一個緩衝價格,其區間越大越好。格雷厄姆1949 年撰文稱這種緩衝價格為投資者的“安全邊際”。如果公司每股價值15元, 投資者絕不應該在價格跌到14元時就迫不及待地買進股票,這種策略唯有 在你的評估完全準確時才管用。投資者應該給自己預留足夠寬的安全邊際, 以此來彌補分析研究上可能存在的不足。獲利最大化的關鍵就在於,善加利 用股價大幅跌破公平價值後的機會並買進。格雷厄姆指出,在購進的事實發 生後,投資者很容易為自己買進價格超出公平價值的股票尋找一個合理的借 口,但是這些理由通常是很主觀的,反映了投資者絕不認錯的心態。格雷厄 姆說:“或許大多數投資者在試手氣時都相信自己會獲利,因此他們聲稱自 己在獲利上預留了安全邊際。每個人都認為自己買進股票的時機是非常合理 的,或者認為自己的技術總是髙於他人的,甚至他所聘用的投資顧問和使用 的係統也十分可靠。但是諸如此類的說法卻無法令人信服,因為他們依賴的 是自身的主觀判斷,並沒有獲得足夠的證據支持,也缺乏實在的理論根據。 如果有人以自己認定的漲跌走勢拿錢下注,我就相當懷疑他是否有任何可稱 得上安全邊際的保障。說句實在話,投資者相信安全邊際,大多是源於簡單、 明確及所謂的來自統計資料的算術推論,其實這是十分危險的。”
原則四:把投資當成做生意。格雷厄姆曾說,將投資當成做生意,才是 最有智慧的。做生意,就要嚴格遵循健全的市場法則和商業法則,隻有這樣, 投資才是沒有激情的。我在擔任投資經理人時,采用格雷厄姆和巴菲特的投 資原則,一直建議投資者和客戶應把投資當成角色互動的遊戲。他們應扮演 成企業主的角色,確切地知道公司是否真如報價一樣值錢。我認為,過分關 注股價上下波動反而會忽略對公司內在價值的關注。套用格雷厄姆的話來說 就是:“這是令人難以置信的事實,華爾街從來沒問過這家公司到底值多少 錢。然而,這才是買股票時首先要弄清楚的問題。如果某商人被要求以1萬 美元買下某家公司5%的股權,那麼他心中應該盤算如果買下整家公司,就 需要付出20倍的價錢,也就是20萬美元。那麼,20萬美元,相對於1萬
美元來說,就是一個天文數字,你就勢必考慮以此價格買進這家公司是否值 得。”用此放大效應來評估一家公司,無疑有助於了解這家公司,價值評估 才會真正落到實處。當然,價值評估自然不會以公司股價的單日隨機波動作 為依據。
原則五:堅持到底。100多年來,警告投資者別做短線投資的書很多, 這類書中也不乏給投資者買進股票後長期持有的策略建議,教導投資者不要 理會每季營收、每日頭條新聞,應著眼於大局。20世紀初,在美國,也有 許多人告誡投資者不要搶進被髙估的銀行股票,但無人理會。到了 20世紀 20年代末期,投資者把所有的忠告一概拋到腦後,把股價係於公司未來的 利好消息上。我曾在股市見過太多的投資者把理智扔在一邊,瘋狂地買進股 票,僅僅是因為此家公司剛剛宣布了要重組的消息,或者是不確切的消息, 而不管這種重組的實質內容究竟是什麼,是不是為了拉髙出貨。我們也見過 年邁的投資者從退休金中拿出5萬元、10萬元甚至更多的錢買進一些連公 司名稱都念不出來的股票,更不要說對公司內在價值的了解了。更多的散戶 則隻是根據每天成交量的形態來進行股票買賣。有的人還隨身帶著股票機, 生怕自己錯失了“良機”。
基金公司或證券公司喜歡推出各種各樣的股票組合,新方法、新係統、 新預測軟件層出不窮,迫使投資者不由自主參與其中。但是這些被耍弄的投 資者不知道,股市中唯一被證明有效的就是公司的真實表現。任何新聞事件 隻會使股價短期內起伏不定,但改變不了股價的長期走勢,因為公司的價值 增長與否才最終決定股價的走勢。研究也一再表明,隻要計算出公司真正的 價值,並在該價格以下果斷買進,投資者才能戰勝大盤。
價值投資的迷人之處就在於:在低於公司真實價值的價位買進股票,不 論利率高低、經濟盛衰、貨幣地位強弱,不為一時的經濟震蕩所動搖,堅持 自己的信念,必有豐厚的回報。就如同羅傑?巴布森曾經說過的:“許多投 資方法都在運用一段時間後相繼失效,但隻有價值投資法則是唯一值得一再
237
提倡的,因此被看成是最為穩妥可靠的方法,
原則六:反向操作。就在華爾街的投資經理人每天夢想著賺進大筆財富 的時候,秉持價值投資法則的投資大師們,如巴菲特、史柯勞斯、嘉伯禮、 普賴斯、內夫、坦普爾頓等,卻在善加利用價值被低估的資產,他們從別人 愚蠢地拋售股票中發現獲利的價值,以遠低於實際價值的價格大筆買進股 票。20世紀50年代,巴菲特操作無人問津的股票,且以三四倍本益比的股 價大進大出,傳奇基金經理人內夫在市場無情地拋售克萊斯勒和花旗銀行股 票時卻大量買進;彼得?林奇則買進所有同行不屑一顧的消費性產品公司 的股票,從此使麥哲倫基金成為神話。
所以,要想成為一個成功的價值投資者,不管別人怎麼看,都必須堅持 自己既定的投資原則,堅守對一家經過自己認真研究的投資標的公司的立場 和看法。詹姆斯?戈德史密斯曾說過:“如果你看到花車才想到要去加入遊 行隊伍,那未免太晚了。”如果投資者在1996年的美國最新一波的自釀製啤 酒投資狂潮達到巔峰時才想到加入投資者的行列,那麼往後3年間他們一定 會慘遭巨額虧損。如果投資者聽從了分析師在1995年提出的忽略主要零售 業股票的建議,那麼,將錯失1996~1997年該行業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波行情。 同樣,1995年,數以百萬計的投資者在市場上橫掃網絡股和半導體股,結 果卻眼睜睜地看著被炒高的該類股票的股價又被打回原形,他們經曆的隻是 一場紙上富貴的美夢。然而反向操作的投資者並不是機械式地逆勢而為,為 反對而反對比暗流還要危險。股票市場對公司股價走髙或走低判斷的概率幾 乎是一樣的,因此,投資者唯一能與市場反向操作的狀況應為:(1)股票市 場對事件的心理反應似乎已到了極度瘋狂的程度;(2)對公司財務資料的分 析,大家都錯了。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當缺乏足夠的證據支持時,千萬不要 反向操作。
原則七:忽略市場。股市中的芸芸眾生若不為媒體信息所左右實在難能 可貴。而這正是成功投資者的重要特征。這樣說並不是說他們不需要關注媒
體信息,而是說他們關心的焦點應聚合在公司長期發展潛力上,而不是下個 月或下一季度會發生什麼事上。給投資者最好的建議是:不要輕易聽信經紀 人、經濟學家、分析師、市場策略師和新聞媒體的話,因為這些所謂的“專 家”隻會誤導你的判斷力。而你要做的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當發現市場中 有低於實際價值的股票時,要大膽買進,絕不因當前的市場局勢而猶豫動搖。 投資者應學會分辨信息真偽,而不是將精力徒勞無益地耗費在利率、通貨膨 脹、市場脈動、最新失業率報告或是什麼指數平均線上,這些事件與一家公 司是否具備引人注目的高價值毫無關係。決定價值最有力的因素就在於,重 視人人都可得到的公司財務報表,以及公司在市場上的長期表現,這些較之 經濟學家、分析師等能告訴你的不知要重要多少倍。
同樣,市場行情與公司真正的價值也毫不相幹,唯一決定價值的隻有公 司的獲利表現,而不是市場期望給這個表現定價的方法。不論大盤指數上漲 或下跌可能帶來什麼樣的震蕩,都不應該成為投資者作出買賣決定的依據。 股市上有太多的投資者因為總是在尋覓進場時機而迷失了自己。他們也因為 所謂的市場專家“不要買進”的建議而錯失了買進好公司股票的最佳時機。 更糟的是,有些投資者依照每天市場股價的跌幅來決定買賣與否,並設了所 謂的止損點,但你又怎麼能夠知道這隻股票跌到何時才為“跌無可跌”,此 時的止損點又有什麼意義?總之,隻要公司的價值仍然比投資者所買進時的 價格髙,就應該堅決忽略市場中其他投資者的反應。
大師的投資智慧:快樂投資
在未來的大牛市裏,大部分投資者衡量自己投資成功與否,往往隻看具 體投入的收益率,卻從來沒有把心理這個無形的項目也作為成本計入。即你 在計算投資股票盈虧的結果中,除了將各項和錢有關的成本計入外,是否還 要將心理這個成本也一起算上呢?
“快樂”作為心理成本的一個重要指標,恐怕在現今中國股市很少被人 當做一回事。大部分股民把投資股票當做自己生活的全部,當做生活的依靠, 從此,除了全身心投入股市征戰外,他們幾乎和其他充滿樂趣的事情絕緣。 每天他們睡覺醒來一睜開眼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股票,9點鍾出門去證券交 易所營業廳的路上盤算的是股票,然後要花一整天時間坐在股票機前,時刻 緊盯著上下波動的股價。於是,上證綜指的分時走勢圖成了投資股民的“心 電圖”:大盤跳水,心驚肉跳,大盤漲升,又像吃了興奮劑似的。晚上他們 回家來,想到的還是股票這一檔子事。股價的上下波動也增加了投資者的心 理成本。股市是很會捉弄人的,攪得人心煩意亂,你心態一浮躁,立即就會 犯錯誤,弄得壞了心情又賠了錢。
但在我周圍,也有不少朋友的投資心理成本是很低的,他們找到便宜的 好股票買進來,然後便忘記它們。他們放心地工作、休息和生活。他們留出 大把時間去旅遊,去周遊世界,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原因很簡單,投資是 一項智慧的行為,不是一種心理負擔。當然在我周圍也有不少朋友,他們為 投資股票所累,就算出差,打電話回來的第一件事要問的也是行情如何。
那樣辛苦賺錢,已背離了人生的真諦,也和投資初衷相去甚遠。投資本 來是為了快樂,而現在投資了,卻一點兒快樂也沒有了。不但沒有快樂,連 生命健康也搭進去了。據說,每一次股市大震蕩中都有人因情緒波動過大而 搭上了性命。健康投資恰恰是投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即使賺了很多錢, 人沒了,錢還有何用?總之,有些投資者為股票活著,活得太累,投資使他 們失去了真正意義上的生活,失去了曾給他們帶來無限成就感的工作和事 業,也不得休息,當然也沒有了幸福。一句話,投資得太沒情趣,為了股票 這東西,他們成了徹頭徹尾的股票奴隸。
“幸福學”理論近年來在西方非常流行,這個理論提出,我們的最終目 標不是財富最大化,而是幸福最大化。投資是為了獲得回報,通俗地講是為 了賺錢,賺了錢是為了生活得更好、更快樂,這指的就是低心理成本,反之
就是高心理成本。要做到投資過程中的低心理成本,投資者就要學會快樂而 富有地進行投資。快樂而富有地進行投資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一旦進入 這種境界,你就能真正體驗並享受到這種快樂投資的人生樂趣。投資者要做 到快樂而富有,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四方麵加強修煉。
投資應舉重若輕。投資首先需要保持平和的心態。投資有苦有樂,既要 麵對熊市期間股價低迷和調整的痛苦,又能在牛市的上漲行情中享受歡愉。 關鍵是要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調整自己的心態,堅持長期投資。想在投資 過程中享受快樂,就要改變短線衝殺的投資風格,較長時間內持有一家或少 數幾家有潛力的公司的股票。其實站得離市場遠一點,反而能看到很多規律 性的東西,離市場太近,整天講今天漲多少點,明天跌多少點,反而會迷失 大方向。我的投資實踐表明,正確的長線投資回報比短線操作要高,真正的 高贏利是孕育在時間的胚胎中的。
在低風險中等待機會。我是1999年開始進入A股證券市場的,投資時 間有10多年了,這些年下來,投資體會還真不少。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 我一直在總結經驗。和我一起投資的朋友,有些人有上千萬資產,現在還在 繼續投資,也有許多因投資失敗而永遠退出證券市場的。為什麼會這樣?我 之所以能堅持到今天,已培養出一種自己的投資風格,那就是不要冒險。市 場總會存在機會,總會有在風險較低的情況下給投資者選擇的餘地,關鍵看 自己能否在市場起伏中耐心地等待和尋找機會。很多人覺得買賣股票容易得 很,剛賺了點錢就立刻開始尋找其他可買的股票。結果可想而知,又把先前 賺的錢全賠回去了,甚至還輸了老本。自信心會導致驕傲,最終導致狂妄自 大。要做到當市場浮躁時,自己能夠很清醒地認識到風險的存在,而在大家 都悲觀時,能果斷出擊。
該出手時就出手。當有把握的時候一定要重倉出擊。人生如棋局,關鍵 的幾步必須走好。投資生涯中關鍵的投資機會也就那麼幾次,哪怕能夠抓住 其中的一次,?也不枉此生了。我多年來的實戰經驗是:有把握的時候一定要
重倉出擊。其實市場時時刻刻都有機會,關鍵是當符合自己投資風格和價值 判斷的機會來臨時,要敢於重倉出擊。與其每天追漲殺跌,頻繁地短線操作 還不如事先研究好,看準投資標的公司,在低價時介入,從而做到財富大幅 增加的同時還不用太操心,這就是投資的樂趣。當然,每個人會有不同的投 資風格,並不存在誰好誰壞的問題,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不要把自己人生的帆撐得太滿,撐太滿是要破的。意思是說,把目標定 得太高,什麼時候你都會覺得不知足。當你把目標降低時,你會快樂得多。 如果我們的目標就是不賠錢,結果竟然賺得幾倍,你能不開心嗎?錢是賺不 完的。中國也有一句話叫“知足常樂”,賺取財富同樣如此。
2007年5月11日,我在自己的捜狐博客上寫下了“快樂幸福地投資股市, 讓心靈去旅遊”的係列博文。第二天,我從我的居住地澳大利亞悉尼返回祖 國,按計劃開始了兩個月時間的背囊旅遊。在雲南背囊自助遊的那些陽光燦 爛的日子裏,我徹底體驗了一次心靈放飛的快樂。往返行程六七千公裏,足 跡幾乎踏遍最主要、最美麗、最值得一看的旅遊景點。
這些年來,我一直力圖做一個巴菲特學派的價值投資者,找到價值低估 的好股票買進,然後放心地去周遊世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我每年都有兩 個月的時間在外旅遊度假,原因很簡單,投資是一項智慧行為,而不是一種 負擔。僅就這一點,我相信大多數投資者都無法做到,即便人在旅途,如果 聽說股市大跌了,恐怕一夜都無法安然入睡,心裏老想著明天是否還會大跌。 如果行情太糟,甚至可能會提前結束行程趕去應對。可投資的事哪裏是他們 說操心就能操心得了的。那樣賺錢實在太辛苦了!這絕不是理智的投資者的 投資方式,他們需要的是快樂投資的境界。我比較欣慰的是,自己已經充分 體驗並享受到快樂投資的人生樂趣。
炒股不是每天都要看盤的,投資也不是每天都要決策的,更多的時候,
我們要學會等待,等待困難的過去,等待成功的實現,等待機會的來臨。作 價值投資,你就會有很多時間,生活事業都會很從容。價值投資的操作很簡
單,即買了股票就忘記它們,當然,前提是投資者能夠選中好股票。價值投 資最忌諱的就是短線操作。在大牛市中最大的傷痛莫過於中途下車。喜歡做 短線的投資者往往隻看到一些蠅頭小利就中途下車,再想追趕大盤就十分 困難了,不但可能成為別人的轎夫,還抬髙了自己的持股成本。最壞的情 況則是看著大牛股一溜煙地飛奔,而自己再也無法登上那趟快車,隻有無盡 的懊悔。
最後,我的結論是:在大牛市裏,最大的贏家是做長線的,最大的輸家 是做短線的。你買一隻股票,買對了之後,隻要堅持持有就可以了,你會有 充分的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即
詩文獻I 的
1.鮑莫爾著,徐國興、申濤譯,《經濟指標解讀:洞悉未來經濟發展趨勢和投資 機會》,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
2.陳佳貴主編,《中國經濟發展:“十一五”中期評估和“十二五”展望》,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
3.程超澤著,《大拐點:站在中國大牛市的新起點上》,上海:東方出版中心, 2004 年。
4.程超澤著,《走出山坳的中國》,深圳:海天出版社,1995年。
5.程超澤著,《世紀之爭——中國:一個大國的崛起》,北京:新華出版社, 1998 年。
6.程超澤著,《大財五年:抓住你一生中最好的投資機會》,北京:北京大學出 版社,2007年。
7.程超澤著,《警惕!中國股市虛擬大崩盤》,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
8.遲福林著,《中國:曆史轉型的“十二五”》,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1年。
9.馮凱編著,《崛起的大國:中國大趨勢》,北京: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有限責 任公司,201丨年。
10.髙先民、張凱華著,《中國憑什麼影響世界:中國改變世界的六大符號》,成 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年。
11.[澳]郜若素著,[澳]戈利、宋立剛主編,《中國:未來二十年的改革與發展》,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
12.郝睿主編,《未來三十年的中國經濟》,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年。
13.何新華等著,《世界經濟解讀:2011——複蘇、問題與前景》,北京:社會科 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
244
14.[英]馬丁 ?雅克著,張莉、劉曲譯,《當中國統治世界:西方世界的衰落和 中國的崛起》,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年。
15.李幛喆編著,《中國股市發展報告.2009年》,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2009年。
16.[美]林奎斯特著,曹檳譯,《世界大趨勢3:你所知道的一切都是錯誤的》,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年。
17.汝信、陸學藝、李培林主編,《社會藍皮書:2011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 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
18.石齊平著,《中國:大趨勢,大博弈》,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0年。
19.孫飛等編著,《中國經濟大趨勢》,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0年。
20.徐牧著,《大變局:中國模式的崛起與西方模式的衰落》,北京:九州出版社,
2010年。
21.唐風編著,《中國大趨勢——金融危機下的中國突圍》,北京:中國商業出版 社,2009年。
22.陶紅亮編著,《中國式通脹》,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年。
23.王洛林,張宇燕主編,《2011年世界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北京:社會科 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
24.王振中主編,《經濟危機與可持續發展》,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
25.霧滿攔江著,《你能跟上10年後的中國嗎》,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9 年。
26.[美]約翰?奈斯比特著,魏平譯,《世界大趨勢:正確觀察世界的11個思 維模式》,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年。
27.[美]約翰?奈斯比特、[德]多麗絲?奈斯比特著,魏平譯,《中國大趨勢: 新社會的八大支柱》,北京: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2009年。
28?袁衛、彭非主編,《中國發展報告2009 ~ 2010》,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1年。
29?趙迪等著,《中國最佳私募基金之博弈中國》,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年。 另:本書稿也參閱了新浪網、百度網、鳳凰網、新華網、人民網、東方財富網、 金融界、中金在線、中財網、中國經濟網等新聞和財經網絡的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