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不能遮掩的事實,就是法軍的傷兵正在不斷地從前線撤下來,但是他們也不能夠提供更加準確的消息。
長官處命令,市民們不要關心戰事如何,而是要像往常一樣繼續生活。因此,人們被允許繼續到公園裏遊玩,宮廷劇院也被命令重新開演。在被占領的前一天晚上,劇院還上演了《奧賽羅》,但卻沒有一個觀眾。
這時,人們已經不再關心《費黛裏奧》是否還能如期上演了,因為貝多芬的朋友大部分都離開了維也納,戰爭給維也納帶來了不幸。
不久前,貝多芬還在認真地構思著《費黛裏奧》;而現在,拿破侖卻控製了這裏。拿破侖不知道,這出歌劇的創作者,一位矮小而熱情的作曲家,曾經在一首交響曲上題上了“波拿巴”的字樣,並對他充滿了希望;而現在,這位作曲家卻隻能靜靜地望著遭受拿破侖蹂躪的皇宮,毫無辦法。
拿破侖對貝多芬並不感興趣,雖然這位作曲家的力量和對人類的影響遠遠要比拿破侖大得多。在拿破侖的看來,音樂隻是暫時鬆弛一下神經和給人快樂的東西,並沒有什麼實際的用途。
1805年11月20日,《費黛裏奧》首次在法國軍官麵前上演了。然而,法國軍官們隻喜歡聽一些輕鬆而華麗的音樂,並不喜歡看這種情緒低沉的歌劇。而且,悲痛的故事也讓他們的心裏感到不舒服。許多人認為,貝多芬寫了一出愚蠢的歌劇。但卻沒有人預料到,這部歌劇已經鋪開了一條不可低估的成功之路。
(三)
到了1805年的12月份,“短暫的不幸時期”終於過去了,布朗男爵決定再重新上演一次《費黛裏奧》。但是,他覺得第一幕劇顯得太過鬆散了,應該刪去。
然而,貝多芬的自信和自負這時又表現出來了,他不允許別人對他的劇作進行改動,一個音符都不能改。
這時,一直都在關注著貝多芬的李赫諾夫斯基侯爵夫人找到他,表示要與他商量一下,希望他能夠將這部歌劇重新修改一下,好讓大家都滿意。
貝多芬開始也一樣拒絕了侯爵夫人,但侯爵夫人的深情,悲切而慈祥,像極了貝多芬的母親。貝多芬驚住了。
“貝多芬先生,請您再考慮考慮,因為大家都在為您著想。您是個天才,您應該得到大家的認可,不能隨便拿自己的作品開玩笑。”侯爵夫人懇切地說。
麵對侯爵夫人,貝多芬很感動。他說:
“好吧,我聽您的,我願意做一些修改。”
於是,貝多芬盡了比平時加倍的努力來改正這部歌劇的失誤。司蒂芬·馮·勃朗寧還將劇中的台詞進行了必要的縮減,貝多芬也將舞台上一些不必要的場麵刪去,並將三幕劇改成了兩幕。
同時,貝多芬還被催促著去重新寫作劇前的這首序曲,擬使用的是《麗奧諾拉序曲》的第二首。這時,他又忘記了別人的忠告,勸他說如果能夠按照規定來做,他所深愛的《費黛裏奧》一劇將令他成為一名成功的歌劇作曲家,而那也正是他所期望的。
但是,貝多芬不願意離開他所鍾愛的管弦樂隊,因為他在那裏發揮出了真正的力量。於是,他便重新作了一首協奏式的序曲,而且比舊作顯得更加有力。但這首新的序曲(第三首)卻偏離了劇院對該劇的要求,與第二首也有相衝突的地方,它顯得更加交響樂化了。但此後,貝多芬並就沒有再作第四首,因為他對第三首已經非常滿意了。
經過重新修改整理後,《費黛裏奧》一劇便準備進行第二次上演。
在第一天公演時(1806年3月29日),效果看起來很不錯,但事情的發展卻並不像人們預計得那樣令人滿意。因為在進行第二次公演時,貝多芬就拒絕再擔任指揮了,原因是樂隊在演奏時不按照自己的指揮進行。
經過這樣一番公演後,《費黛裏奧》這部歌劇的演出活動就停止了。但停演的同時,也出現了許多不利於它的公告,認為這部歌劇的序曲應是絕對禁忌的。對此,人們很容易就能知道,貝多芬一定是充滿了憤怒。
到了夏季,《費黛裏奧》又重新上演。盡管觀眾增加了,但貝多芬卻認為根本沒有按照他的原意來演。雖然布朗男爵再三解釋,貝多芬還是非常不愉快地拿走了自己的劇本,再也不允許劇院上演他的劇本了。
6年後,《費黛裏奧》終於被人們所普遍了解了。為了讓這部歌劇圓滿地演出,貝多芬整整花了10年的時間,真可謂是“十年磨一戲”。對於他來說,從來沒有一首樂曲值得他耗費這麼多的時間。
後來,當貝多芬一病不起的時候,他將《費黛裏奧》的手稿送給了辛德勒,上麵寫著:
“我所有的朋友,它令我付出了最大的代價,帶給了我極度的憂鬱;這也是使我最為憐愛它的一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