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對歌劇創作的嚐試(1 / 2)

我的作品一經完成就沒有再加修改的習慣。因為我深信部分的變換足以改易作品的性格。

——貝多芬

(一)

1801年,貝多芬在給好友韋格勒的信中說:

“在各種音樂體裁當中,除了歌劇及宗教音樂之外,自己都獲得了成功。”

因此,他談到自己的願望就是一定要嚐試著創作歌劇。

1804年,貝多芬終於有了一個嚐試創作歌劇的機會。

事實上,貝多芬對歌劇知識的了解是很少的。他曾跟隨幾個人學習聲學寫作以及舞台方麵的知識,他自己也在維也納歌劇院裏看到過不少東西。

當時,歌劇演出很受大眾歡迎。但貝多芬覺得,那些人的才能與自己相差得太遠了,因此,貝多芬希望自己能夠實現創作歌劇的願望。維也納歌劇班的管事記得,貝多芬曾為芭蕾舞《普羅米修斯》譜曲,演出獲得了巨大成功。他們都認為,貝多芬的名字將會引起大眾的注意。

在維也納,切羅比尼被稱為是一位極有才華的歌劇劇作家。到1803年,切羅比尼已經替巴黎和意大利寫了20多年的歌劇了。然而,葡萄劇院的斯卡尼達和班格劇院的布朗男爵驚奇地發現,有一個好機會就放在他們自己的手中。

斯卡尼達對貝多芬說,有一出歌劇可以讓他來寫,貝多芬很高興地接受下來,並搬到歌劇院裏麵去住,以便能夠更好地進行創作。劇院專門為貝多芬提供了一間住所,以供他自由使用。

不久,布朗男爵就將該劇院買了下來,斯卡尼達也在這裏協助布朗男爵。

從這以後,貝多芬又開始了艱難而持久的搏鬥。在創作過程中,他需要運用豐富的音樂思想和樂器的特性,以擊敗他的對手。

對於貝多芬來說,他已經完成了不平凡的草稿,舞台的情況他也基本熟悉了,但為了在演唱上獲得成功,他隻能將自己所器重的管弦樂隊降到陪奏的位置,並且還需采取18世紀的歌唱方式,要求有逼真的動作和戲劇化的氣氛。

貝多芬所創作的第一個劇本是很特別而且愉快的。它是以法國革命為背景,主要講述了一個反對暴君、爭取自由民主的動人故事。

故事的內容大概是:一個名叫弗洛斯坦的人,被他的政敵關入了牢獄。隨後,他的妻子裏昂諾拉冒著生命的危險,假扮了一名犯人,進入牢獄去營救她的丈夫出獄。

這部劇作出版後,十分暢銷,並且有三個版本同時麵世。

1804年,貝多芬約請人翻譯了該劇本,並將題目更換為《費黛裏奧》(又名《夫婦之愛》),並且為兩首不同時期所作的序曲題名為《麗奧諾拉序曲》。

在劇本創作過程中,貝多芬並非要刻意營造原文中那種富有浪漫色彩的氣氛,他不喜歡那種氣氛。因此,他將重點主要用於表現惡勢力對這對忠實相愛的夫婦的殘酷壓迫:可憐的弗洛斯坦在牢獄中虛度著他的歲月,看不到一絲的曙光。由於貝多芬自己也曾一度遭遇過相同的境遇,因而對男主角表現得極為同情。而女主角裏昂諾拉則是女人中的最可貴者,她誠摯而冷靜,處事既不猶豫也不莽撞。

在創作這部歌劇時,貝多芬也有規律性,他保持了自己的思想,並將其不斷發展開來,許多頁草稿簿上都塗滿了隻有他自己才懂得的音符。

1805年夏天,貝多芬完成了最後一幕的創作,然後將劇本交給劇院。不久,這部歌劇就準備公開上映了。

(二)

然而就在《費黛裏奧》一劇即將公演期間,卻遭遇了一段不太幸運的插曲。當首次公演日期宣布之後,所有維也納人的注意力都轉向了一個可怕的事件,那就是法國的軍隊已經跨過萊茵山穀和德國南部,奧地利已經暴露在他們的麵前。這樣一來,奧地利的首都維也納城自然也就成了拿破侖必攻的目標。

10月20日,烏爾姆陷落了。10天以後,又傳來了法軍已經越過邊境的消息,薩爾斯堡被占領了,法軍繼續向多瑙河下遊推進。

一個多世紀以來,維也納從未遭遇過外來勢力的蹂躪。因此,在麵對入侵者時,維也納毫無抵禦能力。維也納人唯一能夠做的,就是貴族們將自己的珍寶都裝入馬車,然後加入到逃難的行列當中,擁向勃魯姆或貝萊斯堡。

11月13日,正是預計公演《費黛裏奧》前的一個星期,拿破侖率領的法國軍隊開入了維也納。

維也納市民們不知道該怎樣去迎接這位入侵者。而且,法軍在進入維也納城時的情形也很奇怪:市民們都靜靜地看著,法國入侵者也保持著沉默;騎兵們炫耀著精美的服飾,為自己發亮的盔甲而驕傲。然而,他們所騎的戰馬卻顯得很疲倦;步兵則滿身都是泥漿,胡須也長得老長,許多人的手上還拿著幹巴巴的麵包,或者槍刺上挑著一塊肉,狼吞虎咽往嘴巴裏塞著……

隊伍很長,好像看不到盡頭,他們都在日以繼夜地向匈牙利方向前進。有的部隊在城外駐紮下來,長官們則占領了城中的皇家宮殿。

在不遠處,還傳來一陣陣的炮聲。據說這是法國軍隊正在與俄軍進行激烈的交戰,從奧地利向南去的法軍則被意大利人消滅了……但是,這些消息都沒有得到證實,因為所有的新聞都要受到嚴格的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