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向新的領域轉變(2 / 3)

在第三首最後一樂章喧嘩的追逸曲中,貝多芬用自己控製自如的力量,將其連成一個悠長而圓潤的總結。這種手法運用得非常成功,但它很久都沒有被人稱讚過;相反,很長時間以來,它換來的隻是一些譏笑和諷刺。

12月23日,葡萄劇院的第一小提琴手弗朗茲·克雷蒙弟出現於某個音樂會當中,當時貝多芬也在場。在這次音樂會上,貝多芬演奏了他所作的一首小提琴協奏曲。

在迷人樂曲的感染下,聽眾們如醉如癡,甚至大聲地歡呼“再來一曲!”

這為貝多芬鋪下了一條通往成功的全新道路。

(二)

在1805年末,安德裏亞·雷斯莫斯基伯爵成為貝多芬的保護人。隨後,貝多芬便又創作出三首新的弦樂四重奏,並且還作了一次演奏。

雷斯莫斯基伯爵是俄國駐奧國的大使,他的財產豐厚,聲望也很高。當他向貝多芬提出作一些三重奏曲的要求後,又在唐納運河旁邊興建了一座新的宮殿,宮殿中不但收藏了豐富的圖書和許多藝術珍品,還供養了一批被譽為全歐洲最佳的四重奏演奏者。

如此的善遇,其實應該歸功於伯爵的妻子伊麗莎白·馮·斯爾夫人,因為她是貝多芬的摯友和最親密的崇拜者李赫諾夫斯基伯爵的妹妹。雷斯莫斯基伯爵在李赫諾夫斯基那裏得到了兩個很出色的演奏者,這也讓貝多芬體會到了競爭帶來的奮鬥的力量。

貝多芬要在宮殿建好之前,或說在出色的演奏者沒有聚在一起的時候,完成他的音樂創作。其中,兩首曲子的主題具有真正的俄國風格,這也是為了適應當時的音樂潮流而創作出來的。

雷斯莫斯基伯爵的第一小提琴手休本茨為貝多芬所創作的這幾首新曲子進行了第一次判斷性的演奏。然而,在場的其他演奏者都放下了樂器,以為貝多芬在同他們開玩笑。這樣看來,貝多芬的這一次嚐試並不成功。

1807年,宮廷裏不斷提出新的樂曲需求,貝多芬也都一一接受了。尼古拉斯·埃斯特赫斯王子要求貝多芬為他的公主定名的那一天創作一首彌撒曲。

此時,貝多芬正在忙著寫他的《命運交響曲》(作品第67號,又稱《C小調第五交響曲》)。後來,他又加緊時間創作出了《C大調彌撒曲》(作品第86號),但這首樂曲給人的印象不及《橄欖山上的基督》(作品第85號),因為他沒有把握住主題的深刻意義。

貝多芬將這首彌撒曲寄給了白蘭特托夫和哈代爾,並對他們說,隻要這首樂曲能夠出版,他願意送給他們兩人作為禮物。

貝多芬的態度顯然是處於防禦一方的,同時,他受托所作的曲子也要趕快完成才可以。這些工作整整占去了他夏季裏兩個月的時間,結果使他沒有更多的時間來思索《命運交響曲》。

可以說,這段時間的貝多芬因為不斷接受別人的委托而作曲,影響了自己創作的主流。就拿《命運交響曲》來說,它本來應該在1805年到1807年間就能夠完成了,但因為有《費黛裏奧》、雷蘇莫斯基的四重奏和《C大調彌撒曲》等曲目的阻擋,貝多芬就沒有更多的時間來從事自己的創作。

當然,他不會因為以上的阻攔而失去其原有的力量。第一次在他的草稿中出現的開首主題是平淡而毫無激情刺激的,換句話說,貝多芬那個時候對於要完成的作品還沒有充分的準備。直到第一樂章主題力量集中時,他才驅散了一切疑慮的雲霧,將樂曲呈現出直接而清晰的風格來。

對於貝多芬來說,一旦時機成熟,他的創作力量就會變得異常強大,想象力也逐漸豐富起來,這便形成了《命運交響曲》的整體輪廓。突然之間,這首樂曲就占據了貝多芬的整個身心,在他的心靈中自由地發展著,變成無數不同的形體,一點也不放鬆,直到完成最後一個樂章。

相反,當他那豐富的想象力還沒有達到一種相當活潑的程度時,貝多芬就會感到自己的選擇和方向是模糊不清的。因此,他的草稿簿上總是畫著一團胡亂而缺乏規則的符號,許多計劃也可能會無聲無息地消失。但在這種情形下,還是產生了《第九交響曲》(作品第125號,又稱《合唱交響曲》)的一部分影子。

可以說,貝多芬的頭腦中裝滿了音樂的思想。直到需要應用時,他才會搬出其中的一部分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