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為擺脫窘迫而努力(1 / 3)

卓越的人的一大優點,是在不利與艱難的遭遇裏百折不撓。

——貝多芬

(一)

到1812年時,貝多芬的健康已經受到了嚴重的損害,這也更令他擔心自己的收入。一直以來,能夠有一份穩定而可靠的收入是貝多芬的夢想。因為在這時,維也納已經將曾經答應每年給他4000的弗洛林費用減少到了1600弗洛林,這讓貝多芬十分憤怒。

在這一時期,錢對於貝多芬來說十分珍貴。鋼琴製造商那拉達·斯達黎女士描述了貝多芬當時的窘境:

“說到他的衣飾和家庭,他不但沒有一件好外衣,甚至連一件完整的襯衫都沒有。”

為此,斯達黎女士和丈夫曾勸貝多芬采用儲蓄的方式存些錢,以備未來的不時之需,但貝多芬對此卻不以為然。

而且人們還發現,貝多芬隻有一雙鞋子,如果被穿壞了,他就隻能待在家中,直到鞋子修好後才能出門。

持續不斷的戰爭也令貝多芬感到厭惡。他告訴自己的朋友弗朗茲·馮·勃朗斯維克說:

“如果戰爭的洪水再接近此地的話,我就會去匈牙利。無論在任何事件中,我都要當心自己可憐的生命。毫無疑問,我將克服一切困難,將那高貴而遠大的計劃向無邊無盡的地方推進,最後我將實現一切夢想。”

1812年的5月13日,貝多芬寫出了《第七交響曲》。在秋季回到維也納前的四個月中,他又完成了《第八交響曲》。

猶如《第二交響曲》一樣,這時的貝多芬也遭受到了精神上的很多痛苦,沒有戀人,沒有健康,沒有金錢,沒有朋友,沒有理解,貝多芬十分孤單,自我封閉,甚至產生過自殺的念頭,因而他在自己的樂曲中也傾吐了無盡的柔情;《第八交響曲》也同《第二交響曲》一樣,都是他用來鬆弛心情的作品。

貝多芬的耳聾已經越來越嚴重了,這也讓他更加感到前途的黯淡與渺茫。這個時期,他已經不能再在大庭廣眾前演奏鋼琴了,也避開了任何形式的“音樂集會”,而那些美妙的音樂也仿佛離開了他。當然,貝多芬自己也逐漸注意到了這樣一個事實,因為他說話的聲音過於響亮,陌生人已經在不斷地注視他、驚訝於他了。

貝多芬越來越不願意出門,也不願意與人交往。他發現,自己與這個社會也在慢慢地隔離開來。耳聾促成了他的這些變化,但卻不會讓他因此枯萎,反而對他產生一種別人所無法理解的幫助。這也許不是一件壞事,因為這讓貝多芬的心靈不必再牽涉到這個混亂的世界上的一切社交了,而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創作之中。

《第八交響曲》的節奏明朗而愉快,每一段都在談唱著,內容也不難理解,快板的部分更是顯得愉快而活潑。

在這首曲子的原稿上,寫著“林茲,1812年10月”,因為這個月貝多芬已經到了林茲,在弟弟約翰家住了下來。約翰稱,貝多芬在來林茲之前,這部交響曲已經完成了大部分。這也證明,貝多芬在去泰普利策之前就已經開始了這首交響曲的創作。

貝多芬剛到約翰家不久,約翰的家中就來了三位新客人,其中的一位是維也納的一名醫生,另外兩位是醫生的妻子和他的妹妹。

醫生妹妹名叫茜麗莎·奧麗梅耶。她來到這裏之後,很快就從一名房客變成了房屋的管理者,因為她很快就與約翰相戀,並準備結婚了。

貝多芬聽說了這件事後,他的純正和家庭的理念被破壞了。因此,他憤怒地找到約翰,然後放肆地、大聲地責罵弟弟約翰,讓所有的人都能聽到。當約翰拒絕改變自己的生活以順從兄長時,貝多芬甚至動用了警察來強迫這個“可惡”的女人離開林茲。

這令約翰很煩惱,他覺得自己如果順從了哥哥的願望,就隻能放棄自己的愛人;而如果娶了茜麗莎,就會讓哥哥煩惱和生氣。但最後,他還是決定順從自己的意願,馬上與茜麗莎結婚。

約翰的“背叛”,讓貝多芬的計劃完全被打亂了。可他對除了茜麗莎這個女人感到憤怒之外,再沒有其他任何辦法,這樣一個弟媳是他所不願意看到的。而結婚後的約翰也有不順心的時候,一旦受了妻子的氣,他就會去指責哥哥貝多芬。

(二)

貝多芬有一位名叫繆賽爾的朋友,兩人在數年之前就相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