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為擺脫窘迫而努力(2 / 3)

1809年,當繆塞爾還在勳伯倫皇宮中擔任機械師時,他的“自動弈棋機”就曾迷惑住了拿破侖。後來,又有人在城中的另外一個地方發現了他,那時,他在史達利切的一個鋼琴製造商家中設立了一個試驗室。

繆塞爾的實驗讓店中的人都為之驚異不已,貝多芬也對他感到佩服。比方,他可以讓瓶中有一條細線產生出少許的光亮。

在當時,電力還是世界上非常奇怪而且從未見過的東西,被認為是“光源的秘密”。當初貝多芬的戀人貝蒂娜就曾描述貝多芬的音樂也如同“電力”一般。

後來,繆塞爾還把他的天才轉移到音樂藝術上去,希望能夠在音樂上取得成績,這也令貝多芬與繆塞爾結下了友誼。

貝多芬、尚勒利、赫梅爾以及其他一些比較出名的音樂家都曾去拜訪過這個善於發明奇異東西的機械師,聽繆賽爾講他過去所做的及將來所要做的事。不過,不幸得很,貝多芬並沒有從謬塞爾那裏得到多少東西,尤其是無法了解謬塞爾的音樂,但這倒並沒有影響他們兩人的交往。

繆賽爾特意為貝多芬做了一種圓錐形的儀器,以幫助貝多芬恢複聽覺。他還做了一個“機械喇叭手”來幫助貝多芬演奏鋼琴。更讓貝多芬感到新奇的,是他製作了一個被稱為“機械銅鼓樂隊”的東西,這種東西完全裝在一個盒子當中,經過一個風箱而吹奏出樂音,而樂號則是由一個旋轉的銅圓體和哨子所控製的,然後再與其他產生音響的部件合並起來,就能夠演奏恰羅比尼的序曲和海頓的軍事交響曲了。

一直以來,繆賽爾都在關注著時代的變化與潮流的發展,他希望可以營造出一個狂歡的浪潮而湧遍全歐洲。當時,拿破侖的軍隊在西班牙被聯軍擊敗了,英國便舉國上下都狂熱地崇拜著惠靈頓公爵。因為是這位維多利亞的英雄,經過奮戰後最終擊敗了拿破侖這位歐洲的暴君。

善於瞄準時機的繆塞爾馬上意識到,現在人們急需一首歌曲來歡慶勝利。因此,他擬定了一個計劃:由貝多芬特別為“機械銅鼓樂隊”而創作一首歌曲,然後在英國將它展示出來,並附上貝多芬的名字,因為這樣做對雙方都有利。尤其對貝多芬和繆賽爾來說,貝多芬的名字就可以賺到一筆錢。此時生活正處於窘迫境地的貝多芬接受了繆賽爾的建議。

貝多芬創作了一首新的、從未演奏過的交響曲——《第七交響曲》,還有《維多利亞戰役》等,如果由熟練的演奏者演出,一定可以獲得成功。

於是,在1812年的12月8日,繆賽爾組織了一場慈善音樂會(可以減少一些費用)。在他的預想之中,這次一定能夠獲得極大的成功,而在以後的演出中也可以賺到大筆的金錢。這首新創作的交響曲《維多利亞戰役》是用來慰問那些受傷的奧地利和巴伐利亞戰士,以提高他們的愛國熱情,並表達籌辦者的好意。

維也納的著名音樂家們對這場音樂會都表示出了極大的熱情,自願為它服務。小提琴手休本茨自願擔任第一小提琴手,尚勒利擔任喇叭手,赫梅爾擔任銅鼓手,而貝多芬則自己親自擔任指揮。

對於貝多芬的指揮,路易斯堡稱,耳聾令貝多芬在音樂會上成為一個很滑稽的人物。當音樂奏得極為柔和的時候,他的身體幾乎完全是蹲在指揮台的下麵的;然而當音樂漸次增強的時候,他的身體幾乎上升到了最大的限度,因為他根本不能聽到演奏的是什麼。有一次,當樂隊正奏得柔和時,他卻激烈地揮動著他的拳頭。

在12月8日和12日的兩場慈善音樂會上,共籌得慈善金4000弗洛林。其中,貝多芬的《第七交響曲》受到了普遍的喝彩。在眾多的聽眾中,大部分人都希望能夠聽到貝多芬的《第七交響曲》;而那些對此尚存疑慮的人,從此也更加深信貝多芬是一位偉大的音樂家和作曲家了。

(三)

1813年的1月2日,在經過前一年維也納慈善音樂會的成功後,貝多芬被邀請到皇家宮廷的大廳進行另一次演出。

由於皇家宮廷大廳特別適合演奏《維多利亞戰役》這樣激烈的樂曲,而這一次的收入也完全歸他自己所有,因此貝多芬再度擔任指揮一職。

這次演出同樣大獲成功,並且獲得了一筆不小的收入。享有“喝彩之聲”美譽的演唱者弗朗茲·惠爾特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