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演變成不問價地巨量拋售。其中,為利驅使的國際遊資是市場大 震蕩的重要動力源,他們一致不看好中國股市,可能最終采取統一 的釜底抽薪式的資金大撤退。國際遊資的悄然大撤退,又引發國內 投資機構的跟風操作。”

等待最後一個傻子

到了 2008年8月奧運會前夕,在股市大漲的時候,你如果善 意提醒朋友:股價的暴漲必有暴跌。我們相信100個人中有99個 人會指著你的鼻子:“奧運股,你懂不懂?奧運會舉辦年奧運概念 股會跌嗎?不要說中國政府,就是全國老百姓一人拔一根毫毛,也 會把奧運股抬起來!”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又輪到了上海 世界博覽會開展日期,“政府怎麼也會在外國人麵前展示中國經濟 的大繁榮!”說話的人又揀起了政策市這根救命稻草。在平日,如 果政府用宏觀調控手段來控製上漲太快的股市時,同是這個人可能 會大罵政府。一大幫股評家也言之鑿鑿,向廣大股民不斷發出“大 牛市無頂”的信息。

2010年5月至8月,中國股市再次成了狂歡者的盛宴,股指也 在狂躁中節節攀升。經濟學家早就說過,中國股市就是進人泡沫時 代,它仍然能夠維持很久,在資金十分充裕的情況下,在經濟周期 還在朝好的方向發展的情況下,一般來說泡沫不會馬上破裂,所以中國股市上升的趨勢還沒有改變。從曆史上看,世界股市的平均市 盈率為15倍左右,發展中國家要髙一些,如果經濟增長快一點, 市盈率在25倍左右仍然屬於較為理性的範疇。但問題是,2010年 中國股市的平均市盈率早已高企在60倍以上,甚至市盈率在千倍 以上的個股比比皆是。2010年的中國經濟雖然仍處在持續髙速增長 的運行軌道上,但企業的盈利增長並沒有同步跟上,盈利可持續性 風險很大。在這種情況下,25倍市盈率已是一個較髙風險的區位, 更不要說處在了 60倍市盈率的位置上。從價值投資角度來看這個 市場確實存在著極大的風險,但市場的風險還在不斷積累,越來越 多的股民還在不明就裏的往股市裏麵擠,追逐上漲的股市,他們害 怕失去並錯過機會。於是,問題股、虧損股的股價也在股市裏再次 “雞犬升天”。

但脫離基本麵的炒作就像斷了線的風箏一樣,總有一天會走上 價值回歸之路。理性的證券策略分析師紛紛發表評論,認為當非理 性的“噪音”交易者充斥這個市場的時候,理性的。價值投資者就 失去了話語權,股價就逐漸偏離了內在價值。散戶市場的最大特征 是低價股、虧損股等板塊表現優異,日均換手率很高。

“低價股革命”讓基金的價值投資理念再次相形見絀。作為市 場的中堅力量,長牛市至今還沒有誰能夠撼動基金的市場地位。但 是,在證券市場中,同樣講求的是“勝者為王敗者寇”的潛規則。 畢竟,隻有賺錢才是硬道理。無論你追求什麼理念,如果不能獲取 收益,顯然沒有任何實際意義。於是,基金經理們也熱衷於追逐所 謂熱點股了。

伴隨著行情火暴的,還有大量新股民在市場賺錢效應下的蜂擁 而人,銀行資金的大“搬家”在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召開之前 似乎已成常態,投資者入市熱情與行情的火暴為2008年8月盛夏 的股市再添一把柴。

股市裏從來就沒有所謂的“專家”存在,當然也就沒有誰知道 牛市的頂到底在何處。在牛市中,踏空意味著風險。於是我們看 到,就連那些曾經固守自己投資理念的基金也加入了短炒的行列。 早在2006年年底3000點、2007年上半年4000點、2007年下半年 5000點時,就有精明而為難的公募基金認為市場風險已髙而紛紛減 倉,但股指的走勢並未如其想象的那般,結果他們又不得不在更高 的點位翻身而入。順勢而為從來都是投資者必須遵循的法則。在 2010年5月到8月的瘋牛市的大氛圍裏,基金經理也不再死抱價值 投資理念不放了,正如一句歌詞所言: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 太快。

除了流動性過剩,我們好像也找不出更多、更好的理由來解釋 這個已經瘋了的市場,但難道就隻有用流動性過剩這一理由來解釋 這個已經失去了理智的市場嗎?早在2007年上半年上證綜指達到 4000點的時候,估值說已經無法立足;而眼下已到了一個似乎沒有 終點的點位,再用流動性泛濫來解釋並不足以說服人。顯然,市場 已進人了一個博傻時代,隻不過這最後一個傻子還沒有來到。

懸崖式下墜

2010年9月伊始,上海證券交易所一開市,股指便衝到了曆史新高,但這是最後一次,也是投資者們可以把握的最後一次賺取暴 利的機會。股市在經曆了 2010年5月至8月的大瘋狂後,市場也一 直期待著更大級別的調整這隻靴子的落地,可調整始終沒有來臨。 沒有調整並不說明牛市平安無事,相反,正是由於調整沒有如期出 現,才放大了市場的風險。風險何時到來?市場什麼時候會調整? 沒有人知道,也不會有人知道,連上帝都不知道,這就是股市的魅 力所在!

沒有誰希望“站好”股市最後一班崗,那樣無異於和自己過不 去。但是,中國股市的曆史證明,牛市終結必定有“埋單者”,擊 鼓傳花的遊戲最終總是有人來接棒。是你?是我?還是他?沒有人 知曉。

2010年9月初的某一天是一個值得中國投資人銘記在心的日 子,這一天上證綜指上演了多空大戰,最終以暴跌、空方取勝而告 結束。接下來的一個多月,不斷的大震蕩成了股市的多事之秋。中 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為此提供了注腳,就在9月初暴跌的那一天, 上證綜指及深圳成指合計創出3千多億元的成交天量,這是過去從 來沒有過的。

9月至10月的整整一個月裏,市場一直處在令人焦慮的大震蕩 和大成交中,秋雨綿綿,更增添了股市裏一分蕭瑟的氣氛。這類大 震蕩和大成交在過去幾年的長牛市過程裏一直被投資者視為常 事——大攀升伴隨著大震蕩,大震蕩又配合大成交,廣大股民早已 在這種牛市氛圍中麻木不仁了,如今整整一個月的震蕩使投資人感 到手足無措了。

10月31日,上海世界博覽會如期成功謝幕。屆時,中國最大 的經濟發達城市——上海,還沉浸在世博會曲終人散的餘興之中。 在離上海世博會會址不遠的浦東陸家嘴,中國最大的上海證券交易 所交易大廳裏,仍像以往一樣,紅馬甲們在一片忙碌。就在世博會 降下帷幕的前一天,上證指數攀上了一個新的曆史高峰,成交額再 次創出曆史天量,一掃9、10月份以來股市強勁調整的陰霾。

第二天、第三天,股市又是豔陽天,大戶、散戶如癡如醉。在 股民們歡呼股指創出曆史新高的一片尖叫聲中,股民膨脹的心態再 度成為一種自證的預言,讓更多的投資者得出一邊倒的結論:風險 已屬過去。但是,價格最終是要回歸到價值的軌道上,這是不以人 的意誌為轉移的。2007年初美國房地產市場繁榮的消失以及隨之發 生的廣泛的次優級房屋抵押貸款欠繳案就是最近一次很現實的回歸 之路的前車之鑒。提供次優級房屋抵押貸款的公司也曾經堅信這隻 是一個孤立的問題,不會蔓延到整個市場,進而影響到實體經濟, 但它最後還是影響了,而且影響還不小。

就在中國廣大股民傾情投人的時候,他們並未覺察到一場災難 正在悄然緊逼而來。

11月初,股市又出現了大幅波動,因一些看似利好的消息而上 揚,隨後下挫。到秋季末,人們對股市信心自行增強的反饋效應已 逐漸讓位於不斷增強的焦慮感。國際金融資本對於中國股市的認識 角度永遠是異於國內投資人的。第一,他們看得更長遠。由於他們 有在其他國際股市上的長期成熟老到的經驗,他們會更加有眼光。 例如,2007年夏天我在香港期間和一個證券公司老總聊天吃飯時,他就建議我投資屬於中國流通業的中小盤股。他的理由很簡單,中 國那麼大,什麼事情最難?那就是如何快捷地把東西送到全國消費 者手裏。所以,流通股從長遠看一定有巨大的升值潛力。在中國, 隻要你是做服務於全國性消費者網絡的,就一定會迎來“價值發 現”的那一天。第二,他們的手法更加髙超,他們會超乎一般投資 人的想象,更加高明地利用輿論導向來實現他們賺錢的目的。2007 年上半年中國股市大震蕩時,很多國際大資金一方麵高聲唱空中國 股市,另一方麵卻積極申請更多的資金額度人市,他們說的和做的 不一樣!國際大資金一方麵高聲指責中國房價太髙,另一方麵又大 量購買中國樓盤。用老百姓的一句話來說:行勝於言!

自2010年下半年以來,來自國際大資金繼續高調唱多中國股 市的聲浪仍不絕如縷,一些在中國市場上頗有號召力的國際投資大 師也頻頻放話,類似“我已經清空了幾乎所有新興股市的倉位,但 是中國例外。自己從未想過要賣出中國股票,除非中國股市再和去 年一樣翻倍,否則會選擇堅定持有”的大師語錄不乏多見。中國境 內媒體對這些極具新聞價值的消息也趨之若鶩,大肆散布。可問題 是,你並不知道他們真正的“行”,道理很簡單,信息不對稱。但 有一點是頗為確定的,那就是他如果要跑的話,一定會跑得比你 快。曆史可以佐證,全世界也有很多經驗可以借鑒。除了泰國引發 的1997年經濟危機,日本、中國台灣都經曆過類似的股市和經濟 的大起伏,其背後推手就是國際熱錢在作怪。這種為利而驅動的全 球資本流動,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已經折騰了好幾個來回了。上世 紀90年代初,美國經濟低迷,國際熱錢便流竄到亞洲,亞洲出現了“四小龍”、“五小虎”的經濟奇跡;當亞洲在1997年出現金融 危機後,熱錢又九九歸一到華爾街。在上世紀90年代末,美國出 現了高科技信息熱,納斯達克股指隨之暴漲;兩三年後風險累積起 來,納斯達克股指又從5000多點的髙位打回到1000多點的出發始 點,之後這部分熱錢就又重新解放出來。與此同時,日本、美國等 又提出了振興經濟的口號,開始加大貨幣發行量,導致更多熱錢在 全世界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