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得天下,皆韓信功。
——《十七史商榷·陳平邪說》
(一)
項羽入關後,率大軍駐紮在新豐縣鴻門(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新豐鎮鴻門堡村)。劉邦心驚不已,他麾下的將軍們也紛紛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項羽擁兵40萬,糧草充足,而劉邦隻有區區10萬之兵。很顯然,一旦兩軍打起來,劉邦根本不是項羽的對手。左司馬曹無傷有意投靠項羽,便派人對項羽說:
“沛公想據關中而王,讓子嬰做他的宰相,霸占所有的金銀珠寶。”
項羽大怒,下令道:
“立即犒勞士卒,讓他們去消滅劉邦。”
這時範增在一旁說:
“劉邦在山東時,貪財好色,完全是一副小混混的德行。但自從他進入關中之後,不但分文不取,連美色也不親近了,這說明他的誌向不小啊!我曾叫人去看過他那裏的雲氣,發現皆為龍虎形狀,呈五彩顏色。這是天子的雲氣啊!希望大王趕快消滅他,再也不要坐失良機了!”
範增足智多謀,被項羽尊為亞父。既然連亞父範增都認為應該早點誅殺劉邦,項羽這次是真的下定決心了。然而,身為郎中的韓信此時卻有了其他想法。雖然職位不高,但因職責關係,韓信也能經常接近項羽。他對項羽失去先入關中之機深感遺憾,又想到自己滿腹韜略,跟著項羽南征北戰兩年多,卻隻做了個披堅執銳的郎中,因此產生了離開的念頭。
此時,天下已經初定,除了劉邦有統一天下之心外,其他諸侯都唯項羽馬首是瞻。如果離開項羽,韓信就隻能投奔劉邦。但韓信的個性中又摻雜著些許浪漫的成分,崇敬英雄,而鄙棄鄉間無賴。與力能扛鼎、叱吒風雲的項羽相比,劉邦無疑是個品行不端的人。因此,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韓信是不願投靠劉邦的。
在範增的勸說下,項羽也準備誅殺劉邦,彌補過去的錯誤,這又讓落寞的韓信重新燃起了希望。但韓信怎麼也沒想到,他剛剛燃起的希望在幾天之後就被項羽無情地澆滅了。
項羽的叔叔項伯官至楚國左尹,位高權重,但卻是一個不分輕重緩急之人。他素日與張良關係不錯,經常在一起討論天下局勢。項伯得知項羽要殺劉邦,唯恐株連張良,便連夜趕到霸上,私會張良。項伯將項羽要殺劉邦的計劃詳細地向張良說了一遍,然後拉著張良說:
“你還是跟我一起走吧,不走就會一起被誅殺的!”
張良略一沉思,回答說:
“我奉韓王之命護送沛公入關,他現在有急難,我怎麼能棄之而去呢?這是不道義的行為啊!我必須將此事告訴沛公。”
隨後,張良進入劉邦的大帳,將此事詳細地告訴了劉邦。劉邦嚇得驚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
這時張良問劉邦:
“是誰讓大王拒住函穀關的呢?”
劉邦難為情地說:
“一個淺陋無知的人勸我說:‘把守住函穀關,不要讓諸侯進來,秦國所有的地盤都可以由你稱王了。’我聽信了他的話。”
張良又問:
“大王覺得您的軍隊能夠抵擋住項王的軍隊嗎?”
劉邦沉默一會兒,緩緩說道:
“本來就不如人家,怎麼擋得住呢?現在我該怎麼辦呢?”
張良想了一會兒,說道:
“大王請放心,我去告訴項伯,就說沛公不敢背叛項王。”
“你怎麼和項伯有交情?”劉邦不解地問。
張良回答說:
“在秦朝時,項伯就和我有些交往。項伯曾殺過人,是我幫他逃亡的。所以現在有緊急情況,他就來告訴我了。”
“你與他誰大誰小?”劉邦又問。
“他比我大幾歲。”
劉邦又急忙說:
“那趕緊把他請進來,我必須像兄長一樣對待他。”
張良出去把項伯邀進帳內拜見劉邦。劉邦馬上奉上一杯酒為項伯祝福,並與項伯約為兒女親家。項伯平日在項羽那裏很不受重視,見劉邦如此厚待自己,心中大喜,很快就飄飄然起來。
劉邦又端起一杯酒,雙手舉到項伯麵前,恭敬地說道:
“我進入關中之後,不敢沾染任何財物,而是登記官吏和百姓,封閉府庫,以待項王。我之所以派遣官兵去把守函穀關,是為了防備其他盜賊進入關中。我等日日夜夜都在盼望項王的到來,怎麼敢反叛呢?希望您轉告項王,就說我劉邦是不敢忘恩負義的。”
項伯終於被劉邦說服了,決定在項羽麵前替劉邦求情。臨別時,項伯對劉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