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邯在好畤(今陝西省乾縣東)暫時站穩腳跟後,準備重整旗鼓,與漢軍再戰。但韓信根本不給章邯喘息之機,立即命樊噲、曹參等人領兵追擊。樊噲、曹參等人勇猛善戰,打得章邯毫無還手之力,隻得繼續逃亡廢丘,縮在都城裏不敢出來。
廢丘位於陳倉和鹹陽的中間位置,是鹹陽的西大門,戰略位置十分重要。章邯一麵在廢丘補充兵力,一邊向司馬欣、董翳等人求援。司馬欣和董翳不敢怠慢,立即發兵廢丘,援助雍兵。
司馬欣和董翳的援軍一到,章邯兵力大振,立即命他的弟弟章平率一部分兵力繞到漢軍背後,占據好畤。好畤位於鹹陽的西北方向,與廢丘、鹹陽成掎角之勢,可以互為支援。從這一軍事部署來看,章邯確實是一位了不起的軍事家。他是想把漢軍吸引到廢丘方向,與其展開決戰。
章邯雖然神機妙算,但他忘了自己麵對的對手是韓信。韓信一見章邯的部署,馬上就明白了他的用意。隨後,韓信派曹參和樊噲日夜兼程,回師包圍了好畤。而他自己則率領主力部隊緩慢向廢丘方向移動,以誘使章邯率三秦軍向他發起反攻。
麵對韓信的軍事部署,章邯卻有些糊塗了。所謂“兵貴神速”,韓信的行軍速度為什麼會如此緩慢呢?章邯不明白。但自恃兵強,章邯也沒將韓信當回事。
幾天後,曹參、樊噲擊潰了章平,再次占領了好畤。章平領著敗軍向隴西方向逃去。韓信接到曹參、樊噲的戰報後,立即催促大軍加快速度,全力進攻廢丘。章邯大驚,立即率傾國之兵出城迎敵。
正當兩軍混戰之際,曹參、樊噲突然從好畤方向殺向章邯的側後,切斷了他的退路。三秦軍見狀,不敢力戰,紛紛潰逃。
章邯再次吃了敗仗,隻得帶著殘兵敗將退回廢丘,緊閉城門,等待項羽來援。
章邯一敗,廢丘便成了一座孤城。韓信留下一部分士兵圍住廢丘,自己率軍全速向鹹陽方向趕去。此時,三秦軍主力已經損失殆盡,鹹陽方向防守空虛,因此韓信幾乎沒費吹灰之力就平定了鹹陽。
隨後,韓信又令漢軍兵分三路,一路固守所得之地,一路北上,一路東進,以銳不可當之勢迫降了塞王司馬欣和翟王董翳。至此,整個關中之地基本上都掌握在漢軍的手中了。雖然當時的廢丘、隴西、北地等少數幾座孤城仍在雍軍殘餘勢力的控製之下,但他們已經無法對漢軍構成威脅,韓信隻派出少量兵力圍而不攻。韓信知道,三秦王在關中不得民心,沒有政治基礎,絕對沒辦法固守。等到城內的糧草消耗盡,他們自然會出城投降的。
自漢軍從漢中出兵之日起,還定三秦所用的時間不過一個月左右。更加難能可貴的是,漢軍不但未遭受什麼損失,反而盡並三秦王之兵,實力大增。不論從所花時間方麵來看,還是從所費兵力方麵來看,韓信還定三秦的效果基本上可以用“秋風掃落葉”來形容。睿智的韓信指揮得得心應手,猶如行雲流水一般一氣嗬成。他對整個戰勢的把握非常清晰明了,在上一個戰役之初就已考慮好下一個戰役的行動步驟。這一點不但贏得了劉邦的讚譽,也使韓信本人在諸將之中樹立了崇高的威信。
還定三秦為劉邦東向爭奪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關中地區土地肥沃,前以黃河為屏,側有渭河、秦嶺為障,是一個非常理想的戰略根據地。占據關中之地之後,劉邦才真正具有了東向爭奪天下的條件,也才取得了與項羽一較高下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