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漢王東征敗彭城(1 / 3)

明修棧道欺秦楚,暗渡陳倉驚鬼神。忍辱念恩真性在,十麵埋伏定乾坤。

——(唐)李白

(一)

在劉邦還定三秦的同時,項羽卻犯了一係列的錯誤。一方麵,他沒能及時製止山東各諸侯之間的互相征伐;另一方麵,他不滿韓王成沒有尺寸之功卻被封為韓王,竟然殺了他。如此一來,項羽便陷入了極大的困境之中。

首先,齊王田榮和梁地的彭越不斷出兵騷擾楚軍,令項羽煩心不已;其次,張良因韓王成被殺再也不願為項羽出謀劃策了,反而再次投奔劉邦。而項羽明知劉邦出兵關中,卻沒有及時發兵救援。等劉邦已經平定關中,項羽才開始想辦法挽回局麵。他先是封吳令鄭昌為韓王,領兵駐守韓地,抵禦劉邦東向之兵;繼而又令大將蕭公角領兵西進,攻打彭越。而他自己則在彭城集結部隊,準備殺入關中。

劉邦聞訊後,立即按照韓信先前的部署令張良出使韓國,籠絡鄭昌。張良一麵穩住韓王鄭昌,一麵派人給項羽送了一封信。張良在信中說:

“按照義帝與各路諸侯的約定,誰先攻入關中,就封誰為關中王。結果,大王並沒有按約定封漢王為關中王,反而將其封到了巴、蜀和漢中之地。漢王心中不服,這才領兵侵入關中,他隻不過是想得到本應屬於自己的土地而已。一旦達到目的,漢王就會停止進軍,絕對不敢東向與項王爭奪天下。”

項羽看了張良的信後,一時拿不定主意。忽然,使者又呈上了張良送來的第二封信。張良在這封信中簡單地分析了天下的形勢,然後直截了當地指出:項羽的真正威脅不是劉邦,而是齊王田榮。精明的張良還將田榮與彭越等人的反書派人送給項羽。項羽看了之後,果然大怒,立即下令揮師北上,攻打田榮。

計議已定,項羽立即派人前往六,征召英布的大軍,令其領軍跟隨自己伐齊。然而,此時的英布已不是當初項羽帳下的一員大將,而是稱霸一方的諸侯了。他對項羽那種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作風十分不滿,遂稱病不出,隻派兩員大將領兵數千前往彭城支援項羽。項羽大怒,由此對英布心生不滿。

就在這時,蕭公角派人來報,稱彭越兵強馬壯,楚軍不能敵,損失慘重。項羽大怒,立即率傾國之兵攻打彭越。彭越立即將部隊化整為零,潛藏在中原一帶。項羽找不到彭越的主力,隻得前去攻打齊國。

漢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冬,項羽與田榮大戰於城陽。楚軍勢力強大大,田榮不能敵,領兵向平原(今山東省平原縣)方向逃去。結果,田榮在平原遭到百姓圍攻,死在混戰之中。項羽大獲全勝後,立即冊立投靠自己的原齊王田假為齊王,繼續領軍掃蕩齊地。楚軍所過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終於引起了齊地百姓的憤怒。田榮的堂弟田橫趁機收攏田榮的敗兵,殺往城陽,趕走了田假,據險固守。

項羽聞訊後大驚,急忙回師圍攻城陽。與田榮相比,田橫更富有戰略眼光。他並不與項羽死戰,而是采取敵退我進、敵進我退的遊擊戰。項羽與田橫混戰多日,非但未能取勝,反被拖入了戰爭的泥沼。

與之相反的是,劉邦的進展卻十分順利。在項羽北向伐齊的這段時間裏,劉邦迅速穩固了他在關中的統治。在蕭何、張良、韓信等人的輔佐下,劉邦已經初步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政治、軍事機構,國都也由閉塞的南鄭遷到了櫟陽。河南王申陽、西魏王豹、殷王司馬卬見劉邦勢大,自知不能敵,便紛紛歸附。韓王昌不肯投降,劉邦大怒,立即派原韓國太尉韓信(韓國貴族的後裔,與上將軍韓信並非一人)領兵功韓。鄭昌不能敵,舉國投降,劉邦便立韓信為新的韓王。

(二)

漢高祖二年春,劉邦掌控了漢中王、河南王、殷王、西魏王和韓王等五路諸侯的大軍,擁兵56萬,實力大增。與此同時,他還得到了張耳和陳平兩位謀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