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劉邦修武奪兵權(1 / 3)

韓信在淮陰,少年相欺淩。屈體若無骨,壯心有所憑。一遭龍顏君,叱吒從此興。千金答漂母,萬古共嗟稱。

——(唐)李白

(一)

平定趙國後,韓信采納了廣武君李左車的計策,並未立即領兵北擊燕國,而是鎮撫趙地,養精蓄銳。一段時間後,趙地百姓心悅誠服地歸順了漢王,韓信這才領兵北上,開赴燕、趙邊境。

不過,韓信並不是真的要攻打燕國,而是派出一名牙尖嘴利的使者前去說服燕王臧荼。臧荼見韓信陳兵邊境,心下極為恐慌,因此十分恭敬地接待了韓信派來的使者。使者向臧荼陳說了利害關係之後,臧荼毫不猶豫地投降了劉邦。這樣,韓信沒費一兵一卒,也沒動一槍一刀,就迫降了燕國。

項羽聞知韓信接連破趙降燕,十分恐慌,立即分兵北上,騷擾趙地。韓信與張耳奔波救應,十分苦惱。為更好地鎮撫趙地,韓信上表劉邦,請立張耳為趙王。對韓信所取得的巨大勝利,劉邦自然是喜不自勝,但同時也心懷恐懼。他擔心萬一韓信謀反,那將會是比項羽更難對付的敵人。好在韓信沒請立自己為趙王,而是請立張耳為王,於是劉邦便做了個順水人情,批準了韓信的請求。

韓信在北方戰場連連獲勝,但劉邦在與項羽的作戰中卻節節失利。劉邦駐守在滎陽,天長日久,糧草不繼,不得不築甬道北接黃河,從敖倉(秦漢時期重要的糧倉,在今河南省滎陽市東北)運糧。項羽見狀,立即率輕騎在甬道周圍出沒,搶奪劉邦的糧草。

漢軍糧草不足,無法固守,劉邦憂心如焚,立即召見群臣商議對策。諸將皆認為項羽勇猛,不可力敵,不如暫且求和,再作打算。劉邦苦思無策,隻得派使者到楚營求和,企圖以滎陽為界和項羽平分天下。

此時的項羽也被經年累月的戰爭弄得焦頭爛額,且不說在滎陽一線與漢軍對峙需要消耗大量的糧草,韓信平魏代、降趙燕也讓他失去了側翼的戰略夥伴,而彭越在梁地的侵擾更是時刻威脅著楚國後方的安全。因此,當劉邦派人前來求和時,項羽便打算答應劉邦的請求。

然而範增聞知此事後,立即向項羽進諫說:

“劉邦野心勃勃,很難滿足他的胃口。大王今天不乘勢滅漢,將來一定會後悔的。”

項羽回想起過去幾年發生的事,沉思良久,認為範增說得有道理,於是打消了與劉邦講和的念頭。

劉邦聞訊大驚,無助地對群臣說:

“隻要範增在,我等皆休矣!”

陳平上前一步,低聲對劉邦說道:

“大王不必憂慮,臣有一計可讓項羽和範增反目。”

劉邦聞言大喜,立即屏退左右,隻留下陳平。陳平對劉邦耳語一陣,劉邦連連點頭,連連讚歎:

“妙計,妙計!”

幾天後,項羽派使者向劉邦下戰書。劉邦按照陳平的計策,設太牢之宴接待。使者進入大帳後,劉邦佯裝吃驚的樣子,說道:

“寡人以為是亞父的使者呢,原來是項王的使者啊!”

說著,劉邦便讓左右撤下太牢之宴,換上一桌粗茶淡飯。使者滿心不快,回到軍營後便向項羽彙報了此事。

素來多疑的項羽遂對範增產生了懷疑,認為他私下與劉邦有勾結,於是剝奪了範增的兵權,並千方百計限製他。範增大怒,對項羽說:

“天下已經基本平定了,接下來的事就請君王自己料理吧!範增老邁無能,不能再侍奉左右,請大王允許我告老還鄉。”

項羽毫不猶豫地答應了範增的請求。範增無奈地搖了搖頭,歎道:

“你將來定會死在劉邦手上。”

簡單收拾了一下,範增便帶著幾名隨從往彭城方向而去。年老體衰的範增一路愁眉不展,再加上旅途勞頓,竟然一病不起,還沒到彭城便在黯然神傷中離世了。

(二)

範增死後,項羽才逐漸意識到自己可能中了劉邦和陳平的反間計,心下極為懊悔。但剛愎自用的項羽絕不會將這種懊悔說出來。他隻好按照範增生前做出的決議,立即領兵圍攻滎陽。漢軍苦戰數月,不能突圍,城中糧草又將要耗盡,劉邦更加憂心如焚,忙召見群臣商議對策。

部曲長紀信出列道:

“楚軍圍城甚急,我軍苦戰數月不得突圍,長此以往,我等皆休矣!萬望大王以社稷為重,和滕公等人從西門突圍。”

劉邦歎了一口氣,說道:

“談何容易啊!”

紀信又說道:

“臣有一計可幫助大王脫險。臣的身材和相貌頗有幾分像大王,臣願假扮大王從東門突圍,吸引楚軍的注意力,然後大王可趁機從西門脫險。”

劉邦忙起身上前,拉住紀信的雙手,惶恐地說:

“如此一來,寡人自然可以脫險,但你……”

紀信不等劉邦說完,“撲通”一聲跪在地上,說道:

“漢軍可以沒有紀信,但不能沒有大王。臣願意以死酬謝大王的知遇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