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4
4.摩托車
(1)確認是否是進口摩托車
——看標記。合格的進口摩托車,車架主體前部位兩側貼有一黃色圓形標記,內印有“CCIB”字樣,並在該四個字母的下方印有“S”字樣,該標記是本車符合我國目前對機動車所執行的有關安全標準的證明。
——看票單。每輛貼有上述標記的進口摩托車還應附有商業發票、進口機動車輛隨車檢驗單(由收貨人所在地商檢局簽發並蓋有商檢局專用印章),該檢驗單的表麵為黃色,由數枚小的“CCIB”字樣構成單證的圖案底色,單證上印有辦理進口車輛須知和對外索賠的有關條款與內容,另外還附有進口貨物證明(由口岸海關或收貨人所在地海關簽發)。這些單據印刷都很規範、考究。
(2)購新車時試騎的技巧
購買新摩托車時,一定要試騎,以判斷整車性能是否完好。
——轉向手把靈活、無死點,轉向立柱間隙適當。
——油門轉動靈活,不論是油門開大或關小,摩托車反應要靈敏,關閉點火開關時發動機應立即熄火。
——離合器、變速機構、製動手把和踏板等操作靈活,無卡滯現象。
——簡要地檢查摩托車的加速性能和製動距離等,排煙正常(二衝程發動機淺藍煙色,四衝程發動機灰白煙色),消聲器噪聲適中,前後減震器性能良好,乘騎舒適。
(3)購二手摩托車整車狀況的檢查
購二手摩托車時,一定要對整車各部分進行詳細檢查。首先要進行外觀檢查:
——如輪胎花紋磨損情況及外觀成色,一般輪胎磨損愈嚴重,整車外觀褪色、掉漆、生鏽嚴重則說明該車使用年限愈長,若胎麵磨損達90%以上則說明該車已有27萬~3萬千米的使用裏程。
——當握緊製動把或踩踏板時,輪轂上的製動臂與操縱鋼絲之間的角度不得大於90°,若等於或大於90°,則說明製動器磨損嚴重,或者製動臂上箭頭若與製動鼓蓋上刻印“△”:記號對齊時,表示製動蹄片已過度磨損。
——將前輪抬離地麵,作前後、上下搖動,檢查車架的轉向立管、前減震器、前輪軸等的磨損情況,若間隙過大則說明磨損嚴重,會影響摩托車的操縱穩定性。用同樣方法檢查後輪,即可確定後搖臂軸(套)、後減震器、後輪軸等的磨損情況。還要順便查看前、後減震器是否有漏油現象。
——檢查全部電氣設備,如前大燈、尾燈、停(刹)車燈、轉向燈的亮度是否正常,電喇叭聲響是否足夠、正常。
(4)購二手摩托車時試騎的技巧
購二手摩托車時必須試騎,並掌握以下技巧:
——靜態檢查。看發動機啟動是否正常,起動後增大轉速時聽是否有敲擊聲或放炮聲,看排氣煙色是否正常。將後輪支起離開地麵,握住離合器手把,作換檔試驗,從低檔到高檔,再從高檔到低檔,看換檔是否靈活自如,聽變速箱內是否有齒輪響聲,從而可以確定換檔機構和齒輪機構的磨損情況。
——試騎檢查。可以進行加速、爬坡試驗,看發動機是否有力。有條件的話,可在熱機後測量汽缸壓力是否能達到標準要求;在規定載荷下,檢查離合器是否打滑,來確定離合器的磨損情況;若加速遲緩,爬坡無力,則說明發動機、離合器等磨損嚴重,需要大修。還可以進行製動試驗,通常在手握前製動把1厘米左右,腳踩後製動踏板下行15厘米左右就應製動,並且在規定車速下緊急製動距離不得大於規定值。還可檢查操縱轉向性能以及前後減震器的減震性能。
(5)如何估算二手摩托車售價
購買二手摩托車時,可按下列公式估算車價。舊車售價估算公式為:
P=P0-n P0/N
式中:P0——摩托車原價,單位為元;
n——已使用年數,單位為年;
N——摩托車使用壽命,單位為年。
國產車N=5年,進口車N=8~10年。
(6)如何識別二手摩托車殘餘壽命
二手摩托車的殘餘壽命不僅要看距離報廢的日期長短,還要看摩托車本身使用、保養、磨損情況而論,輕便摩托車本來就是按使用壽命進行設計製造的,摩托車使用壽命一般是按額定載荷、最大驅動扭矩來設計製造的;但是其使用條件各有不同,若經常在中等載荷、中速行駛情況下工作,並按規定進行保養,則其使用壽命可相對加長。
此外,購買二手摩托車還要考慮維修費用。一般來說,國產車總行駛裏程達3萬千米,進口車總行駛裏程達5萬千米以上的舊車都應進行大修。因此,凡使用過3~5年的車,即使沒有報廢,但其維修費用也將急劇上升,最好不要購買。
(7)摩托車安全駕駛技術要點
行車之前應做好以下準備工作:
——物品準備。應穿戴好防護用品,攜帶行駛證、駕駛證、牌照、號牌安裝在規定位置,便於查看。還要看隨車工具和防護用品是否齊全。
——車況檢查。首先應檢查前、後輪胎充氣壓力是否符合規定要求;操縱手把、油門轉把轉動是否靈活;前、後製動器是否製動靈活可靠,製動器手把、踏板行程是否正常;蓄電池、照明、儀表、喇叭、各種指示燈等電器工作是否正常。同時還要檢查油料是否充足;汽油箱、潤滑油箱、變速箱內的油料是否達到規定要求,並檢查燃油開關、變速箱殼體是否漏油。出車前一定要備足油料,保證無泄漏現象。但加油不要過滿,汽油箱油麵距油箱口2厘米即可,以防行駛中溢出。
(8)兩輪摩托車駕駛姿勢的掌握
兩輪摩托車的駕駛姿勢很重要,特別是高速摩托車,駕駛姿勢與摩托車的行駛穩定性和安全性有密切關係。
正確的駕駛姿勢是,上身略向前傾,挺直身體,頭部保持正直,兩眼平視前方。用大腿和雙膝夾緊摩托車車身(汽油箱部位),使人體重心、人與車重心、摩托車重心三點成一直線,並與地麵垂直。這樣,使駕駛員和摩托車成為一個整體,既能保持良好的平衡,又能感受到車身傾斜的微小變化。
(9)摩托車直道行車的技巧
——摩托車在良好的道路上行駛時,兩手用相等的力握住方向把,在直線路麵上應保持兩手臂稍稍彎曲,自如而輕鬆地壓住方向把;交通條件較好,如高速公路,通常用高速檔位保持經濟車速,但最高車速在城市為50千米/小時,公路為60千米/小時,若遇限速標誌和路麵文字標記時,應按所示時速行駛。
——摩托車在平坦的二車道(或四車道)的道路上行駛,一般選擇在行車道中間行駛,不要在行車道邊上行駛,可避免大型車輛高速超車產生的側向風影響摩托車的操縱。注意與前後車輛保持一定的距離。
——如果需要超越前方車輛時,應在距前車20米遠處開始按喇叭(城市不允許鳴喇叭),並用轉向燈示意,待前車讓路後,從其左側加速超車,嚴禁從其右側超車;超越後,在不影響被超車輛行駛的情況下,應迅速駛入正常的行車路麵。在二車道的路麵上超車時,距離對麵來車必須足夠遠(100~150米以外),前麵道路良好無右彎道。絕不可盲目超車。
(10)摩托車彎道行車的技巧
——一般來說,摩托車彎道行駛時有3種姿勢:
正常姿勢,其人體傾斜中心線與車身傾斜中心線重合;
內傾正壓車姿勢,其人體傾斜在車身中心線的內側;
外傾反壓車姿勢,其人體傾斜在車身中心線的外側。
——摩托車在彎道上行駛時,車速必須與彎道半徑相適應。一般初學者常采用慣性轉彎駕駛方法,換好檔位,在彎道前應減速,選好行駛角度,在接近彎道前應換上低檔,利用慣性轉彎。通過彎道的行駛原則,就是慢入快出,即進入彎道之前要充分減速,這就是安全通過彎道的基本要領,快出的目的是迅速扶正車身,盡快恢複原來的行駛速度。
——摩托車在進入彎道時,要盡量靠行車道的外側,即大彎駛入大彎駛出的方法較好,但是當受到實際交通情況的限製難以做到時,隻好采取大彎駛入小彎駛出,或小彎駛入大彎駛出,或小彎駛入小彎駛出等方法通過彎道。
(11)摩托車山路駕駛的技巧
——上坡。長而陡的坡道,可以利用高速衝坡,待動力不足時再迅速減檔,但換檔的時機應比平路上稍稍提早一些;在特殊情況下,可采取連續換檔的方法。
在上坡途中停車後再起步,必須用腳製動防止摩托車下滑,先換為1檔,加大油門,使發動機轉速逐漸提高,同時放鬆離合器和腳製動,操作協調摩托車即可平穩起步,既不產生倒退後滑現象,也不會產生熄火停車現象。
——下坡。在下長而不陡的坡時,可選高檔位(不允許空檔溜坡),若視線良好,可盡量利用慣性滑行,同時利用發動機牽製製動,前方無障礙時車速可略高一些。否則,應減速減檔,以保證安全。
在下坡時,駕駛員身體略向後移,以增加後輪的質量,選用較低的檔位(不允許空檔,熄火溜坡),關小油門,利用發動機的牽製作用,再分別控製前後製動,使摩托車速度不致過高,平穩地向下行駛。
(12)摩托車泥濘和冰雪路駕駛的技巧
——摩托車在通過泥濘、冰雪路麵時,應提前減速、穩住油門,途中盡量避免換檔,保持足夠的動力或慣性一氣駛過,中途不要熄火或停車。
——在泥濘、冰雪路麵上,駕駛姿勢必須端正,車體不能傾斜;盡可能不使用製動,尤其是緊急製動,如必須降速可關小油門,利用發動機的牽製作用來降速。
——起步時,盡量少加油門,均勻平穩地鬆離合器手把,若後輪滑轉,應停止加油,邊開邊推車前進。轉彎時,盡量使人體和車體保持一體,少傾斜,作大弧度(轉大彎)轉向,必要時雙腳可以著地,以防側滑。
(13)摩托車砂石路駕駛的技巧
——由於砂石路表麵鬆軟,易變形,摩托車在砂石路上行駛時滾動阻力大,容易打滑或側滑,盡可能用1檔和2檔行駛,充分利用車輛慣性。
——在這種路麵上,轉彎隻能采用大弧度,製動隻能采用發動機製動或與製動器聯合製動,不要使用緊急製動,以免側滑引起翻車事故。
——遇有大石子(10厘米以上)的路麵時,應減速行駛,以免因衝擊過大損壞車輛或使車輛顛簸搖晃,雙手應緊握方向把,雙膝應夾緊車身,保持正確的駕駛姿勢,必要時可適當加大油門或使用製動,以保證摩托車平穩地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