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和自然發展過程中存在著不朽的結合——美德與幸福不可分,責任與利益不可分,誠實高尚政策的真正準則與民眾繁榮幸福的真實回報不可分。
——華盛頓
(一)
就在第二屆大陸會議召開期間,波士頓地區的形勢驟然緊張起來。從四麵八方湧來的新英格蘭軍隊將這座城市圍得水泄不通,扼守住城市周圍的主要交通要塞,將其餘外地的聯係和物質供應全部切斷,讓這座孤立無援的城市開始麵臨生活必需品日漸枯竭的危險。
由於波士頓情況緊急,大陸軍總司令華盛頓及新任命的將軍們於1775年6月23日從費城出發,直奔波士頓。7月2日,華盛頓等人抵達波士頓的劍橋司令部,受到了地方議會領導人、民兵武裝和當地群眾的熱烈歡迎。歡迎儀式結束後,華盛頓顧不上休息,又風塵仆仆地趕往3英裏以外的坎布裏奇司令部。
7月3日上午,華盛頓正式接管了軍隊的指揮權,宣誓就任大陸軍總司令,受命於民族興衰存亡的危難關頭。
隨後,華盛頓檢閱了大陸軍。麵對歡呼的人群,華盛頓的頭腦異常冷靜。從一個軍事專家的眼光來看,擺在眼前的局麵十分嚴峻。在將敵我雙方的情況進行一番詳細的對比後,華盛頓深感憂慮。麵前的大陸軍雖然士氣高昂,充滿戰鬥力,但其實還算不上正規部隊,隻是一些民兵武裝的臨時組合。更確切地說,是一夥人員混雜、編製紊亂的烏合之眾,他們唯一的共同點就是對英軍充滿仇恨。這樣的軍隊,也必然存在著許多致命的弱點。
其次,這支軍隊雖然號稱有1.8萬人,其實不足1.4萬人,還全部都是未經訓練、剛剛組建起來的民兵,根本不知道紀律為何物。當沒有戰事時,他們就到處惹是生非,擾亂地方的治安。
另外,華盛頓還發現,部隊的裝備十分簡陋,物質匱乏,缺少重武器和運輸工具,士兵們用的槍械大多來自英軍淘汰下來的破舊東西,還有一些是士兵們自己從家裏抗來到獵槍。醫藥和被服等軍用物質也供不應求,許多兵士穿不上一件像樣的製服,整個軍隊看起來都衣衫襤褸。
上任後,華盛頓對軍用物資做了一次調查,結果讓他出來一身冷汗:倉庫中的彈藥隻有32箱,每人隻能有9發子彈!正如華盛頓的秘書裏德所說的那樣:
“庫存中物資幾乎等於零,士兵們子彈盒裏的彈藥幾乎就是全軍的所有彈藥。這種情況真叫人不寒而栗!”
情況萬分緊急,華盛頓決定馬上對部隊進行整頓。
首先就是整頓軍紀,將大陸軍劃分為若幹個線式團隊,每個團由來自同一個殖民地的官兵組成,各級軍官佩戴明顯的區別標識。官兵必須做到軍容整潔,嚴守紀律,令行禁止,服從長官的指揮,嚴禁搶劫財物,凡違犯軍紀或擾亂社會治安者,視情節輕重處以懲罰。
其次,華盛頓不斷向大陸會議彙報反映,向各殖民地領導人呼籲,請求盡快給部隊供應急需的武器彈藥、糧食和服裝。在他的一再催促下,大陸會議陸續成立了一整套後勤供應機構。
華盛頓還十分重視大陸軍內部南北兩方士兵之間的關係,號召他們應互相團結,從建製和思想上凝結成為一個整體。當時,大陸軍中大多數的士兵都來自北部的新英格蘭,而華盛頓則來自南方的弗吉尼亞,但他完全拋棄了地域概念,對全體將士都一視同仁。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理整頓,大陸軍的麵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雖然還不能完全達到正規軍的各項標準,但畢竟是朝著這個方向邁進了一大步。
(二)
在對軍隊進行整頓之後,華盛頓認為可以采取主動的軍事行動了。於是,他開始擬定攻擊英軍、奪取波士頓的作戰計劃,並著手進行相應的軍事部署。
然而,由沃德、查爾斯·李和普特南等人組成的軍事委員會卻顧慮重重,認為機會還不夠成熟,需要耐心等待。華盛頓的作戰計劃曾前後3次遭到否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