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美軍在薩凡納戰場上作戰失利,讓華盛頓的心頭掠過一絲抑鬱。就在這時,強勁的寒流突襲北美大地,似乎在預示著:美軍又將麵臨一個嚴酷的寒冬。
(二)
1779年冬天來臨時,美軍的後勤保障依然困難重重,重現了一年前福吉穀冬天的困境。幸好附近的各個州縣為部隊提供了一些援助和補給品,讓軍隊免於解散,但部隊的士氣卻陷入低落,甚至有了開小差、發生衝突等事件發生。
由於供給長期匱乏,有的官兵忍無可忍,終於導致兵變爆發。1780年5月15日的黃昏時分,康涅狄格前線兩個團在操場上集合,宣布他們準備回家。在聞訊趕來的幾個賓夕法尼亞團的協助下,梅格森上校對兵變部隊進行了耐心的說服工作。經過再三勸說和許諾,兵變最終得以平息。
鑒於美軍的後勤保障工作困難重重,英軍便趁著薩凡納勝利的餘威,準備南下發動一次大規模的陸海軍聯合遠征,攻取重鎮查爾斯頓。
1780年2月,大批英軍在南卡羅萊納登陸了,氣勢洶洶地直奔查爾斯頓。此時,駐守該城的是本傑明·林肯將軍,其手下的兵力隻有5000人,形勢對美軍十分不利。華盛頓獲得這一情報後,馬上寫信給林肯將軍,讓他火速撤出查爾斯頓,以免陷入重圍不能脫身。但林肯將軍卻置華盛頓的忠告於不顧,不但沒有撤出這座港口城市,還千方百計地調集兵力死守於此。
不久,英軍就將小小的查爾斯頓圍困得水泄不通。林肯率部在這裏苦守3個月,終因兵微將寡,於5月2日向英軍投降。
查爾斯頓的失陷是美國軍隊自開戰一來遭受的最慘痛的一次失敗,有2500名美軍和2000多名民兵被俘,令南部戰場局勢急轉而下。然而,華盛頓卻通過他特有的犀利眼光透過失敗的陰雲看到了一線光明:英軍的一支主力部隊從此就留在了南卡羅萊納。它要想再征服廣袤的南部,就必須要分散兵力才行。這樣,就可以為美軍提供將英軍各個擊破的機會。此時,華盛頓似乎已經預見到了康華利最終在約克鎮投降的這一曆史性時刻了。
占領了查爾斯頓後,克林頓將軍認為英軍已經控製住了男卡羅萊納的局勢。就在這時,他接到一個情報,稱美軍內部發生內訌,新澤西州政局出現動蕩。這一內訌就是美軍因缺乏軍需物資而發生的多次兵變。
克林頓決定利用這一機會,率軍北上,向東新澤西地區發起攻擊,加速那裏美軍的瓦解。於是1780年6月初,英軍一支5000人的先頭部隊在伊麗莎白敦角登陸了。隨後,6月17日,克林頓將軍率領一支英軍主力部隊隨艦隊駛抵東新澤西海岸。他的目標是攻打莫裏斯城,奪取那裏的軍火倉庫,並攻占美軍設在當地的一係列軍營和軍事要地。華盛頓獲悉後,立即派出一支部隊前去增援駐守在那裏的格林將軍。
6月23日黎明時分,敵人向莫裏斯城發起了進攻,美軍奮起抵抗。經過兩個小時的激烈戰鬥後,格林將軍發現,由於美軍戰線拉得過長,很快就要被敵人攔腰截斷。於是,他馬上調整部署,果斷地將部隊收縮至城前的一排小山上,依托這裏簡陋的工事抵禦敵人。
但此時英軍已不敢貿然進攻了,因為初始階段英軍進攻過於盲目,隊形過於密集,已經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英軍士兵已無心戀戰,軍官也失去了鬥誌,隻好倉皇撤出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