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約克鎮的勝利(1 / 2)

在我執政之時,任何針對我政務的攻訐,我一概置之不理,因為我深深地知道,如果這些攻訐經不起事實的檢驗,報上的一紙空文將無損於我一根毫毛。

——華盛頓

(一)

美國在與法國聯盟後,獨立戰爭的形勢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好轉,反而一度出現新的危機,戰場上屢遭失敗,軍中供給困難,兵變迭起。大陸會議也矛盾重重,一籌莫展,而阿諾德的叛變又將這場危機推向了高峰,一時間美軍疲於招架,險象環生,大有黑雲壓城城欲摧之勢。

不過,美法聯名畢竟還是大大增強了美軍的戰鬥實力,戰爭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這場所謂新的危機也隻是黎明前的黑暗而已。從1780年下半年起,美軍經過艱苦的戰鬥,逐漸擺脫了失敗的陰影,在南部戰場取得了一係列振奮人心的勝利。

1780年9月,康華利率軍北上,準備將美軍逼到弗吉尼亞而殲之。可是,他的先遣隊卻遇到了民兵的襲擊,隻好退到金斯山。還未等站穩腳跟,就被一個民兵首領率領1000人將其團團圍住,切斷了英軍的後路。民兵利用地形熟悉的優勢,兵分三路攻擊英軍。先遣隊指揮官最先被民兵擊落,英軍四散奔逃,死傷400餘人,其餘則全部繳械投降。

這一戰使南卡羅萊納的形勢發生了轉機,群眾紛紛參加民兵隊伍,康華利受到了當頭一擊,隻得退回到考彭斯,不敢再輕易行動。

1781年1月,美國南方軍司令格林將軍會同民兵在考彭斯再拜英軍,致使康華利損兵折將,一直逃竄到威明頓,在那裏等待救援。格林將軍趁勝收複了南卡羅萊納州。

美國在南方的勝利大大增加了美國獨立戰爭的實力,加上法國遠征軍的到來,華盛頓認為,與英軍進行決戰的時機已經到了。

但是,在什麼地方進行決戰呢?這個問題讓美法兩方產生了分歧。

一直以來,華盛頓都在思索這個問題。經過深思熟慮,他主張將戰略決戰的地點選在紐約。他認為:紐約是美國的大城市,又是英國主力部隊的駐紮地,而且十分適合進行陸海軍協同作戰。隻要法國海軍和陸軍駛抵紐約,美法聯軍協同作戰,水陸夾擊,就能穩操勝券,結束戰爭。但同時,他也做了兩手準備,主張如果紐約決戰的構想不能實現,也可以在南方的某個城市尋找戰機。

1781年5月,華盛頓向法軍總司令羅尚博提出了這一構想,可羅尚博卻認為華盛頓的構想是異想天開,不切實際,因此對其不予理會。

7月21日,華盛頓又致信法國艦隊總司令格拉塞伯爵,請求他率領艦隊迅速駛往紐約灣,協同美軍攻打紐約。但格拉塞複信說,他的部隊不能到達紐約,而是要華盛頓率部到40英裏外的切薩比克灣與他會合。

華盛頓清楚,要對英軍進行決定性打擊,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法軍的支援,因此他經過再三考慮,決定將弗吉尼亞選為決戰戰場。幾乎與此同時,華盛頓受到了來自南方前線的報告:康華利已退守弗吉尼亞的約克鎮。這一次,華盛頓南下的決心下定了!

(二)

為了不讓英軍看出聯軍的戰略意圖,華盛頓要求軍事調動工作一定要在嚴格保密的情況下進行。一方麵,華盛頓擺出要攻打紐約的架勢,派工兵到新澤西修築像大部隊營地一樣的建築;另一方麵,他又讓那些英國間諜費盡心思地偷看到這個偽造文件,以便讓克林頓相信,格拉塞指揮的法國艦隊將北上配合美軍攻打駐紮在斯特滕島上的英軍。

華盛頓的這一招果然有效,克林頓將軍對美軍的計劃完全蒙在鼓裏。他的心思都放在法國艦隊上,擔心美法聯軍會進攻紐約,因此還向南方康華利要求抽調兵力來紐約助戰。而康華利此時已徹底放棄了征服弗吉尼亞的打算,將所有部隊都撤入約克鎮。這樣一來,就剛好落入了華盛頓設計的陷阱中。

8月20日,華盛頓開始率領軍隊渡過哈德遜河。25日,美法聯軍分兩路向新澤西進軍。當克林頓知道美法聯軍的真實目的後,聯軍已經抵達特拉華河了。顯然,想要阻止聯軍南下已經是不可能的事了。這位英軍總司令匆忙派出美軍叛徒阿諾德率軍5000人東征康涅狄格,企圖轉移華盛頓的注意力,牽製他一部分兵力。

8月30日,格拉塞率領法國艦隊抵達切薩比克灣,帶來了大炮、空船,封鎖了約克河河口,切斷了康華利的海上退路。英國海軍上將格雷夫斯抱病前來,與格拉塞部打了一場激烈去無足輕重的小戰役後便撤離了,將製海權拱手相讓,拋下了被重重包圍在約克敦的康華利。

直到此時,康華利才認識到自己的危險處境,但他還不知道華盛頓和羅尚博率領的美法聯軍已在迅速南下,以為他的對手隻是為數不多的大陸軍而已,因此沒有采取任何撤退舉動,從而失去了最後的機會。

9月5日,美法軍隊在特拉華河畔的切斯特勝利會師,從這裏到切薩皮克灣僅有很短的一段路程。同時,一支法國分艦隊也衝破了英軍的封鎖,從紐波特開到切薩皮克灣,為法軍送來了大量的軍需裝備和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