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百萬薪酬(1 / 3)

一切藝術無不致力於生活這一最偉大的藝術。

--卓別林

(一)

1915年底,卓別林與埃山奈影片公司的合同未到期,許多公司就提出優厚的條件邀其加盟。哥哥雪尼已經成為了卓別林的經紀人,全權負責這些事務。最後,雪尼就卓別林的簽約問題與當時最強大的獨立製片公司之一的互助影片公司達成了合作協議。

這時,卓別林準備赴紐約去看望哥哥,順便散散心,欣賞一下途經的風光。然而,途中熱烈歡迎他的人潮打亂了他的計劃。火車還沒駛進站,歡迎他的人群已經堵在了站口,並且衝著車廂大喊大叫,正在刮臉的卓別林簡直被嚇壞了:

“我不能……瞧我這樣子。”

“沒關係,沒關係,查理,隻要穿一件晨衣就行了。走,這就去跟大家見見麵吧。”

就這樣,卓別林在市長的陪同下走下車,向當地民眾致意。人們不斷地朝他湧去,向他表示友好。站台上的警察隻能組成圍欄阻擋那越來越密集的人群。

卓別林心想:

“這個世界已經瘋狂了。”

最後,他隻得遵循警察局長的建議,從後門小道離開,以免引起騷亂。

毫無疑問,卓別林的名聲已經超出了他的想象。雖然這是他從小就夢寐以求的,但當這一天真正來臨時,他仍然有些始料未及。

終於見到了哥哥雪尼,他給卓別林帶來了一個好消息:互助影片公司答應簽訂兩年合約,卓別林需工作67周,每周報酬1萬美元,共67萬美元。合同簽署後,先付15萬美元的紅利。這樣的報酬在當時的電影界簡直就是天文數字了。

簽署合約的當晚,《紐約時報》大廈樓頂電子屏上滾動著當天的新聞:

“卓別林先生與互助影片公司簽訂年薪67萬美元的合同。”

正在紐約街道上漫步的卓別林聽到了人們的唏噓和驚呼聲,他開始學著從容地麵對這一切:擺正心態,接下來的工作依然艱巨。

1916年4月,一切準備就緒,卓別林的新班子開始了新一輪的工作。27歲的他年輕力壯,事業有成。他懷著無比喜悅的心情迎接著每天的工作。

拍電影就是要迎合討好他的影片觀眾,這也是卓別林所擅長的。他並不太深究笑料與人物性格之間的內在聯係,但一封影迷的來信卻給了卓別林當頭棒喝。

當《夏爾洛當救火員》上映的第二天,卓別林接到了一個素未謀麵的影迷的忠告,意思說:以前觀眾是被他牽著鼻子走,最近是他被觀眾牽著鼻子走。

這位觀眾甚至坦言地對卓別林說:

“我很擔心您會變成觀眾的奴隸。……夏爾洛,觀眾是喜歡做奴隸的。”

這個意見使卓別林開始深思劇本的重要性,尤其是《一個國家的誕生》也給了他很大啟發:笑料必須是圍繞著情節和人物性格來展開,如果不符合上述兩點,再好笑的笑料也不能用。

流浪漢的這一形象也要更加深入和複雜化,不能一直圍繞衣食住行這些基本生活要求進行活動。此時,卓別林再一次像一個嚴謹的科學家那樣,認真地推敲他的故事構成,並以“人生是由矛盾和痛苦組成的”為基礎編織細節,然後進行篩選、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有時候沒有想法,他就幹脆停工一天,在化妝間內冥思苦想一番,沒準高招就在瞬間迸發。觀眾們隻看到卓別林在熒幕上幽默逗趣、噱頭不斷,殊不知在熒幕下他為這個噱頭百般設計,冥思苦想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