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用“馬上解決”做座右銘(1 / 3)

第一章用“馬上解決”做座右銘

馬上解決——高效率猶太員工“座右銘”第一章用“馬上解決”做座右銘

猶太人一向以聰明、富有著稱,創造了商業史上一個又一個的輝煌,這與他們幹練、嚴謹、求實的工作態度是有關的。他們以“馬上解決”為工作“座右銘”,正是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商業奇跡,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民族。

1

由“沒有借口”到“馬上解決”

一個優秀的員工應該是以“沒有借口”的態度去工作,以“馬上解決”的方式去執行!

在美國西點軍校,有一個廣為傳誦的悠久傳統,新生學員遇到學長或軍官問話時,隻能規範的選擇回答:“報告長官,是”;“報告長官,不是”;“報告長官,不知道”;“報告長官,沒有任何借口”。新生除了這四種標準回答方式,不能再多說一個字。學校之所以這樣規定,就是要讓學生明白,要成為一名最優秀的軍人,首先必須學會服從和忍耐。一旦無權解釋,也就沒有任何借口,人就會更加盡心盡力地把事情做得圓滿,隻有秉承這種信念,才能激發出人的全部能量,產生出最大的效果。

的確,一個人無論逃避責任,還是推托過錯,總能找到借口。事實上,之所以有各種借口產生,那是因為他們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者是錯過了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為了逃避責任,而編造各種借口。作為公司的員工,如果能用“馬上解決”的工作方式去對待工作中的問題,也許根本就不用那麼多借口了。

“馬上解決”的直接作用是把1分鍾當成2分鍾來用,把1小時當成2小時來用,把40年的工作時間延長成80年的奮鬥時光,從而大大延長了生命中創造價值的時間。更值得一提的是,猶太人上班後的第一個小時被定為“tictator”時間,即“第克泰特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必須將昨天下班到今天上班之間的函件回信,用打字機打好發出。“第克泰特時間”在猶太人心中的言外之意是“謝絕會客”。在激烈的商業競爭中,必須頭腦清楚、動作敏捷,統籌時間、高效工作。長時間泡在“會客”之中,會使“敏捷”和“高效”大打折扣,失去商機。猶太人深知這一點,所以他們在很大程度上避開了毫無意義的推杯換盞,代之以精煉的工作語言、幹練的工作作風、不拖泥帶水的“馬上解決”來處理問題。

猶太人十分注重辦事效率,在猶太人的辦公桌上,很難見到“未決文件”;在他們管理的企業裏,不會有“問題成捆、文件成堆”的現象。

走進猶太人的辦公室後,他們的辦公桌上從來都是整潔而幹淨的,文件整整齊齊地擺放在文件夾裏。他們知道這些辦公桌上的待批文件,有相當一部分是極其重要的。如果遲而不決,就會造成文件的積壓。而對商人來說,這些文件尤其重要。這些文件有商業往來的信件、商業函件等,它可能是提供商業信息的,或是請求商業往來,或是有關商品交易的信息等等。每個信件都可能包含著賺錢機會的信息。如果把這些亟待回複的文件積壓在辦公桌上,過一段時間後再來處理,很可能為時已晚,因為對方的時間是寶貴的,當他遲遲等不到消息時,便會斷然放棄,另覓合作夥伴去了。如果是這樣,豈不是白白失去了一個賺錢機會,當你醒悟時,機會已經從自己的手中溜走了,讓你後悔莫及。

“馬上解決”是猶太人的座右銘。憑著這種高效的自我加壓,使得猶太人在全世界範圍內成績卓越,也使猶太民族成為一個世界矚目的民族。

對於一個企業而言,如果每個員工都養成了“馬上解決”的工作習慣,都以“馬上解決”作為工作的座右銘,這樣的員工怎麼能不是優秀的員工?這樣的企業怎能不是有希望的企業?

優秀員工座右銘以“沒有借口”的態度去工作,以“馬上解決”的方式去做事。2

拖延是一種借口

“馬上解決,立即行動”是一個優秀員工的行為準則,是一個成功者的人生格言。

猶太人認為一個把拖延養成為一種習慣的員工,是不可能成就大事的。

哈佛大學人才學家哈裏克說:“世上有93%的人都因拖延的陋習而一事無成。”

今天該做的事拖到明天完成,現在該打的電話等到一兩個小時後才打,這個月該完成的報表拖到下一個月,這個季度該達到的進度要等到下一個季度……我不知道喜歡拖延的人哪兒來的這麼多的借口:工作太無聊、太辛苦,工作環境不好,老板腦筋有問題,完成期限太緊等等。我隻知道,這樣的員工肯定是不努力工作的員工;至少,是沒有良好工作態度的員工。他們找出種種借口來蒙混公司,來欺騙管理者,他們是不負責任的人。

凡事都留待明天處理的態度就是拖延,這是一種很壞的工作習慣。對一位渴望成功的人來說,拖延最具破壞性,也是最危險的惡習,它使人喪失進取心。一旦開始遇事推脫,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變成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慣。

每當要付出勞動,或要做出抉擇時,有些人能在瞬間果斷地戰勝惰性,積極主動地麵對挑戰;而有些人總會為自己找出一些借口來安慰自己,總想讓自己輕鬆些、舒服些。奇怪的是,這些經常喊累的拖延者,卻可以在健身房、酒吧或購物中心流連數個小時而毫無倦意。但是,看看他們上班的模樣!你是否常聽他們說:“天啊,真希望明天不用上班。”帶著這樣的念頭從健身房、酒吧、購物中心回來,隻會感覺工作壓力越來越大。

人們都有這樣的經曆,清晨鬧鍾將你從睡夢中驚醒,想著自己所訂的計劃,同時卻感受著被窩裏的溫暖,一邊不斷地對自己說:該起床了,一邊又不斷地給自己尋找借口:再等一會兒。於是,在忐忑不安之中,又躺了5分鍾,甚至10分鍾……

拖延是對惰性的縱容,一旦形成習慣,就會消磨人的意誌,使你對自己越來越失去信心,懷疑自己的毅力,懷疑自己的目標,甚至會使自己的性格變得猶豫不決。

拖延是對生命的揮霍。拖延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如果你將一天的時間記錄下來,就會驚訝地發現,拖延正在不知不覺地消耗著我們的生命。

拖延有時候也是由於考慮過多、猶豫不決造成的。

適當的謹慎是必要的,但過於謹慎則是優柔寡斷,何況諸如早上起床這樣的事是沒必要作任何考慮的。我們需要想盡一切辦法不去拖延,在知道自己要做一件事的同時,立即動手,絕不給自己留一秒鍾的思考餘地。千萬不能讓自己拉開和惰性開仗的架勢——對付惰性最好的辦法就是根本不讓惰性出現。往往在事情的開端,總是積極的想法先有,然後當頭腦中冒出“我是不是可以……”這樣的問題時,惰性就出現了,“戰爭”也就開始了。一旦開仗,結果就難說了。所以,要在積極的想法出現時,就馬上行動,讓惰性沒有乘虛而入的可能。

在生活中,經常碰到這樣一類人:“唉,我本來早就想到了,就是動手晚了,所以……”。這種人,不是一兩個,而是大有人在,他們的弊病就是拖延,不立即行動,從而失去了一次次好運降臨的機會。

拖延是人性的一種弱點,它在生活和工作中不僅強大而且令人討厭。假如你遇到糟糕的情況時總是說“我應該做它,但現在已經太晚”,那麼,你的“拖延”誤區的形成則不能歸咎於外在力量的影響,而完全是由你自己造成的。

我們每個人在自己的一生中,有著種種的憧憬、種種的理想、種種的計劃,如果能夠將這一切的憧憬、理想與計劃,按步驟地加以實施,那麼我們在事業上的成就會是令人羨慕的!然而,人們往往有了好的計劃後,不去迅速地執行,而是一味的拖延,以致讓一開始充滿熱情的事情冷淡下去,使幻想逐漸消失,最終導致計劃的最後破滅。

希臘神話告訴人們,智慧女神雅典娜是在某一天突然從丘比特的頭腦中一躍而出的,躍出之時雅典娜就衣冠整齊,沒有一絲的淩亂。同樣,某個高尚的理想、有效的思想、宏偉的幻想,也是在某一瞬間從一個人的頭腦中躍出的,這些想法剛出現的時候也是很完整的,但因為遲遲不去執行,不去使之實現,而是留待將來再去做,這樣一來,往往美好的想法和完整的計劃都會付諸東流。其實,這些人都是缺乏意誌力的弱者,而那些有能力並且意誌堅強的人,往往趁著熱情最高的時候把理想付諸實施,因而成功率很高。

昨日有昨日的事,今日有今日的事,明日有明日的事,因此一日應有一日的理想和決斷,今日的理想,今日的決斷,今日就要去做,一定不要拖延到明日,因為明日還有新的理想與新的決斷等你去實施。

拖延的習慣往往會妨礙人們做事,因為拖延會消滅人的創造力。其實,過分的謹慎與缺乏自信都是做事的大忌。有熱忱的時候去做一件事,與在熱忱消失以後去做一件事,其中的難易苦樂要相差很大。趁著熱忱最高的時候,做一件事情往往是一種樂趣,也是比較容易的;但在熱情消失後,再去做那件事,往往是一種痛苦,也不易辦成。

決斷好了的事情拖延著不去做,往往還會對我們的品格產生不良的影響。惟有按照既定計劃去執行的人,才能使其人格受到他人的敬仰。其實,人人都能下決心做大事,但隻有少數人能夠一以貫之地去執行他的決心,也隻有這些人才是最後的成大事者。

當一個生動而強烈的意念突然閃耀在一個作家腦海裏時,他就會生出一種不可遏製的衝動,提起筆來,要把那意念描寫在白紙上。但如果他那時因為有些不便,無暇執筆采寫,而一拖再拖,那麼,到了後來那意念就會變得模糊,最後就會完全從他思想裏消逝。

靈感往往轉瞬即逝,所以應該及時抓住,要趁熱打鐵,立即行動。

更壞的是,拖延有時會造成悲慘的結局。愷撒大將隻因為接到報告後沒有立即閱讀,遲延了片刻,結果竟喪失了自己的性命。曲侖登的司令雷爾叫人送信向愷撒報告,華盛頓已經率領軍隊渡過特拉華河。但當信使把信送給愷撒時,他正在和朋友們玩牌,於是他就把那封信放在自己的衣袋裏,等牌玩完後再去閱讀。讀完信後,他情知大事不妙,等他去召集軍隊的時候,時機已經錯過了。最後全軍被俘,連他自己的性命也丟在敵人的手中。就是因為數分鍾的遲延,愷撒竟然失去了他的榮譽、自由和生命!

沒有別的什麼習慣比拖延更為有害了;更沒有別的什麼習慣,比拖延更能使人懈怠、減弱人們做事的能力了。

要醫治拖延的惡習,惟一的方法就是立即去做自己該做的事。要知道,多拖延一分,工作就難做一分。

“立即行動”,這是一個優秀員工的格言,隻有“立即行動”才能將你從拖延的惡習中拯救出來。

優秀員工座右銘拒絕拖延,立即行動!

3

立即行動永遠是成功的法則

作為一名員工,必須牢牢把握的一點就是:立即去做你應該做的事。

遇到問題隻是胡思亂想而不去采取行動解決問題,問題就永遠是問題。

有一位名叫西爾維亞的美國女孩,她的父親是波士頓有名的整形外科醫生,母親在一家聲譽很高的大學擔任教授。

她從念大學的時候起,就一直夢寐以求地想當電視節目的主持人。

她覺得自己具有這方麵的才幹,因為每當她和別人相處時,即便是陌生人也都願意親近她並和她長談。

她知道怎樣從人家嘴裏“掏出心裏話”,她的朋友們稱她是他們的“親密的隨身精神醫生”。

她自己常說:“隻要有人願給我一次上電視的機會,我相信一定能成大事。”

但是,她為達到這個理想而做了些什麼呢?其實什麼也沒做!

應該說,她的家境是不錯的,她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和父母的關係進入主持人的行列,可是,她一直在等待奇跡出現,希望一下子就當上電視節目的主持人。最後,奇跡當然不會出現,因為奇跡不會青睞一個沒有行動和準備的人。

有很多員工就是這種等待“奇跡”的人,他們希望得到高的工資報酬,希望得到老板的賞識,這當然是好的,可是他們在實現這個期望的過程中,沒有將希望變成有效的行動,工作馬馬虎虎,碰到問題時總是盡量繞圈子,回避問題,或者是希望別人來解決,甚至是隱瞞問題,以此來逃避責任。這樣的員工能得到重用嗎?

有個落魄的中年人每隔三兩天就到教堂祈禱,而且他的禱告詞幾乎每次都相同。

“上帝啊,請念在我多年來敬畏您的份上,讓我中一次彩票吧!阿門。”

幾天後,他又垂頭喪氣地回到教堂,同樣跪著祈禱:“上帝啊,為何不讓我中彩票?我願意更謙卑地來服侍您,求您讓我中一次彩票吧!阿門。”

又過了幾天,他再次出現在教堂,同樣重複他的祈禱。如此周而複始,不間斷地祈求著。

終於有一次,他跪著說:“我的上帝,為何您不垂聽我的祈求?讓我中彩票吧!隻要一次,讓我解決所有困難,我願終身奉獻,專心侍奉您……”

就在這時,聖壇上空傳來一陣宏偉莊嚴的聲音:“我一直垂聽你的禱告。可是,最起碼,你老兄也該先去買一張彩票吧!”

你明白為什麼這樣的人注定不會成大事了吧?光有夢想是不夠的,要想做成一件大事你必須有所行動!

夢想是成大事者的起跑線,決心則是起跑時的槍聲,行動猶如跑步者全力的奔馳,惟有堅持到最後一秒,方能獲得成大事者的錦標。

哥倫布還在求學的時候,偶然讀到一本畢達哥拉斯的著作,知道地球是圓的,他就牢記在腦子裏。

經過很長時間的思索和研究後,他大膽地提出,如果地球真是圓的,他便可以經過極短的路程而到達印度了。

當然,在當時許多有學識的大學教授和哲學家們都嘲笑他的設想。因為,他想向西方行駛而到達東方的印度,豈不是說夢話嗎?

他們告訴他:地球不是圓的,而是平的,然後又警告道,他要是一直向西航行,他的船將駛到地球的邊緣而掉下去……這不是等於走上自殺之途嗎?

然而,哥倫布對這個想法很有自信,隻可惜他家境貧寒,沒有錢讓他實現這個冒險的理想,他想從別人那兒得到一點錢,助他成大事,他一連空等了17年。他決定不再等下去,於是啟程去見皇後伊莎貝露,沿途窮得竟以乞討糊口。

皇後讚賞他的理想,並答應賜給他船隻,讓他去從事這種探險的工作。

為難的是,水手們都怕死,沒人願意跟隨他去,於是哥倫布鼓起勇氣跑到海濱,捉住了幾位水手,先向他們哀求,接著是勸告,最後用恫嚇手段逼迫他們去。

一方麵他又請求女皇釋放了獄中的死囚,允許他們如果冒險成大事,就可以免罪恢複自由。

1492年8月,哥倫布率領三艘帆船,開始了一個劃時代的航行。

航行幾天,就有兩艘船破了,接著又在幾百平方公裏的海藻中陷入了進退兩難的險境。他親自撥開海藻,才得以繼續航行。

在浩瀚無垠的大西洋中航行了六七十天,也不見大陸的蹤影,水手們都失望了,他們要求返航,哥倫布兼用鼓勵和高壓兩種手段,總算說服了船員。

也許是天無絕人之路,在繼續航行中,哥倫布忽然看見有一群飛鳥向西南方向飛去,他立即命令船隊改變航向,緊跟這群飛鳥。

因為他知道海鳥總是飛向有食物和適於它們生活的地方,所以他猜測附近可能有陸地。

哥倫布果然很快發現了美洲新大陸。

可以想象,如果哥倫布再等下去,必然會一生蹉跎,“空悲切,白了少年頭”,美洲大陸的發現者可能改換他人了。哥倫布最終成了英雄,從美洲帶回了大量黃金珠寶,並得到了國王的獎賞,以新大陸的發現者而名垂千古,這一切都是行動的結果。

一次行動勝於百遍胡思亂想,成功者關鍵在於行動。作為一名員工應該切記:行動是實現能力的最好證明,立即行動才是成功的法則!

優秀員工座右銘立即去做你應該做的事。

4

該做的事必須馬上去做

猶太人做事時有個“三不”準則:不把難事往後拖,不把不喜歡的事往後推,不把喜歡的事做過頭。

不要把難事往後拖

有些員工喜歡把難事往後拖,這主要是基於兩個方麵。第一,不知道如何解決難題;第二,沒有信心解決,對難題產生畏懼心理。所以麵對難題時,許多人采取的方法都是一拖再拖。其實,“拖”是最糟糕的,因為它隻會令你的難題越來越棘手,越來越難以解決,最後發展到不可收拾。

傑克是某公司的職員。進入公司不久,公司就舉行“優秀員工評選活動”,傑克心想:“這下,我可以借這個機會好好表現我自己了。”每天,傑克都很認真地工作。但是,很快,傑克就發現辦公室裏,喬老愛找他搭訕,說的都是與工作無關緊要的事,大大影響了工作的進展。傑克覺得很煩惱:向主管反映吧,有打小報告之嫌;直接向他說,又擔心他臉上掛不住,得罪了他,影響兩人之間關係;不說吧,他又打擾了自己的工作。麵對這樣的難題,傑克一時想不出一個萬全之策,隻能以“他遲早會意識到他影響了我的工作,情況會好起來的”來不住安慰自己,一如既往地忍受喬的喋喋不休。終於傑克不僅沒有當上優秀員工,還沒有如期完成主管交代的任務,讓主管好好訓了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