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周易管人之道
《周易》講天道、地道、人道,更講治國之道,揭示了豐富而深刻的管人、理人、安人之道。數千年來,曆代統治者都將《周易》視為治國安邦的重要理論指導,奉為眾經之首、大道之源。從人類文明開始,從古至今,上到治國,下到理家,無不圍繞著“人”的問題展開。因此,任何管理學首先要研究的就是如何管人的問題。
大有:有德有威剛柔並濟
大有卦講權力、威信與亨通的智慧。從管理的角度看,它講的是管理者的人格魅力與管理藝術,管理者要做到有德有威、恩威並舉、剛柔並濟。“有”是收獲的意思,“大有”就是大豐收。大有卦下乾上離,“乾”為天、為剛健,“離”為火、為光明。六爻中五陽擁一陰,其中六五爻陰爻柔居尊位,博大而中正,並得到五陽爻上下應和,因而能大有收獲。大有卦的主要思想是“厥孚交如,威如”。當權者以誠信待下,懷柔待人,體察民情,以民所想為己所想,將民眾的冷暖疾苦放在自己的心上;能禮待賢士,對有德有才能者,能識人之才,用人之長。這樣,在他周圍就會聚集一批誌同道合者,一起為成就大業而齊心協力,共同奮鬥。當然僅僅靠誠信德性還不行,要恩威並用,恩威並舉。
管理帶人要帶心
六五爻“厥孚交如,威如”,是說當權者能正確地實施領導。從管理效能的觀點來看,威信遠勝過權力。對於領導者來說,與其做一位實權在手的管理者,不如做一位渾身散發無比威信的管理者。
管理者如何塑造自己的威信至關重要,因為威信是權力的延伸。高級管理者喜歡用威信控製別人,而厭惡成為權力的魔鬼。帶人要帶心,做一位成功的管理者,除非我們具備了相當程度的威信與影響力,否則是很難實現管理統禦的第一個課題:贏得下屬的信賴和忠心。
取信於民是每個管理者開展工作的基石,下屬不信賴你,對你的話心存疑慮,你的要求,你的許諾,漸漸會失去應有的效用。時間久了,你的威信會一落千丈,你的領導地位會失去基礎。
新年伊始,老板宣布要為職工們在一年內做五件實事,員工們自然幹勁倍增,但大半年過去了,一件事也沒有辦成,大家一下子就沒了熱情,老板也因此威望掃地,企業效益急速滑坡。老板本是想用許諾來激勵員工,結果許諾沒有兌現,“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有些領導者錯把輕易許諾作為激勵員工的手段,也許在短期內起到作用,但從長遠看,效果並不好,一旦許諾不能及時兌現,員工傷心失望,還不如事前不做任何許諾。在這樣的情況下,還不如默默地為員工做一些實事,讓員工落個實惠,也不可把話說得太早、太滿,讓人空歡喜一場。
有些許諾關係著員工的前途與未來,員工們對此極為敏感,在工作中牢牢記住上司說過的每一句話。因此,上司不能心情一高興,忘乎所以,信口開河,更不可隨意封官許願,而在這些員工達到要求時卻又根本不提,這隻能削弱公司員工的戰鬥力。由此可見,上司在日常管理中,千萬不可隨意許諾,若有許諾,應盡力兌現。
剛柔並濟立威信
管理者對於下屬的缺點和不良傾向不能視而不見,舉措不力,姑息遷就,而且這從根本上講也是害了你的下屬本人,不利於他本人的成長進步。同時,如果任其自行自便發展下去形成了氣候,企業內部的不良風氣就會滋生蔓延,感染影響其他下屬。長此以往勢必損害你的威信,不利於推動其他下屬展開工作。管理者在不正之風麵前低頭示弱,自己在公司裏的威信將無法樹立,大家以後就都會把你當個“軟柿子”捏,這可是“管人”之大忌!寬仁是管理者應該有的,但不能隻講寬仁沒有剛性。既然你是管人的,必要的時候就要貼麵無情。
某廠有個工人盜竊了廠裏的木材,數量雖然不很大,但性質肯定是偷盜。因為這人是木工,平時上上下下找他敲敲打打的人很多,都與他有點交情,於是,便都出來求情。廠長堅持要依法處理,但抵不住很多人的請求,有人說:“少數服從多數嘛。”廠長隻好說:“這次就算了,下不為例!”時間一長,盜竊廠內財物的事件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多了。
“下不為例”這句話在中國可是一句經典的話,很多領導在下屬違反紀律、破壞規章時,總是說出這句話,既有對初次犯錯的寬恕,又有對其他人的警告(你再犯同類錯誤就不能例外了),還帶有一些人情味兒。其實,這句話有很大的消極作用:規章製度得不到很好的執行,其他人犯錯也會要求“下不為例”,如果不能例外免除責任,當事人就會感到不公平,為什麼別人就行,到我這就不行?這使上司很為難。
作為上司,跟下屬說話時要樹立規章的嚴肅性,讓大家明白這些製度絕對不是一紙空文,也不是逗著玩兒的,而是要真正執行的。不僅嚴格要求下屬,而且自己還要起帶頭作用。如果你身為公司的領導人,視規章如兒戲,則不能想象“群眾”會把這規章當個東西;在這裏,“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做法,是絕對要不得的。
上司在下屬麵前要敢於說話樹威信,現代社會講民主,因此,少數服從多數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有時多數人的意見不一定是正確的,重要的是對真理的判斷,哪邊有真理,哪邊就是對的。管理一個企業和治理一個國家一樣,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不可偏廢。一手要講誠信,一手要拿出威嚴。軟硬兼施、德威並治。軟的是德養、誠信,這是德治;硬的是權威、威嚴,拿不出威嚴不行,這是法治。領導者必須會運用權力和影響力來增強自己的人格魅力。隻有這樣才能管好人,才能管理好企業,才能團結一批為企業發展而共同努力的人。
臨:親善管理上下和應
臨卦講的是領導、禦統藝術。在管理工作中,管理者要蒞臨指導、體察下情,處處以身作則,以自己的模範行動去影響下屬,帶領下屬。 臨卦的下麵兌是澤,上麵坤為地。象辭“澤上有地,臨。君子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大澤之上有大地,象征上臨下。君子因此領悟到要最大限度地教育和關心民眾,最大限度地寬容和保護民眾。這啟示領導者不要獨斷專行,隻憑主觀意見辦事,而要體察民情,深入實際,剛柔相感,上下和應,注重交流。臨卦六爻鹹臨、甘臨、至臨、知臨、敦臨,都是講不同的領導者的不同治理態度與方法。
領導者要親臨一線,對自己管理的事親自過問,而不是高高在上,隻聽彙報,指手畫腳,憑主觀意見辦事。隻有深入實際、了解情況、把握事物的內部聯係,才能實行正確的管理。
一個精明的領導者還應敦厚待人。這種敦厚表現在領導者氣度要大,心胸要寬,要善於容人,厚道待人,這樣才能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其聰明才智。總之,在管理工作中,領導者要注意自己的態度和行動方式,做事要主客觀相結合,要注重別人的態度和意見。
領導者的感化力
初九爻“鹹臨,貞吉。”九二爻“鹹臨,吉,無不利。”用感化的方式管理民眾,堅守正道可獲得吉祥,無所不利。六四爻“至臨,無咎。”用親善的方式治理民眾,沒有過失。管理者在治理中施以仁政,以自己的德性來感化民眾。這種治理不是盛氣淩人、以上壓下、強製統治;而是以身作則,以自己的模範行動去影響群眾,帶領群眾。
領導是以德行感化大眾,是以和政引領團體走向正道。身教重於言教,領導和部屬上下心靈相通,默契十足,行不言而教、心心交流,謂之“靈導”。
九牧王董事長林聰穎創造性地汲取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精髓,提煉出一套東方人本管理哲學——“企業感化力”。林聰穎認為:管理層應樹立“以思想感化思想,以行動感化行動”的觀念,在管好自己的前提下去管人管事,才能真正帶好嚴格團隊。
九牧王的企業文化是“牧心者牧天下”。林聰穎深信,成功經營的秘訣在於成功經營人心,人心所向即是經營所向。十幾年的櫛風沐雨,九牧王管理層以心交心、以心知心,與工作夥伴們建立起貼心、靠心、暖心的深厚情誼,也讓每一位加入九牧王大家庭的成員身在九牧王,心在九牧王。
“牧心者牧天下”,字裏行間深刻蘊藏著“感化型企業創建之道”的思想內涵。走進九牧王,企業感化力的氣息撲麵而來:董事長林聰穎親自為過生日的員工簽發生日賀卡,每天近20個,重複再重複,卻樂此不疲,一簽就是十幾年。九牧王5000多名員工,每年春節過後返廠率幾乎為100%。九牧王每年讓正規醫院醫生到企業為全體員工做全麵體檢。點點滴滴,不勝枚舉,看似不起眼,卻飽含強大的“感化力”。
在林聰穎的經營理念裏,一個成功的感化型企業,必須具備四個要素:一個好的領袖、一個好的團隊、一個好的品牌和一個好的模式。唯有感化型領袖才能成就一個感化型企業,唯有感化型組織才能打造一個好的團隊,唯有感化型營銷才能塑造一個好的品牌,唯有感化型管理才能形成一個好的模式。實現這一切,都離不開感化型企業文化的有力支撐。
獨斷不如謀之於眾
六五爻“知臨,大君之宜,吉。”用明智的方式治理民眾,是大國君主的最佳選擇,可獲得吉祥。領導者要善用眾人的智慧,集眾人之智為自己之智,懂得最大限度地調動眾人的積極性,得到好的管理績效。在管理中,如果企業總是一個人的意誌,一種聲音,這種情況最可怕。交流可以取長補短,防上片麵的經營決策。通過各種各樣的交流方式,管理者可以引導和影響整個團體的運行,從而避免走上獨斷專行的歧路。
上六爻“敦臨,吉,無咎。”用寬厚的方式治理民眾,可獲得吉祥,沒有過錯。作為領導者,寬厚的心胸是十分必要的,待人以善為本,敦厚要發自內心。領導者氣度大,心胸寬,善於容人,厚道待人,這樣才能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其聰明才智。與之相反的是,領導者脫離群眾,不平易近人,自以為是。這樣的領導者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不會得到別人的歡迎,即使他很有才華,是個天才,最終也會陷入僵局或困境。
作為領導人,當權力達到一定頂峰後,極易犯獨斷專行的錯誤。凡習慣獨斷專行的人,一是沒有不犯錯誤的,二是能成就大事者不多,三是往往得不到下屬和群眾的擁護。凡是那些胸懷大誌,善於幹大事,廣納賢才的人,都不願意獨斷專行,而總希望與人廣交朋友,廣納良言,尊重夥伴,尤其處處關心和愛護下屬,不斷征求別人的意見,盡可能把事情做得完美,營造寬鬆和諧與人合作處事的氛圍。這是古往今來卓越領袖人物的普遍特性。
領導者要能夠謀之於眾。一個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多聽取他人的意見,有利於自己更好地抉擇。獨斷專行,過於主觀,目空一切,聽不得別人的意見,很容易導致失敗。
噬嗑:沒有懲罰就沒有管理
噬嗑卦講以硬對硬解決對抗性矛盾的智慧。管理離不開懲罰,正如國家離不開法律。
噬為咬,嗑為合,都是咬硬物。噬嗑卦卦形似張大的口,“初九”、“上九”形似上、下顎,而“九四”則如口中一物,成為咬合咀嚼的形象,因而命名為“噬嗑”。本卦下卦為震為雷為陰,上卦為離為電為陽,雷電交合,上中下三陽爻,中間分別咬著三陰爻,都是以硬對硬,是陽和陰之間的對抗性矛盾。上下都是陽爻,陰爻夾在其中,就表現了陽正必然要吃掉陰邪,它們之間是針鋒相對的鬥爭,直到陰爻被解決為止。
噬嗑卦告誡管理者,凡事如不能亨通,中間必有障礙,必須消除障礙,才能亨通。對障礙的態度要剛強正直,不消除絕不罷休,同時還要采取必要的策略。
德主刑輔的管理思想
卦辭“噬嗑。亨,利用獄。”亨通,有利於處理刑獄之事。象辭“電雷,噬嗑。先王以明罰勑法。”噬嗑卦下震上離,震為雷,離為明。離表示明察,雷威嚴,令人恐懼,象征刑罰。先王效法此象,明其刑法,正其法令。治理應以教化為主,但教化也不是萬能的,還需要輔之以刑罰。利用刑罰也要講究原則,要恩威並施,剛柔相濟。
在曆史上,周公以德服天下,明德慎罰。孔子從仁愛思想出發,主張德主刑輔的治國政策。此後,德主刑輔作為儒家治國理念延續了兩千多年。孔子主張“以德治國”的思想在內聖層麵,就是要求領導者的個人道德修養達到完滿。孔子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當政者用道德教化來管理政事國度,會像北極星那樣,居於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會環繞在它的四周。儒家主張以道德教化為主,刑罰手段隻是一種維護社會價值的輔助手段。
現代管理注重人性,於是很多企業就從人性出發設計出一套製度,這套製度的中心是把員工的個人利益與企業的整體利益聯係起來,讓員工在實現個人利益的同時提高企業的效益。然而,人性是極為複雜的。人性有兩麵性,管理製度隻有“揚善抑惡”才能起到提高效率的作用。世界上沒有完美的聖人,善待員工也絕不是善待他們不足的一麵,不是對不足的寬恕。對不足的一麵要用製度去製約,這就需要監督與懲罰。人是需要畏懼的,這樣他們才會自覺地抑製自己“惡”的一麵。沒有紀律、沒有約束、沒有懲罰,就沒有管理,也沒有效率。所以,“以人為本”不是寬大無邊,不能取消必要的約束與懲罰。製度有其嚴肅性,管理有其時效性,企業製度推行和管理實施過程中,如果相關的部門(子公司)不能按企業總體目標要求執行,按時間完成,片麵強調客觀原因,將會導致企業經營目標受阻,橫向部門無法開展工作。
董閼於做趙國上黨地區的郡守。他巡視石邑山中,看見山澗深邃,像牆一樣陡峭,深達千丈,就問居住深澗附近村舍的人說:“曾有人下去過嗎?”回答說:“沒有。”又問:“小孩、癡聾、瘋癲的人曾有下去過的嗎?”回答說:“沒有。”“牛馬狗豬曾有下去過的嗎?”回答說:“沒有。”董閼於感歎地說:“我能治理好上黨了。假如我治理時對罪犯嚴懲不貸,使他們好像掉下深澗必死一樣,就沒有人敢觸犯法令了,還怎麼會治理不好呢?”
子產做鄭相,重病將死,對遊吉說:“我死後,您一定會在鄭國執政,一定要用威嚴治理民眾。火的樣子是嚴酷的,所以人們很少被燒傷;水的樣子是柔和的,所以很多人被淹死。您必須嚴厲地執行刑罰,不要讓人們因您的柔弱而觸犯法令。”子產死後,遊吉不肯嚴厲執行刑罰,不少人墮落為盜,盤踞在萑苻之澤中,即將給鄭國造成禍害。遊吉率車騎和他們開戰,打了一天一夜,才打敗他們。遊吉感歎地說;“我早按子產的教導去做的話,—定不會懊悔到這般地步了。”
管理者的剛柔相濟之道
六二爻“噬膚滅鼻,無咎。”象辭“噬膚,滅鼻,乘剛也。”此爻含義是處罰公正寬柔,能使受罰者心服。但在執法時不能一味用柔,防止優柔寡斷。
九四爻“噬幹胏,得金矢。利艱貞,吉。”此爻含義是執法時,如果遇到難以製服的人或者是較大的困難,隻要剛直不阿,堅守中正,必會得到吉祥。
六五爻“噬幹肉,得黃金。貞厲,無咎。”此爻是指位於尊位的執法者,要公正執法,不可偏激,要發揚剛中之德,守正防危,如此便沒有災禍。
從管理者的角度來看,有兩類極端的管理者,就是強硬派與柔和派,其他位於這兩者之間。強硬派作風的領導者,在管理的過程中安排給下屬的工作幾乎沒有商量的餘地,必須按時保質的完成。這樣的管理者很難成為一把手,在中國比較注重的中庸之道,凡是能夠成大事者,其內心世界無限的豐富,能夠蘊含任何的事情,表麵上給人以謙和,處理事務不會很急。
軟弱派作風的領導者,在管理的過程中,注重商議,當然遇到原則問題時,也會態度強硬,但是表達的方式不會是象強硬派那樣激烈,而是采取緩和的態度,采取冷的比較緩和的處理方式。柔和派的管理者一般前途會比較的好,因為,這樣的領導者能夠處理好幾乎所有的關係,人員環境比較好,有較好的群眾基礎。
其他的管理者基本處在這兩者之間。從曆史和當代管理現實來看,隻有處在兩端的管理者才能夠成大氣候。剛與柔,從領導藝術的角度講,它又是一種工作方法。作為一名領導者,必須具備剛與柔的心理素質,必須嫻熟地運用剛柔相濟的領導藝術。
鹹:相感以情贏得人心
鹹卦講相互感應增進感情的智慧。管理者管人,要在感情方麵下工夫。鹹卦中,“鹹”是通假字,通“感”,指感應,說的是感情之道。鹹卦下艮上兌,艮為山,兌為澤。山上有水澤,水土相互滋潤,相互感應。《彖傳》說:“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陰氣上移,陽氣下行,陰陽二氣互相攀援、交互感應,使萬物在無盡的變化中生生不息。“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天地有情,相互感應,所以才會有萬物的化生,而聖人感受到人心向背,遵從人心向背進行管理,那麼天下就會被管理得井井有條,人民就能安居樂業。
管理者隻有真心對人,才會贏得人心。人心的向背,很多時候都是由感性決定的,而不是理性。“恩不論多寡,當厄的壺漿,得死力之酬;怨不在淺深,傷心的杯羹,召亡國之禍。”員工雖是下屬,但他們都是有思想,有血有肉的人,都需要信任、關心和鼓勵。管理者都在談製度談激勵,其實真正深入人心的往往是情感的激勵。感人心者,莫過於情。真心地對待下屬、關心下屬、信任下屬是對他們最好的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