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周易經營理念
“不通易不能為相,不通易經商不利。”《周易》可以指導企業家和企業高管如何經營人生和經營企業。人有生老病死,物有成住壞滅,時有春夏秋冬,企業應如何規劃自己的發展路線?應如何製定戰略?企業如何才能做到在不同發展階段、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自強不息、持續經營?《周易》為我們提供了生生不息、周而複始的經營之道。
小畜:積累而後亨通
小畜卦講既有小積蓄又有小阻礙的大形勢和大狀況,在這種形勢和狀況中應該采取的大智慧。
小畜卦一陰聚五陽,力量很弱,故為“小畜”。卦辭說,西郊烏雲密布,大雨將至,但還沒有達到一種飽和狀態,還需要一個過程,但這一過程是暫時的,不足以阻止行動,不久就可以亨通,大雨終究會來臨。這實際上就是一個從小到大的積累過程。事物發展過程中,往往因力量不足,不得不停滯,但並不足以阻止行動,而是在蓄積整頓,為下一步行動做準備。也就是說,漸行漸止,漸止漸行,慢慢積蓄起來。小畜卦對經營的啟示是:做事業要腳踏實地,親曆親為,一步一步走出道路,一點一滴積累財富。既能看到“小生意”的發展規模及空間,又要有做大事的胸懷和眼光。
創業期的資本積累
老子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無論做什麼事,都有一個積累的過程。小蓄可以看成創業卦,講如何辦好企業,謀求獲得並保持小有積蓄的形勢,並使這一形勢能夠良性地發展下去,進入新的更美好的境界。
初九爻“複自道,何其咎,吉。”告訴人們要幹自己熟悉的事,順手的事。這是資本和積蓄最少的時候,不要輕易否定自己,要發現自己的長處和所能,肯定自己,展示自己,揚長避短。經曆這樣的步驟才能夠產生原始積累,在積累資本和技術的基礎上,更積累著意誌、經驗和能力。在這一階段一定要有創業精神和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
九二爻“牽複,吉。”就是連手,與別人合作,也向別人學習,與自己上下左右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相聯合,從合作中尋找更大的小蓄。九五爻“有孚攣如,富以其鄰。”說的是企業的發展必須握成拳頭,必須形成鏈條和網絡,形成規模和氣候,才可能在這種網絡中成為不可或缺的、永遠生存和發展的一部分。別的企業也從事這一具有巨大生命力的事業,既形成合作的對手,也形成競爭的對手,形成一個生生不息的生態網。
我們都知道浙江人善於經商,喜歡創業。浙商的財富靠做實業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他們既追求大生意、大規模、高利潤,同時也盯準小買賣、小項目、小商品。浙商絕大多數人都是靠小本起家,然後逐步發展壯大的。在溫州橋頭鎮紐扣市場,一顆紐扣賺幾厘錢;在義烏小商品市場,一雙襪子賺一分錢。憑幾厘錢、一分錢的生意也能發大財。小有小的優勢,生產成本低,不需要大量投資,適合於千家萬戶和中小企業生產,更新和轉產快,回報率高。這些經營戶走的是“小商品、大市場”的路子,不在乎一筆交易之小,而是放眼於最終效益之大。
浙商很注重什麼才是最適合自己的產業和管理模式,他們的“專業分工協作,企業和諧共生”的經營模式讓人耳目一新。小企業通過區域專業市場交換實現生產鏈接,獲得外部規模經濟,或通過專業化協作進入大龍頭企業主導的價值鏈。浙江的中小企業從誕生之日起就走向了群落,形成“小企業大協作”、“小資本大集聚”的效應。在同一產業群中,生產者之間從相互模仿開始,生產技能、市場信息等得到快速傳遞,最終使產業群越滾越大。
剛中而誌行,乃亨
小蓄卦彖辭說:“柔得位而上下應之,曰小畜。健而巽,剛中而誌行,乃亨。”陰柔得其位而上下的陽剛與之相應,因此亨通順利。心中有剛健的意誌,並為實現自己的誌向而努力,會獲得亨通。墨子說:“誌不強者智不達。”創業是一個考驗意誌力的艱難過程,成功永遠都垂青那些欲望熾烈、夢想遠大的人。
有些人剛開始創業時雄心勃勃,幹勁十足,過了一段時間後經營不見起色,信心就動搖了,認為開辦公司原來如此艱難,於是後悔了,就此打退堂鼓了。當然,憑自己的毅力堅持成功的人也不在少數。因此,一個人在創業之始,要好好地考慮和準備。下了決心,便要以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闖到底。
1994年,當吉利踏板式摩托車還如火如荼之時,李書福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策:生產小汽車。中國人渴望擁有自己的小轎車卻買不起,潛在的需求大得驚人。所以,李書福決定要著手研製汽車。
1998年,國務院就發布了《關於嚴格限製轎車生產點的通知》,明確規定:除長春、十堰、上海、天津、廣州外,全國範圍內不再安排新的轎車生產點上馬。這一規定令想要進入轎車生產領域的李書福一籌莫展,眼瞅著跨國汽車巨頭越來越廣泛而深刻地進入中國市場,李書福心急如焚。
“我最大的夢想就是造小轎車,盡管這條路很艱難。”李書福到省裏找到相關部門,要求生產汽車,沒有得到主管部門的許可。李書福在臨海征地850畝,打著摩托車的牌子,籌建吉利豪情汽車工業園區。開弓沒有回頭箭,李書福一次次到北京奔走呼號,輾轉於各管理部門。他一直在為許可證奔跑,憂心如焚,頭發掉了不少。
造車之路還是不通。迫不得已,李書福隻好實施“繞路”計劃:司法部下屬一家生產小客車的四川企業瀕臨倒閉,經過多方努力,李書福與該企業達成了合作協議,對方以目錄、產權、部分設備等折價入股,吉利集團方麵投入1400萬元,以“四川吉利波音汽車製造公司”冠名的企業由此成立。李書福借船出海,拿到了小客車、麵包車的生產權,邁出了漸進式生產的第一步。
1998年底,第一輛兩廂“吉利豪情”家用轎車也從臨海工業生產線下線,李書福搞了個“下線儀式”,將“吉利豪情”的市場定在4.49萬元,成為當時國內最便宜的電噴車,其優越的性能價格得到了眾多家庭購車者的關注,市場需求逐漸上升。國產家用轎車市場被李書福喚醒了,躍躍欲動。在這一方麵,李書福不但走在了國產轎車企業前麵,也走在了上海通用、天津豐田等技術合作企業之前。
如今,李書福將自己的夢想一步步變為現實,生產的吉利車係因價格低質量好受到老百姓的青睞,吉利集團也已經成為上市公司,2010年3月,吉利收購沃爾沃,又向前邁出一大步,這也體現了李書福的勇氣和決心。
有些創業者堅持不下去,不是因為他沒有能力,而是缺乏創業品格!堅持是最終的法寶,隻要不放棄,堅持到底,終能克服許多困難,甚至做成原本無望的事情。在創業奮鬥曆程中難免要遇到艱難險阻,在穿越種種險阻而不失掉前行的信念,就能逢凶化吉,化險為夷。
履:膽大心細巧經營
履卦講實踐理想的智慧,告誡人們,采取積極行動的時候,要注意防範危險。
履卦的上卦“乾”為天,下卦“兌”為澤,天上澤下,是宇宙的正理。做事沒有膽量不行,光有膽量也不行,還需小心謹慎,知道危險的所在,才能辦好事情。
卦辭“履虎尾”說明,人生充滿危險,這些危險正如一隻大老虎。我們隨時會有“踩老虎尾巴”的危險,但最愚蠢的人莫過於兩類:一是不知踩的是老虎的尾巴,盲目樂觀,其實是死到臨頭;一是知道了是老虎的尾巴,但不知道老虎將至。為了不踩著“老虎尾巴”被“虎”吃掉,又能有所收獲,我們應時時戒備,積極實踐。管理者進行商務活動,既要有堅定的信念,敢作敢為,大膽前行,又要有履薄冰之感態度謹慎,不忘“履虎尾”的危險,才不會鑄成大錯,才能通達順暢。
眼光準,出手快
“履”的本意是鞋子,人穿鞋子是為了走路,人的一生都在“走路”,都在實踐。經營者必須積極實踐,勇於探索。成功者臨機果敢若猛獸鷙鳥,失敗者優柔寡斷觀望等待。猶豫者失去機會,觀望者喪失機會,等待者永無機會。行動已成為許多成功人士的經驗之談,做人必須學會正視行動的正麵意義,並把它作為走向成功的重要條件。在一百個把握機會卻失敗的事例中,至少有一半以上是因為做事不夠果斷導致的,而要想把握住難得的機會,就要求人們在機會麵前果斷把握住。
皮革大王朱張金是中國皮革業先行者,他天生是一個愛“吃螃蟹”的人,他和他的浙江卡森實業有限公司在中國皮革行業創造了諸多全國第一:第一個赴俄羅斯開辦“海寧樓”;第一個創建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第一個將自主研發生產的皮革沙發家具擺進美國白宮;第一個製定並實施創建全球最大皮革沙發家具製造基地戰略目標……
從創業時的25萬本錢,到2010年卡森資本金已達37億元,朱張金靠的不是運氣,而是依靠他敏銳的洞察力。朱張金一年中有幾個月的時間在國外跑生意,其目的就是看看有多少市場機會。
1995年下半年,朱張金在莫斯科成立了一家公司,當地出現了搶購卡森皮衣的風潮,光靠卡森自產的皮衣顯然遠遠滿足不了,於是卡森在海寧成立檢控中心,由卡森統一提供羊皮、款式、輔料,讓海寧的60個皮衣加工廠為它定牌加工。那一年在俄羅斯總共銷掉了60萬件卡森皮衣,卡森淨賺1800萬元。當海寧老鄉紛紛北上與朱張金搶著去俄羅斯賣羊皮衣時,他卻轉身做起了豬皮生意。
1997年4月,朱張金到香港參加皮革展。他發現展會上中國、韓國、斯洛文尼亞的企業展出的都是豬皮製品,而美、英、德等發達國家企業展出的都是牛皮製品。從香港回來,朱張金宣布:要把豬皮生產線停了,上牛皮生產線。卡森高管層很不理解,朱張金斬釘截鐵地搖頭,說:“商機稍縱即逝,如果等每個人都認同的話,太晚了”。朱張金認準了牛皮市場比豬皮市場大,決意不給自己留退路。
從1997年以來,卡森先後到美國、澳大利亞、巴西、德國等設立辦事處,了解市場信息。公司技術中心則根據國際市場需求,及時開發新產品。1999年開發出普通沙發革、全拉麵沙發革;2000年開發出兩層革;2001年重點開發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沙發革和汽車坐墊革;2003年2月,經美國最大的家具經銷商的推薦,卡森牛皮革沙發順利進入白宮。
如履薄冰的謹慎
履卦用“履虎尾”來告誡我們,要以謹慎的心態和行為避開危險。有時勇氣常常是盲目的,不可相信的,因為它沒有看見隱藏在暗中的危險與困難。作為經營者,畏首畏尾一定難有作為,必須膽大心細,拚搏不忘穩健。商海中世事無常、風雲變幻,會時常麵臨風險和困難,因此,管理者更應抱持履薄冰之感,謹慎應對,這樣才會避免大錯的釀成。
1998年,新希望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掛牌上市之後,劉永行適時地把自己的發展目標 定位在:以飼料為主業的情況下保證主利潤中心的地位不動搖,然後爭取在一至兩個領域形成新的利潤增長點。
劉永行曾經對製藥行業前景看好,他準備在製藥上大幹一番。後來他並沒有去做,“我出資成為北京雙鶴藥業的第二大發起股東,是為了探索進軍製藥行業的可行性。但是經過一年多 的反複論證,我最終還是調整了創業目標,打消進軍製藥業的念頭。”
劉永行發現,製藥業盡管利潤豐厚,但製藥業也是競爭最為激烈的行業之一。他通過調查,得到了這樣一個數字,即被四川省列為擴張型企業的37家大型企業中有20多家要介入製藥行業,況且很多企業在進軍製藥行業上都比自己有優勢。因此,他認為新希望還不具備進入製藥行業的優勢。因此,劉永行果斷地作出決定,調整自己的目標。
當然,若以新希望集團的實力而言,若以劉永行的經營能力而言,如果他當初進軍製藥行業,相信新希望也能獲得成功。但劉永行和新希望追求的是更大的成功和更大的收獲。所以為 了更大的成功,適時調整自己的創業目標實乃明智之舉。
事業要做大,必須兼有膽大與細心兩種個性。商業經營中慣有的如履薄冰之感、如臨深淵之慎,可經保證在商務活動中不會鑄成大錯。商界巨人大多是雙重性格,兼備粗與細兩種優點。膽量大的人,喜歡高瞻遠矚,如果沒有心思周密做依托,就派不上什麼用場。膽大有魄力是你的氣度,可以給他人看;細心周密是你的法寶,隻需悄悄的做。
泰:持盈保泰的理性
泰卦講的是居安思危、持盈保泰的智慧,從商業的角度講,經營者在大好形勢下要居安 思危。
泰卦上卦“坤”為地,下卦“乾”為天,地上天下,好像不合理,但實際上卻呈現了天地相交,陰陽得以溝通的安泰原理。泰卦卦辭“無平不陂”是說,在大好形勢下,仍然存在著矛盾,存在著問題。比如,安穩中透露出危機,優勢中潛伏著劣勢,高效益下掩蓋著虧損。“無往不複”是說,“泰”的狀態僅僅是一種暫時的穩定狀態,如果因“泰”而放鬆戒備,就會向它的反麵轉化。本卦告誡人們:在繁榮暢盛之時,就是警鍾大鳴之際,切不可高枕無憂,樂而忘憂。
順境時頭腦更要清醒
泰卦卦辭“無平不陂”講得很清楚,沒有隻平坦而不傾斜的;“無往不複”說的也很明白,沒有隻前往而不返回的。按照事物發展的辯證法,穩定不是絕對的,其中總是潛伏著不穩定的因素,統一中總是包含著矛盾。當企業處於超常規的加速發展階段的時候,一切的危機都會被速度所掩蓋。可是,當進入持續穩定期後,所有的弊端和矛盾馬上會一一地暴露出來。因此,企業發展得很順利時,更要警惕不要被一時的成功衝昏頭腦。越是在平坦寬闊的大道上開車就越容易出問題。因為道路太平坦,視野太開闊,人的精神就容易麻痹。所以,有經驗的設計師在設計高速公路時,都會故意裁直取曲,故意設計一些彎道。企業經營也是這樣。管理者因為企業經營太順利了,就自以為是,目空一切,他的企業離“出事”也就不遠了。
1994年,李忠文與哥哥在天津經營鞋業。1996年李忠文打出“百信鞋業”旗號搞起鞋業超市,賺了一大筆錢。李忠文決心將百信鞋業開到全國。從1997年起到2000年,短短的4年時間裏,百信鞋業在全國40多個城市開了80家連鎖店,旗下擁有了2.8萬名員工,總資產達到30多億元。百信鞋業的單店麵積超過1萬平方米,小的也有1千多平方米,顯得大氣磅礴,氣勢非凡。這時李忠文成為社會名流,被人譽為“中國鞋王”。過順的境遇使得李忠文豪氣爆棚,他宣稱,到2002年百信鞋業要在全國開100家連鎖店,5年內躋身世界500強。
李忠文開鞋店采用的是廠家先墊貨商家後結款的運作模式。在百信鞋業起步的時候,李忠文的信譽非常好,說好10天給廠家結款就是10天結款,最多不會超過15天。但是隨著李忠文的信心爆棚,短時間內一下開出幾十家店,而且單店麵積越來越大,最大的超過1萬平方米。這些店鋪占壓了大量的資金,這使百信鞋業的資金始終處於極度緊缺的狀態。
正在這時,百信鞋業一直存在的“偷逃稅”事件被揭發出來,成為了壓折駱駝腰的最後一根稻草。隨著由工商、稅務、公安等部門聯合組成的調查組進駐百信東北分公司,被百信鞋業拖欠著上億元巨額貨款的各地供應商聞風而動。李忠文的“百信”帝國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土崩瓦解。李忠文許下一大堆諾言,開出一大堆空頭支票,然後逃之夭夭。2003年5月25日,李忠文因空頭支票的事在長沙被警方拘捕。
孟子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我們從不少企業經營者的失利中都能看到“順境”下的陰影。中國搞市場經濟短短的二十幾年,曾經湧現過多少風光無限的企業,曾經湧現過多少風光無限的企業英雄,這些企業、這些企業英雄而今安在?
管理者超前的憂患意識
《易經·係辭下傳》說:“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治國安邦之策對於企業的管理同樣適用。殘酷的市場競爭不相信眼淚,也不憐憫弱者。市場競爭的遊戲規則就是優勝劣汰,強者為王,弱者為寇。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常說:“永遠戰戰兢兢,永遠如履薄冰。”看看世界500強,哪個沒有經曆過危機呢?
“名為治平無事,實有不測之憂”。危機是客觀存在的,我們不能對危機的存在視而不見。惟有意識到危機的時刻存在,心存憂患意識,才能引發抗擊的動力,才能引發責任感。隻有時刻置自己於臨淵之畔,時刻有如履薄冰之感的人和企業才能在殘酷競爭中優先獲勝。妄自尊大,過於樂觀;反之,悲觀消沉,坐以待斃,隻能是被淘汰,被趕出市場。
早在1984年,張瑞敏當著全體員工的麵,將76台帶有輕微質量問題的電冰箱當眾砸毀,使員工產生了一種危機感與責任感,由此創造出了一套獨具特色的海爾式產品質量和服務,譬如“用戶永遠是對的”,“海爾”賣的不是產品,而是信譽,“真誠到永遠”等等。海爾“永遠戰戰兢兢,永遠如履薄冰”的生存理念,更給人一種強烈的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這是海爾集團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
1995年,小小神童洗衣機在上海賣得火熱之際,一位上海客戶在觸摸洗衣機進水口時,小手指被“毛刺”劃傷了。這位用戶將此事訴諸媒體,投訴文章的標題仍耐人尋味:“海爾怕什麼?”楊綿綿總裁看到這篇報道之後,意識到這個小小的毛刺刺傷的不是用戶的手指,而是用戶的心。於是此事在海爾內部引起大討論,《海爾人》報的一篇文章指出:“海爾麵對國內外強勁的對手,可是從未怕過!那海爾怕什麼?我們唯一怕的是我們自己的文化襲擊!我們周圍有看得見的毛刺,還有我們看不到的毛刺,但最可怕的是我們思想上的毛刺!”在追蹤洗衣機毛刺事件的過程中,海爾得出結論:物質文化有毛刺,是製度文化出現了問題,製度文化的毛病又出現在管理理念上有毛病。“用戶永遠是對的”,隻有在觀念上牢牢地樹立起這一點,才能徹底消除“毛刺”。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海爾集團正是在這種危機意識的指導下,按照自己的軌跡,一步一步地走向輝煌。張瑞敏說:“我每時每刻都存在危機意識,其強烈的程度遠遠超過那些批評我和為我擔憂的人所提醒的。”
成功的企業,無不保持著強烈的危機感,也無不是在危機意識下及時發現,解決剛露出地平線的問題。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這是一種超前的憂患意識。居安思危者,則昌則盛;反之則衰、則亡。翻開曆史長卷,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居安思危是智者的處世態度,也是用變化的觀點分析形勢。好與壞,順與逆,在一定條件下都會向自己的反麵轉化。安逸的時候想到將出現的危險,這才是有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