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1]前言
拿破侖·希爾說:“習慣能成就一個人,也能摧毀一個人。”習慣如同人的第二天性,是一種重複性的、通常為無意識的日常行為規律。習慣不僅影響一個人的日常生活,它有著更為強大的力量。
習慣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我們每天大部分的行為都是出自習慣的支配。幾乎在每一天,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習慣使然。
格言說:“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習慣的好壞可以影響人的一生。青少年時期,如果你身上帶著各種各樣的不良習慣,就會使你在人生的起點就輸了別人一步,而且這些不良習慣還會一點點地拉開你與成功人生之間的距離,對你的人生貽害至深。所以,青少年時期,培養良好的習慣非常重要。
魯迅十三歲時,父親長期患病,家裏越來越窮。他經常到當鋪賣掉家裏值錢的東西,然後再在藥店給父親買藥。
有一次,父親病重,魯迅一大早就去當鋪和藥店,回來時老師已經開始上課了。老師看到他遲到了,就生氣地說:“十幾歲的學生,還睡懶覺,上課遲到。下次再遲到就別來了。”
魯迅聽了,點點頭,沒有為自己作任何辯解,低著頭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第二天,他早早來到學校,在書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個“早”字,心裏暗暗地許下諾言:以後一定要早起,不能再遲到了。
以後的日子裏,父親的病更重了,魯迅更頻繁地到當鋪去賣東西,然後到藥店去買藥,家裏很多活都落在了魯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裏的事情,然後再到當鋪和藥店,之後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課。雖然家裏的負擔很重,可是他再也沒有遲到過。
在那些艱苦的日子裏,每當他氣喘籲籲地準時跑進私塾,看到課桌上的“早”字,他都會覺得開心。那個刻著“早”字的課桌,一直激勵著魯迅在人生路上的繼續前進。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說:“人類的動作十之八九是習慣,但是習慣不是一樣的,有好有壞,習慣養得好,終身受其福,習慣養得不好,則終身受其害。”一個人好習慣越多,對個人成長越有利。一個人壞習慣越多,就越阻礙個人成功的機會。
許多人之所以終生碌碌無為,與成功始終無緣,是因為他們在年輕時就留下了很多不良習慣,並且這些不良習慣對他們終生如影隨形,可他們卻全然不知,結果那些不良習慣就像一堵玻璃牆,把他們與成功無情地隔開,讓他們隻能看到成功近在眼前,卻總是無法走過去。
教育家孔子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小的時候養成的習慣會和他的天性一樣鞏固、自然。這個時期養成的習慣決定了一個人的人格,對人一生有著深刻的影響,無論學習還是生活,做人還是處世。
青少年時期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期,也是避免形成壞習慣的最佳時期。因而,習慣養成是青少年的人生必修課。要擁有成功與幸福的人生,就要努力培養好習慣,不斷克服壞習慣。
你要做習慣的主人,不要讓自己成為習慣的仆人。拿出你的意誌、魄力和自信,你完全可以改變壞習慣,養成好習慣。其實,培養好習慣即是在尋找一種成功的方法。好習慣是成功的階梯,你的好習慣越多,成功離你就會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