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外彙投資: 成為炒彙高手(1 / 3)

第十章外彙投資: 成為炒彙高手

近年來,我國居民手中外彙存款餘額增長較快,居民參與外彙買賣的熱情也日益高漲。一些大中型城市陸續開辦了個人外彙實盤買賣業務和外彙保證金交易,炒彙成為居民個人投資的新熱點,炒彙隊伍日趨壯大。在彙市,你可以撇開一切中介,直接以錢炒錢。

第一節 外彙基本知識

一、外彙的含義

炒彙的人,首先要知道什麼是外彙。外彙是國際彙兌的簡稱。舉個例子,一方在北京,而另一方在紐約,這種支付活動超越了國界,這種支付稱為國際彙兌。外彙是用外國貨幣表示的,用於國際結算的信用憑證和支付憑證。外彙包括銀行存款、銀行支票、商業彙票、外國政府債券及其長短期證券、外國鈔票等。

外彙同時有動態和靜態的雙重含義。動態意義上的外彙,是指人們將一種貨幣兌換成另一種貨幣,清償國際間債權債務關係的行為。這個意義上的外彙概念等同於國際結算。

靜態意義上的外彙又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的靜態外彙是指一切用外幣表示的資產。我國以及其他各國的外彙管理法令一般沿用這一概念。如我國1997年1月20日發布的修改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彙管理條例》中規定,外彙是指:外國貨幣,包括鈔票、鑄幣等;(2)外幣支付憑證,包括票據、銀行存款憑證、郵政儲蓄憑證等;(3)外幣有價證券,包括政府債券、公司債券、股票等;(4)特別提款權;(5)其他外彙資產。從這個意義上說,外彙就是外幣資產。

狹義的靜態外彙是指以外幣表示的可用於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從這個意義上講,隻有存放在國外銀行的外幣資金,以及將對銀行存款的索取權具體化了的外幣票據才構成外彙,主要包括:銀行彙票、支票、銀行存款等。這就是通常意義上的外彙概念。

二、彙率與標價方法

下麵我們了解外彙的一個重要概念:外彙彙率。外彙彙率又叫做外彙牌價、外彙彙價、外彙行市。外彙彙率是指一國貨幣單位用另一國的貨幣單位表示的價格,就是兩種不同貨幣的比價,表明一種貨幣折算成另一種貨幣的比率。如1美元=125.50日元,這就是美元兌日元的價格。

國際上通行兩種彙率的標價方法即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

1.直接標價法

直接標價法就是以1個單位或者100個單位的外國貨幣為基準,來表示一定數量的本國貨幣。例如:100美元=745元(人民幣),就是說,在這種標價法下,外幣的數量是固定的,這裏用100來表示,彙率的漲跌以相對的本國貨幣的數量變化來表示。如果過了一段時間,人民幣的彙價變成了100美元=746元了,那麼說明美元/人民幣的彙率上升,即美元升值了,人民幣貶值了。

2.間接標價法

間接標價法與直接彙率表示法正好相反,以一定的本國貨幣為標準,折算成為一定的外國貨幣來表示彙率。彙率的漲跌以外國的貨幣來表示,例如英鎊/美元的彙率是1英鎊=2.05477美元,幾天後 1英鎊=2.05500美元,這說明英鎊/美元的彙率上漲了。

三、全球外彙市場

外彙市場是從事外彙交易和外彙投機的場所。隨著外彙交易日益電子化、網絡化,取而代之的是交易商之間都是通過計算機網絡來進行外彙的報價、詢價、買入、賣出、交割和清算。所以我們說,現在的外彙市場是一個無形的市場,是一個無紙化的計算機的市場。外彙 市場實際上是一個包含了無數外彙經營機構的龐大計算機網絡係統。

1. 外彙市場參與者

在外彙市場中,個人炒彙者是其中最小的交易者和參與者,他們隻是隨行就市的仆從者。在國外成熟的市場中,做外彙買賣的還包括中間商、經紀公司、中央銀行國際性的公司和一些基金機構。

中間商是指主要的商業銀行,市場一般以他們的報價為貨幣之間的彙率。外彙市場的其他參與者通常向這些商業銀行詢問所能提供的彙率,充當中間商的商業銀行通常願意承擔彙率風險,並經常從事投機交易。

經紀公司不能直接報出自己的彙率,他們將中間商的報價傳遞給其他的市場參與者,經紀公司隻有在確定的商業承諾之後才會公開詢價方。經紀公司完成的交易占外彙市場總交易量的40%。

中央銀行是一個主權國家或多個國家的貨幣聯盟(如歐元區)的貨幣當局,負責製定本國或本地區的貨幣政策,發行貨幣,調整利率,維持外彙儲備。幹預外彙市場也是其經常使用的貨幣政策。我們講實際操作時再詳細介紹各國央行對外彙市場的幹預。

國際性的公司通常是一些在國際上很有名的跨國公司,其子公司遍布世界各地。它們的實力富可敵國。投資外彙市場是它們國際貿易的組成部分。有些公司還有自己的外彙交易室,專門從事外彙交易。它們參與投機和交易,也願意承擔外彙風險。

基金機構是市場上真正的投機者,它們手中的資金就是我們俗稱的“熱錢”。這些機構投資者在市場上呼風喚雨,經常攻擊他國的貨幣。

2.世界主要外彙市場

外彙市場可以叫做全球外彙市場,因為全球時差把世界各地外彙市場的營業時間相互連接,可以不間斷地進行交易。這樣就形成了一個統一的大市場。主要的市場有:

倫敦外彙市場:參與者是經營外彙業務的銀行、外國銀行的分行、外彙經紀商,其他的金融機構和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其最大的交易是英鎊/美元的交易,所以大家在交易英鎊時對倫敦的市場要特別關注。

紐約外彙市場:參與者是在美國的大商業銀行和外國銀行的分行,著名的中資機構有中國銀行紐約分行和一些專業的外彙經紀商。它的交易時間是北京時間22:00到次日5:00。由於紐約市場和倫敦市場的交易時間有一段重合,所以在這段時間裏,市場的交易最為活躍,交易量最大,行情波動的比例也大。

東京外彙市場:其參與者是外彙銀行、外彙經紀商、非銀行客戶和日本銀行。交易時間北京時間8:00-14:30。東京外彙市場的交易品種比較單一,主要是美元/日元、歐元/日元,此時間段彙價一般平穩。大家在日後的交易中,一定要注意日本出口商的投機作用,有時由於它們的投機,日元會出現大幅波動。

歐洲大陸的外彙交易市場:它由瑞士蘇黎士市場、巴黎市場、法蘭克福市場和一些歐元區成員國的小規模市場組成。德國的法蘭克福市場是主要的市場,現在它的交易量已經使其成為世界第三大交易市場。交易時間為北京時間14:30-23:00。它的交易比東京市場活躍,彙價的變動較大。

香港外彙市場:香港外彙市場是20世紀70年代發展起來的國際性外彙市場。其參與者主要是商業銀行和財務公司。它實行港幣聯係彙率製,主要交易的品種有美電交易。(美電是行業術語,指美元/港幣,)。

惠靈頓外彙市場和悉尼外彙市場:惠靈頓外彙市場是全球每天最早開市的市場,交易時間北京時間4:00-13:00。兩個小時之後,悉尼外彙市場開市,收市也晚兩個小時。它主要交易本國貨幣和美元,澳元是美元集團的貨幣。

中國的外彙市場:我國的外彙市場叫做中國外彙交易中心,它是在央行的領導下的獨立核算,非贏利的事業法人。交易中心實行會員製,會員包括中資銀行、外資銀行,其他的非銀行性機構。外資銀行隻能代理。不能自營外彙買賣。在1994年我國進行了外彙體製改革,外彙市場在各個方麵已經接近外國的外彙市場,但是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

全球外彙市場時間表(北京時間):

悉尼 東京 法蘭克福 倫敦 紐約

6:00-15:00 8:00-14:00 14:00-23:00 17:00-次日1:00 22:00-次日5:00

四、彙率製度和彙率指數

彙率製度是指一國的貨幣當局對本國彙率變動的基本方式所做的一係列的安排和規定,表明各國的貨幣比價確定的原則和方式,包括貨幣比價變動的界限,調整手段以及維持貨幣比率所采取的措施。

1.固定彙率製度

自19世紀金本位製度在西方被確認。各國在央行浮動彙率製度以前,一直實行固定彙率製度。固定彙率製度是指各國貨幣之間的彙率相對固定。在金本位製度下,各國以黃金來鑄造貨幣,實行金本位製度。黃金鑄幣是法定的流通貨幣。

由於各國都使用黃金鑄幣,各國規定不同貨幣之間的含金量對比就是鑄幣的平價,也叫黃金平價,這就構成了金本位製度下的各國貨幣之間的彙率。在金本位製度下,兩國之間的彙率是十分固定的,兩個國家之間的彙率的波動範圍被限製在這兩個國家的黃金運送成本上。

平穩運行的金本位製度在20世紀30年代的大危機中被衝得支離破碎,於是從金本位過度到紙幣流通下的固定彙率。當時的各國都實行了紙幣流通製度。

1947年,在美國的布雷頓森林(地名),與會各國把本國的貨幣和美元掛鉤,美國政府把美元和黃金掛鉤。當時規定一盎司黃金可以兌換35美元,這一彙率被人為地固定下來。其他國家的貨幣和美元掛鉤,美國有義務在其他各國需要黃金時做到無條件的兌換。

由於實行了這一固定的彙率製度,使得飽受二戰之苦的西方各國在廢墟上迅速發展經濟,並迎來了西方資本主義發展的黃金時代,並確立了以美元為首的世界貨幣格局。

1972年,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鬆宣布停止美元兌換黃金,這標誌著布雷頓森林體係的崩潰。隨後各國普遍實施浮動彙率製度。

2.浮動彙率製度

浮動彙率製度也叫彈性彙率。從理論上說,浮動彙率就是本國貨幣和外國貨幣之間的彙率變動幅度不再受限製,而隨著市場的供求變化而上下浮動。

按照本國貨幣和其他貨幣的聯係程度來劃分,浮動彙率製度可以有以下幾種形式:

單獨浮動:本國貨幣和外國貨幣的彙率根據市場供求變化而單獨浮動。本國貨幣不和某一種貨幣或某幾種貨幣的彙率發生固定關係。實行單獨浮動彙率製度的國家有美國和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

盯住彙率:在這種彙率下,本國貨幣釘住某一種貨幣,其對外的彙率根據釘住彙率隨時調整,隨其波動而波動。采用釘住彙率的國家有美洲和中東的的一些國家。

共同浮動:是一種介於固定彙率和浮動彙率之間的彙率製度,特指參加共同浮動的成員國之間的貨幣規定有固定彙率。彙率波動不能超過一定幅度。歐元的前身就是歐洲貨幣聯盟,歐盟的成員國之間的貨幣對內實行相對固定的彙率製度,在一定的範圍內波動。這種貨幣體係被稱為“蛇性體係”。

3.彙率指數

彙率的變動反映貨幣的升值與貶值。為了適時地反映彙率變動的方向和程度,顯示本幣在外彙市場上幣值的強弱,分析彙率變動所產生的經濟影響,應該編製彙率指數。彙率指數或稱外彙價格指數,對於某一特定的貨幣而言,就稱為該貨幣的彙率指數,如人民幣彙率指數、港幣彙率指數。

美元指數是衡量美元對其他貨幣變化程度的參照數。它通過計算美元和對選定的其他貨幣的綜合變化率,來衡量美元的強弱程度,從而間接反映出美國的出口競爭能力和進口成本的變動情況。如果美元指數下跌,那麼美元對其他的主要貨幣可能就要貶值。

相應的,我們也可以編製歐元指數,英鎊指數等一係列貨幣指數,來幫助我們判斷一種貨幣對其他貨幣的強弱的程度。

第二節 外彙走勢預測的:基本麵分析

在外彙投資中,每個人都希望準確地預測彙率,以保證自己獲利。這是大家做外彙買賣的最大的心理企盼。

預測彙價的分析方法分成基本麵分析和技術麵分析。掌握了基本麵分析可以令我們把握外彙市場的國家的經濟基本麵,從而決定其彙價的長期趨勢。彙率的變化很難把握,但是萬變不離其宗,掌握了基本麵分析則可以讓我們把握走勢。

一、經濟增長速度

各國經濟的增長速度,是影響彙價的最基本因素。一個國家的經濟加速增長會形成利好,這個國家的貨幣就會升值。在彙市中,美元占據主導地位。美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影響著彙市,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定要關心美國的經濟數據。這個月美國公布的經濟數據普遍不好,會造成美元大幅下挫。

例如,2002年11月6日周四淩晨,因失業率上升、製造業萎縮以及消費者信心下降,美聯儲調低利率50個基點,使利率降至1961年7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在此之前多數經濟學家預測此次美聯儲將降息25個基點。美聯儲此次調低利率50個基點,令市場吃驚。其後,美元兌主要貨幣跌至短期支撐位下方。

二、國際收支

國際收支也是影響彙市的基本因素之一。國際收支是指商品和勞務的進出口和資本的輸出和輸入。一個國家的對外貿易出口在國際的收支中,如果收入大於支出,則對外貿易有贏餘,也叫順差;相反,這個國家的對外貿易中收入小於支出,就是貿易赤字,也叫逆差。

一個國家的貿易出現順差,說明這個國家的經濟基本麵好,市場對這個國家貨幣的需求增加,會使這個國家的貨幣升值。如果一個國家的貿易出現逆差,市場對這個國家貨幣的需求就會減少,會使這個國家的貨幣貶值。

例如,2007年美國為了保持其國內的物價穩定,采取了兩個政策:一是主動讓美元貶值;二是保持巨額外貿逆差。美國的貿易逆差呈現下降趨勢,對本國經濟增長會發揮積極的作用。但是,長期大量的貿易逆差會使外國持有美元者信心受到動搖,從而加大美元貶值。這帶來的後果是國際市場以美元計價的商品價格猛漲,如石油、鐵礦石等。這種上漲趨勢會傳遞到其他國家,直接造成以進口原材料生產的產品成本上升,銷售價格隨之水漲船高。

三、貨幣的供應量

貨幣的供應量是指一個國家的央行或發行貨幣的銀行發行貨幣的數量,這對彙率的影響也很大,一個國家必須保證它的貨幣供給保持一定的數量。如果發行的紙幣過多,就會出現像1948年的國民黨政權濫發紙幣,造成紙幣大幅貶值,以致整個金融市場崩潰的情況。當然這是極端的例子,平時各個國家的央行也要控製貨幣的供應量。

如果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緩慢,或者經濟在衰退,那麼這個國家的央行就要考慮增加貨幣的供應量來刺激經濟,它會奉行調低利率等寬鬆的貨幣政策,這個國家減息的可能性就會加大。反之,如果在采取了這種政策之後,經濟好轉,貨幣發行過多,會造成了貨幣增長過快。那麼這個國家的央行就要采取緊縮的貨幣政策。它要減少貨幣供應量,以避免通貨膨脹。

四、利率水平

利率和彙價是緊密聯係的。如果一個國家的利率過低,就有可能造成貨幣從一個低利率的國家流出,流向一個高利率的國家,大家以此獲取息差。在國際上有一種“拋補套利”的做法就是根據這個原理操作的。

2005年,國際外彙市場完全陷入利率漩渦之中。美元的走勢,受利率影響最大。2004年6月份美聯儲開始了它的加息之旅,進入2005年後,美聯儲加息帶來的利好效應開始呈現,而此後美聯儲繼續一係列加息舉措使美元成為市場焦點,美元的霸主地位凸現。美聯儲利率與美元彙率節節攀升,取得了雙贏效果。然而,好景不長,在經曆了利率風波後,美元疲態盡現。

2006年美元進入調整年份,而2007年,美元更是步入了空前的下跌之中。美聯儲連續降息後,美元的利率水平已經很低,於是它對其他的主要貨幣連續的貶值。

造成美元2007年下跌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次級抵押貸款問題的爆發,以及次貸問題所遺留的後遺症。美元在受到這一重大挫折後走勢猶如滑鐵盧,一發而不可收。

2007年12月4日,加拿大央行出人意料地宣布自2004年4月份以來首次降息。加拿大的此次降息造成加元彙率的大幅下挫,兌美元的的彙率重新上升到1:1之上。

彙市風雲變化無常,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2007年影響彙市變動的因素也變得更為複雜,次級抵押貸款、利率等都在不斷影響著彙率的發展,但其中利率的影響仍不容小視。利率雖然不是外彙市場變動的主因,但它仍是主導全球彙市的重要因素,並左右彙率發展方向。

五、各國公布的經濟數據

1.生產者物價指數

生產者物價指數表明生產原料價格的情況,可以用來衡量各種不同的商品在不同生產階段的價格變化。各國通過統計局向各大生產商搜集各種商品的報價,並通過自己的計算方法計算出百進位形態以便比較。

例如:現在美國公布的PPI數據以1967年的指數當作100來計算,這個指數由美國勞工部公布,每月一次。大家看到如果公布的這個指數比預期高,說明有通貨膨脹的可能。有關方麵會就此進行研究,考慮是否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這個國家的貨幣因而會升值,產生利好。如果這個指數比預期的差,那麼該貨幣會下跌。

2.消費者物價指數

消費者物價指數反映消費者支付商品和勞務價格的變化情況,這個指數也是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經常參考的指標。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就用它來衡量美國國內的通貨膨脹已經到了什麼程度,是否以加息或減息來控製美國的經濟。

這個指數在美國由勞工部每月統計一次後公布,我們應該引起重視。這個指數上升,顯示這個地區的通貨膨脹率上升了,說明貨幣的購買力減少了,理論上對該貨幣不好,可能會引起這個貨幣的貶值。目前歐洲央行把控製通貨膨脹擺在首要位置。低通貨膨脹率有利於這個貨幣,假如通貨膨脹受到控製,利率同時回落,歐元的彙率反而會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