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3
愛要說出來
親人,是無須設防的人。正因如此,嘴裏無心流潑出來的傷害之語,也最具殺傷力。國人最不待見的是對親人的愛,延伸開來,更不待見的是對親人愛的頌揚。親人的愛,感覺都是應該的。對親人施予的傷害,好像也理所應當。
如果哪個孩子對父母說一聲:“我愛你!”父母一定會覺得很別扭,半天也緩不過神來。父母之愛,表現在為孩子的吃穿住行及學習諸般事兒,無微不至的關心,大包大攬。父母也極少對長大的孩子說:“孩子,我愛你!”總以為愛融入行動中,就足夠了,說出來,多不好意思啊。把愛說出來,有時真難,難於上青天。
偶看一段網絡視頻,淚湧之際,猛在悟到,愛要說出來。
視頻的主角是演講家鄒越。他在鬆源市實驗高中作演講,台下坐著學生和家長。鄒越在台上講的一個故事——
蘇州一名女高中生,因沒考好,媽媽說了她一句。一氣之下, “咣當”一摔門,她離家出走。媽媽發動所有的親友去找,怎麼也找不到。因為出門時,沒帶錢,她一個人孤苦伶仃,乞丐似的在大街上流浪。夜幕降臨,寒風吹來,她饑腸轆轆,站在一家大排檔前,涎著口水,眼淚汪汪地看著人家撈起一碗碗麵,然後端到各個桌台上。那一刻,饑寒交迫的她恨透了媽媽,覺得媽媽是這個世上最壞的女人。女老板見她可憐,遞給她一碗麵,說:“孩子啊,是不是跟家人吵架了,餓了吧,把這碗麵吃了,吃完趕緊回家吧!”女孩感動萬分,一下子吃完這麵碗。她跪下去向女老板磕頭,說出了自己的遭遇,並且感歎:“老板啊,你是我的恩人,我要感謝你!你比我媽媽好了一萬倍!”女老板厲聲說:“孩子啊,就憑你這句話,這碗麵我都不該給你吃啊!你我素不相識,我隻是給了你一碗麵,就這麼感謝我,不應該啊!你媽媽辛辛苦苦養育了十幾年,你怎麼不感謝你媽媽呢?你還在恨你的媽媽,你應該感謝你的媽媽啊!”
女孩恍然大悟,謝過之後,趕緊回家,推門一看,母親正暈倒在床。
鄒越感歎道:“正所謂,兒行千裏母擔憂,母行千裏兒不愁啊!”
故事講到這,現場已有不少孩子在擦眼淚了。鄒越要求在場的每一個高中生,麵對父母,正眼看打量一次自己的父母。鄒越說:“同學們,請抑起頭,對著天空,今天你跟著我大聲學會愛的語言,大聲地跟著我喊出來,沒有羞澀,沒有不好意思——”
整個操場回蕩著排山倒海般的愛的語言——爸爸,你辛苦了;爸爸,我愛你!媽媽,你辛苦了;媽媽,我愛你!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你們辛苦了,我愛你們!
全場的高中生起身抱著自己身旁的父親或者母親,靜靜地擁抱三分鍾,用自己熟悉、習慣的語言,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愛。
說出來的愛,讓在場的每一個家長都淚流滿麵。
看這段視頻的時候,我的淚一浪一浪地往外湧,很久沒這麼恣肆流淚了。這一種場麵,我從來沒有見過。我想,在場的所有孩子也是第一次仰天發出愛的語言,家長們也是第一次近距離聆聽孩子對自己的愛的表達。那一個擁抱,也許每一個家庭都久違了的呢!
如果不是鄒越那極富感染力和極具煽動性的話語,把現場氣氛調動起來,在中國要見到如此赤熱如此真誠如此大聲的愛的表達,應該是非常之難了。
愛,要潤物細無聲地表現在行動上,更要大氣磅礴地用語言表達出來。唯有說出愛,那些張口就會溜出來的傷害親人的惡語,才會擠兌出我們的語言閾值之外。
母親的胸膛是每一個人的心靈原鄉,靈魂的寓所。如果你是年輕的媽媽,在知道這些後,還會吝嗇自己溫情的愛撫和溫暖的胸膛嗎?
最溫暖的地方
全球每年都有不少新生嬰兒患有體溫調節暫失症,這些可愛的小寶寶離開母體恒溫世界後,無法適應自然溫度狀態。氣溫的驟升驟降,對這些不能自我調節體溫的嬰兒來說,無疑是致命的隱患。
美國哥倫比亞一家醫院為了收治這樣的嬰兒,特意騰出一部分病房,設立恒溫箱,讓寶寶們生活在類似母體環境中,直到有了自我調節體溫的功能後,才將他們取出。
然而,隨著這類嬰兒越來越多,恒溫箱遠遠不夠用,醫患雙方都十分著急。這時,一個喜歡看動物節目的醫生鬥膽向院方提出自己獨特的創意——用保溫棉布包裹住孩子的頭和腳,將他綁在媽媽胸膛裏。他的這一天才創意來源於活躍在澳洲的袋鼠。草原上那一隻隻袋鼠不就是把孩子放進胸膛,用自己的體溫去溫暖年幼的孩子嗎?
院長迫於現實的無奈,批準了這項代號“袋鼠哺養法”的計劃。先期趕製出來的十套保溫布兜,把患兒赤身綁了媽媽的胸前,頭戴一頂小帽,腳裹一雙小襪,完全靠母親的體溫來溫暖自己。
效果出奇的好。那些“袋鼠孩子”比生活在恒溫箱裏更安靜,更健壯,而且更早擁有體溫調節功能。科研人員經過深入研究,認為這些孩子吃母乳方便,受到母親的撫摸更多,生活的環境比恒溫箱裏更舒適。
如今,在哥倫比亞這家醫院,嬰兒袋鼠哺養法逐漸風行起來,年輕的媽媽都知道自己的撫摸是對孩子最好的愛,自己的胸膛是孩子最溫暖的地方。
母親的胸膛是每一個人的心靈原鄉,靈魂的寓所。如果你是年輕的媽媽,在知道這些後,還會吝嗇自己溫情的愛撫和溫暖的胸膛嗎?
人的生命是寶貴的。人死不能複生。你還記得奧斯特洛夫斯基說的話吧。‘生命於人而言, 隻有一次……’死不是兒戲,生注定要奮鬥。
迷霧籠罩生命的二十四小時
1994年,我高考失利,初戀失敗,脆弱的生命原本不能承受如此重負,但磨難卻結結實實的落在我的頭上,壓得人喘不過氣來。迷霧四處彌漫,生命失去方向。我顯得如此蒼白無力,單薄無依。是父親寬厚的臂膀給我依靠,是母親溫暖的話語給我力量。
高考完後,我拖著疲憊不堪的身子趕回生我養我的村裏。父親滿臉笑容在田畈大路口接我,用獨輪手推車幫我運三年來在縣城積下的書籍、衣被和一些雜七雜八的東西。我跟在父親後麵一聲不吭,眼裏噙著淚水,直想哭,全沒有考後的身心放鬆。
公布高考成績那一天,父親和我都去了近百裏外的縣城,他騎自行車,我坐班車。那天,我的心情跌到有生以來的最低點,昏昏沉沉的,不辨東西南北。回到村裏,父親已累得夠戧,但他仍不失時機地向村裏的人解釋:“我兒子政治考到119分,全縣第一名……”然而,村裏人無一例外地給他翻白眼,那神情就像真正的文人對孔乙己那樣。看著看著,心涼了一大截。
女友在“光榮榜”上沒看到我的名字,才知道我殘敗考場,名落孫山。之前,她似乎也有預感,盡管她曾為我真誠地祈禱。她給我寫了一封長信,訴說對我的歉疚之情,臨末,淡淡地聊無情味地說:“是我害了你,對不起你,咱們分手吧!”一聲分手,不顧往日的深情盟誓,立即大道朝天,各走一邊。
這個酷熱的夏天,我過早地品嚐到世態炎涼的澀味和愛情變質的苦味。
失戀和落榜,是類似“雞生蛋、蛋生雞”的連環套。如果我不曾愛戀,高考就不會如此殘敗;如果高考成功,初戀也就不會一敗塗地。世上的人嗬,都往兩全其美處想,但事實往往是兩敗俱傷。單純如我對愛情忠貞不二,無限向往,所以初戀時付出巨大的努力,甚至不在乎高考,沒理會家人“跳農門”的殷切希望。
如此一來,失戀不僅僅是失去柔情與關愛,帶來的打擊也格外沉重。
徹底失敗了。我瘋狂地尋找如何解脫困頓,思前想後,終於認定了走那條不歸路。我在日記中以《靈魂的歎息》為題,記錄了灰暗的心情。我想起臥軌的安娜·卡列尼娜、投井的金釧兒和上吊的叔叔……
第二天一大早,我還躺在床上,母親就照例端來四個蒸好的雞蛋,對我說:“吃了吧,涼了帶腥味不好吃。”母親看出我神色異常,嚇得話都說不出來。父親臉色煞白,悄無聲息地進屋,守在我床頭,一雙沾滿酒精的粗大手在我額頭上、臉頰上輕輕地撫摸。清涼擴散到全身,屋裏彌漫淡淡地酒香。父親沒有一絲責備,沒有一聲勸解,隻是用愛的目光默默地盯著我。
半晌,母親跑進屋高興地說:“水庫幹了,人家都去打魚,你也去玩一下吧。”母親用求助的目光看我,希望我能夠離開床。父親笑著對我說:“走吧,我們一起去。”從小我就跟父親一起在門口大大小小的水溝裏抓泥鰍,這會兒喚起我對美好童年的回憶。父親扶我下床,母親找來簡單的魚具,我沒有理由拒絕。
白花花的太陽當空照, 我和父親一前一後向山上的水庫走去,一路無話。水庫淺淺的,殘留的水被人攪得紅紅的,像一盆血。大夥撈的撈,摸的摸,網的網,千姿百態。
父親牽我下水,手把手地教我如何摸魚,說:“要沉著,一次不行來第二次,要冷靜,摸不到也莫心慌,萬事不必太在意。”話說摸魚,但話裏有話,弦外有至理。
我把手伸進渾水,挨軟泥試著摸索。鯽魚從指間奪荒而逃,鯉魚躍出水麵,淩空劃出一道優美的白線。我稍稍有些熱情,開始忘卻身後的不快和心裏的悲觀。父親鼓勵著、教導著、微笑著,一直陪在我不遠不近處。有幾次父親跌倒在水裏,手拍打水,艱難地爬起來,然後,抹一把臉,留下斑斑點點的的紅泥巴。父親揚起“花臉”,衝我笑,樂得跟個孩子似的。我心裏酸酸的,漾起一股淡淡的卻是如此真切的幸福感覺。
我和父親在水庫折騰了半天,一條魚都沒摸到。
回來的路上,我和父親開始有說有笑,談論魚、人生和誌氣。我好像換了一副模樣,精神很好,高考的失利,初戀的失敗以及對未來的失望似乎都沉在血紅的水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