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妻子太忙,女兒生病了,是幼兒園的阿姨送去醫院的。
兩個小故事,機緣巧合,都與親人和親情撞個滿懷,讓人聞到愛散發出的迷人芬芳。從中我們不難讀出一個情感等式:關愛他人=關愛自己。
關愛,是人間最美麗的花朵;關愛,是世間最溫暖的心橋。每一次關愛行動,彰顯施者的善心,放大愛的音符。關愛的施予與落實,天地為之清朗,心情之為爽悅。
關愛是一種態度。關愛他們,關愛自己,關愛生命,關愛自然……每一次關愛,都是源自心底的一種態度,和太陽東升西落一樣,自然而然。關愛不是做作,更不是作秀,不是憐憫,更不是同情,不是高高在上的單向施舍,更不是尋求回報的投資……它是一種快樂的生活方式,一種真情的嗬護,一種予人快樂讓己歡心的自動自發的行為。是和諧,是自然,一如山間之清風,天地之朗月。
關愛是社會和諧的潤滑劑,是內心和諧的凝固劑,是人與自然和諧的粘合劑。從愛某一個始,軟著陸至愛每一個,關愛旋即升華大無疆。
意義可以事後貼金,也可以是總結報告裏的賀詞,但不儲存於清醒、睿智的頭腦當中。因為,不是每一件事都要有意義。
不是每一件事都要有意義
在“意義”二字上糾纏不放,其實是心裏的糾結,散解不開。
要知道,不是每一件事都要有意義。
人生要有意義嗎?
窮是過,富也是過;順境是一時,逆境也是一時;輝煌是一生,黯淡也是一生;樂觀一世,悲觀也是一世……
活出真我風采,是人生意義?活出自我價值是人生意義?坐擁財富之城,是人生意義?閱人無數,行路無數,是人生意義?……仿佛是,好像又都不是。
活著,就是活著,沒必要強加進一個意義給自己添堵,讓自己跟自己過不去。從容,達觀、隨性、不忤逆,不強求,如此一來,人生自是芬芳自是春。
跟意義何幹?
意義,有時是一道虛假的反光,順著它指引的方向走,南轅北轍,越走越遠。
郎朗成功了,有人以為他就是自己的意義所在,在黑白琴鍵上,瘋狂地透支生命,到頭來,收效甚微事小,迷失方向,終成一場得不償失的人生大事故。
韓寒寫作成功、丁俊暉舉杆成名、李娜揮拍耀世,旭日陽剛一唱圓夢……每一個成功者的背影裏總有一幫尋夢者追隨,並且認定這才是最有意義的。
人生有意義,成功有捷徑。卻不知,跟隨的道路上,庸才製造了驚世大堵塞,天才卻形跡可疑。意義哪能嫁接,別人的意義,豈能隨意生搬硬套?
不是每件事都非要有意義不可。
意義就像旅遊的目的地,真正培養遊興的不是目的地的抵達,重要的是沿途賞景怡心。過程中的喜怒哀樂,滌蕩壓抑心靈的“意義”,結果滿不滿意都不影響美的經曆,抹殺不掉曾經的好與妙。
有一個男孩,曆時13天,行程3700多公裏,搭了25輛順風車,從南京回到烏魯木齊的家。他叫胡蓓蕾,在南京師範大學讀大四。他的浪漫且風險伴隨的壯舉,在網絡上飛濺起無數浪花。
有人將胡蓓蕾此行上升至“檢測中國人信任感的行為藝術。”他回應說:“不是每件事都非要有意義(不可)。”
與其說他的此行是功莫大蔫的行為藝術,倒不如說他的此言是振聾發聵的至理凡言。
意義可以事後貼金,也可以是總結報告裏的賀詞,但不儲存於清醒、睿智的頭腦當中。因為,不是每一件事都要有意義。
漸變,悄無聲息且入木三分地改變我們,影響生活,不知不覺卻有水滴水石穿般的韌勁蝕黃蒼涼歲月,默默地無情地奪走人們的青春容顏。和鳥巢座椅漸變色一樣,人生處處亦如是,往往是細微的一點,不知不覺,漸變成洪水猛獸,吞噬原來的一切。
鳥巢座椅的漸變色
一次刮臉,黑須裏驚現一道亮白。水珠?擦擦臉,白白的還在;反光?換個角度再瞧,白白的仍在……往細裏瞧,原來是兩莖白須。想起武俠片中那白須道人,驚恐之感從人生高寒荒原一撥一撥襲來,心都涼了。
我真的老了,老得長白須了嗎?才第3個本命年呢。兩根白須,以鐵證如山的方式,溫柔卻不乏力道地向我提醒:人到中年,老字當頭,該收一收年少時的輕狂了。
中年如人生之秋。
入秋,不折騰不狂熱,大地以靜穆和蒼涼為最美。順著這個思路想下來,不經意間迸出一個驚心之問:“人是什麼時候開始變老的?”
民諺雲:秋來不在夏盡處。不是夏過秋才至。夏日,每一縷熱風,每一道驕陽,每一陣急雨,每一聲蟲鳴,都蘊含秋的信息,都是秋兒臨行前的出發地。自夏至秋的漸變中,不是不明白,隻是身在此夏中,不知秋已近罷。
2010年盛夏,取道北京去承德開筆會,好友丁洪濤領我去奧運鳥巢遊玩。這個能容納近十萬人的國家體育場,因了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時時闖入我的夢中。步入鳥巢,那恢宏氣勢,心裏雖有所準備,還是大為震驚。置身其中,才知道自己有多渺小。
和洪濤互拍了幾張照片,找椅子坐下來,極目遠望,突然有驚人發現——這裏的座椅紅白相間,呈不規則排列,白中亂點紅,紅裏亂套白,臨近運動場地,白稀紅稠,直至無白,一片全紅。怎麼會是這樣胡亂排列呢?可以不必這麼亂嘛!用這兩種色完全可以拚出些花樣來嘛,比如,中國、北京和奧林匹克等中英文字樣。怎麼這麼大意呢?奧運大手筆,本不該出這樣低級的紕漏呀。
上網以“鳥巢座椅為什麼紅白相間”為關鍵詞搜索,發現類似疑問遠不隻我一個。有些網友的回答,全然挨不上邊,看來真正理解此事的人並不多。找了很久,才找到這個比較權威的資料——作為世界最大的鋼結構建築之一,鳥巢能夠容納91000人,但無論你身處任何位置,你都絕不會感覺到鳥巢的空曠。巨大的灰色鋼柱之下,鳥巢座席的顏色由“長城灰”逐層遞減,至底層時,座席變成一片紅色的海洋,整個體育場顯得動感十足,活力充沛。
讀到這,我從電腦裏調出和洪濤在鳥巢裏互拍的照片來,果真不是第一感那樣的白,而是灰白,即所謂的“長城灰”。透過照片看整體,已不是當初那種亂哄哄的感覺,而是一種色的漸變,由多到少,由濃至淡,從有到無,從無到有,漸變的美,美的漸變。乍看是無序的亂,細瞧實則亂而有序,亂得美意悠然,亂得神韻十足,和諧怡然。漸變,以形式美學,在美的背後,透出一種模糊的質感來,美得至純至性,至善至潔。
漸變中,人們容易恍然失去知覺,在失卻比照之後,深陷於一片空茫。這就是漸變的神奇所在。身處鳥巢,感覺不到變化,而隻是覺著亂,遠離了它,通過照片才看真切,是漸變在作怪。日日攬鏡自照,感覺不到須發白了,就像站在今天看昨天,大同小異,站在今日想明日,也不會有什麼大變化。日子就這樣日複一日地複製著平淡。換個角度,站在此刻,回望一年前,十年前……變化就大了。就像自己看自己的孩子,嫌長得不快,老也長不大,別人三日不見,就驚歎:“喲,孩子又長高啦!”
漸變,悄無聲息且入木三分地改變我們,影響生活,不知不覺卻有水滴水石穿般的韌勁蝕黃蒼涼歲月,默默地無情地奪走人們的青春容顏。和鳥巢座椅漸變色一樣,人生處處亦如是,往往是細微的一點,不知不覺,漸變成洪水猛獸,吞噬原來的一切。
天地人間換新顏。
祝你愉快,我的祝福就像一張幸福底片,收入你心的暗房,通過“自我暗示”這一顯影液,終將會帶給你實實在在的快樂!我予以的快樂祝福,暗自成全你的怡然人生!
我不祝你成功
2011年度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在敝校設點開考。布置考場的時候,主考方要求我們在黑板上用紅粉筆寫上“誠信考試光榮,違紀作弊可恥”的警示口號。作為監考員我寫完這兩句冷硬的話,又畫蛇添足般補上一行小字:祝各位考生考試愉快!
同場監考的同事笑了:“考生應該更樂意祝考試成功。”
我說:“但我隻想祝他們考試愉快!”
顯然,他們考前考後並不愉快。百裏挑一的高淘汰競爭,百日挑燈的高度緊張的複習,哪有開心、快樂可言?即使筆試入闈,麵試的不確定性和可疑性,又有哪一點能讓人感到舒心、愉快呢?退一萬步講,他們考試成功,擁有公務員的身份了,真的就開心快樂嗎?
缺什麼送什麼,才算領略到雪中送炭之精髓。你缺乏開心,那我就就祝你愉快,提醒你在崎嶇不平的路上,要保持一顆樂觀向上的心。
為什麼不祝你成功?說辭很多,最有說服力的一條——我祝你成功,你就會成功嗎?
如果我真有這本事,倒真想給世間每一個人道一聲祝福,那樣,普天之下皆為成功者,不知失敗為何物,“失敗”一詞可從字典中剔除矣。
是的,成功和祝福無關。
那麼,成功與哪些因素相關聯呢?不妨用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對成功的總結,來拓寬我們的視野吧!
愛因斯坦說,成功就是不斷努力,適應休息以及少講廢話。
季羨林總結道,成功全靠勤奮,天資和機遇。
《哈利·波特》的作者羅琳說成功的因子有二:想法和堅持。
卡耐基說成功需要四要素:努力,抱負,力氣和運氣。
“瘋狂”的李陽說,成功就是要比別人多一點……比如,才情,能力,自律,努力等。
……
我這個離成功很遠的人,也有一說:“成功就是向著正確的方向,堅持向前;就是在錯誤的道路上,抽身而退。”
看看,成功素來與祝福不沾邊,它是努力、才情、堅持、勤奮和機遇等綜合作用的結果,光祝福是不管用的。所以,我不祝你成功。
而愉快是可以通過祝福傳導的。祝你愉快,我的祝福就像一張幸福底片,收入你心的暗房,通過“自我暗示”這一顯影液,終將會帶給你實實在在的快樂!我予以的快樂祝福,暗自成全你的怡然人生!
我不祝你成功,因為成功有時是給自戴的一頂自欺欺人的帽子,讓別人悅目,卻給自己找不自在。愉快是一味永不過期,永遠有效的藥,口服下去,渾身通泰,生活因之而美好,人生由此更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