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樟樹的香,不僅是樹杆枝葉間散淡開來的獨特氣味,亦不是由此提煉而出的樟腦丸的味兒,更為地道的,是樟花的醇厚綿密的香氣。

一直以為,獨特的樟香是樟樹蘊含深沉的本源。卻不料,樟樹也開花,花香濃時,春將近,仿佛是特為燥動的夏而清心譜寫的濃烈序曲。

樟樹是我生活的城的市樹,再普通不過的綠化樹種。這裏的人們,再怎麼樹盲,也認得河邊柳和街邊的樟。正因尋常,隨處可見,難免不會視而不見。每每春深,樟葉飄盡,香溢滿城,總被我誤認為是他花別樹所賜。

暮春的一天,走在香韻嫋嫋的街頭,一對母子有說有笑走在我的前麵,像是春天裏的一首小詩。

隻聽見孩子問:“媽媽,我聞到了香味,是什麼香呀?”

母親很肯定地說:“是花香嘛!”一看就是我如般遲鈍於香味的人。

孩子小手指著香樟樹說:“我覺得香藏在這樹裏麵。”

媽媽說:“怎麼可能呢,這是樟樹,它的香要提煉成樟腦丸才可能聞到的。”和我當初的想法一模一樣!

孩子有些惱了,說:“沒有其他的花,怎麼會是花香呢?不信你抱我聞聞這樟樹吧!”

母親把孩子抱在手上,和孩子一起聞碎小的黃花。母親像是突然醒悟過來一樣,驚叫:“真是樟樹的花香啦!”

孩子和母親的笑把春光都揉搓進來,製成精致禮品,饋贈給風中的香樟樹。我也把鼻子湊到樟花裏嗅,厚實的香在鼻腔裏撲騰開來,不由地醉倒在這無盡的清香裏。是孩子的發現,讓我知道樟花溢滿香。

春深春且盡,樟香溢滿城。

人們總在努力追求著,苦苦追尋著,卻在不斷追求中,丟失了自己最初的目標。等到我們想起那時本真的願望,回味當初的向往,才發現事過境遷人漸老。

你知道青菜的味道嗎

有一個農民兄弟這樣感慨:我們好不容易吃上了肉,你們城裏人又改吃青菜了。國外也有一種流行說法:窮人吃肉,富人吃青菜。居城多年,聚餐時有一個細節讓我記憶深刻——在合上點菜單的時候,賓主間總會有人補充一句:“來個青菜吧,最好是帶葉子的那種。”

青菜,神奇的青菜,有時聲勢浩大地在貧富和城鄉之間劃一道分界線,有時僅僅是一桌菜品中微不足道的小配角。不管貧富,也不論城鄉,過日子終歸是離不開青菜的,念念青菜生活味。

有一次,朋友問我:“你知道青菜的味道嗎?”第一反應竟是茫然,緩過神來,懷疑他在給我開類似腦筋急轉彎的玩笑。我斂起笑容,煞是認真地戲謔道:“青菜的味道?不就是青菜味道嘛!”

朋友卻一臉認真地說:“我剛剛從成都回來。川菜久負盛名,那些日子我算是真正領略到了。印象最深的不是大魚大肉,麻辣水煮,而是一家並不起眼的小館子裏的青菜。那家餐館名字也很有意思,叫青菜人家,土得掉渣,像個裹著頭巾羞澀的村姑。進得店來,迎麵一張屏風寫了一句——你知道青菜的味道嗎?”

我等不急,反問道:“那你知道青菜味道嗎?”

朋友說:“從那家店裏出來,就知道了。青菜人家有一道水煮青菜,不加任何著料,在滾水裏過一遍,就端上桌。吃起來,才是真正的青菜味道。那味道其實很平淡,有些澀口,帶點草香,下肚後有回甘,就像割草機修剪過草坪之後,空氣裏流淌的那味兒了。”

我說:“不稀奇,國外有人吃青菜都不用在開水過一遍,生吃。那才是叫原味呢。”

朋友說:“你說得不對,他們吃生的青菜,都要醮五花八門的醬呢。”

驀然間,我想起小時候吃的青菜來。那時,家裏做飯用大木甑蒸,飯熟了,母親會將洗淨的青菜——印象中空心菜占多數,放進蒸過飯的滾水一焯,灑上一小勺鹽,就直接下飯。兒時吃的青菜,沒有醬醋等諸般糾纏,沒有經烈火鍋油炙烤,不走偏,不失真,吃進嘴裏,是青菜的原味。隻有吃過這樣的青菜,才有資格回答“青菜是什麼味道”這一並不複雜的問題。可是,紅塵中的你我,有幾人吃過這樣清淡寡味的青菜呢?

多年來,我們盤中和嘴裏的青菜,都被旺火開發過,被油鹽醬醋浸潤過,其味都被各種雜味搶了風頭,遮蓋了去,真味反而模糊起來,記不清晰了。

青菜味道,恰如人生萬般滋味,纏繞在味蕾上的是理不清道不明的枝枝蔓蔓,原味和真味,往何處尋覓呢?

人生之初,我們如吃寡淡的原味青菜。當然,誰也不願意長久地這樣淡下去,所以,不斷地樹立自己遠大的人生目標,苦苦奮鬥,孜孜以求。等夢想實現了,就如我們吃那被各種調料包圍的青菜,原味道於種種幹擾中,模糊了,失偏了。正所謂人生百味。老之將至,萬事放下,心頭了無掛礙,經過百般滋味的曆練,終究回歸至原味,就像我那朋友從“青菜人家”那裏所嚐到的原味青菜,就像我兒時吃的那滾水裏焯一遍的青菜。

青菜的味道,從另一角度看,是微版的百味人生。

人們總在努力追求著,苦苦追尋著,卻在不斷追求中,丟失了自己最初的目標。等到我們想起那時本真的願望,回味當初的向往,才發現事過境遷人漸老。走在人生道路上,走著走著,不知不覺把自己走丟了,迷失在誘惑、欲望、驚喜、煩惱、痛苦和悔恨等雜陳的人生滋味中。老子曰:“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我想補充一句:大味至淡。

“你知道青菜的味道嗎?”一語驚心,不由地在內心自問——你知道成長的味道嗎?你知道讀書的味道嗎?你知道愛的味道嗎?你知道……

味道的迷失,似乎存在於人生的每一時,每一處,處在迷失的當頭,各種本真的原味對我們來說,有時竟會是那麼奢侈。

第六輯 江南美:晚風拂柳笛聲殘

少年送別在門口,隨性的草圖一般三筆兩筆不屑於寫盡離愁別緒,畢竟時光一大把,重逢機會多;壯年送別在月台,遠方的誘惑遠甚於離別的傷情,汽笛聲中的握手擁抱,濃笑依然掛在臉上,那是寫意的抒懷,哪有功夫去理會別後的相思苦;中年送別在墓地,親友先走一步,分別一次滄桑歲月疊在心頭苦澀的老繭就厚了一層。這時節的離別,帶著哭聲和淚水,也會感慨不知何時自己也會如此這般被人送走;老年送別在床上,無奈地望著親友,眼看距離越來越遠,中間是生與死的空寂與闊遠。

三道人生茶,道道有真味。莫歎人走茶涼,也莫悲茶盡杯空,茶暖茶涼,茶盈茶空,都是人生味。浮生若茶分三味,有苦有甜也有回味,此時的苦,不必悲歎,自己的甜,也不必自驕,諸般滋味都會化成一道濃香而漫長的回憶。記憶長著翅膀,會帶我們在萬般滋味裏,自由自在地飛翔。

人生三道茶

在雲南旅遊,置身大理洱源的高原西湖畔,奇異的湖風,吹來陣陣的夏日清涼。

好客的白族姑娘給風塵仆仆的我們敬上了三杯茶,茶名各異,味道大不同。第一道:苦茶,用久儲過的焦茶泡製,味苦難咽。第二道:甜茶,新茶泡水,加入奶酪、蜂蜜和甘草等,其味鮮甜,爽口滑心。第三道:回味茶,上等好茶,摻進八角、桂皮、杏仁和生薑等佐料,滾水煮沸,品一口,五味雜陳,滋味如夢般悠長。

白族姑娘舉杯敬茶,聲情並茂地說:“各位遠道而來的朋友,一路辛苦了。請喝一杯苦茶,洗去一路風塵,解乏提神。到了我們洱源西湖,美景無處不在,請喝我們的第二道甜茶,賞景品茶,旅途一路甘甜,有滋有味。離別西湖,您一定會回味我們這裏的風俗民情,那請喝我們第三杯回味茶,茶裏凝結了一路好景好心情,回憶裏就會帶著高原碧湖的茶清香。一苦二甜三回味,三道茶敬獻給遠道而來的最尊貴的客人。”喝過三道茶,品咂白族姑娘的話,我不禁有些醉意。上船來,遊高原西湖,一路飄蕩開去,不禁想起茶和人生來,在晃晃悠悠中,思索和沉醉。

浮生若茶,人生也有近似的三道茶。

青年是道苦茶。

苦學本領,增長見識,拓寬視野,苦拚未來,與命運相搏擊,奮力鋪就人生基石。人生處處是考場,唯青年時期最多最難最關鍵,也最複雜最凶險最富戲劇性。每一場青年考,都是苦心苦力苦行程。

吃苦是青年的必修課。食不必奢華,充饑暖胃就行;衣無需錦麗,蔽體保暖就好;行不必車馬,抵達目的地,安步當車也好。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是對青年寄予的厚望。苦,是上蒼饋贈給青年的最好禮物。